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紀行——探訪新選組遺址

作者: 憐花凋謝

導讀盛開的櫻花固然美麗,終究比不上櫻花凋謝時分那般壯絕的艷麗,漫山遍野的櫻花一齊在風中吹散,沒有一朵留戀枝頭,只留下這春天的余香。人們從櫻花的凋謝中得到感悟,千年以來形成了日本的武士道,武士道尊崇櫻花精神,短暫的人生應如櫻花那樣活得熱烈、高潔、絢爛,即便死去,也應當毫不留戀地離開。 武士所遵循的守則首先就是忠誠,在幕末有這樣一支武士團體 ...

盛開的櫻花固然美麗,終究比不上櫻花凋謝時分那般壯絕的艷麗,漫山遍野的櫻花一齊在風中吹散,沒有一朵留戀枝頭,只留下這春天的余香。人們從櫻花的凋謝中得到感悟,千年以來形成了日本的武士道,武士道尊崇櫻花精神,短暫的人生應如櫻花那樣活得熱烈、高潔、絢爛,即便死去,也應當毫不留戀地離開。

武士所遵循的守則首先就是忠誠,在幕末有這樣一支武士團體,高舉著“誠”字大旗,活躍奮戰在京都一帶,他們大多不是來自名聲顯赫的高級武士家族,而是由低級武士甚至商人、農民組成,但他們的行為得到了後世的極高評價,被認為是武士的典範,這就是新選組。

我們在京都的四天旅行,其中也陸陸續續對新選組的遺跡進行了探訪。

(一)光緣寺、壬生寺

5月13日去嵐山那天,還去了龍安寺和金閣寺,行程安排得比較緊湊,最後到達京都市中心的四條大宮已是下午五點。這個時間,大部分景點都應該關門了,但是趁著夕陽余暉,我打算到四條大宮附近的新選組壬生遺址看看。

沿著大宮通走到綾小路通入口只有一百米左右距離,映入眼簾的綾小路通是京都常見的那種安靜狹窄的民居小巷,與繁忙喧囂的四條大宮形成極大反差。走進綾小路通沒多遠,左首出現了光林寺,緊接著在右首看到了淨土宗光緣寺的大門。

光緣寺的門面不大,也就是六、七米的樣子。正中的黑漆大門緊閉,大門前還有道木柵欄,大門左側有一扇供游客出入的小門,但因為現在已過了開放時間而關閉著,大門右側立了一塊石碑,寫著“新選組之墓”。門坊頂部的瓦當看起來是新修葺過的,嶄新而有光澤,白淨的牆壁也應當是經常得到修整、粉刷,只有厚重的黑漆大門看起來是江戶時代的古物。光緣寺的背後,有一座高出很多的大廈,這座已有四百年歷史、與新選組結下深厚緣份的寺院,就這樣受到人們的崇敬和愛護,在繁華市街的一隅靜靜地呼吸著、生活著。

光緣寺離新選組當時屯所的壬生寺不遠,每天都會有新選組隊士經過這裡,這其中當然也有新選組總長的山南敬助。山南某天仰望光緣寺山門時,不意發現光緣寺的寺紋三葉葵與他家的家紋很相似,於是開始了與住持良譽上人的交流。良譽上人是一位極有善心的人,當時沒有錢辦葬禮的窮人總是將屍體偷偷放在光緣寺門前,因為他們知道良譽上人必定會不分貴賤地埋葬死者並為他超度。

年齡相仿的山南和良譽上人言語投機,結下深交,經山南介紹,光緣寺開始收納戰死和切腹的新選組隊士,為他們超度。可令人感嘆的是,新選組送來的第三具屍體,便是山南敬助本人。了解新選組歷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山南的死因,這裡就不再贅述。

我在光緣寺門口徘徊良久,對著阿雯將這段往事娓娓道來,內心感慨著在風起雲湧的幕末劇烈變革時代所發生的那些值得銘記的歷史。山南也好,近藤、土方也好,雖然走向了決裂,然而他們都是在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一生短暫卻絕不留下遺恨,就像拼盡全力開放的櫻花,達到燦爛光輝的頂點而後無悔凋謝。







接下來尋訪壬生寺,我們沿著綾小路通走到坊城通的十字路口,總算發現了壬生寺的指路牌。往南走了五十米,先看到了新選組屯所遺址的八木家,也是大門緊閉。這個遺址現在仍是由八木家的後人居住並經營旅游業,門口還開著一家很大的商店,出售京都特產和新選組周邊。

八木家與壬生寺連在一起,新選組草創時期在壬生駐扎時,借用了這兩處居所。壬生寺同樣是錯過了開放時間,氣宇非凡的表門把我們拒之門外。

不能進入這幾處新選組遺址仔細探訪,於我初訪京都的緊湊行程而言,也是意料之中。然而對我來說,能夠來過、到過,在自己喜愛的歷史人物曾經活躍過的居所身臨其境地沉浸其中,已是極大的滿足。若有機會重訪京都,光緣寺是一定要進去看一次的。

比起冷清的綾小路通,坊城通上出售新選組紀念品的商店看到了好幾家,不過京都的熱門景點幾乎都有販賣新選組周邊,東西也是大同小異。









(二)高台寺

新選組內部發生的嚴重內耗事件絕不止山南敬助一起。伊東甲子太郎和山南敬助一樣,屬於尊王攘夷派,與新選組當權的佐幕派近藤、土方漸行漸遠,最終脫隊自組“御陵衛士”武士團體,因為駐地在高台寺月真院,又稱“高台寺黨”。我們有幸在京都之旅的第二天到訪了高台寺一帶。

我們先游覽了清水寺,循花團錦簇的商店街三年阪、二年阪而下,不知不覺便來到了高台寺。高台寺是豐臣秀吉遺孀高台院晚年的棲居之所,德川家康為籠絡豐臣家的武士,向高台院寄進土地並興建了這座壯麗典雅的寺院。高台寺屬於禪宗的臨濟宗派。

高台寺庭園為江戶時代前期最重要的作庭師小堀遠州所作,是座體現剛勁之美的枯山水庭園。這裡沒有使用白砂代表海水,也沒有苔蘚,而是在中央隆起的青草地上簡單豎起了幾塊大石,這組點景大石與大地緊密粘合,對比坡度緩和的草地,體現了剛與柔的魅力。

方丈前庭還有座枯山水庭園,白砂地上用枯木、瓦片和石板堆積模仿龍的造型,但是人為的痕跡過重,過於仿真反而失去了想像的空間,應當是現代人的作品。







從高台寺下來,走到寧寧小路上。高台寺的兩個塔頭,圓德院和月真院,正好是在小路的左右兩側。圓德院的石組枯山水庭園,據說不比高台寺遜色,不巧的是正逢做法事停止開放兩周,我們只能在門前想像其庭園春色。月真院舊址則是連“月真院”的牌匾都不知所蹤,只因門前立著“御陵衛士屯所跡”碑,我才認出此乃伊東甲子太郎及十五位御陵衛士駐地。也許這裡已為私人所有,因而不對外開放。







(三)本光寺、油小路通

我們在京都的幾日住在東中筋通靠近七條通的旅館,交通較為便利,離京都車站步行十分鐘不到。東中筋通與新選組“油小路亂鬥”事件的發生地油小路通,僅數十米之遙。5月15日是此行唯一的下雨天,京都三大祭之一的“葵祭”也因此延後一日。入夜雨勢漸歇,阿雯有點疲勞,就在旅館裡休息,我獨自一人到油小路通閑逛。

前日早上我們從京都車站步行到東中筋通的旅館時,其實已經沿著油小路通,走了八條通到七條通之間的一段,匆忙之中看到了伊東甲子太郎斃命之所的本光寺。但因帶著行李不方便停留細看,只好走過。

這次過了七條通,仍然是向著本光寺方向走去,不到一分鐘,經過燈火通明的木津屋橋武田病院,馬上就看到了小小的本光寺。仔細查看後有了大發現,本光寺門的右首立著一塊石碑,上書“伊東甲子太郎外數名殉難之所”!

伊東帶領十五名隊士離開新選組並創立“御陵衛士”後,新選組的首領近藤勇、土方歲三決定鏟除分裂了新選組隊伍的伊東。事變之夜,近藤誘騙伊東單獨一人來到其宅殷勤款待,趁其酒醉,歸途中伏擊了伊東。伊東身負重傷走到本光寺門前,大叫一聲“奸賊”之後當場氣絕。新選組將伊東遺體棄於油小路通和七條通的十字路口,引誘御陵衛士黨徒前來收屍,乘機一網打盡,結果來援御陵衛士中藤堂、毛內、服部三人戰死,鈴木等四人逃亡,御陵衛士因而解散。這就是“油小路亂鬥”事件。

我又從本光寺往南走到八條通,已是繁忙的大馬路,但沒有發現其他的歷史遺跡,原本我以為也許能找到新選組在京都最後駐地不動堂村的蛛絲馬跡。於是折回到本光寺,見證新選組刀光劍影的本光寺現在緊挨著一戶民居“肥田氏”和一座三層樓高的民間組織“康生會”,其實很不起眼。

又回到當年亂戰之處的油小路通七條通路口,七條通已拓寬為四車道的大路,兩側都是商店街,但在新選組時代也就和現在普通住宅林立的油小路通差不多。然而,無論是狹窄的油小路通或者寬闊的七條通,都可以貫穿京都的整個市區,這就是仿效中國古代長安、洛陽街道規劃而成、縱橫交錯的古老京都的底蘊和魅力所在。

歷史遺跡總是能不可思議地進入到人的思維深處,將人們帶往時代的洪流之中。昔日新選組的同士,志同道合者也好,分道揚鑣者也好,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無所謂對與錯。那個時代的人,以救國為己任,忠誠於自身的信念,殞身也在所不惜。

在如今的太平盛世中,昔日的戰友和敵人都在同一個佛堂裡,一起被悼念著。


(記於2012年5月29日)


精選遊記: 京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