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環線自助游(2):西安(茂陵、乾陵、法門寺、小雁塔、鐘鼓樓)

作者: 長空雁叫

導讀5月15日,早餐是在街邊攤位購買豆漿與雞蛋漢堡,7元。8:15,西安“旅游散客集散中心”派車來賓館,送我到人民體育場集合,參加“西線一日游”。8:50出發,導游小孫在車上收費,我僅需繳納85元,其中包括旅游大巴55元,法門寺小火車30元,因為年逾70,景點觀光免費。 首站“茂陵”,位於西安城東40公裡,沿途路況不佳。茂陵是漢武帝劉徹之墓,也是漢代帝王陵中規模最� ...

5月15日,早餐是在街邊攤位購買豆漿與雞蛋漢堡,7元。8:15,西安“旅游散客集散中心”派車來賓館,送我到人民體育場集合,參加“西線一日游”。8:50出發,導游小孫在車上收費,我僅需繳納85元,其中包括旅游大巴55元,法門寺小火車30元,因為年逾70,景點觀光免費。

首站“茂陵”,位於西安城東40公裡,沿途路況不佳。茂陵是漢武帝劉徹之墓,也是漢代帝王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周邊還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陪葬陵寢。然而,如今的茂陵就只剩下一座高大土堆,金字塔狀,坡面廣植翠柏,除此以外,什麼都沒有。



10:22抵達“茂陵博物館”,它建立在茂陵封土堆側旁的不遠處,實際上是霍去病墓。霍去病是漢代名將,曾被冊封為“驃騎將軍大司馬冠軍侯”,18歲領兵戰匈奴,縱橫馳騁在祁連山與河西走廊一帶,屢戰屢勝,為大漢王朝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如此英雄卻是24歲早逝,武帝在自己的陵園側畔為愛將建墓,仿照祁連山的形狀,在墓塚上擺放天然巨石。霍去病發跡於祁連山,六次抗擊匈奴於祁連山下,“祁連山墓塚”就是對霍去病一生功績的永久紀念。



博物館遍植花木,又有亭台樓閣,環境不錯。小孫留在門外,她說進入館內要先跟隨導游參觀,最後會安排時間讓大家拍拍照片,11:20以前必須返回汽車。一位男導游迎接我們進入館內,帶領參觀展廳,主要是附近出土的各種漢代文物。然後又將我們帶往霍去病墓碑前,交由一位小姑娘介紹陳列在此處的漢代石雕,都是國寶級文物,其中有件“馬踏匈奴”,漢馬姿態威武,腹下有一匈奴人仰臥,作狼狽掙扎狀,借以顯示漢軍強大,匈奴不堪一擊。這件作品堪稱漢代石刻中的傑作,省博物館亦有其仿品展出。





霍去病的墓塚狀若小山,南側東西兩角各有回欄曲經通向墓頂,墓塚上亂石嶙峋,蒼松翠柏,一派山林幽深的景像,或許這就是所謂“祁連山”的寓意。山頂有一小亭,名曰“覧勝亭”,站在亭中眺望,茂陵的巨大封土以及周邊的衛青、李夫人等人陪葬墓塚都歷歷在目。亭中有位非常賣力的中年男士,一遍又一遍地介紹茂陵的歷史和周邊情況,不怕自己口焦舌燥,就拍大家不認真聽講。他說,來茂陵就應該聽講解,否則就只是看到幾座土堆,等於白來一趟。

11:10走下小山,手忙腳亂地架設三腳架,為自己與“馬踏匈奴”等國寶級石雕合影。然後,急衝衝地往外跑,然而,在預定的集合時間卻只有我一人返抵大巴車旁,就連導游小孫也不見蹤影。大約十分鐘後,眾人才陸續到齊,我們登車出發,駛往下一個景區。

1個多小時後抵乾陵,它位於西安市西北約70公裡處,是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任皇帝)和皇後武則天的合葬墓地。跟茂陵一樣,乾陵也有幾座附屬陵寢,懿德太子墓便是其中之一。懿德太子是唐朝第四任皇帝(唐中宗李顯)的長子,也是武則天之孫,因與妹妹永泰公主一道議論祖母淫亂,被人告發,武則天大怒,將二人活活杖斃。後來,其父即皇位,又將二人厚葬於祖父唐高宗的陵園之中,作為乾陵的陪葬陵寢。1971年,這座陵墓被考古發掘,現時墓穴仍可進入,在常規的“西安西線旅游”中,它屬自費景點。



12:50進入懿德墓園,首先看到各色玫瑰,其間擺放著華表、石羊、石人、石獅,都是當年唐朝的遺物。跟隨導游沿斜坡墓道走入地下,墓室內有過洞、天井和小龕,均為青磚所砌,葬具是一座廡殿式的石槨,置於後室。墓壁滿繪壁畫,但似乎並不在意游人觸摸,估計都是近代畫師的作品。導游說,唐代的墓葬都有統一的風格,懿德太子是按照皇帝等級下葬,日後“武則天墓”若被發掘,其風格必定也是類似,只是在規模上會有很大差異。這讓我想起08年在寶雞參觀過的“大唐秦王陵”,在那唐朝即將滅亡的混亂年代,“秦王”李茂貞雄踞一方,雖然未及皇帝之尊,但其陵寢完全是按照皇帝的規格建造。若將兩座陵墓相比,風格的確頗為相似,只是“秦王陵”的規模與華麗,都要遠高於眼前的這座懿德太子墓。



20分鐘後再次出發,汽車繞過乾陵的鵲台、南門和闕樓,停靠景區東門外的廣場。導游帶領進入一家餐館吃午飯,可以選擇團餐,也可以自己點菜。我選擇獨自吃“biangbiang面”,“biangbiang”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漢字,電腦根本打不出,一般字典上也沒有。這種面食屬於陝西關中的特色風味,因其面條厚、寬、且長,好似褲帶一般,又稱褲帶面。然而,若論分量,23元的“biangbiang面”卻是遠不及西安火車站19元的“加州牛肉面”,一碗吃不飽,又跑到另外一處大排擋,買了一個“肉夾饃”,6元,頗鹹。

大約14:00,跟隨導游進入景區東門,直接來到乾陵神道的中段。歷史上,乾陵的正式名稱是“唐高宗乾陵”,然而,因為武則天曾經篡唐建周,一度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解放後,一些特別推崇武則天的文人,諸如郭沫若等,帶頭把乾陵改稱“二帝合葬墓”,郭老本人更是揮筆為乾陵題寫“唐高宗與則天皇帝合葬之墓”的墓碑。近年來,旅游產業高歌猛進,“乾陵”又被炒作成“中國唯一埋葬兩個皇帝”的陵墓,或者,干脆就稱之為“武則天墓”。實際上,武則天暮年已宣布退位,取消周朝,還政與大唐,臨終前請求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將自己以唐高宗皇後的身份,附葬於乾陵。



乾陵依托梁山而建,梁山共有三峰,北峰高大,是皇陵之所在,南側雙峰相對較矮,峰頂各建闕樓,遠觀形似雙乳,故而又名“雙乳峰”。寬闊的乾陵神道穿越“雙乳”,直指北峰,神道兩側放置高大石人,總數有十對之多。導游說,這些石人的面貌全都一樣,它們原本就是同一個人,叫做“翁仲”,曾為秦始皇麾下猛將,後人慕其神威,將他雕成石像,專門用於守護皇陵。

走到神道北端,導游停下講解,站在此處南望,雙乳二峰頗為形似,北看梁山主峰,高大雄偉,不愧是塊風水寶地。腳下位置原本有座“朱雀門”,但今已不存,景區當局在東、西兩側各建高牆一座,像征性地表達闕門之存在。闕門之南有石碑兩通,西為“述聖記碑”,東邊就是著名的“無字碑”。“述聖記碑”是武則天為唐高宗所立,由七塊巨石卯榫拼接而成,俗稱七節碑。武則天親自撰寫《述聖記》

,頌揚唐高宗的文治武功。東邊之碑取材於一塊整石,是武則天為自己所立,碑體雕刻華麗,表面卻是一字全無,因而俗稱“無字碑”。至於碑上為何無字,傳說武則天自知死後難免惹人非議,功過還是留待後人評說。

有趣的是,原本有字的“述聖記碑”經歷千年風雨打磨,已經快要變成無字碑,而原本是塊白板的“無字碑”,卻又被後人添加上許多文字,變成了“有字碑”。這些文字五花八門,真、草、隸、篆、行皆備,題字也是雞零狗碎,毫無章法,諾大的一通碑體被弄得像是當今的“黑板報”。其中,惟有刻於碑體上部正中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較為完整,全文用古代女真文字刻寫,旁邊還有漢字譯文。女真文字早已失傳,因此,碑上的題刻就成為今人研究古代女真族文化的珍貴資料。





闕門北側設置兩組共計61尊無頭蕃臣石像,導游說,他們是當時唐王朝屬下的少數民族官員和鄰國的王子、使節。武則天為宣揚國威,將他們雕刻成石像立於陵前。至於石像為何無頭,我想當然地又把“功勞”歸咎於“史無前例”年代的那些“英雄好漢”,然而,這次卻是冤枉了他們,導游小孫說,根據記載,早在明末清初,這些石像就已遭到破壞,原因有各種說法,可能是天災,也可能是人禍。



大約14:15,導游結束講解,宣布給我們15分鐘自由活動時間,要求大家必須在14:30以前返回停車場,汽車就在原地等候。臨了,她還惡狠狠地宣稱,剛才在茂陵,誰是最後歸隊者她心裡有數,現在她還要再看看此人是不是仍為最後一個。至於拍照,她強調,在陵墓區域旅游,拍拍風景即可,切忌與石人、石馬、石獅等合影,特別是不能站在無頭石人以及墓碑前拍照。如果一定要留影,只要站在目前的位置,用神道南北兩端的宏觀景色為背景,就可算是“到此一游”。我想,導游如此說教,不外乎是想哄騙大家盡量縮短在景區內的逗留,以免影響她的時間安排。不過,既然她有如此說法,我就乘機上前,請導游就按照她自己的構思,為我拍下兩張“到此一游”。待到導游走後,我依然是支起三腳架,為自己在“無字碑”與巨大的唐代石獅前都拍下了留念照。我是唯物主義者,不在乎她說的那些事。14:38返回汽車旁,雖說已經誤過導游指定的時間,但卻並非是最後的回歸者,有幾個人比我更晚到。







14:40離開乾陵,下一站是法門寺,法門寺距西安118公裡,位於寶雞市的扶風縣境內。導游在車上介紹說,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唐朝達到鼎盛,成為皇家寺院,現在的“法門寺旅游景區”分為法門寺文化景區、法門寺廟宇、法門寺博物館三大部分。我們15:40抵達,首先是來到“法門寺文化景區”,超大的停車場,超大的山門,立刻就讓我有一種被震撼的感覺。導游說,這一大片由山門廣場、佛光大道、合十舍利塔以及眾多藝術佛像組成的龐大建築群體,是由當地政府投資29個億建造的,為此,曾專門聘請台灣建築師李祖原主持設計,他也是著名的台灣“中台禪寺”及“台北101大樓”的設計者。

走過宏偉的佛光門、般若門、菩提門和圓融門,氣勢磅礡的建築讓我想起美國大片中的古埃及神殿。然後,導游帶領我們搭乘觀光小火(汽)車,沿著長長的佛光大道前行,兩側都是高大佛像,金光閃閃,造型精美。大道盡頭是座高塔,其造型仿佛是巨人之手臂,合掌高舉,名曰“合十舍利塔”。導游說,1987年在法門寺廢塔地宮中發現的佛祖真身舍利,現在就供奉在這座高塔之內。









小火車的終點是“合十舍利塔”前方的萬人廣場,下車後跟隨導游右拐,前往參觀“法門寺”。現今的法門寺廟宇重建於上世紀末年,是一座面貌嶄新的寺院。門前樹立“法門寺遺址”石碑,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顯然,在當地政府撥出巨資營造旅游景區以前,此地只不過是一處“遺址”而已。



寺院遵照中國早期佛寺“塔前殿後”的風格修建,以“真身寶塔”為中軸,塔前是山門、前殿,塔後是大雄寶殿。“真身寶塔”是寺院中唯一與古跡沾邊的建築,因為塔下保留著唐朝年代的地宮。歷史上的法門寺是因舍利建塔,繼而再因塔建寺,有案可查的最早法門寺塔為唐朝初年所建,是一座正方形的四級樓閣式木塔。明朝萬歷年間,唐代木塔倒毀,又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八角形的13層磚塔。從那時起,磚塔上就有“真身寶塔”四字,然而一千多年來,人們始終也弄不清“真身”二字的確切含義。直至1981年,這座明塔的西半側坍塌,1987年政府決定重建,在清理塔基時意外發現塔下有座唐代地宮,從中出土四枚佛指舍利以及上千件唐代封存的法物、寶器。其中,竟然還有一枚釋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至此,“真身”二字的含義方才大白於天下。法門寺的新建寶塔是完全按照坍塌前舊塔的實測圖紙復原,塔內采用鋼筋水泥,但外面用青磚包裹砌色,成為一座外觀與舊塔完全相同,但卻更為牢固的十三級八角寶塔。



塔下的地宮也是按照唐代的原貌復原,為了便於參觀,特意圍繞地宮建造環形地下室,其內壁上有一小窗,可以透過敞開的地宮大門,看到地宮內部的些許細節。佛家聖地,莊嚴肅穆,進入地下室不得大聲講話,也不准拍照。1987年發現的四枚佛指舍利中,除一枚靈骨(遺骨)舍利已被轉移至“合十舍利塔”中供奉以外,另外三枚佛指影骨(遺骨的復制品)舍利至今仍被存放在這座地宮之內。然而,對於並非虔誠佛教徒的人來說,此處其實並無多少內容可看,我只是在窗前張了一眼,就匆匆走上了地面。

然後,又跟隨導游前往寺院隔壁的“法門寺博物館”參觀,館內有多間展廳:介紹法門寺與真身寶塔的歷史,唐代地宮的發現與發掘,地宮復原體及地宮出土珍寶展覽,還有一座曼茶羅地宮。轉了一圈,感覺真正可看就只有“地宮復原體”與“地宮珍寶展館”兩處,曼茶羅地宮商業氣氛頗濃,基本上就是一處出售佛事用品與紀念品的商場。地宮復原體設置在博物館的東展廳內,大塊玻璃後面復原了唐代地宮最初被打開時的原貌。有趣的是,當年是將三枚佛祖影骨舍利與各種寶物公開地堆放在一起,而將那枚佛祖真身靈骨舍利單獨地(沒有寶物伴隨)放置在一間密封的壁室之內。導游說,這樣的安排是為了精心保護聖物,即便是有賊人侵入地宮,也會因為已經獲取眾多寶物以及包裝華麗的佛祖影骨舍利而心滿意足,不會再想到還有真正的佛家聖物隱藏在空空如也的壁室之中。

16:40看罷東展廳,導游自行離去,臨行前交代我們必須在18:00以前返回“文化景區”停車場,我們的旅游大巴車在那裡恭候。隨後就是自由活動,我把主要時間都消磨在“法門珍寶”閣內,也拍了幾張“到此一游”的照片。珍寶閣中展示唐代地宮出土的各種寶物,它們都是唐朝皇帝對佛祖的供奉,包括金銀器皿、唐朝皇室的秘色瓷器、古波斯等地出產的琉璃器皿以及各種絲(金)織物。其中還有武則天等人親用的繡裙、服飾等,更是稀罕之物。館內游人不多,可以從容地瀏覽,觀畢走出來,已是17:20過後。

然後抓緊時間拍照,主要是打算用“真身寶塔”為背景拍張“到此一游”,然而,塔體高大,在寺院中很難取景,幾經選擇後發現,最佳拍照之處是博物館珍寶閣旁邊的一塊空地,而且,光線也正合適。拍完照片趕往“法門寺文化景區”,走到“萬人廣場”,已是17:45,沒有時間再進入“合十舍利塔”內參觀,只能遠遠地與這座壯觀、別致的高塔拍張合影,也算是曾經到此一游。然後立馬登上景區電瓶車,穿越佛光大道,一溜煙地返回停車場。緊趕慢趕,最終還是誤過導游指定的集合時間,同團的游客都已聚齊,但導游自己與大巴車卻是不見蹤影,有人打電話聯系,方才匆匆而來。





返程經S217省道上G30高速,直接回西安,黃昏入市區,大巴車按照事先的承諾,依次將游客送回各自的酒店。然而,我所投宿的萬豪商務賓館仍然是斷電,只得與總台商議退房,小姐承諾只收13日一天(斷電前)的房費,14日和今天都免費,而且,如果繼續住下去,只要是沒電,就都不收費。不過,沒水沒電的日子實在難熬,最終還是決定搬家。火車站對面有家“海源賓館”,客房有138元與168元兩種,實地勘察後發現138元/天的客房條件太差,而且,正式名稱為XX酒店公寓,並非海源賓館。168元/天的客房才是真正的海源賓館,決定住下,交一天押金300元。客房面積頗大,床也頗寬,若是兩夫妻帶個孩子,都可以住得很寬敞。然後,返回“萬豪”退房,取行李,收回押金562元。晚餐自己解決,就在海源賓館的客房內,用廈門帶來的“波蘭風味”雨潤烤腸煮方便面,還有昨日購買的蘋果,吃得還算滿意。



5月16日,按照預定“攻略”,今日的計劃是先逛漢陽陵,再去小雁塔與西安博物院,然後是鐘、鼓樓與回民街。然而,連日奔波甚感疲憊,明日又要遠赴黃陵、延安,故而決定放棄漢陽陵之旅,改為先去小雁塔,然後是鐘、鼓樓與回民街。至於“大明宮”遺址公園,原本就是安排在周游陝甘寧一圈,重返西安後再去,不是今天的內容。

晨起後前往火車站對面的麥當勞餐廳,薯餅,咖啡,漢堡包,共計21.50元。餐後搭乘“五龍專線”(火車站至五龍國際車城),投幣一元,前往西安博物院,著名的小雁塔就位於這座博物院內。車在“南稍門”站拋錨,司機說小雁塔就是下站,路沒多遠,於是步行前往。途徑友誼西路的“三江源牛肉面館”,小店不大,但在百度地圖上也有其大名,而且,洋早餐似乎並未吃飽,於是又走進去吃碗牛肉面,7元,感覺不錯。西安博物院每周開放六天,逢周二閉館,此地又稱小雁塔歷史文化公園,整體是按照出土文物展示、名勝古跡觀光、園林休閑游覽三大功能區布局。博物院綠蔭濃郁,在車水馬龍的大都會中心,可謂是處難得清雅之地。這裡也是免費領券(憑本人證件)參觀,然而,游人卻是相對較少,領券無需排隊。


9:30左右進入博物院,徑直走到小雁塔旁,這裡就是以小雁塔及薦福寺明清古建築為核心的名勝古跡觀光區。小雁塔與大雁塔一樣,都是現今西安城內碩果僅存的唐代建築,始建於公元707年,因規模較大雁塔小,故稱小雁塔。薦福寺曾為唐朝皇家寺院,小雁塔就是該寺的佛塔,然而歷經千年,唐時的薦福寺早已灰飛煙滅,至今唯有小雁塔尚存。明清年間,薦福寺重建,現有的殿堂、閣樓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築。辛亥革命以後,薦福寺僧散樓空,長期被軍隊占駐,解放後,又成為某政府機關的駐地,直至1958年,方才被文物部門接管,開始了對薦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復。如今,薦福寺的殿堂已被改為展室,主要是些圖片,介紹小雁塔及薦福寺的歷史,還有當地的民俗、工藝展覽。

唐時的小雁塔高15層,頂有塔剎,是一座密檐式的方形磚塔,其外觀與雲南大理三塔之主塔以及昆明的東、西塔非常相似,據說,那幾座塔就是以小雁塔為楷模構築的。明朝嘉靖年間曾發生一場地震,小雁塔之塔剎被震落,頂層也被震毀,因而,現今的小雁塔僅余14層,塔頂可見巨大缺口。薦福寺內有座花園,展示歷代碑石、拴馬樁,園內遍植玫瑰,花香沁人心脾。此處也是小雁塔留影的最佳地點,支起三腳架,打算自拍“到此一游”,然而,老外旅游團卻是一波又一波,讓我取景頗難,只得利用兩個團的間隙,抓緊時間拍照。不過,小雁塔似乎並不被國人看好,在我逗留期間,從未見到一個國內旅游團。





10:20拍罷照片,前往西安博物院的文物展覽館,它是一座方形圓頂的多層建築,位於博物院的西南角。剛走進一樓大廳,就有一位自稱免費講解員的小姑娘上前招呼,讓我坐下稍等,大約十分鐘後,帶領我們參觀。博物館的地下室為“基本陳列”展廳,也是小姑娘帶領參觀的重點之處,內有大型沙盤,介紹西安古都的歷史舊貌,也有各種青銅器、陶器、金銀器、瓷器、玉器、石雕和唐三彩俑等展品。小姑娘的講解非常認真,館藏文物也很豐富,而且,所有展品都是出土文物的原件,不像陝西歷史博物館那樣,有些文物精品只用仿品布展。這裡的另一個特點是非常清靜,可以在安詳、典雅的氣氛中慢慢品味,與陝西省博的嘈雜環境形成鮮明對照。展品中的唐代與漢代仕女俑頗為有趣,若拿兩者對比,唐俑體態豐滿,可能就是楊玉環的形像,漢俑則是蜂腰纖細,活脫脫地一個趙飛燕。整個參觀耗時1小時左右,依我的感覺,如果非要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與西安博物院之間取舍,那就應該選擇後者,這裡展館規模較小,但氣氛卻是遠勝前者,展品本身也毫不遜色,而且,還多出了一座小雁塔,來西安不看,會是一件憾事。





11:50走出博物院,在“小雁塔”公交車站登車去鐘樓,主要是打算前往著名的回民街享用午餐,順便也看看鐘樓、鼓樓。天氣炎熱,口渴難忍,下車後首先買瓶冰紅茶,3.5元。然後支起三腳架,就站在馬路邊上的僻靜之處,以鐘樓為背景,自拍一張“到此一游”。這座鐘樓建於明朝初年,是國內現存古代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也最為完整的一座。我國的古城往往都建有鐘樓、鼓樓,作為報時之用,以往出游,凡遇有鐘、鼓樓,也都要前往觀賞。西安的這座鐘樓建於方型基座之上,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外觀頗似2008年游甘肅所見之張掖鼓樓,但整體規模要大得多。通過西安地鐵鐘樓站的地下通道,可以直接走到鐘樓的地下入口,再憑借老人證,免費登樓觀光。站在高處眺望,腳下正是西安古城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交彙之處。當年在張掖看到的情況亦是如此,那裡的東、南、西、北大街也都是以張掖鼓樓作為中心向外輻射。據說,張掖鼓樓就是模仿西安鐘樓而建。



12:40走下鐘樓,再經地道走上地面,沿著一條步行街西行,前往鼓樓。西安鼓樓也是國內現存鼓樓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建造於明朝初年,位於鐘樓西約300米的西大街路邊。登樓亦是老人免費,樓上大殿有定時的擊鼓表演,時間未到,已有人在等候,但我沒興趣,轉了一圈就下樓。



著名的“回民街”就在鼓樓北側,正式名稱是“北院門”街。清代的陝西巡撫官衙與總督官衙分別位於這一帶西大街的北、南兩側,俗稱“北院”與“南院”,“北院門”街因在“北院”門前,故而得其名。走到街頭,先喝了一杯冰鎮酸梅湯,2元。此種“國粹”飲料早年曾時常享用,但自從洋品牌飲料進入中國後,酸梅湯在各地近乎絕跡,也就是到了這種地方,才能有幸舊夢重溫。在“回民街”游走一個多小時,從街這頭走到街那頭,可能是因為早上“洋”、“土”兩份早餐吃得太飽,總覺沒有胃口,午飯不知要吃啥才好。於是,又走進一條長長的側街,好像是叫做“西羊市”閑逛。這一帶均為仿明清風格建築,地鑲青石、鋪懸金匾、老街繁錦、美味飄香,是西安城內著名的歷史文化旅游街區。



最後選定在著名的“老米家”吃泡饃,然而,相似的招牌,卻有兩家“老米家”泡饃店並排,想來應是同一家人各立門戶所致。兩家店內都是座位難求,也顧不上打探究竟哪家更為正宗,見到有空位,就趕忙入座。這裡供應的牛羊肉泡饃分別都有“優質”與“一般”兩種,羊肉稍許貴些,我選擇優質牛肉泡饃,25元/碗,又買了西安本地特色的冰峰汽水,3元。坐等近15分鐘後泡饃上桌,但吃後的感覺卻是一般,似乎還不如前日在“萬豪商務賓館”對面品嘗的葫蘆頭泡饃。冰峰汽水是橘子味,口感頗似上世紀80年代以前曾經暢銷北京的“北冰洋”汽水,與剛剛品嘗酸梅湯一樣,飲此汽水又算是“懷舊”。

14:40離開回民街,原路返回鐘樓,搭乘302路雙層公交,投幣1元前往火車站。因為明日要去黃陵,又在火車站直接轉乘105路,投幣一元到輕工市場下車,前往“城東客運站”,打探黃陵班車的發車信息。獲知:每早8:05就有車發黃陵,而且車票並不緊張,可以隨到隨買。

食欲不旺,晚飯打算就在賓館房間內湊合,再次搭乘105路返回火車站後,買了3個面包(3元)和7.5元的蘋果,准備作為晚餐之用。16點左右回到賓館,補交200元錢,算是延續一日住宿的押金,然後就回房休息,沒有再出門。明日將是辛苦的一天,游罷黃陵後還要再轉車去延安,應該養精蓄銳。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