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維多利亞卑詩省議會大廈

作者: 神州旅行者

導讀《北美游記》之七十八: 維多利亞卑詩省議會大廈·BC Parliament Building·印像 卑詩省議會大廈是首府維多利亞的地標建築,坐落在市中心的海灣南側,坐南朝北面向海灣,落成於1898年,迄今已過百年。大廈外牆包覆著淺灰色的大理石,是一座羅馬復興風格的建築,中央為一個穹頂,兩側有對稱的塔樓,前面是開闊的大草坪。這組恢弘的建築據說出自一個年青的英國新移� ...

《北美游記》之七十八:
維多利亞卑詩省議會大廈·BC Parliament Building·印像



卑詩省議會大廈是首府維多利亞的地標建築,坐落在市中心的海灣南側,坐南朝北面向海灣,落成於1898年,迄今已過百年。大廈外牆包覆著淺灰色的大理石,是一座羅馬復興風格的建築,中央為一個穹頂,兩側有對稱的塔樓,前面是開闊的大草坪。這組恢弘的建築據說出自一個年青的英國新移民的手筆,名字叫做Francis Rattenbury,當年只有25歲。

大廈前面的草坪上有一些雕塑,但這座巨大的圖騰柱最為搶眼,帶有濃郁的印第安原住民特征,反映出加拿大兼容的多元文化特點。站在大廈的階梯上放眼望去,整個維多利亞灣盡收眼底。

議會大廈對所有市民開放,沒有武警站崗攔截訪民,也無須交驗工作證或身份證,辦理訪客登記手續,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參觀或要求面見政府官員或議員。

從大門進入大廈後,首先是進入門廳,正中間的牆壁上是卑詩省的省徽。還有伊麗莎白二世和菲力普親王的畫像,加拿大作為英聯邦國家,英女王仍然是國家元首。大廳的側面是彩色玻璃窗,圖案精美。沿著側面的樓梯來到二樓,整座大廳呈現圓形。中間是一個圓形的天井,可以看到下面的大廳。

二層大廳非常高大,牆壁由白色大理石鑲嵌,有許多精美的雕飾。 二層的天頂就是巨大的穹頂,裝飾有精美的壁畫。從中庭繼續穿過一個過廳,就來到議會大廳,每隔一個整點,都會有專業的解說員,為游客講解卑詩省議會的歷史和各種知識。

議會大廳內部正面是議長和書記員的座席,兩側是議員的座席,一側是執政黨,另一側是反對黨,大家相對而坐,所有重要的政府政策、決定,都要經過議會辯論和表決。反對黨會設立一個“影子內閣”,“一對一”地監督執政黨內閣,反對黨的任務就是用“放大鏡”對執政黨“挑錯”、“找茬”或“挑釁”,而不是我們“民主黨派”那種溫文爾雅地“協助”執政黨執政,西方民主比起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要直接了當得多。卑詩前省長金保爾自恃自己占有多數議席,加上執政以來政績卓著、民望甚高,未經議會審議強行推動加稅方案,今年初終於被老百姓趕了下台,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不管你是多麼英明偉大,做過什麼貢獻,老百姓當初選擇了你,不意味著永遠會選擇你,干得不好就該下台。

議會大廳門口設有一個放下的銅質橫杆,像征著王權不得干涉政府,國王在未經議會允許的情況下,是不准進入議會大廳的。國家由老百姓選舉的政府管理,只有民選的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國王無權干涉民選的政府運作,這個民主的基本法則是英國人經過激烈抗爭才確立的,英國歷史上的“光榮革命”,把國王送上了斷頭台,從此以後英國徹底告別了獨裁統治,進入了現代文明社會。

解說員打扮成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人物模樣,對歷史的變遷娓娓道來。相較於我們的“社會主義最廣泛的民主”這個抽像的概念,西方的民主有許多明確的實質內容,除了憲法和法律充分保障公民的各種權力以外,任何政黨、政府機構都不能凌駕在憲法和法律之上,老百姓不會因為批評政府、抗議政府規定而“被失蹤”,用手中的選票“顛覆政府”是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現在的聯邦哈珀政府,五年來已經被推翻了四次,反對黨和老百姓幾乎每天都在公開批評政府。

已經到了快關門的時間,門口的保安在耐心勸說遲來的游客,希望他們明天再來參觀。

議會大廈前草坪上,正中的位置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雕像。與美國華盛頓州的議會大廈相比,卑詩省議會大廈有更多的配樓串聯在一起。從海灣裡望過去,議會大廈150米的跨度顯得非常宏大。

文中照片請見:http://***/s/blog_6393a0af0100uzv3.html


精選遊記: 維多利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