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陽樓

作者: 深秋楓葉飛飛

導讀古往今來,滾滾的湘江令眾多的文人雅士揮灑筆墨,滔滔的洞庭湖引無數詩人詞客詠嘆不已。我曾多次徜徉在湘江邊,望北去的江水,心中始終向往著江水美麗的歸宿—洞庭湖。不僅僅是洞庭的景色,而且是其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的名氣,更誘人的是湖邊因一篇千古不朽散文名揚天下的岳陽樓。 武廣高鐵拉近的地域的距離,使我得以在三個多小時內,越珠江,跨湘江,穿越瀟 ...

古往今來,滾滾的湘江令眾多的文人雅士揮灑筆墨,滔滔的洞庭湖引無數詩人詞客詠嘆不已。我曾多次徜徉在湘江邊,望北去的江水,心中始終向往著江水美麗的歸宿—洞庭湖。不僅僅是洞庭的景色,而且是其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的名氣,更誘人的是湖邊因一篇千古不朽散文名揚天下的岳陽樓。

武廣高鐵拉近的地域的距離,使我得以在三個多小時內,越珠江,跨湘江,穿越瀟湘,直抵洞庭之濱的岳陽。不過,次日當我在湖畔遠眺仰慕已久的岳陽樓,不禁有點失望,論氣勢不如滕王閣,論輝煌亦不及黃鶴樓,三大名樓中只能算是個小弟弟。

然而,走近岳陽樓,卻逐漸感受到其飽含內函的深遠,也領略到所代表的精神在升華。岳陽樓風景區地處洞庭湖邊,我沿湖邊走往古樓,微風吹來,湖水輕盈蕩漾,翠綠的垂柳飄曳,岸邊的連接欄鏈的石柱,刻著一首首詠岳陽樓的詩詞,連綿近一公裡,石柱足有近百墩,詩詞竟然沒有重復,作者中不乏李白、杜甫、李商隱等古今名家大師。

走上山坡,過“巴陵勝狀”門樓,迎面是五座古樓的模型,駐足觀賞,原來是歷史上不同朝代的岳陽樓,每座樓閣風格均有差異,但都挺拔雄渾且各具特色,它們都是三層的建築,五座古樓跨越一千七百多年,但都擁有同一個名字,可見岳陽樓的悠遠。

過古僕的五朝樓觀,就是迂回曲折的碑廊,碑文也是詠岳陽樓的文字,其中最多及最顯眼的還是範仲淹的《岳陽樓記》,而對面的仿古建築雙公祠,則是紀念名篇作者範仲淹和拜托作文的滕子京所修,祠內既有兩人的塑像,更多是圖畫、照片和文稿,記述了他們的生平與抱負,同時還詳盡介紹岳陽樓的變遷和歷史。現存的岳陽樓是雖清朝的建築,但在江南三大名樓中是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古建築,因為我曾登臨過的黃鶴樓和滕王閣都是八十年代才復建的,相比之下,岳陽樓的價值不言而喻。

站在岳陽樓前,仰視神往已久的名樓,陽光下金黃瓦檐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朱紅的門欄和園柱顯示出高貴與典雅,三層的飛檐高高翹起,似鯤鵬展開的的翅膀,藍天的襯托,樓也似乎開始遨翔起來,頗有壯觀之勢。

岳陽樓裡面積不大,卻珍藏著不少鎮樓之寶,二層樓堂正面的大幅木雕《岳陽樓記》,據說是清朝大書法家張照的真跡,旁聽導游娓娓動聽的講解,再看刻在紫檀木的文字,慢慢體味到大師級書法的精巧,全篇用了四種字體,有楷體、行書、行楷、草書,最為叫絕的是十個“之”字,居然有十種不同的風格,而兩個像形字的出現,則增添了全文的情感,“怒”的“女”偏旁寫成的交叉,像兩把利劍;“臨”字則像把酒臨風衣襟飄逸的人物。如此絕妙書法瑰寶,難免引來居心不良之徒的窺測,清道光年間當地吳知縣便企圖將其盜為己有,他請人仿制了一幅屏雕,偷梁換柱更換了真跡,離任時把真品帶上船,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船行至洞庭湖時,風起浪卷,船翻人亡,真品沉入湖中,枯水時被漁民打撈上來,當地名士購回重新懸掛樓中,而那幅贗品也掛到了一層。

吳知縣的無窮貪念,絕非留戀範仲淹的文章,他的行徑是對範公的褻瀆,範仲淹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正不阿,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浩然情懷,至今仍然受推崇和傳承,亦成為了許多高尚之人的座右銘。

我在岳陽樓上,憑欄遠眺,洞庭湖波一望無際,波光粼粼中,泛起了黃色、灰色、白色的痕帶,分割著浩瀚的湖面,確有浩浩湯湯,氣像萬千的意境,我默默地在吟誦著《岳陽樓記》,這篇早在中學時就能熟背的文章,我也記不清讀過多少回,但在岳陽樓上吟誦卻別有一番情感,我自知才疏學淺,並沒有範公志存高遠的抱負和浩然的正氣,但隱約覺得憂患意識尚未完全泯滅……



精選遊記: 岳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