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吳哥之三

作者: Amy_tww

導讀第四天參觀的寺廟規模都不大,所以行程相對比較寬松,不過,說真的,由於每一座寺廟都需要行走或者攀爬,前面兩天的行程下來,到今天,已頗感疲憊,幸好還沒有出現審美疲勞,大概因為之前做了很多功課,心中還留有很多神秘需要去探索,所以,即使疲憊,也不願放棄,我依舊努力的朝著目標行走。第四天的行程順序大致是:羅洛士群--豆蔻寺--斑黛喀蒂寺--比粒寺--塔 ...

第四天參觀的寺廟規模都不大,所以行程相對比較寬松,不過,說真的,由於每一座寺廟都需要行走或者攀爬,前面兩天的行程下來,到今天,已頗感疲憊,幸好還沒有出現審美疲勞,大概因為之前做了很多功課,心中還留有很多神秘需要去探索,所以,即使疲憊,也不願放棄,我依舊努力的朝著目標行走。第四天的行程順序大致是:羅洛士群--豆蔻寺--斑黛喀蒂寺--比粒寺--塔遜寺--龍蟠水池--聖劍寺。



羅洛士群之羅萊寺, 建造在高棉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池羅萊池(已干涸)中央一個小島上。是蘇耶跋摩一世遷都吳哥前的最後一個主要寺廟,供奉濕婆林迦。初建成時有6座塔,現在的羅萊寺遺址就剩下四座殘缺的塔。羅萊寺牆壁上還有些或完整或殘缺的金剛力士雕像和女神雕像也值得一看。



羅萊寺的後面有個僧侶學校,有些十幾歲的或者再大一點的孩子在這裡讀書,教室旁邊就是他們住宿的地方。學校的對面還有一個規模稍小一點的房子,看到兩個老尼在裡面修行,聽司機介紹,柬埔寨的風俗是男人年少時出家修行,而女人大多是年老後出家修行。



巴公寺是羅洛士群裡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它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用以供奉林迦。建築風格與印尼的婆羅浮屠類似。建築結構是截頂式的金字塔形,神殿建立在有五層平台組成的基座上,平台的四角上有動物雕像,大部分都有殘缺。烈日下,攀爬這樣的階梯有點吃力啊。



神牛寺是羅洛士群的第二大重要建築,供奉濕婆和國王的祖先。女王宮的建築風格就是在神牛寺風格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有三頭神牛雕像守護在塔群前方,因此得名神牛寺。



豆蔻寺是平地式寺院,在同一座平台上,五座尖塔排成一列,面向東方。這是一座簡單的寺廟,卻有著珍貴的壁畫,中央塔內三面浮雕分別是擁有8只胳膊的毗濕奴神,毗濕奴神和妻子及好友, 毗濕奴化身侏儒向魔王要求三步之地的故事。



斑黛喀蒂寺是一座巴戎寺風格的寺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非常女性化的名字,這在吳哥古跡中並不多見。上圖:東塔門附近有蛇神那迦雕像的平台;下圖:一道一道的門層層推進,總也走不完,感覺院落很深,大概數了一下,差不多有27道門之多。 這座寺廟損毀也頗為嚴重,很多地方看起來都岌岌可危。



比粒寺還有個比較現代的名字“變身塔”(Turning the Body),當時高棉人相信屍體火化後,骨灰隨著人的靈魂變成另一種形式進入聖塔。可惜建造者羅貞陀羅跋摩二世駕崩時比粒寺還沒完工,所以他也沒真正把它用作自己的火葬場。

左圖:在比粒寺的二層平台上仰望中央殿堂,樓梯非常陡峭。烈日下,攀爬這樣的樓梯,是對心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我是手腳並用才上去的;第二層平台走道中央的石槽,傳說是焚化國王屍體的地方,石棺之說雖有爭議,但比較吸引人。右下圖:二層東北角的一個小亭子,亭子裡有個水槽(右上圖),據說是傾倒骨灰的地方,聽起來有點陰森恐怖。



比粒寺西南側殿堂的雕像,她是擁有四張面容的婆羅摩神的妻子莎維德麗,看起來總覺得有點詭異。根據資料的介紹,這裡還有其他的幾位女神像,因為太熱曬,也因為趕時間,轉了一圈沒找到就放棄了。



塔遜寺,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建造年代:12世紀末;信奉宗教:佛教。從西塔門進入,其附近有棵雙生樹可留意;寺內有眾多的女神雕像,表情豐富,姿態優美,也值得一看;最後到達東塔門的時候,可見到上圖的樹包門的景像,蠻有穿越的感覺。



龍蟠水池最初是為醫病而設計的,四個25米見方的小池子按十字架形狀排在中央70米見方大池子的四邊。大小池間通過石屋內的“面具”引水管相連,四個小池分別代表了印度教的水、土、火、風,其面具導水管分別是像頭、人頭、獅頭和馬頭。當初,每個小池子裡放有不同的藥,用來醫治不同的病。圖片前面的水池是北面的小池及其石屋。我們到龍蟠水池的時候,正在維護中,沒能進去,就站在外面看了看。



聖劍寺之北塔門,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建造年代:1191年;信奉宗教:佛教。聖劍寺是最後一站,比較好的觀光路線是東門進西門出,時間比較倉促,我們走的是北門進,西門出,留有頗多遺憾。照片中可見北門前的攪拌乳海,修羅和阿修羅的頭顱大都不見了,但抱著巨蟒攪拌的身姿依然可見。塔門兩側的巨大迦魯達雕像依稀可見。



劍寺寺名來源於阇耶跋摩二世傳繼承人聖劍的傳說,傳說中,耶跋摩二世給了他的繼承人一把聖劍,故以此命名,這裡曾經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聖劍寺最初規模很大,據說動用了10萬人參加寺院的修建,其長方形的圍牆長800米、寬700米。剛開始這裡供奉著觀音菩薩,後來菩薩的雕像消失不見了,在濕婆派主持時,他們被毀壞。門口的守門勇士,一個完全不見了,另一個頭顱沒有了,人為破壞的痕跡明顯。聖劍寺人為損壞的非常嚴重,反映出宗教紛爭的尖銳化。毀壞者針對的主要目標是佛像,許多佛像都被人為鑿掉,就是保留下來的也多數殘缺不全,由此可以看出,在佛教與印度教的衝突中,印度教占了明顯上風。



聖劍寺中央殿堂內的塔,據說塔內供奉著國王的骨灰和大量珠寶,後來被人切開來取走了。塔底座中間部分切割的痕跡明顯,可見盜墓之風舉世猖獗。據傳,當初殿內四壁上鑲滿了寶石,如今寶石被盜,只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小孔。



東門內,跨在那迦身上的迦魯達雕像細膩精美。



東塔門附近的二層石頭建築頗為獨特,有人認為這個古希腊風格的雙層石頭建築物是藏經閣。我想不通,這樣四面透風的建築怎麼藏經啊?除非四周還有木質的附屬建築。



這個奇怪的像平台一樣的實心建築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聖劍所在?

因為趕時間,在聖劍寺,我幾乎一直處於奔跑中,像沒頭蒼蠅一樣尋找聖劍所在。有個當地的小伙子主動帶路,我跟著他走到一處低矮的石洞,他指指裡面說“queen”,我瞟了一眼,原來裡面拱了一尊女神像,我搖搖頭示意這不是我要找的地方。本來寺裡就很陰暗,這下更覺恐怖了,我拔腿就跑,他在後面跟著,還想帶我去別的景點,但我決定自己找。我光忙著跑來跑去了,忽略了他顯然想我給點小費,但當時的我除了相機身無分文,只好抱歉了。



“林迦”與“優尼”分別代表著男女生殖器,古代柬埔寨人的生殖崇拜可見一斑。聽一個導游講,往“林迦”上灌水, 水會從上方的“林迦”流到下方的“優尼”,然後再流出,觸摸其上部,可保佑生兒子,觸摸其下部,可保佑生女兒, 觸摸其中部,既生兒子又生女兒。前半部聽起來還是那麼回事,至於後半部分嘛,感覺玩笑的成分大些,就當笑話聽聽吧。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