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30—2011.10.8河南中原文化九日之旅游記之三——鹿邑、商丘篇

作者: 心也可清

導讀D7、10.6 開封--朱仙鎮--商丘 宿:商丘 按計劃今天游覽朱仙鎮,在大相國寺旁即有中巴車到朱仙鎮,5元/人。車行大概1小時左右就可到達, 很方便,火車站對面的長途客運站也有車去朱仙鎮。 朱仙鎮位於開封南22公裡,相傳朱仙鎮是戰國時魏國義士朱亥的故裡,明、清時更是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飛曾率兵在此大敗金兀術,清代康熙年間錢彩所著的《說 ...

D7、10.6 開封--朱仙鎮--商丘 宿:商丘

按計劃今天游覽朱仙鎮,在大相國寺旁即有中巴車到朱仙鎮,5元/人。車行大概1小時左右就可到達, 很方便,火車站對面的長途客運站也有車去朱仙鎮。

朱仙鎮位於開封南22公裡,相傳朱仙鎮是戰國時魏國義士朱亥的故裡,明、清時更是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飛曾率兵在此大敗金兀術,清代康熙年間錢彩所著的《說岳全傳》中,就有精彩描寫的“八大錘大戰朱仙鎮”。

有書籍和許多資料都提及到四大名鎮之一的朱仙鎮,國家地理雜志也將其評為《中國最美的100個風情小鎮》,很誘人,但在現代化的大潮衝擊下,古老的、經典的、能流芳百世的建築早已寥寥無幾,幸好還有岳廟和清真寺撐著朱仙鎮的門面,朱仙鎮的岳廟(門票20元)是全國四大岳廟之一,隔壁的關帝廟就是年畫社的所在,不過甚為冷清,買了幾張朱仙鎮的標志性作品—木刻年畫,留著紀念,算是沒有白跑一趟。朱仙鎮的年畫還是以古樸粗厚的風格為主,主要的人物就是門神,門神的樣式很豐富,老街上有那麼兩三家年畫店,能看到一些木刻板,不過能淘到的年畫式樣非常有限。讓人倍感凄涼的是鎮上生意最好的一家年畫店出售的卻都是現代版的彩色印刷門神,傳統木版年畫的生存前景堪憂!

沿河走了一圈,在路邊坐中巴回開封市區,正趕上午飯時間。來開封不能不吃名聲在外的灌湯包子,沒有選擇第一樓,而是去了當地人更為推薦的在老城外的黃家老店總店,包子的味道的確值得稱道,有傳統、素菜、三鮮、蝦仁、翡翠等幾種選擇,但是也沒有到令人驚艷的程度。

退房,坐車到了開封火車站,候車室很狹小,而且彌漫著尿素的味道,自安陽開始,甚至在鄭州火車站,總是有這種揮之不去的味道存在~好在很多年不見的綠皮車到很干淨,沒有空調,但是可以窗,2個多小時的火車車程只要11元,價格比較親民,而且還是准點抵達商丘,難能可貴!

下車後即去對面的汽車中心站,原計劃明天准備去永城,參觀梁王墓,所以想了解到永城的長途汽車時刻表,但是突然發現商丘也有到鹿邑的班車,而且從商丘出發到永城要100公裡,票價35元;而到鹿邑只有70公裡,票價才18元。自己算了一下當天從商丘往返永城很可能來不及,鹿邑應該沒問題了。詢問售票員之後,果然如此,鹿邑正常行車的話1個多小時即可到達。而且從早上5點40分開始,每20分鐘一班流水發車。當下決定,不去永城,去鹿邑!

打車抵達酒店,放下行李再打車去閼伯台和燧皇陵(歸德古城西南平原南路上,聯票30元)。

閼伯台是帝嚳軒轅黃帝四世孫高辛氏的兒子當年在此觀測大火星,以此來指導農業生產,這也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天文台。現存為元代高台建築。只不過當今的人們只知道拜祭火神燒香磕頭,卻並不把自然科學的裡程碑放在心上。燧皇陵和閼伯台隔路相望,有很大的聖火廣場,曾經在這裡舉行過不少采火儀式。

晚上入住賓館之後,因為懶得再折騰了,於是在歸德路的大餡餃子這裡解決晚飯,點了半斤韭菜豬肉餃子,味道還行,有30個,結賬時告知要17元,1元是餐具費,半斤水餃要16元!黑啊~

D8、10.7 商丘—鹿邑—商丘 宿:商丘

早晨睡到7點半左右自然醒來,洗漱一番,然後在酒店門口吃了早飯,坐三輪車4元直接到汽車站,買到了9點發車的班車,是一輛依維柯。9點准時出發,那時還有6個座位,於是,汽車出站後先後到了商丘汽車站、古城汽車站,一路拉客。等到從古城北關發車時,已經是9點40分了。路上很不好走,本來就只有來回兩車道的農村公路,因為農民曬玉米,又占去了大半根車道,來往車輛在交彙時,只能先讓對面的車先過,然後再過去,遇到大的貨運車,根本無法超車,只能跟著後面磨嘰。車到鹿邑縣城車站時,已經是11點30分了。原本1個小時的路程,足足花了2個半小時!

顧不得吃飯,在車站門口叫了輛三輪車,開價10元,沒還價就直奔太清宮而去,老子故裡,我來了!

鹿邑古稱“鳴鹿”、“苦”、“真源”、“谷陽”、“仙源”,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改為鹿邑縣,縣名沿用至今。春秋時期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和宋初著名學者、道家修士陳摶,均誕生在這裡。老子所著《道德經》,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是除《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大的著作。鹿邑還是中國第一大姓——李姓的發源地,是全球李姓華人尋根問祖的勝地。天下李姓,根在鹿邑。老子是李姓子孫的先祖,據《李氏祖脈源流》記載李淵、李世民認老子為先祖。目前,李姓在全國人口中約占漢族人口的7.9%,已達9500萬人,加上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李姓已超過一億人。

太清宮建於東漢,初名老子廟,唐朝時改名為太清宮,是歷朝歷代祭祀老子的地方。道教成立後,尊老子為教主,太清宮又成了道教祖庭,成了道教徒心目中的聖地。唐朝創始人李淵尊老子為始祖,太清宮又成了唐皇家廟,從而大加擴建,古書說,唐時太清宮就像長安皇宮一樣宏偉壯闊。此時老子的地位真是天下第一了。唐玄宗在老子生地立“唐開元神武皇帝道德經注碑”,此碑為老子出生地歷史上今存眾多碑刻中最早最有價值的碑刻之一。

洞霄宮,俗稱後宮,初名李母廟,唐時改為先天太後廟,後改名為洞霄宮,是歷朝歷代祭祀李母的地方。宋真宗趙恆來祭拜後御筆御書並篆額立下“先天太後之贊”的“三御碑”,就在洞霄宮東南側,該碑已立千年,但仍然完好,據專家講,為目前中國保存的最大的四塊宋碑之一。

在歷史上,曾有三位皇帝頒詔欽改鹿邑縣名。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唐高宗親臨鹿邑拜謁,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之母為“先天太後”,於乾封元年(666年)下詔改縣名為真源,寓鹿邑為真理(道家思想)的發源地。武則天稱帝後尊李母為先天太後,於載初元年(689年)下詔改真源為仙源,意為老子是得道成仙之人,而老子生地則為仙之源。宋真宗到鹿邑拜謁後,下詔改縣名為衛真,以表明他比別的朝代更捍衛老子及思想(真理)的至尊地位。

鹿邑太清宮(門票60元,講解70元)非常的大,分前、後兩宮,前宮祀老子,後宮祀老子母親,兩宮中隔一河,河上有橋名“會仙橋”。全部走一遍需兩個小時,宮中古跡眾多,全部位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現存太極殿,三塊御碑,柱下史之柱(唐),陰陽柏(左側樹干明顯右旋,右側樹明顯左旋),老子誕生處碑,望月井(每逢甲子年八月十五,天上的明月剛好投影在水井中央。用古錢幣投入井中,能聽到類似蛙鳴),三聖母殿等等。

走馬觀花看了一遍,大約在14點左右出來,門口再叫了輛三輪,6元直奔明道宮而去。

明道宮始建於漢朝,興盛於唐宋,相傳老子曾在此傳道講學,現唯一的古跡是位於最裡端的“老君台”,也叫作“升仙台”,台高8.84米,台面面積765平方米,傳說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在此修道騎青牛飛升成仙,故又名為升仙台,台高數丈,古柏森森,歷千年而不毀。

參觀明道宮的主要原因是關於老君台的神奇傳說。1938年6月1日,侵華日軍由東往西進攻鹿邑縣城,把右側高大的“老君台”當作我方防御工事,炮擊13次,全部准確命中,或直接命中土台或擊中土台上的大樹或擊中土台上的道觀,當時道觀內還藏有大量的火藥,玄妙的事發生了,炮彈居然都不炸,即便軍官親自開炮也只是命中卻不爆炸,要知道打往他處的炮彈可都是會炸的呀,如左側城牆上的奎星樓、民居等都是被一炮就摧毀了的,見此情景,日軍們個個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了。第二年12發炮彈被清理出,埋在老君台東南側,1980年,當初的日軍炮兵梅川太郎等來到老君台,記得打了13發,謎底在2003年的維修中被揭開,在土台東側內部發現了這顆炮彈,被公安取走並請專家引爆,70年前的炮彈依然有很大的殺傷力。1997年梅川太郎等從日本運來了和平碑,安放在“老君台”的東南方,碑文用中文、日文、英文在三面書寫“我們祝願世界人類的和平”。

在現場看到老君台旁邊的和平柱更像是根拴馬樁,不知是何動機,還在外面弄了個玻璃罩子,更顯得不倫不類。由日本人,尤其是參加過侵華戰爭的日本人來立這麼根和平柱,,不管出於什麼動機,都讓人感覺頗具諷刺意義。

明道宮(門票40元,講解50元),地方不太大,全部走一圈1個小時。裡面的石榴樹枝頭果實累累,讓人垂涎。

出明道宮大約是14點左右,繼續三輪,3元到汽車站。買了汽車票之後坐下,轉眼之間就坐滿了,心想回程應該順利了。沒想到,令人大跌眼鏡的一幕才剛剛上演,司售繼續在拉客,等到發車出去,過道內已經站立了6個人,出站後繼續慢悠悠的走著,依舊在拉客,出縣城時候已經站了10個人,但是還沒結束,路上繼續有人上車,等到上到第13個的時候,竟然是從司機這一側的車門上的車,就站在司機座椅的左後方,真的徹底無語崩潰了,實在HOLD不住了~

車到商丘北關車站時,司機把站立的人一股腦全都轟了下去,讓他們坐公交車到火車站,理由是商丘這裡超載抓得緊,車廂內不能有人站立,再次無語~

晚上和朋友一起在商丘吃的晚飯,把酒言歡,好不熱鬧!

D9、10.8 商丘——上海

臨行前很多人都不了理解為什麼要去商丘,其實河南的很多地方都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對於喜歡游山玩水的同學來說,河南的確不是旅游大省,但是對於喜歡歷史和文化的人來說,河南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

據史料記載,北宋共有四京。除了我們熟知的東京汴梁,還有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府(現河南商丘)以及北京大名府(現河北大名)。而宋朝的國號,也是因為趙匡胤曾擔任過“歸德軍節度使”。歸德軍的治所即宋州,就是現在的商丘。

歸德古城,四面環水的古城牆依舊保存完好,城內有民居有店鋪,一派熱鬧繁榮的景像,這是一座活著的古城。現在的歸德古城牆建於明代,據說地下還壓著幾個朝代的舊城遺址,現在的南門是唐代的北門。

氣勢十足的古城牆門樓,豎著一個偌大的古城平面圖,標注著城內著名景點的位置。古城本身沒有門票,壯悔堂、穆家四合院、張巡祠、八關齋、應天書院另外收費,城內還有不少遺跡可以自己找尋,有小公共汽車1元招手即停。

古城內縱貫南北的路邊有很多小的商店,整個古城區類似一個街道的大小。由於既是一個旅游景區,又是當地的居民商業區,所以城內感覺有些雜亂,古城牆也值得一看。

出古城打車前往商丘天文台(伯台),然後參觀萬商廣場,廣場是由各式各樣的“商”字地磚鋪就,相當壯觀,幣道則是按時間順序由歷朝歷代的銅錢樣地磚鋪就而成的,讓人大開眼界。而關於商人的起源,也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公元前一千多年,黃河下游居住著一個古老的部落,他們的祖先叫契。由於契在大禹治水時有功,被封為商,這便是古代的商族。契的六世孫王亥聰明多謀很會做生意,經常率領很多奴隸,駕著牛車到黃河北岸去做買賣。一天,王亥在販運貨物途中,突然遭到狄族易氏的襲擊,搶走了貨物和隨從的奴隸,並殺死了王亥。王亥有個兒子叫甲微,聽到父親被害的消息後,便興兵伐易。最後終於滅了易氏,商的勢力也從此擴展到易水流域。到了孫湯商族後裔,商族的手工業已相當發達,特別是紡織業,花色品種優於其他各族。孫湯為了削弱夏的國力,便組織婦女織布紡紗,換取夏的糧食和財富,把貿易作為政治鬥爭的武器,最後滅了夏代的統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農業上定居耕種,手工業等也相當發達。

周朝建立後,商族人由統治者一下變成了周朝的種族奴隸。過慣了奢侈生活的商族貴族,每況愈下。商族人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便紛紛重操舊業,到處去跑買賣。久而久之,便在周族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個概念,即跑買賣的人都是商族人。後來,慢慢地“族”字也去掉了,簡呼為商人了。這些稱呼一直沿襲至今。

走馬觀花之後,打車回酒店,退房後,坐D284/281返回上海,中原之旅順利結束。





















精選遊記: 商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