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甘肅深度探訪——之路上的日記-在去往曲麻萊的路上

作者: 萬田

導讀 8月1日 在去往曲麻萊的路上因路途遙遠,我於早上6點起床,匆匆准備後,乘坐陝西煤炭老板的車,追隨滿載著348噸煤炭先行的9輛大型翻鬥卡車,從西寧出發,參與格桑花助學組織的公益活動——對曲麻萊牧區六所貧困鄉小學的暖冬援助項目,為即將進入早冬的學生送過冬的煤碳。 此次玉樹曲麻萊煤炭暖冬項目,是中央財政支持社會公益組織格桑花的示範項目,總標底39.2萬� ...


8月1日 在去往曲麻萊的路上因路途遙遠,我於早上6點起床,匆匆准備後,乘坐陝西煤炭老板的車,追隨滿載著348噸煤炭先行的9輛大型翻鬥卡車,從西寧出發,參與格桑花助學組織的公益活動——對曲麻萊牧區六所貧困鄉小學的暖冬援助項目,為即將進入早冬的學生送過冬的煤碳。


此次玉樹曲麻萊煤炭暖冬項目,是中央財政支持社會公益組織格桑花的示範項目,總標底39.2萬,競標噸數為326噸,此外,煤炭老板為支持慈善事業多輸送了22噸。我作為一名格桑花的義工,參與了該項活動?

曲麻萊全年氣溫較低,取暖季節達九個月之久,中央財政所支持的煤炭,解決了曲麻萊大部分寄宿學校的實際困難,確實是“雪中送炭”的項目。曲麻萊縣所屬的多秀、麻秀、東風、秋智、葉格、曲麻河等鄉小,成了該次公益活動的受益對像?

此次青海之行,也算是我利用年假,第二次前往三江源玉樹藏族自治州那“進得去、出不來”的曲麻萊縣高原貧困牧區了。由西寧到曲麻萊縣城,將是長達858公裡的長途跋涉,從早上七點至次日凌晨1點,合計耗時18個小時,可謂路途艱辛遙遠。尤其是在翻過了阿尼瑪卿山後,追隨著圓月,再向南翻越巴顏喀拉山埡口、過清水河及離開214國道後向西的200多公裡的夜路,可謂是“長夜漫漫路險峻”的真實體驗?

對於大多數參加旅行社到青海的游客而言,除了西寧周邊、青海湖及其東南的倒淌河、日月亭,再往南,就無緣涉足了。而真正可以體驗青海全貌的,卻遠非上述景點,且不談可可西裡那片神秘的聖潔、也不談柴達木盆地那荒蕪的窒息,僅就摘取幾段由共和至曲麻萊途中的路景,就足以讓我們停留與再往?

塔拉灘——古黃河的悠遠沉澱汽車在駛過共和恰蔔恰鎮後,便向廣袤的一塔拉駛去。塔拉灘位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內黃河西北部,是黃河上游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總面積為2958平方公裡,共分一、二、三塔拉。“塔拉”是蒙古語干灘之意。據查,塔拉是由古黃河的河床形成的三級穩定的沉積台階。這裡曾經是睡沒草綠的優質草原,近幾十年,由於干旱的氣候及過度的放牧(據說 ,在塔拉灘,一只羊的出欄,需要消耗掉23畝草場長成的飼料)。導致草場退化,流水消失,流沙驟起。於是“塔拉灘、塔拉灘、飛鳥一去不再返”便成了這裡的真實寫照。好在牧民開始意識並參與了退牧還草、固沙換綠的遠大工程。


千湖之縣-瑪多

瑪多隸屬於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黃河上游第一個縣城,人口稀少,屬於高寒草原的惡劣氣候,年平均氣溫-4度,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多雨,平均海拔4200多米。盡管如此,卻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這不僅僅是因為中華文化的搖籃──黃河的源頭就位於此縣境內,也不僅僅是因為鑲嵌於黃河的上游的一對明珠——鄂陵湖、扎陵湖鑲嵌在。而且,在這天高地遠、人跡罕至的神秘之地、有著若翡翠、如寶石、似銀月的四千多個湖泊,被譽之為千湖之縣。



如果你喜歡在未知的陌生地探險、如果你敢於挑戰高原的荒蕪、如果你想著一睹野生動物的出沒、如果你期待在藍色的湖泊內欣賞白雲的裊娜,那麼,瑪多——將無疑是你理想的目標?


巴顏喀拉山——"高原之舟"犛牛的故鄉

巴顏喀拉山位於青海省中部偏南的黃河源頭與通天河之間。該山北坡平緩,南坡深切,地勢高聳,雄嶺連綿。雖地勢高寒,但雨量充沛。

位於山脈中部、海拔高度4824M的巴顏喀拉山埡口,是唐代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文成公主入藏和親、金城公主入藏嫁與尺帶珠丹、以及唐蕃通使也是經巴顏喀拉山埡口前往當時的吐蕃的。古道沿途至今尚有唐蕃交往的遺跡,流傳著從多美妙的傳說。



這裡雖人煙稀少,卻有極少藏族牧民在此放牧。當小車穿梭在叢山峻林之間,便會發現,在一塊塊如綠絨毯的草場上,成群的犛牛、綿羊閑適於向陽的緩坡上、與遠處零星的白色或黑色的牧包、共同構成了別具特色的青海南部的草原牧場景像。巴顏喀拉山的草原,盛產被稱之為"高原之舟"的犛牛,故被譽為“犛牛的故鄉”,這裡還產有舉世聞名的藏系綿羊。





精選遊記: 玉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