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旅游隨筆---梵蒂岡篇

作者: 白頭旅行者

導讀西歐旅游隨筆---梵蒂岡篇 梵蒂岡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全稱梵蒂岡城國,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知道他是位於羅馬的城中之國,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其面積只有北京故宮的五分之三,是天主教總部。 聖彼得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梵蒂岡的最東面,是羅馬市範圍內最大的廣場。導游說:每逢禮拜日,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此聆聽教皇在陽台上播送晨禱詞,每逢一月一� ...

西歐旅游隨筆---梵蒂岡篇

梵蒂岡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全稱梵蒂岡城國,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知道他是位於羅馬的城中之國,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其面積只有北京故宮的五分之三,是天主教總部。
聖彼得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梵蒂岡的最東面,是羅馬市範圍內最大的廣場。導游說:每逢禮拜日,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此聆聽教皇在陽台上播送晨禱詞,每逢一月一日、復活節、聖誕節,廣場上更是會聚集多達二十萬人。

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界線,這就是梵蒂岡與意大利的國界。廣場由兩組半圓形柱廊環抱,朝廣場一側的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這座石碑原來在羅馬皇宮旁邊的廣場,來自埃及。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大教堂建於公元324年,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壯麗的圓頂天主教堂,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前面的第三禮拜堂的祭壇,不是信徒禁止入內。正中央右邊有聖彼得的青銅像,圓頂下是教皇的祭壇,青銅華蓋覆蓋下的禮拜堂裡有聖彼得的墓。

彼得是耶穌的門徒,耶穌升天後,彼得以耶穌繼承人的身份傳道,他來到羅馬傳教,引起了羅馬統治者的極大恐慌,為了鞏固政權,後來,羅馬的皇帝為了嫁禍基督教,公元64年,放火燒了羅馬城,彼得被尼祿皇帝釘死於十字架上。死刑就是在現在的教堂所在地執行的,當時那裡是跑馬場,他的遺體就地埋葬。

然而,讓羅馬統治者意想不到的是,基督教的教義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其影響力越來越大。君士坦丁大帝只好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並於324年在彼得的墓地建起了一座簡易的小教堂,表示對彼得的紀念。彼得被後人尊為首任教皇,而之後的教皇都被看成基督在世的代表。

16世紀重建,建築時間長達120年,直到1626年才宣告落成,稱新聖彼得大教堂。但不管結構如何變化,彼得的墓始終處於中心。

經過安檢我們進入能容納6萬人的聖彼得教堂,用大理石砌築而成的教堂,光線幽暗,神秘莫測,大殿內有很多巨大的雕像和浮雕。其實在聖彼得大教堂以及梵蒂岡的其他建築內,許多雕塑和藝術品,都是從古羅馬的建築中搬過來的。大殿的左右兩邊是一個接一個的小的殿堂,每個小殿內都裝飾著壁畫和雕像,殿堂內部金碧輝煌,所有畫像都是用不同顏色大理石拼接成圖,因此允許使用閃光燈拍攝。但是在基督教的聖地,為了表示尊重,我拍攝時沒有使用閃光燈。

聖彼得大教堂是一座藝術寶庫。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藝術傑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開朗琪羅年輕時候的雕塑作品,在進門口的右邊走廊裡。聖母懷抱死去的兒子,聖母表情平靜祥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至盡。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簽名作品,簽名就在聖母身上橫跨胸前的飾帶上。1971年有個瘋子敲壞了聖母面部,之後罩上了玻璃罩,只能隔著玻璃欣賞。

二是貝爾尼尼雕制的青銅華蓋。它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援撐,足有5層樓房高那麼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杆上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聖彼得的墳墓。

三是聖彼得的鍍金青銅寶座,也是貝爾尼尼設計的。寶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及像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御座。

據傳聖彼得大教堂內的聖彼得的銅制雕像,觸摸他的右腳能得到神的保佑和好運。所以現在它的右腳已被磨得金光閃亮。

大教堂左邊的大門有皇家衛隊守衛,皇家衛隊就是梵蒂岡國的軍隊。衛士們個個高大魁梧,他們身穿紅黃藍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凜凜。衛士都是瑞士人。據說在16世紀初教皇受到羅馬帝國的進攻,100多個瑞士衛兵為保衛教皇戰死在教堂外,於是教皇決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衛兵保衛教堂。他們身穿的制服500年不變,據說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手中的長戈也是15世紀的產品。





















精選遊記: 梵蒂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