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紀游

作者: tjm1966

導讀 2011年10月17日午後,至21日,我從桂林前往龍勝。 汽車在崇山峻嶺間蜿蜒而行,群山蔥綠,溪流淙淙。遠山近嵐間時或能看到用杉木建成的吊腳樓,這種別具特色的壯、瑤族民居,一般有兩三層,底層放置雜物或飼養牲畜,樓上住人,如是三層建築則三樓為谷倉和閨房。當然位於公路旁或臨街的民居布局有些改變,底層作起居或店鋪之用了。吊腳樓建築形制為層疊式,上大下 ...



2011年10月17日午後,至21日,我從桂林前往龍勝。

汽車在崇山峻嶺間蜿蜒而行,群山蔥綠,溪流淙淙。遠山近嵐間時或能看到用杉木建成的吊腳樓,這種別具特色的壯、瑤族民居,一般有兩三層,底層放置雜物或飼養牲畜,樓上住人,如是三層建築則三樓為谷倉和閨房。當然位於公路旁或臨街的民居布局有些改變,底層作起居或店鋪之用了。吊腳樓建築形制為層疊式,上大下小,層層收縮,屋檐前挑,如此建築設計可使下方建築部件不易雨淋,適應了南國多雨氣候。



車在黃洛瑤寨停下,此寨位於高山峽谷間的金江河畔,居住著清一色的紅瑤族,約有60來戶人家,為著名的“長發村”,蓋此瑤寨的女子個個留著一頭烏黑的長發,據說自16歲剪過一次發後就不再修剪,且剪下的頭發和梳頭落下的頭發也要保持起來,並與頭上的長發一起盤在頭頂。已婚婦女發髻外露,而未婚女子則頭發需用布包裹不能外露,只有其未來的郎君才能一窺其秀發。走進瑤寨,在一間大屋就座,此屋村寨向游客表演瑤寨風情的地方,在那裡看來寨中表演的節目,當然包括展示瑤寨婦女的長發。

離開黃洛瑤寨前往此行的主要目的地龍脊梯田,龍勝梯田我已久聞其名,堪稱人定勝天的奇觀,而龍脊梯田則為其典型代表。龍脊山區梯田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當初壯、瑤族先民為求生存在群山上用血汗和生命開出來的梯田,現在已成旅游景點,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龍脊梯田有三處觀景區,一為金坑大寨及小寨梯田,二為龍脊古壯寨梯田、三為平安梯田,其中前者為瑤族所建,後二者則是壯族梯田。三處梯田相隔有一定距離,我去的是處於三者中部的平安梯田。據說,就梯田本身而言,最壯觀的是金坑大寨梯田和小寨梯田,央視12套片頭以及常見的龍脊梯田影像圖片大都取景於此,但平安梯田則開建較早,開發旅游也早,景色也不輸他處,已成龍脊梯田的代表。

汽車在高山間迤邐而上,沿途山坡上可見一片片規模不大的梯田,由於稻谷早已收割,田壟上有了些青草,梯田遠望不怎麼分明,看不出壯觀氣像。抵達龍脊平安壯族梯田景點大門,換乘景區旅游車向景點進發,盤山公路一直盤升越發險峻,看來確非熟悉當地路況者所不能駕馭。車至一處山巔拐彎處停下,抬眼望便見平安寨門,海拔應有600多米。

山寨依山而建沿著平安壯寨一條小街前行,山寨不大,不過百來戶人家,沿街的吊腳樓開起了鋪面,向過往游客兜售旅游紀念品伙食提供食宿。有些吊腳樓館驛有四、五層,不知是當地壯民致富後所建,還是外來商人在此投資建設經營,總之梯田旅游給這座高山上的小村寨帶來了商機和財富,壯鄉後世子孫享受到了祖先的福蔭。

過風雨橋,村寨隨山勢而升,沿路可見寨外起伏的山巒上梯田如練,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頗為壯觀。一路而上登上海拔近900米的山巔觀景台俯瞰,著名的“七星伴月”梯田景觀就在腳下,七座梯田山峰呈半月形環圍一座山峰,此峰梯田纏繞,獨在峰頂留下一半月狀的灌木草地,如七星繞月,吸引著游人觀看辨認。



遠眺周邊連綿起伏的山巒,山坡上條條梯田田埂如地圖上的登高線般蜿蜒伸展,行雲流水而又磅礡壯觀。這些梯田大不到1畝,小的僅能插數株禾苗,故有“青蛙一跳三塊田”和“一件蓑衣蓋過田”之說。

時近下午四時,我自山巔觀景台而下,逐漸西沉的秋陽光線漸柔,有些梯田有了水並反射出晶亮的天光,農人開始在田間勞作,層層梯田呈現出一份自然農耕圖畫。這份景致也吸引了不少外國游客,幾名西方游客干脆坐在寨內館驛的陽台上靜靜地觀看夕陽映照下的梯田美景。

下山離開龍脊平安梯田,繼續乘車沿山間溪谷旁的公路前行,過龍勝縣城,傍晚抵達大山深處的龍勝溫泉中心酒店。用畢晚餐,來至酒店旁山腰溪谷邊的幾處露天湯池享受溫泉。據說溫泉來自1200 米深處的岩層,水中含有鋰、鍶、鐵、鋅、銅等十幾種於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泉水從古藤垂掛、老樹蟠曲的山腰間噴湧入池,坐躺池中,裊裊升騰的溫泉熱霧穿過頭頂翠微四合的林梢,別有一分愜意。黛色的天空下,深山因湯池邊點點霓虹燈火和沐浴的游客而失去了往日寧靜,植被茂盛的山谷因此不再寂寞。

梯田、溫泉、壯鄉瑤寨,龍勝留給了我別一樣的美麗。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