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攜程號新東方快車“絲綢之路”首發團9日游分享【DAY7-DAY9】

作者: gogogjz

導讀2011年6月-攜程號新東方快車“絲綢之路”首發團9日游分享【DAY1-DAY2】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7-r1346636-journals.html 2011年6月-攜程號新東方快車“絲綢之路”首發團9日游分享【DAY3-DAY4】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31-r1346690-journals.html 2011年6月-攜程號新東方快車“絲綢之路”首發團9日游分享【DAY5-DAY6】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8-r1346701-detail.html★【DAY7】★ 2011年6月22日,這 ...

2011年6月-攜程號新東方快車“絲綢之路”首發團9日游分享【DAY1-DAY2】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7-r1346636-journals.html

2011年6月-攜程號新東方快車“絲綢之路”首發團9日游分享【DAY3-DAY4】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31-r1346690-journals.html

2011年6月-攜程號新東方快車“絲綢之路”首發團9日游分享【DAY5-DAY6】

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8-r1346701-detail.html★【DAY7】★

2011年6月22日,這一天終於踏上了這次絲綢之路一行的最後一個省會了,新疆!沿途的風景真的很美,晴朗天空萬裡飄雲,十分清晰滴就能看見遠方的天山雪景~


■■■■■■■■■■■■■■■■■■■■■■■■■■■■■■■■■■■■■■■■■■■■■■■■■■■■■■

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曾經是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文化積澱深厚,從最早的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坎爾井、蘇公塔、維吾爾古村落,已發現文化遺址200余處,出土了從史前到近代的4萬多件文物,出土文獻中僅文字就達24種之多。吐魯番是東西方文化,中國、印度、伊斯蘭、希腊羅馬四大文明體系的交彙點。

吐魯番,又稱“火州”,位於中國新疆天山東部山間“盆地”,所以決定了當地的氣候——內干燥少雨,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3200小時,年積溫5300℃以上,無霜期達270天。優越的光熱條件和獨特的氣候,使這裡盛產葡萄、哈密瓜、反季節蔬菜等經濟作物,因此有了“葡萄和瓜果之鄉”的美譽。

大約9點左右終於抵達了新疆吐魯番火車站~所以我們的新疆第一站就是“吐魯番”啦~站台舉行“維族特色歡迎儀式”,維族歌舞、手鼓表演歡迎我們一行的到來。

■■■■■■■■■■■■■■■■■■■■■■■■■■■■■■■■■■■■■■■■■■■■■■■■■■■■■■

下圖就是我們NO.1號車的地接導游了,她是新疆十佳導游,過往一直只接新東方專列的團~之後幾天真的是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叫專業~綜合評分11分(滿分10分),多出一分是因為人美。。。



■■■■■■■■■■■■■■■■■■■■■■■■■■■■■■■■■■■■■■■■■■■■■■■■■■■■■■

離開火車站後我們就大部隊驅車前往我們當天的第一個景點——“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現存遺址均屬唐代時期建築群落,是目前全國現存面積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築遺址。《漢書·西域傳》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以說這是不得不近距離觀賞的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哦,天然風化的遺留,估計幾十年後就看不見了,所以千萬不要去隨便摸。。。

下圖為交河故城入口







下圖為官署遺址這裡的相當有歷史痕跡的台階,保存至今幾千年的遺跡咯~



■■■■■■■■■■■■■■■■■■■■■■■■■■■■■■■■■■■■■■■■■■■■■■■■■■■■■■





■■■■■■■■■■■■■■■■■■■■■■■■■■■■■■■■■■■■■■■■■■■■■■■■■■■■■■

參觀完2000多年的遺跡,不得不感嘆了,接著看到的是古代人民的智慧辛苦結晶——“坎兒井”。





“坎兒”,意思就是“井穴”,是古代新疆人創造的“荒漠地區一特殊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統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已經出現雛形,以後傳到中亞和波斯。“坎兒井”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多達1100多道,全長約5000公裡,年徑流量達2.94億立方米,它是“綠洲的生命之源”。至今當地人民還在靠這個水源生活,所以參觀的時候,在水源處是嚴禁游客去觸碰的,他們上午是靠這個水源煮飯飲用,下午是用來洗衣服等,有固定時間開放使用的,好嚴謹哦~!



■■■■■■■■■■■■■■■■■■■■■■■■■■■■■■■■■■■■■■■■■■■■■■■■■■■■■■

“坎兒井”,大體上是由“豎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







下圖為“龍口”,是指坎兒井明渠、暗渠和豎井口的交界處,也就是天山雪水經過地層滲透,通過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個出水口。



■■■■■■■■■■■■■■■■■■■■■■■■■■■■■■■■■■■■■■■■■■■■■■■■■■■■■■

下圖是坎兒井景區裡重現“葡萄干晾房”的一景。

其實在剛踏入新疆開始,沿途就被維吾爾族古老民居的屋頂上,矗立著的一間間散發泥腥氣息的土坯房所吸引。它們就是吐魯番的一大景觀——像大地藝術,向著寬闊的山坡地帶敞開,向著庭院向陽的高處敞開。看見了這些葡萄晾房,也就意味著我已進入到吐魯番鄉村的現實世界。

如果看不見葡萄晾房的話就意味我開始迷路了。因為在吐魯番綠洲深處的鄉村一帶,我們都會和葡萄晾房相遇。在秋天的寂靜中顯示出自己的符號王國——它們狀如碉樓,一色土黃,用土坯打制的牆壁鏤出密密的網格狀的洞孔。這是當地農民借助吐魯番火洲的熱風吹拂,晾制葡萄干的“晾房”,又叫“陰房”。幾乎所有的維吾爾族家庭都有葡萄晾房。按照當地居民的說法,在草原上,一般的牧民是看誰家的牛羊多,而在吐魯番的鄉村則是看誰家的晾房多,晾房越多越富有。

一般晾房掛晾鮮葡萄7~8噸,可收1~2噸葡萄干。大的晾房一次掛晾鮮葡萄10噸,可收3~4噸葡萄干。在夏季,鮮葡萄在這樣的晾房裡一般要經過40多天的晾制,就成了風干葡萄干。用這種方式晾制葡萄干,既保留了葡萄干中的葉綠素,而且晾制出的葡萄干,其色澤也比較純正。





葡萄晾房壁面上,留有一個個方形網狀花孔——那是用來通風的。其均勻的間距,不使陽光直射在垂掛的葡萄上——遠遠一看,像是“蜂房”。也許最早的葡萄晾房的靈感就出自這裡。

在無數個世紀之前,人類開始模仿來自大自然的構造。在模仿風吹過蘆葦的聲音的過程中而產生了音樂;在模仿蜘蛛的絲網而產生了經緯;在模仿大自然豐富的色彩而產生了染織;現在是模仿蜂房的構造,而產生了葡萄干別樣的甜蜜。看,一座座土坯的葡萄晾房仿佛洞悉和凝煉了大自然非凡的奧秘與喻義,並以這種無懈可擊的完美幾何圖形,完成了又一個源於自然界不朽的摹本,而接近了又一事物的本質。



■■■■■■■■■■■■■■■■■■■■■■■■■■■■■■■■■■■■■■■■■■■■■■■■■■■■■■

又是一個增長知識的一程,同樣又是一個在不知不覺中怎麼又到點兒吃飯的時候了~

這天的午餐特別有趣,真正品嘗和體驗到了新疆正宗的烤全羊,據介紹,這裡的烤全羊的選材,都是“還沒有談過朋友牽過小手的小公羊”,在禁食數日只靠喝水,將體內垃圾毒素排盡後,拿來宰殺,用幾十種香料加上10幾只雞蛋來腌制一天後,才能拿來烘烤~而烤完後的全羊要有當地的“巴依老爺”來開第一刀。提到巴依老爺,看過“阿凡提”的80後一定知道,就是那個和“阿凡提”鬥來鬥去的大財主,在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裡,“巴依”就是“金錢和地位,權勢”的代名詞~其實“阿凡提”也不是指一個人,而是特指“智者先生”的意思。

下圖就是即將被開第一刀的烤全羊,還頭戴大紅花。。。在熱情的維族歌舞聲中,選了我們這次團隊裡最長的老者(80歲)來擔當這次的“巴依老爺”執掌第一刀。



■■■■■■■■■■■■■■■■■■■■■■■■■■■■■■■■■■■■■■■■■■■■■■■■■■■■■■

吃完豐盛的午餐後就出發去了我最期待的一站,如果你是《西游記》的粉絲就一定會和我一樣的興奮了。大家應該已經猜到了,對了,就是“火焰山”,悟空向鐵扇公主三借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地方啦~

下圖就是進入景區後先要經過的一個浮雕壁畫長廊,裡面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三借芭蕉扇”的那副咯。





■■■■■■■■■■■■■■■■■■■■■■■■■■■■■■■■■■■■■■■■■■■■■■■■■■■■■■

火焰山的平均氣溫在45℃以上,地表溫度更是達到82.9℃以上,號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我們去的當天,通過這裡設立的世界上最大的溫度計測量得出,當天的地表溫度為72℃,好驚人哦,我居然還能在那塊土地上活蹦亂跳滴說~





火焰山的海拔僅650米,但方圓卻有10000余畝,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火焰山,寸草不生,飛鳥匿蹤,每當盛夏,紅日當空,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熾熱的氣流翻滾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名為火焰山。而這的山體其實就是紅色的花崗岩,通過其反射陽光而聞名遐邇,這座火焰山又稱“紅山”。





■■■■■■■■■■■■■■■■■■■■■■■■■■■■■■■■■■■■■■■■■■■■■■■■■■■■■■

參觀游覽完那麼炎熱的地方當然下一站是要去解暑的地兒咯~不二人選就是XX成蔭的地方啦,這裡什麼最多,回答一定首選是葡萄,那麼下一站就是去“葡萄溝”啦~!





■■■■■■■■■■■■■■■■■■■■■■■■■■■■■■■■■■■■■■■■■■■■■■■■■■■■■■

“葡萄溝”溝谷狹長,溪流環繞,草木芳菲。溝谷兩岸懸崖陡峻,峭壁疊嶂,溝下河邊山坡上種植的就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整個葡萄溝就像一條甜蜜的河,處處滴翠流蜜,時時甜美酣暢。目前這裡的旅游局將整個葡萄溝開發成8個區域,每個區域都能領略到“葡萄溝”特有的風情,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只能走訪第一個區域“葡萄溝民俗村”。





■■■■■■■■■■■■■■■■■■■■■■■■■■■■■■■■■■■■■■■■■■■■■■■■■■■■■■

在這個區域中除了參觀葡萄長廊,還有的就是可以參觀一下當地的古代縣衙,以及傳統文化——鬥雞。



■■■■■■■■■■■■■■■■■■■■■■■■■■■■■■■■■■■■■■■■■■■■■■■■■■■■■■

在葡萄溝裡面只能看葡萄,沒能吃到新鮮葡萄~,還在可惜的同時,團隊行程相當貼心還組織了我們一行人去“維族家訪”一邊欣賞歌舞表演,體驗維族百姓生活,一邊品嘗著主人家提供的無限量新鮮西瓜和哈密瓜~







下圖為主人家給我們講解區分葡萄干的優劣,一般我們買到的都是熏過硫磺或添加速干劑的。

印像最為深刻的就是具有非常之高藥用價值的“瑣瑣葡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詳細論述了產自吐魯番的瑣瑣葡萄的藥用價值,說它大若五味子,形如胡椒,小兒食之,能解痘毒。時至今日,它仍是吐魯番維吾爾人用來治療小兒麻疹的首選良藥。此外常用其泡水喝對於降血壓也是很有奇效的哦。從前,瑣瑣葡萄的價值比駝皮和獺皮還要高。這裡批發價是350元一公斤。



家訪完,這天的行程算是告一段落了,當然入住的酒店是在烏魯木齊市內,所以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行駛,在返回酒店的途中隨拍了沿途很容易就能看見的風力發電機,據說每支最便宜500W,在這裡建造這個,很大原因是歸咎於這裡的風力最大時可達12級。


★【DAY8】★

2011年6月23日,一早酒店用完早餐後,就很興奮滴准備前往向往已久的雪山去咯~雖然也只是近距離遠眺而已,但是已經很心滿意足了。那就是新疆的天山“天池”,它是“大地的眼睛”,造化之神將它鑲嵌在天山博格達峰半山腰,一展山川之壯麗,汲取天地之精華。這裡濃縮了中國西部最美的自然與人文。



到達風景區進去後先要憑票統一坐上景區大的環保大巴,走盤山33彎後再換小的電瓶車繼續行駛個十幾分鐘才能到達天池觀景處。

下圖就是在盤山路的時候拍到的像形石——蟾蜍。



下圖就是在盤山路的時候拍到的俗稱“王母娘娘的洗腳盆”的“小天池”。而山上的大“天池”,則被稱為“王母娘娘的洗澡盆”。。。



■■■■■■■■■■■■■■■■■■■■■■■■■■■■■■■■■■■■■■■■■■■■■■■■■■■■■■

天池海拔1980米,是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面積4.9平方公裡,最深處約105米。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有“天山明珠”盛譽。挺拔、蒼翠的雲杉、塔松,漫山遍嶺,遮天蔽日。因為灌木的生長習性喜陰,所以決定了整個山坡上都是一面生長的奇景。

由於我們當天有包船游湖,所以一抵達就先往碼頭靠近。從另一個視角來觀賞美麗的天池及雪山風光~





下圖為游船隨拍,山間廟,中途游船可以下船拜拜。。。



■■■■■■■■■■■■■■■■■■■■■■■■■■■■■■■■■■■■■■■■■■■■■■■■■■■■■■

下圖為游船時遠眺“定海神針”的方位。



“定海神針”(下圖)是天池周圍方圓幾公裡內唯一的一棵榆樹,也是海拔最高的一棵樹。在天池湖岸邊有一棵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傲然獨立的大榆樹,這就是天池八景之一的“定海神針”。



相傳當年王母娘娘開蟠桃盛會,廣邀各路神仙,唯獨忘了邀請瑤池水怪。席間水怪興風作浪,王母娘娘怒不可遏,拔下頭上的一枚碧玉簪,擲入水中降服水怪。風平浪靜後,這枚碧玉簪落地生根,化成了一棵榆樹,鎮守在池邊,無論水位怎麼漲落,都淹不到這棵神樹,後人稱之為“定海神針”。



■■■■■■■■■■■■■■■■■■■■■■■■■■■■■■■■■■■■■■■■■■■■■■■■■■■■■■

游船期間還可以看見遠處的山間錯落著不少哈薩克族生活的氈房~景區用完午餐後我們就會去參觀一番的。

哈薩克“氈房”不同於蒙古包,同時它具有獨特的民俗和精神文化的內涵。它融入了哈薩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藝術氣質、審美傾向、行為准則、宗教情懷等,反映了哈薩克人的社會組織制度和精神氣質,它和哈薩克人的文化融為一體,構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景觀。

以游牧為主的哈薩克族,逐水草而遷徙,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住一種易於支撐和拆卸的氈房。氈房上部為穹行,下部為圓柱行,四壁有網狀的木杆搭成整個氈房的骨架,再用芨芨草制成的席子圍住,外包白氈。氈房內,靠門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後半部分住人和待客。

哈薩克族氈房內鋪著各種花氈,哈薩克語稱花氈為“斯爾馬克”。婦女們利用精巧的構思,設計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用染配成各種色彩的毛線沿著布剪的圖案,千針萬線,把兩層新氈縝密地縫制在一起,花氈中有黑底紅花、白底黃花、黃邊綠葉、綠邊白花,五顏六色,把整個氈片點綴得華麗美觀,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這些花氈大小各異,方正有別,用場不同。長方形的,多鋪在氈房地上,專供客人就坐;扇形的則是按照圓形氈房的角案而制作,做睡覺時的鋪氈,既軟綿舒適,又能防潮防寒。



■■■■■■■■■■■■■■■■■■■■■■■■■■■■■■■■■■■■■■■■■■■■■■■■■■■■■■

參觀完氈房後我們就等車直接出發去下一站——“新疆人民大會堂工藝品商店”這裡是一般不對外開放,只給國家領導人選擇禮品時開放或是對外賓開放的。裡面分為2個區域,一個是“絲毯”,另一個就是“和田玉”。

“絲毯”,是以桑蠶絲線、柞蠶絲線栽絨綰結而編織成的手工栽絨地毯。(蠶絲先要經過練絲,即將生絲浸在堿溶液中,去除絲纖維外表的膠質,成為熟絲。一般將27根熟絲捻成一股絲線,經過酸性染料染色,成為栽絨原料。絲毯的中檔產品采用細棉紗線作經緯線,而高檔產品則必須以絲線作經緯線。)

中國唐代已有絲毯的記載。詩人白居易在詩歌《紅線毯》中寫道,“一丈毯,千兩絲”記述了當時安徽宣州上貢朝廷的紅線絲毯的華美。現存明代新疆生產的盤金銀絲毯,在圖案上受到古代波斯金銀絲毯的影響。

絲毯的價格不是由大小決定的,而是由制作工藝的密度,也就是道數決定的,一般最少從200道起,最高可達1500道,同級別道數才有尺寸,圖案來區分價格的。當天有幸看到了這裡的珍藏品,1500道的珍品,到達13萬一副的絲毯,據說絲毯的升值空間近兩年都是以40%在遞增的。因為要制作這麼一副1500道的珍品需要一個熟練的師傅制作3年才能完成,同時這個師傅也宣告不能在制作其他的了,因為他的眼睛視力已經不行了~

下圖為講解員講解絲毯的制作工藝流程,因為真品不允許拍攝,所以只能自己飽眼福了。



■■■■■■■■■■■■■■■■■■■■■■■■■■■■■■■■■■■■■■■■■■■■■■■■■■■■■■

這裡另一個區域就是“和田玉”了,新疆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已被提名為中國的“國石”。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方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即後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

和田玉,按產出分類將其分為山料、山流水、籽玉三種。其中“籽玉”是指原生玉礦被流水衝刷搬運到河流中被“磨圓”玉石,露於地表或埋於地下。籽玉的特點是心態為卵石形,一般塊度較小,表面光滑,因為經過河水長期的搬運,表皮的疏松部分被衝刷、腐蝕掉,成千上萬年之後,只留下玉石中最為致密堅硬的部分,所以籽玉一般質量都為較好,內外質量比較均勻。後來我敗了一為:原料為“籽玉”的手鏈,每個籽玉上都雕刻了十分生動的笑臉,形態迥異。另一件就是和田玉裡的“碧玉”耳釘。

■■■■■■■■■■■■■■■■■■■■■■■■■■■■■■■■■■■■■■■■■■■■■■■■■■■■■■

今天的最後一站——“國際大巴扎”,晚上還要參加那裡宴會廳舉辦的歌舞晚宴(198.00/人),之前先去逛逛大巴扎,體驗一番當地生活~

國際大巴扎,是在2003年6月26日落成,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大巴扎”(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農貿市場),集伊斯蘭文化、建築、民族商貿、娛樂、餐飲於一體,是新疆旅游業產品的彙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亞之窗”和“世界之窗”。

2004年入選烏魯木齊市“十佳建築”,具有濃郁的伊斯蘭建築風格,在涵蓋了建築的功能性和時代感的基礎上,重現了古絲綢之路的繁華,集中體現了濃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大巴扎裡賣新疆小樂器的商鋪,最有趣的就是大號的冬不拉,真的可以彈出樂曲來的哦,你可以和他討價還價,我們是導游給我們討的價格,80元成交,超劃算的。另外新疆的英吉沙小刀真的美到一個境界了,可是為毛連郵寄包裹也不讓,可憐我們只能在當地包眼福,想促進當地經濟也不給機會~~~

■■■■■■■■■■■■■■■■■■■■■■■■■■■■■■■■■■■■■■■■■■■■■■■■■■■■■■

19:00正式入場,去看表演,吃自助大餐咯~演出是19:40正式開始的一直表演到21:00左右吧,貌似後面還有一場,真是厲害。






★【DAY9】★

2011年6月24日,這一天全天自由活動,我們的是19:00的航班,所以17:00就要到烏魯木齊機場,很順利的辦完登機牌,安檢進去後,居然聽到的是噩耗,先是我們的航班延誤抵達,要19:40降落機場,終於等到登機了吧,再來了招狠的——“航空管制”還是不能確定具體起飛時間的那種,最後是經歷了盒飯晚餐漫漫4小時的長夜,看到了機場23:00時候的日落,終於才坐上了飛機,回到上海已經是2011年的6月25日凌晨3點了。。。標准的“十全十美”10日游了,完美ENDING。

。。。。。。全劇終。。。。。。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