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風吹花開之3——北戴河的秦行宮遺址和老別墅

作者: 韭婁

導讀在我們光明日報社療養院後面,靜稍稍地有一大片圍牆,院內雜草叢生,兼種了一些玉米南瓜,有一老頭住在門口的一排房屋中守護。但門口顯赫地書寫著這裡是秦皇宮遺址,——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呢。關於它我在北戴河時查證過,從北戴河金山角到後面的山坡沿線共發現了三處,這裡是最近海的一處,至於秦始皇有沒有在此地住過,那就不得而知了。 秦皇宮遺址目前不對外 ...

在我們光明日報社療養院後面,靜稍稍地有一大片圍牆,院內雜草叢生,兼種了一些玉米南瓜,有一老頭住在門口的一排房屋中守護。但門口顯赫地書寫著這裡是秦皇宮遺址,——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呢。關於它我在北戴河時查證過,從北戴河金山角到後面的山坡沿線共發現了三處,這裡是最近海的一處,至於秦始皇有沒有在此地住過,那就不得而知了。

秦皇宮遺址目前不對外開放,但我有幸溜進去了兩次,拍得一些照片,僅從照片上那些殘留的基址看,這皇宮就規模不菲,和秦的動輒浩大人工、追求永恆的氣質相符,那基礎看上去是什麼混合土,我用手摳摳,根本摳不動,只在下雨打濕了以後你去摳它才稍有碎土松動,我擔心如果長期露天不保護這基礎是否也會在日曬雨淋過後被侵蝕的越來越失去原貌?

2010年10月1日六一國慶

有人說,要看100年前的秦皇島,就得來北戴河的名人別墅。

1893年修築津榆鐵路的英國總工程師金達第一個發現了藍天碧海、沙軟潮平的北戴河,便在京津兩地大力宣傳,吸引了大批中外人士。同年,英國人史德華首開其端,興建了第一所別墅。到1898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北戴河為避暑區之後,傳教士、中外名流、富商大賈紛紛在這裡購地築屋,當時盛極一時的北戴河與夏威夷齊名,被稱為“東亞避暑地之冠”。到1949年,北戴河建成別墅達700余棟,成為僅次於廬山的中國第二大別墅區。

光緒十九年(1898)清政府正式辟北戴河為避暑地,允許“中外人士雜居”。國內外的巨商富賈、學者名流、軍政要員雲集這裡,紛紛搶購土地、大興土木、修建別墅。從十九世紀末一直到1949年北戴河解放,共在北戴河建起別墅719幢,其中外國人修建了483幢,這些別墅依山傍海、風格迥異 成為北戴河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許多偉人也曾在此居住,並留下了一段段佳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掩映在碧海金沙、藍天白雲、奇峰怪石、青草綠茵中千姿百態、紅瓦青磚的別墅樓,使北戴河成為與江西廬山、浙江莫干山、河南雞公山起名的四大別墅區之一。

哈,這四個別墅區我都去過啦!當然,是平頭百姓的那種玩法。

最東方的別墅:

何香凝別墅建於1942年,原房主是日本人東今草燕。整棟別墅完全用木楔揳成,沒用一顆釘子。它是日本風格與中式建築的結晶,表面上看起來和一般的中式建築沒什麼不同,坐北朝南,典型的仿唐代建築,紅柱挑檐青瓦,充滿對稱的美感。其波浪式的雙層屋頂和回廊外落地的中式窗欞是它最與眾不同的特色,讓整個房子顯得新奇俏麗。

這房子我是在離開北戴河的最後一天偶然發現的,那天我在做東經路告別行,騎著療養院的一部破單車在北戴河到處瞎逛,忙著給各機構療養院“立此存照”,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想起來臨走要干這事兒,不算不正常吧?回來的路上,我突然發現東經路邊立了一塊牌匾,介紹了兩處老別墅,於是我退回路上尋找,這兩處別墅很隱秘,在一家樓房院內的西側,不注意不做標識真不容易被人發現,但還是被我找著了。

東今草燕別墅目前被某公司花重金(260萬)裝修,產權未變,但使用權歸他了。這家公司實在聰明,花了不多的錢,贏得了一個保護文物的名聲,還能自用,當下有服務員值班,據說他們的老總要來享用,臨走我拿了一份精美而頗有品味的老別墅介紹資料,當下就後悔那麼多天都干什麼去了!怎麼沒有早發現早“巡視”!

該別墅的緊鄰,又有一棟王瑞書別墅,不過未經整飭,相當破舊和落沒了,門前鐵鎖,向裡望了望,和廢棄的學生宿舍別無二致。據說也是民國某名人住過的,一時名字記不起了了。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