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斕巴釐島

作者: 想走遍世界的尼爾斯

導讀巴釐島,又被稱為鮮花之島,因為處處開放的鮮花;還被稱為藝術之島,因為伴隨宗教產生的、當地的特色藝術。烏布附近的一些村子,以制作各種藝術品,如木雕、銀器、繪畫而聞名,游人們也多往而購之。我們感興趣的不在購物,而在巴釐的各種舞蹈——同樣與宗教和祭祀不可分割的藝術形式。 巴釐的舞蹈有幾種,Legong dance、Barong dance、Kecak dance,各有特色,我們也都計� ...

巴釐島,又被稱為鮮花之島,因為處處開放的鮮花;還被稱為藝術之島,因為伴隨宗教產生的、當地的特色藝術。烏布附近的一些村子,以制作各種藝術品,如木雕、銀器、繪畫而聞名,游人們也多往而購之。我們感興趣的不在購物,而在巴釐的各種舞蹈——同樣與宗教和祭祀不可分割的藝術形式。

巴釐的舞蹈有幾種,Legong dance、Barong dance、Kecak dance,各有特色,我們也都計劃一一看來。另有當地的皮影戲叫做Wayan Kulit的,也不願放過。

這一晚,我們坐在烏布附近的一個叫做Peliatan的村子裡的舞台前,觀看Legong Dance。

我應該如何形容Peliatan的舞台呢?

頭戴鮮花裝飾成的花冠、身著金光閃閃民族服裝的女子,舞在台前。她們眼睛圓瞪,眼神如此不安定,極度地向左,再向右斜視而去,於是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打轉;她們的動作,是如此緊張,手指緊繃,身體打成幾道彎,甚至腳趾都是緊張著的,大拇腳趾緊繃著翹了起來。



Lgong Dance的印尼少女



姑娘們舞到腳趾

amuran(佳美蘭)是巴釐島的主要樂器,是一種打擊樂器,小錘子在很多並排的金屬片上敲擊,音質明亮,節奏感極強。



Gmuran打擊樂隊

女子們就隨著gamuran或明快或緊張的節奏起舞,這等音樂和舞姿,使得整個舞台充滿了張力。加上每一個舞蹈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講述一段印度神話,或表達一個戰爭場景,這些,都給了我們極大的滿足。



據解說,這是一段關於戰爭的舞蹈



舞者緊張的表情表示戰時的緊張、恐懼


衣服很花哨呢



這似乎是一段魔鬼的舞蹈



長甲亂舞



細看模樣,這也是假面舞

節目單上最後一支舞蹈叫做日航假面舞,據介紹是為島南的日航酒店開業而創作。節目單上印的假面看起來與日本能樂中的假面如出一轍,似乎不是巴釐島的風格。我們對此舞蹈未抱任何希望,甚至有些不屑。而實際上呢?三個戴著面具的舞者跳將出來,一個笑嘻嘻,笑出一臉的皺紋;一個撮著嘴,露出雪白的牙齒,憨態可掬;最後一個張大了嘴巴,一幅擬河東獅吼,又沒有凶惡狀的傻模樣。他們在台上舞蹈、作戲,逗你歡笑。他們的面具與能面不同,即使說有相通之處,那麼因了他們的舞姿、音樂、喜樂的精神,也使得這支舞蹈與能樂無關,具有完全的巴釐風格。



日航假面舞,三個面具各不一樣



注意看這位舞者的手指關節



這個假面最令人發笑,像西游記裡的二師哥

不禁感嘆,巴釐文化的生命力之強,完全可以將其他的文化融合進來,成為自己的,還讓你看不出外來的痕跡。也許,正因了這種文化深層的強大和自信,巴釐島才能夠在屢次遭到侵略,屢次被異文明衝擊之後,尚能保持自己的獨特的、斑斕的文化,在以伊斯蘭教文化為主流的印尼文化中,成為萬綠叢中的一點紅。

那麼,巴釐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又源自何處?我想從這幾日的所見與感想尋找答案。走在巴釐島的任何地方,處處會看到精美的草編底托兒和上面花花綠綠的祭品。寺廟中有,神像前有,道路兩旁普通人家的門前有,24小時便利店門前有,SPA的浴池邊有,甚至,連面前這一方舞台的前緣,也擺放著各色祭品。這兒的女人們,常見她們白天用淡綠色的草編織祭品托兒,編出的底托形狀各異,奇思妙想,精美絕倫;這種底托每天都需更換新的,就像祭品一樣。對此,他們不辭辛苦,不偷懶耍滑,日復一日地恭恭敬敬祭祀著神靈。這就是宗教的力量吧,只有宗教和信仰,才能讓人有這樣持久的、不熄的熱情與耐心。



舞台的前緣,也擺放著祭品

同樣的,巴釐傳統文化中的繪畫、雕刻、舞蹈,他們強大的生命力背後,也是宗教和信仰的支撐。就像這一晚的演出,台上的舞者與演奏者共計三四十人之眾,而台下稀稀落落,僅坐了九個觀眾。雖則如此,那一晚的演出依然精彩,演員們並未因觀眾少而節省絲毫的力氣。因為,他們的舞蹈是娛人的,更是獻給眾神的。

(待續未完)

PS:巴釐島的旅行記錄一共寫了8篇,這僅是其中一篇,寫到了當地的舞蹈。

其他的慢慢發,其實我的blog上都有,喜歡的可以過去看。

地址:

http://***/yushandongying


精選遊記: 巴釐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