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感受

作者: 朝陽一束

導讀前不久,我趁出差西安的間隙,去感受了延安。汽車馳騁在800裡秦州,越過黃陵,延安越來越近了。巍巍的寶塔山已映如眼簾。我的心激動了起來,那曾經為全國人民傾心也令我十分向往的延安到底是啥模樣呢?我的想像中,延安是一個艱苦的地方,那裡是千山禿嶺的黃土高坡,是個種谷子吃黃米飯的地方。到了延安,感覺卻大不一樣。延安雖在山溝溝裡,但海拔只有800米,� ...

前不久,我趁出差西安的間隙,去感受了延安。汽車馳騁在800裡秦州,越過黃陵,延安越來越近了。巍巍的寶塔山已映如眼簾。我的心激動了起來,那曾經為全國人民傾心也令我十分向往的延安到底是啥模樣呢?我的想像中,延安是一個艱苦的地方,那裡是千山禿嶺的黃土高坡,是個種谷子吃黃米飯的地方。到了延安,感覺卻大不一樣。延安雖在山溝溝裡,但海拔只有800米,山都很低矮,山勢柔和,植被良好。南泥灣廣種水稻、小麥,樹上的蘋果壓彎了枝頭,水田鱗次櫛比,波光粼粼,雞鴨成群,確是陝北的好江南。陝北延安,那高亢的信天游,那精美的剪紙窗花,那鮮美的羊肉,那長長的面條,那香甜的軟油糕、黃米飯,那藍花花的故事以及花木蘭的傳說,無不讓人感受到純樸、厚道以及源遠流長的北方文化的底蘊和西北民俗風情經久不衰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風情畫是延安的窯洞。窯洞前面的木雕花格子窗,是延安最美的風景。

延安的窯洞,是非同尋常的。在鳳凰山、楊家嶺、棗園、王家坪,曾經住過一代偉人毛澤東,是當年中共中央領導核心的所在地,也是曾經領導和指揮中國革命成功的地方。那時候,土得掉渣的窯洞裡藏龍臥虎,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青年和學生,甚至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皮鞋追蹤著草鞋的足跡。在楊家嶺毛澤東的故居,3間十分簡陋但清清爽爽的窯洞,陳列著木床、木椅、木盆等最簡陋的辦公生活用具。1946年8月的一天,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郞由北平到延安采訪,毛主席坐在冰涼的石凳上,面對著楊家嶺的青山綠水,和她侃侃而談,發表了震驚中外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展示了一代偉人的獨特風采。在楊家嶺的山角下,有一個小小的會議室,這就是當年舉行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地方。當時,在毛澤東提出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白毛女》等一批經典文藝作品誕生了。棗園的綠蔭深處,是當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住過的窯洞。棗園的陽光明媚,風景美麗,就在這幽靜的窯洞中,一代偉人叱吒風雲,指點江山,主宰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

那一孔孔窯洞,仿佛一個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向人們講述著那崢嶸歲月裡的一幕幕壯舉;那一處處舊居,仿佛一幅幅歷盡滄桑的畫卷,給人們展示那艱苦日子裡的一個個偉績。窯洞,如一座座豐碑屹立在延安的山川大地上;窯洞,在我頭腦裡變得鮮活而生動。窯洞中,我找回了一段歷史。

離開延安的時候,我禁不住頻頻回首。窯洞的花格子窗還是那麼美麗,窯洞的門前掛著紅辣椒,還是那熟悉的陝北特征,只是街上的人們用上了手機。姑娘們戴上了項鏈,嘴上塗上了紅辣椒般的口紅。鳳凰山、清涼山、寶塔山、萬花山這些熟悉的名字不斷從我眼前飄過……

前不久,我趁出差西安的間隙,去感受了延安。

汽車馳騁在800裡秦州,越過黃陵,延安越來越近了。巍巍的寶塔山已映如眼簾。我的心激動了起來,那曾經為全國人民傾心也令我十分向往的延安到底是啥模樣呢?我的想像中,延安是一個艱苦的地方,那裡是千山禿嶺的黃土高坡,是個種谷子吃黃米飯的地方。到了延安,感覺卻大不一樣。延安雖在山溝溝裡,但海拔只有800米,山都很低矮,山勢柔和,植被良好。南泥灣廣種水稻、小麥,樹上的蘋果壓彎了枝頭,水田鱗次櫛比,波光粼粼,雞鴨成群,確是陝北的好江南。陝北延安,那高亢的信天游,那精美的剪紙窗花,那鮮美的羊肉,那長長的面條,那香甜的軟油糕、黃米飯,那藍花花的故事以及花木蘭的傳說,無不讓人感受到純樸、厚道以及源遠流長的北方文化的底蘊和西北民俗風情經久不衰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風情畫是延安的窯洞。窯洞前面的木雕花格子窗,是延安最美的風景。

延安的窯洞,是非同尋常的。在鳳凰山、楊家嶺、棗園、王家坪,曾經住過一代偉人毛澤東,是當年中共中央領導核心的所在地,也是曾經領導和指揮中國革命成功的地方。那時候,土得掉渣的窯洞裡藏龍臥虎,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青年和學生,甚至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皮鞋追蹤著草鞋的足跡。在楊家嶺毛澤東的故居,3間十分簡陋但清清爽爽的窯洞,陳列著木床、木椅、木盆等最簡陋的辦公生活用具。1946年8月的一天,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郞由北平到延安采訪,毛主席坐在冰涼的石凳上,面對著楊家嶺的青山綠水,和她侃侃而談,發表了震驚中外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展示了一代偉人的獨特風采。在楊家嶺的山角下,有一個小小的會議室,這就是當年舉行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地方。當時,在毛澤東提出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白毛女》等一批經典文藝作品誕生了。棗園的綠蔭深處,是當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住過的窯洞。棗園的陽光明媚,風景美麗,就在這幽靜的窯洞中,一代偉人叱吒風雲,指點江山,主宰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

那一孔孔窯洞,仿佛一個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向人們講述著那崢嶸歲月裡的一幕幕壯舉;那一處處舊居,仿佛一幅幅歷盡滄桑的畫卷,給人們展示那艱苦日子裡的一個個偉績。窯洞,如一座座豐碑屹立在延安的山川大地上;窯洞,在我頭腦裡變得鮮活而生動。窯洞中,我找回了一段歷史。

離開延安的時候,我禁不住頻頻回首。窯洞的花格子窗還是那麼美麗,窯洞的門前掛著紅辣椒,還是那熟悉的陝北特征,只是街上的人們用上了手機。姑娘們戴上了項鏈,嘴上塗上了紅辣椒般的口紅。鳳凰山、清涼山、寶塔山、萬花山這些熟悉的名字不斷從我眼前飄過……


精選遊記: 延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