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上的中國(06)-城市的變遷

作者: 元素12

導讀第六集城市的變遷 延安 “太陽剛剛升起。毛主席走出窯洞,來到他親手耕種的地裡。” “楊家嶺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陽光。” 《楊家嶺的早晨》是我們記憶中紅色的延安。 曾有一次住在延安的楊家嶺窯洞賓館。 早上打開窗戶,看到陽光下的楊家嶺,馬上想起這篇課文。 現在的延安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 意外地有很多綠色,並不是我以為的黃土高坡。 但卻� ...

第六集城市的變遷



延安


“太陽剛剛升起。毛主席走出窯洞,來到他親手耕種的地裡。”

“楊家嶺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陽光。”


《楊家嶺的早晨》是我們記憶中紅色的延安。


曾有一次住在延安的楊家嶺窯洞賓館。

早上打開窗戶,看到陽光下的楊家嶺,馬上想起這篇課文。





現在的延安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

意外地有很多綠色,並不是我以為的黃土高坡。

但卻依然樸素,是一個毫不花哨的城市。


先去看看寶塔山,再去看看楊家嶺,隨後,開往壺口瀑布。

回來的時候可以走國道,繞道南泥灣,看看我們曾經學過的《南泥灣開荒》,在今天是怎樣的一番景像。









北京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一座美麗的城市。”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關於北京的課文可能是最多的。

於是,每個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上學的小孩都想去北京。


我們想去看《頤和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

長廊和十七孔橋一直是我非常認同的藝術傑作。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這就是原創和手工的力量!

現在,如果要體驗藝術,應該去798和9ART,再去南鑼鼓巷淘寶。







我們非常痛惜《圓明園的毀滅》。

“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雖然那是一片廢墟,但卻吸引著我們。與其說是去參觀,不如說是去悼念。

現在,我們會去遠眺鳥巢和水立方。

它們不是廢墟,但卻像是沒有完工或者廢棄已久的建築……


不到《長城》非好漢。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裡……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後來才知道長城附近的明十三陵也很值得一去。

現在,要看建築的奇跡,還數CCTV大褲衩。長城邊上也有了長城公社。


也很想在“王叔叔”的陪伴下,去《參觀人民大會堂》。

“王叔叔帶我去參觀人民大會堂。我高興極了,我早就盼望著這一天。人民大會堂真是雄偉壯麗!”

想去天安門,感受《開國大典》時的盛況。

現在,那裡多了一個巨蛋——國家大劇院。

想去北海公園,《讓我們蕩起雙槳》。

因為老舍的《茶館》,而覺得必須去“老舍茶館”。





現在,可以去後海、三裡屯、工體泡吧。可以去鬼街大吃特吃。


真令人難以置信,這些風格奇特且各不相同的建築和文化會出現在同一個城市之中。



南京


在我們上學那會兒,《南京長江大橋》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波浪滾滾的江水中,9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正橋連接著22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自古稱作天塹的長江,被我們征服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南京是我記憶中的大城市。







但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當說起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居然會要想一想:真的是南京嗎?不是蘇州嗎?


經濟決定一切。

雖然,南京有中山陵、總統府、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夫子廟……不少我們熟知的景點。

但蘇州始終以不可撼動的優勢占據江蘇省GDP的頭把交椅,無錫緊隨其後,南通和常州的實力也越來越強。南京的地位有些尷尬。


惟有南京的美食一直給我留下不錯的印像。

尤其要推薦兩家每次去南京必吃的餐廳:俺家小院和小重慶辣子村。全是價廉物美的典範!

曲阜

《〈論語〉十則》是語文課本中的重要一課。

記錄了子曾經曰過的話,每一則都是一條圍脖的字數,短小精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阜)人。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現在想來,我們只是學了一點《論語》,課本小心謹慎地選取了十則,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弘揚孔子的思想。


後來,我們的歷史老師講述了我校校友外交才子顧維鈞的故事。

說在《我的1919》中,有這麼一句話:

“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





我因此深刻地記住了山東曲阜。


幾年前,自駕造訪。我被曲阜深深打動了。

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離得並不很遠。還有馬車可以坐。

那是個炎炎夏日,但一進入孔林,便覺得十分清涼。

絕不是因為陰森,而是因為令人心靜。

有一種強大的氣場撲面而來,讓人一時無言以對。游客並不少,但孔林卻真的很安靜。

“三孔”都有不少被破壞的痕跡,但這已然成為曲阜的一部分。

就像沒有剪輯過的紀錄片,完整而真實。





前年又去了一次,沒有第一次感覺那麼清靜。

在建中的香格裡拉酒店似乎預示著這裡會成為另一個曲阜。



紹興


因為一位重要的寫作者、思想家曾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

曾在這裡親近了文字,他的作品中屢屢可見這個城市的影子。

這個寫作者就是魯迅,這個城市就是紹興。


如今,魯迅故裡是免費開放的。

與收取150元通票的三孔相比,這裡是一副“親民”的樣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在魯迅故裡的範圍之內,全部都是免費的。


百草園就在魯迅故居的後面。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對照魯迅先生的回憶來看百草園吧!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可現在的百草園是一個有著石井欄遺址的普通園子,那短短的泥牆根,看上去也沒有無限趣味,恐怕是因為我不曾在這裡生活……





三味書屋在故裡的對街。

“出門向東,不上半裡,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上面的最後一句,我讀來總覺得他暗指先生就是那只梅花鹿……

然而,並沒有老師這麼分析。

可如今重新讀來,我還是深信不疑。


還有紹興的《社戲》.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台,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裡出現了。這時船走得更快,不多時,在台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近台的河裡一望烏黑的是看戲的人家的船篷。”

在魯迅先生眼裡,這是他看過最好看的戲。

雖然對老旦有著心理陰影,但大家罵著老旦離開的場景也是愉快的回憶。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童年,

弄丟了漂亮的彈珠,

弄壞了心愛的貼紙,

弄髒了光鮮的跑鞋,

抑或是考了個見不得人的成績,

都像是極大的事故,可以悶悶不樂好久。

但只要

吃上一包無花果,

玩上一場捉迷藏,

抑或只是和同學飛快地跑過操場……

都會讓煩惱煙消雲散。


想來,那樣無憂無慮的時光,真的不會再有了。

當我們長大後,

已經分不清楚是因為事情讓我們煩惱,

還是因為自己的心境讓自己煩惱。

總之,就如魯迅先生所言,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一個城市的變遷也是一樣。

城市真的在變,而看客的心境也在變。


正如魯迅先生在《故鄉》中所說的那樣: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仿佛也就如此。於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那時,我們覺得跑上4圈才夠800米的操場是最大最大的游樂場。

如今,就算是諾大的迪斯尼樂園有時也很難讓我們興奮起來。


有一些放在未來可能微不足道的事,

在發生的這一刻,我們

總會覺得是不可逆轉的無可奈何,

總會陷入過度思考所帶來的消極無助,

總會不自覺地用當下的心情來體會。

有很多應有的快樂,是被我們自己所抹殺的。

我贊成旅行,非常贊成。

因為去到陌生的地方,才能像一個新生的嬰兒那樣,

對每一樣事物都充滿好奇、感恩、欣喜,甚至是直截了當的厭惡。

每一個麻木的細胞都會被重啟。

想不通的事情,會在你積極體驗周遭的過程中,迎刃而解!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