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海岸上獨特的隱居地-昂蒂布(一)

作者: moonyyang

導讀今天是法國國慶(也叫巴士底日Bastille Day),上午10點半遠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照例將舉行傳統的閱兵式和“法國巡邏兵”飛越凱旋門的特技飛行表演。早晨在酒店大堂,看到電視上正在播放記者采訪凌晨5點鐘來排隊的觀眾,和咱們的國慶升旗儀式一樣,有無數的法國人和國外游客都希望親身處在那些特殊的地方去見證一年中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天。 我們今天要去的兩個目的 ...

今天是法國國慶(也叫巴士底日Bastille Day),上午10點半遠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照例將舉行傳統的閱兵式和“法國巡邏兵”飛越凱旋門的特技飛行表演。早晨在酒店大堂,看到電視上正在播放記者采訪凌晨5點鐘來排隊的觀眾,和咱們的國慶升旗儀式一樣,有無數的法國人和國外游客都希望親身處在那些特殊的地方去見證一年中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天。

我們今天要去的兩個目的地是尼斯西南邊的昂蒂布(Antibes)和戛納(Cannes)。從距我們酒店3站地遠的尼斯公交總站乘200路汽車(Nice-Antibes-Cannes)可直接到達。

8點鐘我們一行人准時出門,先是沿著酒店門前的喬治.克萊蒙修大街(Avenue Georges Clemenceau)向東走,幾分鐘後就到了尼斯的主干道-讓.梅德桑大街(Avenue Jean Medecin),它相當於北京的長安街。站在街中央一看,呵,整條大街空空蕩蕩的沒幾個行人,更別提車了,走在路正中央5分鐘都不會碰到一輛車經過。周圍的街道、商鋪、飯館等等仿佛都還在沉睡之中,這就是節日清晨的尼斯。



國慶日早晨8點15分時的“長安街”,依舊沒有蘇醒,一眼可以望到街的盡頭。

沉寂、空蕩的大街和街邊咖啡館。咖啡館內零零星星地坐了2、3個人,望著毫無生氣的大街發呆。



讓.梅德桑大街的有軌電車車站,車票1歐,無人售票。車票在車站的自動售票機上買,上車打一下卡,算是檢票了,司機不管驗票,全憑自覺。



尼斯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前的門廊,它也在讓.梅德桑大街上。在尼斯這三天裡沒少去裡頭逛,又為尼斯貢獻了不少歐元。



讓.梅德桑大街的南端是寬敞的馬賽納廣場(Place Massena),廣場西邊的3層紅磚牆在晨光的照射下分外鮮艷。廣場上立有七根10米多高的豎杆,杆頂端都有一尊或蹲或坐的人像(看上去很像是佛像),代表著七大洲之間的交流(真沒看明白其寓意),它們是由加泰羅尼亞藝術家Jaume Plensa設計完成的。坐像是樹脂中空的,晚上它們會發出或藍或紅的顏色,看上去有點瘆人。

1832年廣場最初建成時是用尼斯最傑出的市民安德烈.馬塞納元帥(André Masséna,1758-1817年)的名字命名的。馬塞納是1804年拿破侖稱帝後首批獲授帝國元帥的18名法軍將領之一。拿破侖稱贊他是帝國中最響當當的人。在1808年的一次打獵中一只眼睛意外地被拿破侖射瞎。



在馬塞納廣場西邊的Avenue de Verdun大街上看到一家開門的早點鋪,早餐就在這裡解決了。每人要了一杯咖啡或飲料,一塊面包,大概3.5歐。節日的早晨只有老板和伙計倆人,一下子來了我們這麼多人,外加都不懂法語,點餐時各自喜歡吃的也不一樣,結賬時又是各付各的(不這樣付說實在的真不知道每人應付多少),把伙計忙得是團團轉,到了還是算錯了帳,少算了一個人的錢。



初建於1832年的馬塞納廣場為半步行街,呈直角的電車軌道穿行其中。每逢節假日廣場都有活動,如音樂表演,雜耍,賣東西的小攤等。今天晚些時候應該會有表演,現在太早“演員們”都還沒出來呢。

廣場地面由黑白兩色的石塊鋪設而成,很有意大利風格。南邊有一噴泉,中央是一尊高大的阿波羅雕像,四周的小雕像代表希腊神話中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土星。



到了馬塞納廣場再往東走就到汽車總站了。要是在平時乘坐有軌電車還是很方便的,節日裡車的時間間隔比較大,不如步行還能看看風景。

有軌電車的U字形線路(深紅色的),貫穿尼斯的主要街區。

尼斯公交總站(Gare Routiere)在有軌電車的Opera-Vieille Ville站北邊,地圖上標注為Station J.C. Bermond。200路汽車在總站的最西邊,緊靠綠地,它的終點站是戛納(Cannes),途經昂蒂布,全程票價每人1歐。

上午10點半汽車到了昂蒂布的BRIND車站,到站後呼啦啦地下去了大半車的人,我們也跟著“大撥兒”下了車,事實證明這個站距老城最近。昂蒂布離尼斯大概有20多公裡,公交車需要40分鐘。



下車後,往東走是戴高樂廣場(Place du General de Gaille)。廣場的西北角就是游客資訊中心(i),在那裡能拿到昂蒂布的旅游圖和詢問感興趣的問題。進到中心後首先被問到“從哪兒來”,根據來自國家的不同,會有相應的工作人員接待,並在對應語種的地圖(沒有中文的)上邊畫邊介紹。資訊中心裡有位會說中文的女孩,她說她在北大學習過1年中文。我說我們主要想參觀昂蒂布的老城和格爾馬爾迪城堡(Chateau Grimaldi,現改為畢加索博物館),她耐心細致地給我們在地圖上標出了位置和游覽線路。在這小鎮還能碰到會說中文的法國人真讓我很意外,也很驚喜。

按照地圖所標我們穿過戴高樂廣場和昂蒂布的汽車總站(Gare Routiere),再沿著共和國大街(Rue de la Republique)一直向東走,其實絕大多數游客都是這麼走的,跟著人流走就是了。

在這裡明顯感到了節日的氣氛,街邊露天咖啡館的陽傘下坐滿了人。沿途經過老城主要景點的小火車也慢吞吞地開過來,走走停停,不時地有上下車的乘客。



昂蒂布是希腊語“面對面的城市”的意思,應該表示的是“科西嘉島對面的海岸上城市”之意。由希腊人建造的昂蒂布老城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城中最古老的建築更是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漫步在這些散發著古老氣息的街道上別有一番風情,但道路兩旁林林總總的店鋪提醒著我們,這優美的海邊小鎮已經越來越商業化了。



路邊水果攤:桃、蘋果每公斤2.95歐,檸檬每公斤2.3歐。令人垂涎欲滴、猛咽口水的冰激凌。這大熱天兒的吃上一口冰激凌,那真是涼到心底了。



昂蒂布劇院。門前立有禁止汽車、摩托車通行的標志。

穿小街走小巷,左拐右拐就來到一個小廣場前,廣場北邊是市政廳,南邊是菜市場。市場前有一尊Jean Étienne Championnet(1762-1800年)將軍的半身像。38歲那年Championnet死在昂蒂布,立此雕像紀念。



昂蒂布市政廳(Hotel de Ville),一座很普通的3層小樓,遠比不上國內鄉一級政府機構的氣派。

從小廣場向東張望,能看到昂蒂布聖母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de-la-Platea d''Antibes)。教堂正對著的街門口有一耶穌受難的鐵十字架。



教堂始建於11世紀,是早期羅馬建築,它全部都用石頭建成的;現在看到的暗橘紅色、帶有宗教色彩的教堂前臉是18世紀重建的。

教堂內最值得關注的是1447年的耶穌死難木雕、1515年Louis Brea的繪畫《The Madonna with Rosary》、巴洛克風格的祭壇、聖母石雕和1772年的洗禮台。



顏色各異、帶有聖母圖案的蠟燭杯。杯壁上的人像在燭光的映襯下格外清晰、鮮亮。

更多照片和游記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精選遊記: 尼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