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東南穿越太行山挺進中原

作者: 臨汾小李

導讀約好了朋友開始了我們做好的行程,匆忙的吃完早飯,處理完了自己的事,我們沿著108國道,直奔【丁村民居】 丁村民居; 丁村,以丁姓聚居而得名。據考證,丁村民居,最早的建於明代萬歷二十一年, 丁村民居 最晚的建於民國年間,歷時近四百年。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有40余座。民宅群呈東北西南向分布,分北院、中院、南院、西院四大組。由於宗族的繁衍發展� ...

約好了朋友開始了我們做好的行程,匆忙的吃完早飯,處理完了自己的事,我們沿著108國道,直奔【丁村民居】

丁村民居;

丁村,以丁姓聚居而得名。據考證,丁村民居,最早的建於明代萬歷二十一年, 丁村民居

最晚的建於民國年間,歷時近四百年。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有40余座。民宅群呈東北西南向分布,分北院、中院、南院、西院四大組。由於宗族的繁衍發展,反映在院群坐落上的時代差異特別明顯。這四大群組以村中心明代建築觀音堂為領首,以丁字小街為經緯,分落於北南西三方。這些民宅布局合理,建築氣派講究,橫徑曲巷,院院貫通,連接巧妙,在建築的時代風格上各有不同。北院以明代建築為主,中院為清代雍乾朝者為多,南院則以道鹹者居首,西北院皆為乾嘉時所築。這些建築突出的特點是注重裝飾,在建築的各個部位,大多有木、石、磚雕,尤其是木雕,舉目皆是。在鬥拱、雀替、博風板、欄額、門楣、窗欞、影壁、匾額上,無處不點綴著雕品,就連柱礎、階石和小小門墩兒上,都裝飾得美觀大方。那些琳琅滿目的浮雕、陰雕、陽雕;人物、鳥獸、花草、靜物;單幅雕、組雕、連環雕,都巧奇天工。 村內明清民宅院落33座,房舍498間,占村莊大部分面積,基本是明清時期丁村的原有布局。各院落建築布列不同,造型雕刻亦異。多數建築上留有年款題記和匠師姓名,是研究中國北方村莊民宅布局和建築形式的重要實例。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可能是我看多了原因,我沒覺得有什麼好,可是我的朋友們有個勁說好,說來的值,還不停地抱怨光線不好。平常1個小時的地,我們愣是轉了近兩個小時。然後,上高速,直奔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北留鎮境內,是清康熙年間的名相陳廷敬的故居,由內城、外城兩部分組成。

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於明崇禎六年所建,名為“鬥築可居”。外城為清康熙四十二年陳廷敬所建,名為“中道莊”。內外城總長為678米,全城總面積3.6萬平方米,為城堡式建築。

御書樓位於中道莊城門前,俗稱“皇閣樓”。整個建築雕梁畫棟、鬥拱飛檐,金壁輝煌,是皇城舊八景之一。樓分上下兩層,下層為磚砌拱券門洞,上層為重檐歇山頂建築,金黃色琉璃瓦覆蓋廳面。樓始建於康熙五十年,上存康熙帝親賜御書“午亭山村”匾額及“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楹聯。

石牌坊進入中道莊,迎面有大小兩座石牌坊。大牌坊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四柱三門式,雕龍刻鳳,眾獸環繞。在它的正樓上有四個大字“塚宰總憲”,為陳廷敬一生政治生涯的總結。正樓最下面一行是陳廷敬所授官職:戊戌科賜進士、正一品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吏、戶、刑、工四部尚書、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陳廷敬。以上三行是陳廷敬父輩、祖輩、曾祖輩所授官職,左右兩側分別刻著“一門衍澤”、“五世承恩”八個大字。下面護柱石圖案是獅子滾繡球,以及梅、蘭、竹、菊等圖案,雕刻精細考究。小牌坊建於清順治14年,上面記載了明嘉靖到清順治年間,陳廷敬父輩所授官職。

河山樓位於“鬥築可居”內,建於明崇禎五年。樓為三間七層,長15米,寬10米,高23米。最下面一層內設有水井、石磨、石碾、石臼,並有地道直通村外。由於明末社會兵荒馬亂,常有起義軍侵犯,故修築此樓。據記載,附近鄉民八百余人曾在此樓躲藏了三天三夜,抵御了起義軍的多次進攻。河山樓雖因戰亂而建,但它在和平時期卻是觀景攬勝的好去處,所以後人又叫“風月樓”。









因為,我來過所以匆匆應付了一下,我就到車上睡覺去啦,因為後面路還很長。

待續


精選遊記: 襄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