走進梵高-聖雷米普羅旺斯

作者: moonyyang

導讀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4月17日拿到簽證後就著手預訂各項行程,其中包括阿維尼翁周邊小鎮和熏衣草、向日葵兩個一日游。在窮游網和QQ群裡忙活了好一陣子,其間詢問的帖子得到了“晴晴草”、“少先隊員小黃”、“白襯衫”、“普華妮妮”等的熱情回復,也參考了“白襯衫”、“歐法旅游”、“AIX維維”、“普華咨詢”等有關普羅旺斯地區的旅游手冊及攻略。最終,在出發� ...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4月17日拿到簽證後就著手預訂各項行程,其中包括阿維尼翁周邊小鎮和熏衣草、向日葵兩個一日游。在窮游網和QQ群裡忙活了好一陣子,其間詢問的帖子得到了“晴晴草”、“少先隊員小黃”、“白襯衫”、“普華妮妮”等的熱情回復,也參考了“白襯衫”、“歐法旅游”、“AIX維維”、“普華咨詢”等有關普羅旺斯地區的旅游手冊及攻略。最終,在出發前2個月通過郵件預訂了“歐法旅游”的“南法小鎮一日游”和“熏衣草、向日葵一日游”。雖然,沒能參加其它“旅行社”的團,但他們的熱情解答和非常實用的帖子、攻略對我們了解阿維尼翁及周邊小鎮起到了很大幫助,特別是“白襯衫”的帖子很棒,在這裡真心地表示感謝。遺憾的是這次去南法沒能見到“白襯衫”。

臨行前2天按“歐法旅游”的要求,再一次發郵件確認了那兩天的行程,並注明“希望‘晴晴草’或‘少先隊員小黃’能作為我們的司機和導游”,因為在之前一段時間的QQ群裡經常看到他們耐心解答網友的問題,給我的直覺是他們為人隨和、態度謙遜、線路熟悉。

7月10日夜裡接到“歐法旅游”的短信,再次確認了出發的地點、時間。第二天早晨8點一部7人座的車准時出現在Hotel F1酒店門口,從車上下來一位身板硬朗、蕎麥色肌膚的小伙子,簡單地打了招呼後,我們一行6人上車開始了今天的“南法小鎮一日游”。

在車上和司機兼導游的交流過程中,得知他是“歐法旅游”的“可樂”,是隱藏在窮游帖子和QQ群背後的“大人物”。“可樂”很健談,一路上和我聊了許多有關普羅旺斯一帶我所知道的幾家“華人旅行社”的現狀、每個網名背後的真實人物和他自己的一些經歷及公司近期的發展方向,當然少不了介紹一些諸如普羅旺斯的天氣、所去小鎮的大致情況等等,在這之中最值得我敬佩的是他那一段不平凡的服役和求學經歷。他給我的總體感覺是:個性鮮明、心直健談、吃苦耐勞、為人耿直、待人誠懇,很快地我們就成為了朋友。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到了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聖雷米普羅旺斯(Saint Remy de Provence),它是普羅旺斯地區的一個很知名的旅游小鎮,諸多名人和事件和它連在一起。

1. 它是法籍猶太裔預言家諾查丹瑪斯的出生地,他的預言詩《百詩集》(又名《諸世紀》)聞名於世。

2. 荷蘭畫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自殺前的最後一年裡在這兒的聖保羅精神病院(Saint Paul Asylum)療養,在那一年中梵高創作出140多幅作品。

3. 摩納哥王妃格雷絲.凱利(1929-1982年)與摩納哥親王蘭尼埃三世(Rainier III,1923-2005年)的大女兒卡露蓮公主(Caroline,漢諾威王妃,1957年-)在她第二任丈夫1990年被暗殺後,和她的3個孩子一起在此度過7年時光,用以撫慰精神上的創傷。

4. 法國貴族、色情和哲學書籍的作者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1740-1814年)曾在此鎮度過童年,所住豪宅現改為聖雷米博物館。他最具爭議的作品為未完成小說《索多瑪的120天》。1975年意大利著名同性戀詩人、導演帕索裡尼(Pier Paolo Pasolini)將其情節轉到意大利法西斯統治時期後拍成電影,可謂是一部極為變態的電影,被列為全世界被禁十大影片之首。

聖雷米是法籍猶太裔預言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1503-1566年)的出生地,他留下以四行體詩寫成的預言集《百詩集》(Les Propheties),中文翻譯版為《諸世紀》。他精通拉丁語、希腊語、希伯來語,對數學和被稱之為天體學的占星術極為感興趣,後又學習了3年醫,拿到了行醫執照。他在《百詩集》中預言的不少歷史事件(如、亨利國王之死、法國大革命、希特勒之崛起)及重要發明(如飛機、原子彈)都在以後的400年中得以證實。

最早接觸《諸世紀》是在1990年,當時的雜志引用書中的一首四行詩,預言前蘇聯會解體,一年多之後預言變成了現實,立馬很多人就把它視為“奇書”。書中有關1999年世界末日的預言,在千禧年前夕也被炒得很熱,但大家擔心的“那一刻”終未到來。

大多學者認為諾查丹瑪斯的四行詩體預言模糊不清,預言的“應驗”是因為它的描寫太廣泛,沒有證據證明這些預言詩的真確性,也沒有證據證明預言詩確實描述的是某一件事,所以,其准確性不可信。

《百詩集》這部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書籍,在現今的媒體和流行文化中,還經常同《聖經密碼》(The Bible Code)等知名的預言作品相提並論。

《聖經密碼》是把整本希伯來文聖經原文去除了所有字間距,連貫成總長304805個字(因為根據傳說,摩西從上帝手中接受的聖經就是“字字相連,無一中斷”),采用計算機跳躍碼方式,在字符串中尋找名字、單詞和詞組,和《百詩集》一樣,最終也找到了一系列相關歷史事件的信息,如莎士比亞—哈姆雷特—麥克白、希特勒—納粹—屠殺、克林頓—總統等。

《聖經密碼》的作者Michael Drosnin在他文中做的最後結論是:“聖經密碼可能既不是‘正確的’,也不是‘錯誤的’。密碼要告訴我們的,可能是‘什麼事可能發生’,而不是‘什麼事會發生’。不過,因我們不能讓我們的世界毀滅掉,我們不能什麼事都不做,只是在那裡等待—我們必須假定,聖經密碼裡頭的警告是真的”。

又扯遠了,言歸正傳。下車後,“可樂”(我們的司機+導游)首先帶我們到游客資訊中心“i”前的廣場,那裡位於小鎮中心和梵高療養的聖保羅精神病院的中間。最好去“i”裡面拿張地圖或詢問一些問題,旁邊有免費廁所。

從那兒向北是聖雷米小鎮中心,向南是梵高接受治療的聖保羅精神病院(Saint Paul de Mausole)和一些畫的取景點。對梵高藝術感興趣的可以往南走,先沿著Avenue Pasteur大街往南,再拐進左手邊的Avenue Pierre Barbler大街,穿過Avenue Folco de Baroncelli大街,繼續沿著Avenue Marie Gasoue大街向南走,最後到達聖保羅精神病院,之後再從梵高大街(Avenue Vincent Van Gogh)向北回到“i”前廣場。每個指示牌上都有線路標識和畫的說明。

1889年5月至1890年5月梵高在聖雷米普羅旺斯(Saint-Rémy de Provence)的精神病院共創作出140多件作品。可在以下網站上查到他畫的每一幅畫的最終去處。

http://www.vggallery.com/painting/by_period/st_remy.htm



“i”廣場前立有一牌子,上有《午睡》(La Meridienne,La Sieste,Noon: Rest from Work),這是梵高1890年1月在聖雷米臨摹他極為崇拜的法國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年)的《Four Moments in the Day》作品。他認為米勒比馬奈(Manet)更現代,而且米勒是當時法國田園繪畫的代表人物。

原作現收藏於巴黎的奧賽博物館(Musee d’Orsay)中,後來去巴黎參觀奧賽博物館時有幸欣賞到了它的原作。



相隔不遠有另一個牌子,上面是梵高最著名的繪畫作品之一《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它繪於梵高剛到聖保羅精神病院的1889年6月,與梵高一貫的作品有很大不同的是,它不是描寫野外景色,而是完全來自於他的記憶和想像。

網上和書中是這樣描述這幅畫的:畫的中心是聖雷米鎮,梵高從聖保羅精神病院遠遠地望著它。油畫中的主色調藍色代表心情不愉快、陰沉的感覺。很粗的筆觸代表憂愁。畫中描繪的是一幅從窗戶向外遠望的景像。左邊的是柏樹,但畫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雲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紋理像渦狀星系,並伴隨眾多星點,而月亮則是以昏黃的月蝕形式出現。整幅畫中,底部的村落呈平直、粗短線條,表現出一種寧靜;與上部粗獷彎曲、起主導趨勢的曲線產生了強烈對比。教堂細長的尖頂與地平線交叉,柏樹的頂端則把那旋轉橫飛的星雲分為兩塊。在這種高度誇張變形和強烈視覺對比中體現出了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像世界。

這幅畫現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中,它堪稱是梵高最富想像力的作品之一。



繼續往北走就是聖雷米小鎮,早晨9點多鐘,巷子裡依舊很安靜,似乎還沒從周末的睡夢中醒來,我們一行人嘰嘰喳喳的說話聲肯定打斷了不少人的“美夢”。

街道中央有一條凹進去的水溝,下雨時雨水會順著這條溝流到它該去的地方。第一次親密“接觸”南法小鎮,看什麼都覺得新鮮。

小巷深處賣酒的商店,櫥窗中滿滿一大玻璃瓶葡萄酒瓶塞。“酒香不怕巷子深”?



這是一家賣熏衣草、向日葵精油的商店,店主比較勤快,不到10點就已經大門敞開,迎接賓客了。

巷子裡另外一家精油點,門外擺著小瓶精油和熏衣草,路過門口時香氣襲人。“可樂”說:明天會帶我們去熏衣草田附近的小店去買精油,那裡貨純價廉。

聖雷米小鎮的商業氣氛還是比較濃的,鎮子主要街道上每隔不遠就有一家商店,有賣紀念品的,有賣精油的,也有咖啡館、酒吧、餐廳等。路過超市時,“可樂”會告訴我們哪家更便宜些,真是個處處為我們著想的好導游。



在聖雷米市政廳廣場前立有一指示牌,上有梵高1889年9月在聖雷米精神病院療養時期繪制的一幅自畫像,它被認為是梵高作品中最有影響、最成功的一幅自畫像,也是梵高最後一張留有胡須的自畫像。

書中是這樣描述這幅字畫像的:背景使用旋轉的淺藍色連續筆觸,使其仿佛在顫抖,產生出看似漩渦般的效果。畫中人物身著質地不錯的上衣和坎肩、留著紅色胡須,表情木然、神情呆滯,與變動的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人物的眼神很有穿透力。

原作現收藏於巴黎的奧賽博物館(Musee d’Orsay)中,後來去巴黎參觀奧賽博物館時有幸欣賞到了它的原作。

法國印像派大師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年)在第一次遇見梵高時就說:“梵高要不是變瘋,就會超過所有印像派畫家們,但‘我沒想到他會兩者兼備’”。

梵高在繪畫的10年裡共畫了40余幅自畫像,以年均4幅自畫像的頻率,真實記載他繪畫技法的變遷和思想情感的波動。在他整個繪畫過程中,可能是由於生活的貧困使他無錢請模特,只能對著鏡子畫自己練筆,因此創作出了如此多自畫像。



聖雷米的市政廳,沒看到門前掛有牌子。不像國內的政府機關,離老遠就能看到醒目的“招牌”,或氣勢恢宏的“建築”。



市政廳旁緩緩流出的泉水,出水口上方有一尊名人頭像,不清楚是誰?肯定是當地名人,或出生在當地的名人。右邊兩張是街道兩旁牆上的裝飾物:綠樹蔭下懷抱聖嬰的聖母瑪利亞和趴在牆上的小壁虎。

聖雷米鎮中幽長、狹窄、安靜的小巷。照相時正巧一戶門中走出一老人,他看到我在照街景,趕緊閃在了一旁。



跨街走廊和小巷中的排水溝,很有些歷史沉重感。

街邊的小店-“女孩糕點店”,窗戶上寫著西紅柿、蘋果……的價格,可惜都看不懂。

不同旋律的八音盒,每一款刻有不同的紋路,上滿弦後能放出不同的旋律,歌名在下面。





聖雷米普羅旺斯教堂。教堂高高的尖塔可能就是梵高《星月夜》作品中的參照物。教堂正壇、唱詩班和牆上的彩色人物玻璃窗



街邊的小店:放酒的道具,精油瓶,小飾品

在聖雷米普羅旺斯逛了1小時15分鐘,算是走馬觀花地走完了小鎮中心的幾條街道。回到游客資訊中心“i”前的廣場,接著去下一次景點-萊博普羅旺斯。

Tips:

1. 游客資訊中心“i”位於小鎮中心和梵高療養的聖保羅精神病院的之間。可以進去拿張地圖或詢問一些問題,旁邊有免費廁所。

2. 從“i”向北是聖雷米小鎮中心,向南是梵高接受治療的聖保羅精神病院和一些畫的取景點。對梵高藝術感興趣的可以往南走,先沿著Avenue Pasteur大街往南,再拐進左手邊的Avenue Pierre Barbler大街,穿過Avenue Folco de Baroncelli大街,繼續沿著Avenue Marie Gasoue大街向南走,最後到達聖保羅精神病院,之後再從梵高大街(Avenue Vincent Van Gogh)向北回到“i”前廣場。每個指示牌上都有線路標識和畫的說明。

更多照片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精選遊記: 普羅旺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