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龍橋,天氣晴

作者: 憐花凋謝

導讀相比農歷新年來說,我更喜歡公歷的新年元旦。理由很多,比如春節要比元旦更為寒冷,禮節性地探親訪友太過繁瑣,等等,在此不一一贅言。每年元旦,如無意外我總要外出旅游,將旅途的情懷作為送給自己的新年禮物,這幾乎已成為定式。 今年的元旦,我和阿雯去了趟浙南慶元,觀賞了尚不為人知的慶元廊橋。以前也曾去過同處浙南的泰順廊橋,與泰順的廊橋相比,我認 ...

相比農歷新年來說,我更喜歡公歷的新年元旦。理由很多,比如春節要比元旦更為寒冷,禮節性地探親訪友太過繁瑣,等等,在此不一一贅言。每年元旦,如無意外我總要外出旅游,將旅途的情懷作為送給自己的新年禮物,這幾乎已成為定式。

今年的元旦,我和阿雯去了趟浙南慶元,觀賞了尚不為人知的慶元廊橋。以前也曾去過同處浙南的泰順廊橋,與泰順的廊橋相比,我認為慶元廊橋更古樸,它所處的山水更為秀美,其一百多座的廊橋數量也無愧於“中國廊橋之鄉”的美譽。同時,慶元也是傳承已久的“香菇之鄉”。

元旦的前一天,乘坐火車、城際大巴、鄉村中巴,馬不停蹄不斷變換交通工具,通算十六個小時,披著與預報多雲截然相反的朦朦細雨,於下午四點總算到達了閩浙交界的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已然是疲憊不堪。因事先聯系好住宿在“龍湫精舍”,旅館主人吳老師如約守候在我們的下車點,我們一到,便把我們帶到旅館。

旅館處在一個斜坡上,是一座由宿舍改建而成的磚混結構的兩層老房子,坐擁一口池塘和幾畝田地,有水泥道可通村口。

我們的晚餐是這裡的特產新鮮香菇,和豆腐、冬筍、土豬肉一起在火鍋裡燉煮,做法平凡卻美味至極。山區的夜晚分外寒冷,主人特意准備了電熱毯,不到九點我們就已睡意朦朧。

次日早上即新年元旦,天氣轉晴。七點醒來,感到即便是蒙著氤氳水汽的玻璃窗,亦無法遮擋明朗的光線破窗而來。冬日的陽光價值千金,我們匆忙起床、早餐。旅館准備的早餐是元旦應景的當地傳統美食“千層糕”,有點像年糕,但更糯,湯煮後十分可口。佐餐的還有蒸煮一天一夜的腌南瓜和腌蘿蔔,黑黑的卻飽含水分,滋味不錯,之前從未見識過。

八點出門,循著來路下坡,往村口進發。途中參觀昨天就已見到的縣級文物古建雲泉寺,有不少當地人在燒香祈福。這裡燒香的特點是燒兩支香,許完願再把兩支香分別插在寺門左右兩側的立柱上。過雲泉寺就是白雲橋,這座廊橋規模較小,在月山村的五座廊橋裡排名靠後,我們稍微看了一下,真正的寶物還在後面。

走到村口的街道,昨天我們在這裡下車,向東二十公裡可以到達福建省。由於好不容易出了太陽,家家戶戶把新鮮香菇擺出來曬。傍著舉溪往西走到月山街道盡頭,看到了座落舉溪之上的來鳳橋。來鳳橋與如龍村分處月山村首尾,一龍一鳳,互相呼應,可惜來鳳橋因遭焚毀,現存建築為清道光年間重建。來鳳橋的橋身是木建,橋基卻為石砌,其造型的美觀度、韻律感遠不如後面所見到的全木制的如龍橋。

折返沿街道往東走,溫暖明媚的陽光正均勻地灑在我們身上。我們漫步著不由陶醉起來,仿佛全身飽吸著冬日的氣息,無法言喻的暖意滲入到我的心裡,恬靜而悠閑自得。

不一會兒就走到村頭,一座廊橋橫跨舉溪,其全木制結構以及毗鄰於其右側的馬氏行宮,分明告訴我這不就是如龍橋嗎?如龍橋建於公元1625年,被譽為迄今有確切記年、現存壽命最長的木拱橋,全長28米,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建築。如龍橋的南端橋亭與中央廊屋都是重檐歇山頂,北端是更加華麗的三重檐歇山頂鐘樓,其工藝造型之精巧、外觀之典雅華美,乍看起來簡直就像一座樓閣或是一座亭台橫在舉溪上方。

步入橋中,只見橋的架構由各種形狀的木頭組成,有圓木、有枕木、有長方木板、也有細長木條。像這樣的古廊橋沒有釘子、也沒有榫頭,在結構處全用木拱架支撐,據說在諸多木梁中找不到一根多余的木料,古人是用這種三角力學的原理造橋。

橋的擋風板上開了各種形狀的窗口,有扇型、花瓶型、桃型、碗型等等,透過這些別具一格的窗戶往外望去,可以欣賞到不同畫面的山水田園風光。

轉到如龍橋的東面,這裡正好被陽光充足照射,橋身格外鮮明。如龍橋身後遠方險峻的洞宮山脈聳入雲霄,藍天與白雲仿佛戀人一般難舍難分。這種人文與自然和諧一體的風景,令我深深地滿足。我們在冬日晴朗的天氣裡,幸運地邂逅了也許是最為動人的如龍橋,假如是在寒冷的下了一整天雨的昨日,顯然看不到這樣的風景。而且這裡很偏僻,沒有游客,這樣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從各個角度欣賞如龍橋的美麗。

離開如龍橋,繼續往南走還有座步蟾橋,也是今天要看的最後一座廊橋。沐浴著和煦的陽光,在柔和的山巒和寂靜的溪水之間漫步前往,我們沉浸在從日常的束縛中擺脫出來的強烈情懷,這是一個多麼愜意的新年元旦!

(記於2012年2月1日)











精選遊記: 慶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