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石上流-泉水鎮

作者: moonyyang

導讀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今天是在阿維尼翁的最後一天,行程為“歐法旅游”的“熏衣草、向日葵一日游”,上午先去兩個比較近的小鎮,下午去一百五十多公裡外的瓦倫索勒(Valensole)看期待已久熏衣草。 由於對熏衣草的熱切期盼,早晨很早就起床了,7點半不到就跑到前台把房間退了,大箱子、小背包的都存到了酒店的庫房。晚上“一日游”回來還得乘20:13的火車去馬賽。 “ ...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今天是在阿維尼翁的最後一天,行程為“歐法旅游”的“熏衣草、向日葵一日游”,上午先去兩個比較近的小鎮,下午去一百五十多公裡外的瓦倫索勒(Valensole)看期待已久熏衣草。

由於對熏衣草的熱切期盼,早晨很早就起床了,7點半不到就跑到前台把房間退了,大箱子、小背包的都存到了酒店的庫房。晚上“一日游”回來還得乘20:13的火車去馬賽。

“可樂”的車8點鐘准時出現在酒店大門口,大家沒有更多的寒暄,匆匆地上車出發了。

第一個景點是離阿維尼翁40公裡遠的泉水鎮(Fontaine de Vaucluse)。8點40分隨著車子駛入一個充滿清涼氣息的小鎮,我們的目的地到了。“可樂”很有經驗地告訴我們,停車場的收費員9點才上班呢,只要9點前開進來就行。

下車後步行不遠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立有高大石柱的圓柱廣場(Place de la Colonne),廣場中央的立柱建於1804年,是為紀念意大利詩人、人文主義之父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年)誕辰500周年,1827年這個20米高的圓柱被遷至於此。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人,1309年來到阿維尼翁,之後創作出很多詩歌,並以十四行詩的形式表現出來,意大利式十四行詩一詞就來源於他。浪漫作曲家、演奏家李斯特(Liszt Ferenc,1811-1886年)還為他的三首十四行詩譜曲成歌。他的作品中以給一位女演員勞拉(Laura de Noves)的一系列詩歌最為膾炙人口,後人把其中的366首詩合集成為《歌本》(Song Book)。

彼特拉克一生未婚,但卻與一個或幾個女人(後人也說不清是幾個女人)生了3個孩子。



牌子上介紹有關彼特拉克和勞拉的事情,全是法文,看不懂。彼特拉克自看了勞拉演出的戲劇Rime sparse(“離散的旋律”)後創作熱情被激發,持續了很長時間的靈感,他把他對勞拉的全部“感情”都投進到了他的詩歌中。他經常會臆想出勞拉的衣著、發式、神態、性格等等,並寫進作品中。那完全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或單相思。彼特拉克和勞拉沒有正式的見過面,1348年勞拉去世時,詩人的哀傷似乎到了絕望的地步。



圓柱廣場旁邊有幅泉水鎮地圖。游客資訊中心“i”在橋的對岸。



泉水鎮(Fontaine de Vaucluse)坐落在法國南部的沃克呂茲省(Vaucluse),這個省的名字就來源於沃克呂茲泉。在整個省的泉水中以此地的流量最為豐富,它是法國最大的、世界第5大泉,年流量有6.3億立方米。

站在橋上看著靜靜流淌、清澈透亮的泉水。



我們來的太早,街邊的餐廳、酒吧、商店都還沒開門。



河邊一側的最佳位置都被餐館占據著,只有坐在餐館裡“消費”才能依山傍水地欣賞泉水鎮的風景,體驗泉水的剔透和清涼。沿著河邊小路往山裡走,能看見這個大水車,水車後面是古造紙廠。綠色路標上寫著:“造紙廠,免費參觀”。

水量豐沛的泉水,形成了一條小河。在這酷熱的夏天,站在這裡,呼吸著濕潤的空氣,聽著嘩嘩的流水聲,全身頓時感覺透徹的涼爽。



每年吸引上百萬人的泉水鎮,上面被綠樹覆蓋,下面有泉水流淌,確實是個避暑的好地方。



山頂上的城堡廢墟,也不知道當初的人是怎麼上下山的,可能是借助於繩索。



小店櫥窗裡的工藝品

在泉水鎮逛了半個多小時,也許是時間太早,街上游客稀少,也許來此地度假的法國人還沒起床呢。

更到照片和游記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精選遊記: 普羅旺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