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4—2011.6.8青藏5日之旅游記(下)——拉薩篇

作者: 心也可清

導讀D3、6.6 拉薩市內(大昭寺、八角街、布達拉宮) 早餐後,參觀大昭寺(85元/人約1.5小時)。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寺內供奉有釋迦牟尼12歲時的等身鍍金像。大昭寺主殿供奉的佛釋迦牟尼像,是唐文成公主(約公元642年)從長安帶進西藏的。由於這尊佛像是釋迦牟尼十二歲時的等身像,因而在藏傳佛教信徒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公元六世紀末的時候,當時稱雄雪域� ...

D3、6.6 拉薩市內(大昭寺、八角街、布達拉宮)

早餐後,參觀大昭寺(85元/人約1.5小時)。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寺內供奉有釋迦牟尼12歲時的等身鍍金像。大昭寺主殿供奉的佛釋迦牟尼像,是唐文成公主(約公元642年)從長安帶進西藏的。由於這尊佛像是釋迦牟尼十二歲時的等身像,因而在藏傳佛教信徒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公元六世紀末的時候,當時稱雄雪域高原的第三十三代吐蕃王松贊干布,將吐蕃王都從雅礱河畔的乃東北遷至寬闊的拉薩河谷。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東方或是西方,和親是古時候許多王朝為求和平安定而常采用的一種形式。英格蘭、法蘭西和西班牙王室之間的聯姻,西漢王昭君遠嫁匈奴……。七世紀時,精明強干的松贊干布統一了雪域高原的各個部落後,先是與尼婆羅,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聯姻,娶尼婆羅國的赤尊公主為妻,以求吐蕃南方的穩定;爾後,松贊干布又派人遠赴長安,迎娶唐太宗的宗室女文成公主。

尼婆羅公主給吐蕃帶去了天竺和尼婆羅的佛教文化,文成公主給吐蕃帶去是唐朝先進的農耕、紡織技術。直到現在,在西藏還可看到漢地文化已深深滲入藏民族社會生活之中。像藏醫的望、聞、問、切;遍布西藏農區的水磨房;民居牆體的水樣花紋;寺廟的金頂和鬥拱。我曾注意到,唐代女性服飾後腰墊的特點有兩個地方還保留著,一個是藏族婦女,尤其是農區藏族婦女,後腰墊還非常普及。還有一個就是日本女子的和服,不過,後腰墊已成為一種裝飾。

傳說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即將圓寂時,他的弟子們懇求佛祖留下真實的形像,以便世世代代指點眾生迷津。佛祖點頭同意了。弟子們於是塑造了佛祖八歲、十二歲和三十歲不同時期的三尊等身像。其中八歲、十二歲的等身像是請釋迦牟尼的奶媽描述了佛祖年少時期的模樣後塑造的。釋迦牟尼親自對三尊佛像做了加持以後,就在菩提樹下圓寂了。尼婆羅赤尊公主進藏時,尼婆羅國王送給吐蕃贊普的陪嫁禮品是八歲佛等身像;唐朝文成公主貞觀年間帶到吐蕃的則是十二歲佛等身像。現在大昭寺主殿前門廊兩側的四尊力士神像,據說就是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時推車的唐朝大力士。

當初,文成公主一行剛進入拉薩河谷時,載著十二歲等身佛像的木輪車在一片沙地陷了車。四個大力士費了老大的勁也不能移動車半步。文成公主說,看來佛祖願意被供奉在這裡了。於是就讓人們用布幔將佛像圍了起來。再後來,松贊干布遂了文成公主的心願,專門修建了供奉十二歲等身佛像的小昭寺,並將寺門面東向著長安的方向。現在,小昭寺門前早已是花崗石鋪就的街道,拐個彎,就到了熙熙攘攘的八廓街。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後,又想為赤尊公主建大昭寺,以供奉八歲等身佛像。文成公主用漢地的辦法打卦占蔔,對松贊干布說,雪域高原是羅剎女魔的形狀,拉薩谷地中間的湖泊正是羅剎女魔的心髒。只有在此建寺才能鎮壓女魔,讓吐蕃興盛。西藏有關拉薩歷史的書籍中介紹道,松贊干布聽取了文成公主的建議,讓白山羊馱土,用井字形木架架在湖面,填一層土,架一層木架,直至把湖填平。在大昭寺大殿的西牆,人們可以清晰地觀賞到一幅當年松贊干布率眾修建大昭寺的壁畫。

現在在大昭寺主殿的南牆角,還可看到一個半人高的青石甕,據寺裡喇嘛講,石甕是當年修大昭寺時留下的,石上的小孔,直通湖面。俯首石甕,貼耳小孔,可以聽到湖裡野鴨的叫聲。如修行有道,還可以聽到羅剎女魔的呻呤聲。我有好幾次貼耳石孔,除了空氣的嘶嘶聲,什麼也聽不到。

松贊干布去世後,吐蕃發生戰亂,大昭寺被洗掠一空,尼婆羅赤尊公主帶進藏的八歲等身佛像在戰亂中毀於一旦。一些高僧和虔誠的貴族,偷偷將小昭寺十二歲等身佛像藏到了大昭寺的一個小殿內。采取的藏匿辦法和後來莫高窟僧人藏匿魏晉唐史籍、卷子、畫冊一樣,用土石將小殿的門封死,再用泥抹平,畫上壁畫。直到第三十六代吐蕃王赤德祖丹時,唐中宗將金城公主遠嫁吐蕃王。吐蕃再次掀起佛教文化熱。金城公主查詢到十二歲等身佛像的下落後,將佛像從密藏的牆內起出,供奉在了大昭寺。

經佛祖釋迦牟尼親自加持過的三尊佛像,八歲佛喪失於戰亂,三十歲佛在天竺戰亂中,被一些信徒暗送到大帆船上,准備飄洋過海運往他鄉供奉。半途遇著風暴,船被巨浪掀翻,三十歲等身佛從此沉沒於南印度洋。現僅存於世的就是文成公主帶進藏的這尊十二歲等身佛像了。其神聖和珍貴可想而知。

在拉薩有個說法是,到了拉薩不去大昭寺,就等於沒到過西藏。而西藏各地,以及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的藏傳佛教信徒,到西藏朝佛最大的心願就是叩拜大昭寺的“覺仁波齊”——釋迦牟尼。

在西藏,無論是在高山峽谷,還是在坦蕩的大草原,都可以看到虔誠的叩長頭者。這些用身體丈量大地的信徒們,最終手指尖觸摸的終點就是大昭寺門前的青石地板。當他們風塵僕僕的叩在釋迦牟尼像前的時候,什麼苦對他們來說都是值得的。

在伊斯蘭世界劃一個圓的話,圓心就是麥加,最中心的聖殿是麥克白殿。在藏傳佛教世界,圓心就是大昭寺。拉薩有三條轉經路,第一條是圍繞大昭寺主殿釋迦牟尼佛的廊道,藏語稱為“朗廓”。這條寺內的轉經道有一圈銅質的轉經筒。走在“廊廓”,朝佛者邊走邊念經,用手撥動經筒,一片嘩啦啦聲音。第二條轉經道圍繞整個大昭寺,叫“八廓”。七世紀時,大昭寺初建成,圍繞寺廟先是有了一些朝佛者的帳篷,後來,慢慢多了一些經商的人,蓋起了房屋,再後來,就逐漸形成了拉薩著名的八廓街。第三條轉經道叫“林廓”。這條轉經道圍繞整座拉薩城。早晨起來,就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轉經者,當然其中以老者為多。以大昭寺為圓心,如果再看出去,呈放射狀的是覆蓋整個雪域高原漫漫的朝佛路。

佛教裡有“加持、開光”一說。“加持、開光”,就是在高僧大德的主持下,把佛教場所的普通建築或雕像賦以佛的真義。也就是通過誦經等儀式,使凡間的泥胎、銅塑、木質附著上神界佛的靈性。大昭寺供奉的十二歲等身佛像,是釋迦牟尼佛祖在世時所塑,並且由佛祖親自開光。那麼,瞻仰大昭寺的十二歲等身佛像,就如同親睹釋迦牟尼佛祖真身。

在藏傳佛教中最神聖的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像前,請高僧從大皇帝賜予的金瓶中,掣簽認定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真身,還意味著神聖莊嚴的金瓶掣簽的結果,是在釋迦牟尼佛“神斷”下得出的。一個聰慧的普通人成為一個神,成為一個現身塵世的神,這同樣具有"加持、開光"的意義。由此而想到前兩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的第十七世噶瑪巴活佛伍金赤列,以及以往的達賴、班禪,大多在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剃度,受沙彌戒、比丘戒,就不難理解大昭寺釋迦牟尼佛“神斷”的重要了。

然後逛拉薩最古老的街道——八角街,彙聚著來自各地的眾多朝拜者。兩旁店鋪林立,這裡大都銷售尼泊爾、印度工藝品和地方土特產等。

下午參觀布達拉宮(100元/人約1小時)。布達拉宮是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權力中心,分為紅宮和白宮。紅宮為歷代達賴的靈塔殿和各類佛堂;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是舊時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以前的游記對布達拉宮有較詳細的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晚餐後,安排觀看藏式歌舞表演——《幸福在路上》,整台歌舞以唐卡藝術形式詮釋西藏傳統文化,全劇以“水、土、風、火、空”為基礎單元展開了“祈福、尋福、育福、納福、辨福、創福”的遞進關系,表達“和諧就是幸福”的主題。 展現了杜丁、牛角胡、六弦琴、邦那鼓等傳統器樂的魅力,給人的感覺是熱鬧,但是不夠厚重。門票的價格在280-580元不等。

D4、6.7 拉薩市內(大昭寺、八角街、布達拉宮)

今天原本的安排是游覽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納木措。但是同屋的帥哥因為中度的高原反應而無法前往,因為前年去過納木錯,已經飽覽了納木錯周邊的藏北大草原、雪山、草原、神山、聖湖等美麗風光,所以還是留在賓館照顧帥哥吧。

中午時分,因為4天沒有洗澡了,感覺身體也還可以,於是去洗了個澡,沒料到洗完後身體感覺還是胸悶氣喘,休息了半個小時才緩過來。

晚上吃“贊普宴”,有服務員獻歌,歌聲淳樸熱情,但是要多聽的話就是20元一首了~

D5、6.8拉薩——羊卓雍錯——拉薩——西安——上海

早餐後,乘車翻越海拔4900米的“岡巴拉雪山”,游覽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湖。此次到羊湖的觀景點和前年相比,在公路上層的觀景平台,看全景的感覺不錯,但是離羊湖的距離有點遠了。

下午搭乘東航航班,18點左右抵達西安,但是回上海的航班卻晚點了大半個小時,抵達虹橋機場已經是22點30分左右了,西藏之旅愉快結束。

附記:近幾年,曾有幾部電視劇描述了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唐朝另一位金城公主遠嫁藏王及其婚後的情況卻鮮為人知。來到拉薩近郊,幾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給我們講述了金城公主進藏前後的不平凡經歷:

原來,吐蕃王朝三十七代贊普赤德祖丹的王後生了一個額寬鼻高的漂亮兒子。大臣們都說這是天神之子,故此取名叫“江察拉溫”。他成年後自然要娶親。大臣們建議:當地的姑娘談吐舉止不雅,不如效仿前輩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那樣,娶一位美貌賢淑、溫柔大方、知書達禮的唐朝公主作為王子的賢內助。於是,贊普便派使者到唐朝京城長安求親。時下的唐中宗很快便叫金城公主應允了這門親事。

唐中宗看過奏函和聘禮,決定將金城公主許配給吐蕃王子,金城公主知道後,不知是喜是憂,吐蕃遙遙千裡,遠離家鄉,更不知王子人品如何。幸好公主有一面寶鏡,可照未來和遠方的事物,她從鏡中看到吐蕃雅礱河谷美麗富饒,王子神俊。於是滿心歡喜答應嫁給江察拉溫。

金城公主帶著皇帝的囑咐,帶著大量的物品前往西藏,但行至半路,不幸的事發生了。吐蕃王臣、百姓聽到金城公主要嫁到吐蕃的消息後,大家都非常高興,尤其是善擦拉溫他騎上駿馬,帶著隨從,高高興興地前去迎接金城公主。誰料想,王子在途中打馬奔馳時,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命喪黃泉。

公主行至漢藏兩族交界處,突然心緒煩躁,就拿出寶鏡觀看,誰知鏡中原來年青英俊的王子不見了,代替他的是一位滿臉胡須的老頭。公主迷惑不解,內心悲痛,不覺寶鏡從手中滑落,摔成兩半,變成兩座山,就是青海境內的日月山。金城公主離開長安尚未抵藏,江察拉溫不幸騎馬摔死。金城公主進藏後聽到這一噩耗,痛不欲生。在封建社會,嫁出去的姑娘如同潑出去的水,皇帝的女兒也不例外。金城公主無法回到長安,只能在藏生活一輩子。藏族大臣們不忍心讓她獨守空房,便左說右勸,讓她嫁給了江察拉溫的生父—贊普赤德祖丹。赤德祖丹非常高興,倍加愛憐,修書給唐中宗說:“我是外甥,你是舅舅,咱們是老親戚了。我十分鐘情和愛戀金城,一定好好待她”。接著,就在自己的頗章(宮殿)附近,專為金城公主建了一座“傍塘宮”。

金城公主繼承了文成公主的美德,傳授了許多大唐的禮節和先進的生產工藝,並於兩年後,生了一個兒子,按現在來說,屬於團結族。這就是以後藏族歷史上有名的贊普赤松德贊。當時,把持後宮的赤德祖丹的大妃子納朗沒有生育能力,她怕將來的權力落入金城之手,便趁金城分娩之機,將嬰兒搶走,硬說是她自己養的。金城氣的流淚,用自己的奶汁向贊普和大臣們證明孩子為己所生。但陰險的納朗早已用備好的藏藥塗在自己的乳房上,也能擠出奶來,叫大臣們真假難辨。後來,有一位大臣想了一個主意:把孩子放在草場盡頭,讓金城和納朗跑著去搶,誰搶先抱起,孩子便是誰的。金城一心要搶到親生兒子,拼命奔跑,率先把孩子輕輕地抱起,摟在胸前,不停地吻著孩子的臉蛋。趕上來的納朗不管三七二十一,兩手伸進金城的懷裡,抓起孩子便生拉硬拽。金城心痛自己的親生骨肉,只好松手,被納朗搶走了孩子。納朗家是貴族,有權有勢。大臣們怕惹火燒身,只好默不作聲。

自從兒子赤松德贊被搶走後,金城悲痛欲絕,日夜以淚洗面。但贊普赤德祖丹對孩子的生母卻心知肚明。在小孩滿周歲的時候,舉行酒宴,把唐朝使者和納朗家族的人都請來,讓金城與納朗分坐兩旁,令大臣們坐於階下。酒過三巡,赤德祖丹便拿起一個斟滿青稞酒的小金杯,交給孩子說:“你有兩個母親,兩個舅舅,但生母只有一個。今天是你的生日,這杯酒你就給親舅家的人喝吧”。坐在一旁的納朗家人,拿了許多好看的玩具引逗,但小王子卻不為所動,說:“我的親生母親是大唐人,美酒應敬給漢家舅舅喝”。說著,一直走到唐朝使者一邊……。

金城公主的故事流傳至今,充滿了藏族人民對她的懷念之情。如今,這裡還有金城公主當年的住房、用過的器皿和生活遺跡,當地人皆引以自豪。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