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師維也納(第一部分)

作者: snoopytrip

導讀奧地利是日內瓦出行最不便當的國家,沒有Easyjet廉價航空,要麼火車11個小時到維也納,要麼飛去布達佩斯後再轉行3個小時火車或沿多瑙河行船。一位多年小友將從美國趕來開會,於是初夏時我已經把布達佩斯、山丹丹作為過去時,而今火車開赴維也納。 其實歐洲的火車之旅傳說中愉快舒適,但在審美疲勞的現實中,也不過爾爾。先是瑞鐵列車,minibar悄無聲息的移動著飄過� ...

奧地利是日內瓦出行最不便當的國家,沒有Easyjet廉價航空,要麼火車11個小時到維也納,要麼飛去布達佩斯後再轉行3個小時火車或沿多瑙河行船。一位多年小友將從美國趕來開會,於是初夏時我已經把布達佩斯、山丹丹作為過去時,而今火車開赴維也納。

其實歐洲的火車之旅傳說中愉快舒適,但在審美疲勞的現實中,也不過爾爾。先是瑞鐵列車,minibar悄無聲息的移動著飄過,我都沒來得及買吃的,幸好過段時間又溜達回來了,一個三明治和一枚小點心9.4瑞郎!而後換乘RailJet國際列車,車體很新,座位極其寬敞,但車速不高,屏幕顯示從每小時75KM到120KM。迷迷糊糊睡去後,進入奧地利境內時有P

ice上車查護照,只要出示瑞士居留證即可;之後,車廂內聊天的聲音明顯高了,我買了晚餐,一個三明治和一只蘋果,3.1歐元,這價格差異.....

切莫以為歐洲鐵路准時准點,我的返程居然晚點了9分鐘,讓我在蘇黎世火車站12分鐘的換車時間就余下不到3分鐘,那時候真個爭分奪秒,否則至少要再等半小時才能有下班車回日內瓦拉。


1 到達與霍夫堡初會

上11點到達入住旅社,硬件條件不錯,房間內液晶電視、每天新鮮毛巾、room service,可惜沒有早餐。除了一個房間住6個女生 簡直是hotel而不是hostel(忽然想起什麼時候我也許可以寫一份青年旅社概覽,總結下幾十家住過的歐洲hostel)。不過維也納的旅社都沒有空調,盛夏的晚上只能開窗,於是伴隨滾滾車流聲艱難入睡。幸好第二日meet的小友備有多余耳塞;不過,雙層窗戶隔音效果甚佳,最後一晚只有我一人,關窗而眠,安靜舒適。

如約趕赴Hofburg廣場,尋找馬雕塑,穿過另一端入口,遲遲不見什麼馬,最後一下見到倆!逐一排除,順利會師。我們先四周逛了逛,在一座不知名的雕塑前合影。其實,我旅行前不喜歡做太多功課,帶著一部分資訊和一種探尋的游玩是最有趣的;但每次結束,總按耐不住想知道看了些什麼,去了哪裡。回來後經查資料,合影的地方是約瑟夫廣場,雕塑是約瑟夫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http://baike.baidu.com/view/152185.htm) ;碰頭的地方是英雄廣場,歐根親王雕塑下(神聖羅馬帝國元帥神聖羅馬帝國元帥http://baike.baidu.com/view/297188.htm ) ,可憐沒文化的我們直接叫它馬雕塑!而我們拍照的印在中午光暈下的小教堂是米歇爾教堂,據稱,裡面藏有18世紀的屍首!

而整個霍夫堡宮是600多年前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也就是他們的皇宮,而國家圖書館、茜茜公主博物館都在此處。話說,歷史的哈布斯堡王朝很不簡單,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皇帝、德意志國王、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墨西哥皇帝和意大利若干公國的公爵... 雄霸歐洲。他們研究那種模型性植物的國際會議地點就在新宮,而維也納是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總部所在地,到維也納開會本身就是一種時尚!



研究了霍夫堡廣場的示意圖,首先去參觀國圖的State Hall,冒充文化人。據說維也納人最向往的職業人生分3步:少年時代進童聲合唱團,中年時代入馬術學校,老年時代則成為圖書管理員。半年前我曾經認識一位維也納大學的圖書管理員,講流利的英語、辭職做了摩門教的傳教sister,宗教的魔力阿!

據館內活頁介紹,奧地利國圖的前身是哈馬斯王朝皇家圖書館,藏書8百萬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而State Hall內藏書20萬冊,印刷於1501-1850年,其實面積不大,77.7米長,14.2米寬,19,6米高。進門驗票,而門票及其簡陋,就是收票收銀條,讓我一陣好找。Hall整體感覺是含蓄的金碧輝煌,我們去的時候裡面有一個維也納風景與旅游主題的繪畫展覽,這讓那種神聖感瞬間減少。而繞道圖書館大門後,真正的借閱處謝絕參觀者入內。



2 皇宮和茜茜以及其兄弟姐妹們的羅曼史

對茜茜公主最初的印像是那部同名電影,貌似是很小的時候一家人去看的,今天才知道,那部電影居然是50年代拍的,像《音樂之聲》一樣,經典之作已傳頌數十年。

但遠來之友不識茜茜,本著成本與時間意識我們走到了不遠的國家美術館,他即刻被美術館看似宏大的外觀所吸引,決定進去參拜藝術。我到了太多的歐洲美術館,看了太多的繪畫與雕塑,已經明白自己的文盲現實;而他幼時學過畫,創作的卡通形像gougou日歷桌面也裝點了我的電腦多時,可能有些藝術直覺,而美國那地方,較之歐洲,有點文化荒漠。於是我去看茜茜,他進了美術館,約定半小時後再聚。事實證明,半小時遠遠不夠...

茜茜博物館涵蓋了銀器館、茜茜博物館、皇室公寓三部分,配有中文導覽。第一層介紹了輝煌的奧地利皇家宴請器具和規格,以及曾經為了戰爭築毀銀器鑄造銀幣的歷史。由於時間原因,粗粗瀏覽,印像最深的有四處,其一,某種餐巾的疊法,將小點心卷入其中,專用的宮廷法,迄今世界上知道這秘密的人不超過2個;其二,皇家洗腳日,每年的某一天,皇帝將為精心挑選的老人們洗腳,同時贈送禮物,以示感謝;其三,大量精雕細琢的瓷器,歷史上曾經只能用來承裝甜點,難登正餐之堂;其四,餐具的價格不詳,因為宮廷采購也是件諱莫如深之事。

二層才是茜茜博物館,這裡全景式的展示了這位曾經是歷史上最美女人的一生。本來茜茜的母親帶著她的姐姐海倫和她到奧地利游玩,而其真實目的是安排其姐與奧地利皇帝佛朗茨約瑟夫的相親;但他對15歲的她一見鐘情。有趣的是,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回來查尋的資料表明,亂倫和近親結婚可能是導致這個歐洲皇室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哈布斯堡王室家族成員流行與他們親屬結婚的傳統,以此保持家族血統純正,但此舉卻對他們的後代產生可怕的結果,這些遺傳疾病在最後一位直系繼承人查爾斯二世身上的表現最明顯...

茜茜美麗絕倫,花大量時間美容、健身、沐浴,同時熱愛運動,向往自由,依我看來,皇室的生活讓她看來似乎有些抑郁症,但她對王室的離經叛道也絲毫不能削弱美貌的力量。歷史上的美女故事真是讓人回味無窮阿......她最終在日內瓦遇刺,香消玉殞,而刺客並非預謀殺她,只是目標沒出現,順帶為之。小友說,啊,面對一個如此美女,刺客如何下得了手?我說,推測那時她已經老婦吧?回來查詢獲悉,茜茜去世實年61歲...但看她的信和去世前的多愁善感,真無法想像她的年齡。我懷疑這個女人一生都未曾衰老,無論身心。

茜茜博物館緊接著就是皇室寓所,這裡展覽了他們的起居室、會議室、會客室、健身房、衛生間等等。從中可以看出弗朗茲是個好皇帝,每日早早辦公,同時極盡儉樸,而普通民眾也可預約面聖;而茜茜則是終極研究美容健身的超級美女,多愁善感、憂郁多思,若是當代,說不定美容健身的心得能夠出書大賣呢。

出門前拿了一頁茜茜兄弟姐妹的介紹,回瑞的火車上看了看,其實全家都有故事!茜茜一共3位兄弟,4個姐妹:大哥Ludwig風流韻事較少--愛上中產階級演員並結婚,去世後再婚娶了位舞蹈演員;大姐Helene是個女強人(就是那位本來要嫁給皇帝弗朗茨的),早年喪夫,而公公慧眼識才,讓她管理金融稅務,竟頗有鋒芒,成為夫家家族首腦;二弟Karl退伍後成為傑出的眼科醫生,有過高達6000例的白內障手術經驗,第一位妻子去世後35歲時娶了17歲的第二位妻子。

其他幾位故事更有趣:大妹Marie親夫醜陋,這樁政治婚姻前,她只見過他的照片;而她既曾支持軍隊糧草,還曾特立獨行的裸泳,後來與一位教皇衛隊的軍官陷入風流韻事(英語的介紹頁說的是She had an affair with ..外遇),居然懷孕,並生下雙胞胎。而諸多姐妹中只有她和茜茜斷絕了關系,原因她說茜茜愛上了她的愛爾蘭狩獵教練。二妹Mathilde婚姻失敗,經歷了傳說中數不清的外遇;三妹Sophie拒絕了兩次求婚,自己選了丈夫,起初婚姻幸福,而後由於與已婚的婦產科醫生的風流韻事,帶來家庭醜聞,還與之私奔去了瑞士,但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婚姻中。最小的弟弟Max Emanuel愛上了已經訂婚的Amee公主,結果在茜茜的幫助下,公主之前訂婚的那未婚夫娶了茜茜的大女兒,Max終年42歲,而Amee悲傷過度,一年後追隨而去....看看吧,哪個不都是很精彩!

3 再聚、夏日的下午到金色大廳的演出

緊趕慢趕出了皇宮,距離約定的時間已經遲到快半小時啦。帶著充滿懺悔的心靈來到約好的地點,果然小友蹤跡不再,盛夏酷暑,烈日當頭,若他真是在大太陽下等候,我更是覺得罪過拉。然而,他的手機是米國的,我的瑞士手機不能漫游,中國手機也沒有他的美國號,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可能的聯系方式,除非上網,而我也沒有電腦,即使有,這時間,如何得知對方也在線阿?

於是我尋蹤而覓:首先,小友參觀的美術館,也許在館門內等候,畢竟那裡涼爽,但未果;其次,會議中心;如果他不在會議地點,說不定回到皇宮入口尋我,所以那裡是第三處要去核實之處;若在未尋到,我便回到約定之處等待。結果,一進會議中心,就看到他拿著一杯飲料和一份餐盤飄飄快步走下主樓梯!!哇卡,這種meet的心情真是溢於言表,他說拿了吃的去約定地點等候。最後的結果是,我跟進去混了一頓會議午餐...午餐時得知原來他發過消息給我的中國移動,只是我遲滯收到拉。

當時,我居然從未想過可能一時尋不到他。這源於我對他的了解和信任,即使多年未見,即使天涯相隔、聯絡有限......忽然想起前不久整理郵件時,另一位朋友的mail,那位朋友認識17年,甚至10年未見也不知其近況...已不記得因由,只記得郵件說,不管你折騰什麼夭蛾子,就算競選亞姐我也支持...所以,各色的朋友處於各種不同的方位,有時我想友誼比愛情更靠譜,少了相互挑剔、責備和矯情。


下一站Stephensdom斯蒂芬大教堂,據說這裡是地標之一,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築之一(恩,所謂哥特式,就是尖尖頂的;巴洛克是圓頂的;洛可可麼....)。教堂的最初建築可以追述到11144年,而其136.7米高的尖塔是繼科隆大教堂後全世界第二高的教堂尖塔,值得欣慰的是,這裡的電梯可以上下,比西班牙一些高高建築只能上不能下的遭遇好多啦,不過我們的電梯登的並非最高的南塔塔頂,而是北塔。四顧之處,鋪在的屋頂上的由黃、綠、黑三種顏色組成的臂章圖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頭鷹引人注目。



教堂下面就是主要的克恩頓大街,在這裡更鮮明的體驗到的是維也納作為現代都市的擁擠、喧嘩和那種鮮活的繁榮,在瑞士呆了一段時間,居然對人多地地方還在向往中覺得親切拉。街邊坐下來喝一杯,發發呆,休整後經皇宮花園返回會議中心......結果維也納忽降暴雨,只有在會議中心等雨拉。後邊的若干天發現,Innsbruck也是每天傍晚一陣大雨。

大雨後頓顯涼爽,而天更澄澈。繞到維也納議會去看看,導游參觀已經不再,但可以去Chambre聽會。奧地利議會大廈初建於1874-1884年,和維也納音樂廳是同一位設計師設計,曾經是奧匈帝國議會,1918年這裡發生了共和運動,1919年-20年制憲國民議會制定聯邦憲法,成為共和國憲法基礎。二戰時間議會大廈一半被毀,1956年重建。門口矗立的是雅典娜塑像,基座的四個塑像像征著奧匈帝國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摩爾多瓦河。話說,這個雅典娜一點也不柔美。



這已經是除了瑞士、比利時、捷克等地我的第四五次聽會了,這些國家采用所謂直接民主制,聯邦議會代表直接就國家和各州的事情討論,一般會場就像菜市場...哪個黨派的人發言,他那一派就聽、鼓掌;換下一派,而前面鼓掌的那伙人可能就直接離席拉。但這個會議大廳比較大,旁聽人員只能在三層,距離會議代表較遠。進場聽會有些需要押身份證件,有些需要登記,但總之需要ID,一般要護照,我通常都提供瑞士長期拘留證。而有趣的是,小友身邊沒有帶護照,我本來還試圖和警衛討論,闡明我們是一塊的,他的證件忘在旅社而已,但未果。小友就一件一件掏證件,阿,這個是我在美國的學生證;阿,這些是信用卡,上面有我的名字;最後他居然拿出了這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最後警衛把所有的這些都復印在一張紙上,還給了我們,就放我們去安檢進入了。嘿嘿,警衛很nice,估計我們看著都是好人。

返回放好Poster,帶著焦慮的心奔向金色大廳,晚飯未吃而時間又所剩無幾...結果,非常幸運的在Musikvereinsgeb廣場不遠看到一家快餐館,進去之後才發現居然是中餐館。這是一家改良及其成功地中式快餐,Plate其實就是蓋澆飯拉,速度極快、味道好,而且服務不錯,餐後居然附送水果(櫻桃一袋),但,吝嗇而貧窮的我居然沒付小費,請允許我慚愧3分鐘。

要知道,世界各地許多閃亮的名字曾與維也納緊緊相連,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父子等,而維也納音樂協會大廳建於1869年,世界五大音樂廳之一的金色大廳就在其中,所以,既來之不能不附庸風雅一下,聽一場音樂會。而我們要聽的莫扎特音樂會其實是以演奏樂團命名的---維也納莫扎特宮廷愛樂樂團,這個樂團成立於1951年,至今仍沿襲當時傳統,身著莫扎特時代的18世紀宮廷禮服和頭套假發。當時二戰結束不久,百廢待興,文化枯燥,每次演出連過道都坐滿觀眾,於是只好把過道也坐不下的請到舞台,這就是至今舞台樂團席兩旁設有觀眾座椅的原因。莫扎特樂團在維也納的演出除了此處,還有國家劇院(WIENER STAATSOPER (VIENNA STATE OPERA))、霍夫堡皇家宮殿大廳(HOFBURG (IMPERIAL PALACE)–Great Hall)和莫扎特音樂大廳(KONZERTHAUS – Great Hall, Mozart Hall) ,但感覺滿城都是帶著假發套的人推銷門票。

金色大廳莫扎特音樂會最便宜票價45歐,這個檔次的座位基本座無虛席,幸虧小友提前一日買好了票,否則可能無法坐在第三層靠前的位置享受較高性價比拉。話說旅瑞近一年,正兒八經的音樂會僅僅聽過2場,而坐在這樣的音樂廳是第一次,雖然是著裝Casual、雖然偶爾為那些頭戴假發的演奏師們時而拍照,但心中稍有肅穆。沒有節目單,盲聽吧...旋律能辨別出來的唯有土耳其進行曲、藍色多瑙河,以及結尾的拉德茨基進行曲(前兩者小友當時即刻辨出,而最後一個是我回憶著寫游記時才想出來的)。還有節奏熟悉的曲子,名稱環繞腦際,應該是費加羅婚禮中的一段,哪一段是真搞不清楚了,而其他的歌劇片斷真是茫然無知拉。





人類隨著日益長大成熟,文化卻漸漸干涸。青春年少之時會買來交響樂的CD,無論是海頓、莫扎特還是老貝,也曾多年收藏了維瓦爾第,《四季》的CD一直到2005年還曾時而翻出,但這之後呢?遠離古典音樂久已!我想小友亦然,可能少年時期還曾專門學過音樂,但至今大部分的記憶可能也隨時間遠去了,不過難得他能在維也納想到藍色多瑙河由來的軼事傳聞,為音樂之城的游玩平添趣味。

音樂會結束晚10點,稍徘徊卡爾廣場,瀏覽夜幕下的查理教堂,感慨廣場上露天電影院的懷舊式浪漫,之後沿著維也納環路走一段不遠就是城市公園。那裡面就是約翰施特勞斯的小金像拉,到此一游後,拖著疲憊身體和愉快的心情各自散去。





其實,這環城林蔭大道(Ringstrassen) 圍繞保存完好的維也納老城區,原來是當年在土耳其奧斯曼軍隊圍攻維也納時,起過重要抵御作用的舊城牆所在地,後來隨著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的發展,維也納人口越來越多,1858年起舊城牆開始被拆除,修建起環城林蔭大道,1865年竣工,此後40多年裡,當時的奧匈帝國皇帝邀請歐洲著名設計師參與沿道兩旁建築的投標,逐步建成一批蘊涵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群。而沿線有軌電車總長居世界第三,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也就是所謂的觀景電車。我們所到的音樂協會大廳、議會大廈、霍夫堡宮都在環城路邊,假如時間有限,你只要坐上電車看一圈建築,加之路邊俊男靚女,也可賞心悅目了。

未完,待續見會師維也納(二)。


精選遊記: 維也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