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以色列之行-3

作者: 大漠鹹蛋黃

導讀 (3)在拉賓先生的墓前 以色列已故總理拉賓先生,是我很敬重和欽佩的一位外國首腦人物,他為中東和平進程所作的努力和貢獻,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無法抹煞的。拉賓先生獲: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博瓦尼和平獎;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度阿斯圖裡亞斯王子國際合作獎,應該說是當之無愧的。 拉賓先生的父母是俄國猶太人,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也是本世紀 ...







(3)在拉賓先生的墓前

以色列已故總理拉賓先生,是我很敬重和欽佩的一位外國首腦人物,他為中東和平進程所作的努力和貢獻,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無法抹煞的。拉賓先生獲: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博瓦尼和平獎;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度阿斯圖裡亞斯王子國際合作獎,應該說是當之無愧的。

拉賓先生的父母是俄國猶太人,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也是本世紀初,迦南土地上最早重返的猶太人。拉賓先生1922年3月生於耶路撒冷,17歲投筆從戎,士兵、排長、旅長、作戰部長……1964年他42歲時,成了總參謀長,全軍的總司令。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拉賓和達揚一起成了令人注目的戰鬥英雄。1968年拉賓在總參謀長任期屆滿時,主動要求出任以色列駐美大使。由於他出色的工作,在他任職期間美以關系空前友好。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梅厄夫人由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位中東鐵娘子1974年被迫辭職,同年拉賓先生第一次榮登總理寶座。

建國不到三十年的四次戰爭,讓以色列人苦不堪言。拉賓這個在猶太國復出的土地上,土生土長出的第一代猶太領導人,從早期東歐猶太移民領導人手中,接過了國家復興的大旗並不負眾望,任職期間政績卓著。他讓渴望和平的猶太人,透過第四次中東戰爭的陰雲,看到了一線中東和平的曙光。拉賓的執政,可以說具有一種劃時代的意義。

正當拉賓先生躊躇滿志一展宏圖時,天上出現不測風雲。1976年12月的一個星期五,拉賓在歡迎美國的F-15飛機儀式結束,驅車返家時太陽落山,周五太陽一落山,就意味猶太人的安息日開始,這時所有的活動都要停止。拉賓有違聖規的行為一曝光,即觸怒了宗教勢力;加之禍不單行,1977年3月他夫人利婭在美國銀行的2000美元存款又被披露,當時以色列國有規定,任何公民在國外銀行擁有存款都是違法的。雙重擠壓,讓拉賓先生既無招架之功也無還手之力,1977年6月21日揮淚告別政壇,痛失那一年11月19日,和埃及總統薩達特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握手。據說,美國人花了10萬法郎,買下了那晚薩達特抵以走出機艙時的照片。拉賓明知,這是“比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還要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就是進入不了角色。眼睜睜地看著“桃子被貝京摘去了”,現實是無情的。

下台後的拉賓先生並不氣餒,繼續他的政治追求。八十年代初開始復出,1984年9月出任國防部長,1992年再度當選以色列總理。二度出山的拉賓先生,政治主張更加成熟,他開始接受“以土地換和平”的主張。堅信,人比土地更重要,和平比土地更重要。在他的積極努力下,1993年9月13日,中東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巴以的第一個和平協議《加沙--傑裡科自治原則宣言》的簽字儀式舉行。在美國白宮南草坪,拉賓的手終於和阿拉法特的手握在了一起。

然而,正應了中國人常說的那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正當中東和平進程的帷幕拉開,不斷有好戲出台時,這位中東和平的衛士卻倒下了。以色列的極右勢力、激進分子,反對與巴勒斯坦人實現和平,他們指責拉賓,把上帝給猶太人的“應許之地”出賣給了阿拉伯人,他們開始采取極端行為。拉賓先生遇難的地方,位於特拉維夫市中心,市政廳的旁邊。原來叫國王廣場,現在叫拉賓廣場。1995年11月4日晚該廣場舉行和平集會,拉賓先生到會並作了精彩的演講。集會結束後,先生在走向停在路邊的專車時,罪惡的槍聲響了,一顆子彈打在了先生的脾上,一顆擊在了脊椎,先生倒在了血泊之中。拉賓先生用殷紅滾燙的一腔熱血,為他畢生追求的和平事業畫上了一個觸目驚心的驚嘆號!

今天,在拉賓先生遇害的地方,除了,立有一塊石碑還立著一塊異常醒目有許多槍眼的鐵板。過往的行人中,不時有人停下來。他們,或者無言地望望拉賓先生的照片,又無言地離去;或者佇立在紀念碑前,手在頭上或胸前劃著十字,口中念念有詞;有捧著鮮花來的,有舉著蠟燭來的;路過的,特意趕來的……猶太人,用自己認為最能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紀念他們心中的領袖。




拉賓先生帶著怎樣的遺憾,離開他熱愛的土地,我們不得而知,可人民對他的懷念卻歷歷在目。拉賓先生的外孫女諾亞,在拉賓先生遇害後9個月,出版了關於外公的回憶錄《悲傷和希望》。她堅信,以色列人將會永遠記住那個黑色的星期六。她說“倘若你告訴我這一切僅僅是個惡作劇,你將回來,我保證不會責怪任何人。”

懷著對先生的仰慕之情,我曾先後兩次去拉賓先生長眠的墓地,緬懷先生的功績,寄托對先生的哀思。拉賓先生的墓地在耶路撒冷西南的士兵墓中,那裡安息著成千上萬,為以色列這塊土地的和平而英勇捐軀的英雄。從國父赫茨爾到普通的士兵……

在拉賓先生的墓地,兩對似母女的人,她們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像。八月的一個傍晚,在拉賓先生的墓地,我見到,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和一個十一、二歲的女孩。女人用希伯來語嘰哩哇啦地講,女孩忽閃著一雙藍汪汪的大眼睛盯著女人看。當女人不再說話時,女孩開始蹲在地上揀石子,一顆,一顆……她跪在拉賓先生墓碑旁的台階上,把手中細心選中的石子,輕輕的放在拉賓先生的墓碑上。猶太人對石頭情有獨衷,奉為聖所,堆石為證,在拉賓先生黑白兩色相映相對的U形大理石墓碑的頂上,擱置著數不清的石子。

1996年9月23日猶太人的贖罪日那一天,我又去了先生的墓地。遠遠地,我就看見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年輕姑娘佇立在拉賓先生的墓碑前,不知為什麼,我相信這一定是和拉賓先生有特殊關系的人,親人?同事?朋友?鄰居?……我要走過去,想想又停下了,為什麼要去打擾人家?贖罪日是猶太人最神聖的一個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放之四海而皆同的人之常情。我遠遠地望著她們。那日天極熱,墓地上又無遮無擋,可她們在墓碑前佇立了很久很久。她們攙扶著緩緩離去,連背影都看不見時,我來到了拉賓先生的墓碑前。幾個燃燒的蠟燭,一束我叫不出名字的鮮花,白的、黃的、紅的、紫的……幽幽地開著,淡淡的清香在墓地周圍飄散著。

每到拉賓先生的墓地、遇害地,耳邊老有一個嘶啞的聲音在回響著:我當了27年的軍人,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是因為過去我別無選擇,但是,今天,機會,和平的機會來臨了,為了今天在這裡和不在這裡的人們,我們必須抓住這個巨大的機會。這是拉賓先生留下的最後的聲音,這是和平的絕唱!一個低沉的聲音:永別了,武器!在聖城的上空回響。。。。。。


精選遊記: 耶路撒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