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隆福寺“豐年灌腸”

作者: 關裕年GYN

導讀 品味隆福寺“豐年灌腸”關裕年 隆福寺座落在東四北大街西,始建於明代宗景泰三年(1425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禪(和尚)同駐的寺院,清代成為完全的喇嘛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當夜幕降臨,隆福寺成了小吃街,長達百米的小吃攤,熱氣騰騰的場面,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不絕於耳,您可以站在攤邊� ...




























品味隆福寺“豐年灌腸”關裕年

隆福寺座落在東四北大街西,始建於明代宗景泰三年(1425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禪(和尚)同駐的寺院,清代成為完全的喇嘛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當夜幕降臨,隆福寺成了小吃街,長達百米的小吃攤,熱氣騰騰的場面,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不絕於耳,您可以站在攤邊要上一份灌腸或是炒魷魚,價格在3-5元不等。

以上的表述已經成為歷史,如今的隆福寺已經到達“蕭條的極致”,由薄一波題詞的隆福寺商場已經多年沒有開門,如今的隆福寺要不是有幾個電影院和隆福寺小吃店在這裡苦撐著,恐怕早就變成了平地。

在這裡還有一個小兄弟也在協助隆福寺小吃店硬撐著,它就是“豐年灌腸”。這個小吃店只經營簡單的品種——煎灌腸,可就是這麼個簡單的小吃,總共工作人員就幾個,經營面積不到30平方米的小店,已經在這兒苦苦經營幾十年了。除了店主人的決心以外,絡繹不絕“泱泱”的吃主兒也是一個主要的助力。

在這個小店裡,你經常可以看見北京人陪著從國外回國探親的家人光顧於此,一邊吃一邊說,真想念它啊,好解饞,解饞……可能外地人對此不是很容易理解,不就是一塊“澱粉”片被油炸過,澆上蒜汁嗎?有什麼好吃的?北京人真可笑…… 搜搜網頁看看對炸灌腸怎麼解釋:灌腸是北京人愛吃的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 灌腸在明朝開始流傳。《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鹹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門大嚼亦堪憐。”老北京街頭常有挑擔小販經營此食品。有記載:“粉灌豬腸要炸焦,鏟鐺筷碟一肩挑,特殊風味兒童買,穿過斜陽巷幾條。 灌腸分兩種:一種為大灌腸,用豬肥腸洗淨,以優質面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制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鹹辣。 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澱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 灌腸外焦裡嫩,用竹簽扎著吃,頗顯特色。 灌腸講究用豬大腸中練出的油炸制,因此正宗的炸灌腸聞起來總有一股豬大腸的特殊味道,但現在人們出於健康的考慮已經很少用豬大腸油來炸灌腸。炸灌腸的時候須先將成型的灌腸切片,在餅鐺中炸至兩面冒泡變脆,即取出澆上拌好的鹽水蒜汁趁燙吃。 其實,有些人愛吃的不僅僅是炸焦的灌腸,更重要的是“被鹽腌過的蒜汁”,澆在炸過的灌腸上尤其味美,特別是從歐美回來的“思鄉客”尤其好吃這口蒜味。 這裡的價錢也很怪異,一盤沒有“多少量”的灌腸是7元,而買生的灌腸一斤才八元,明顯的以賣手藝為宗旨的價錢,這種“明顯不公道”的性價比並沒有因此而造成“驅趕”客人買生灌腸回家自己做的“結局”,相反,絕大多數人仍然是進了店門,踏實心下來,掏出7元錢買一小盤可憐的灌腸在此“大快朵頤”,尤其是一些女性,任憑她們在其他商店與店主“討價還價”,在這裡,女士們掏錢比男人更痛快,你說怪也不怪? 這也是不可思議的北京女人的一種怪現像之一……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