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以色列之行-5

作者: kuai_huowang

導讀 (5) 車 讓 行 人 在大街上步行或騎車,冷不防和疾馳的汽車打了個“照面”,魂飛魄散,驚恐中,抬起頭:“你小子,不要命了?”車裡的司機衝你呲牙裂嘴。說真的,這還算是客氣、文明的司機,遇到那不客氣又不文明的:“他媽的,你小子,要干嘛?搶孝帽子呀!”咆哮完,他一踩油門,“吱”一聲,把車開走了,任由你在馬路中間目瞪口呆。其實,司機也是可以理 ...









(5) 車 讓 行 人

在大街上步行或騎車,冷不防和疾馳的汽車打了個“照面”,魂飛魄散,驚恐中,抬起頭:“你小子,不要命了?”車裡的司機衝你呲牙裂嘴。說真的,這還算是客氣、文明的司機,遇到那不客氣又不文明的:“他媽的,你小子,要干嘛?搶孝帽子呀!”咆哮完,他一踩油門,“吱”一聲,把車開走了,任由你在馬路中間目瞪口呆。其實,司機也是可以理解的,你今兒個,一個不小心的“照面”,我明兒個,一個不留神的“照面”,司機哪受得了?他上有父母,下有兒女,中間還有老婆。可即使如此,也不一定非出言不遜哪,一樣話,不是可以百樣說嗎?

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住了不算短的一段時間,上面那種“照面”中的不愉快,可是一回也沒有碰到過。當然在他們那裡,自行車很少,行人也很少,但他們的車很多,鬧市區的行人也很多,車和車、人和車也會“照面”,只是“照面”時大家都很友好,彬彬有禮。我想,所以如此,一是,他們有意識地制定了一些措施,盡量避免大家不愉快的“照面”;二是,他們做出一些約定,當不可避免的“照面”發生時,大家必須嚴格履行約定。除此之外,我認為,良好的個人的修養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因為,再好的措施、約定也有不周到的時候,當措施和約定都沒有時,他們有一種自覺的共識即禮讓。以色列所有的十字路口,沒有一個風裡雨裡,站在路口指揮交通的警察。他們的交通警察只是在有人違章的時候、在出現交通事故的時候……才出現,我們的警察相比之下實在是太辛苦了!在以色列,有巡查的警車,流動著指揮交通。可我們不得不承認,交通秩序的好壞程度,並不一定和警察數量、警察的辛苦程度成正比。以色列的大街上看不見警察,可他們街上的交通卻是井然有序。

在以色列指揮調度交通的,是電腦控制著的佇立在街口的紅綠燈和藍地白色的各種箭頭(起我們警察的各種交通手勢作用),箭頭有直的、彎的,衝左的、衝右的……是它們沒日沒夜地忙碌在城市的各個街道、路口上,避免不愉快的“照面”發生。每個上路的人,首先要學會識記它、服從它。據說,如果你不服從它們的指揮,一旦被發現懲罰是相當嚴厲的。當黑夜籠罩大地時,那紅色、綠色、黃色、白色、藍色的交通信號燈,又成了一道絕美的現代城市文明的風景線。人類不僅可以走出森林、走出洞穴、走出蠻荒,還會走入新生活,走出新秩序。

在以色列,也有沒有紅綠燈的路口。穿越時,見有汽車疾馳而來,我們會習慣性地停下,等車過再走,可疾馳的車,會在你的跟前悄無聲息地停下來,駕車人,在車裡衝你微微一笑點頭示意“您先走!”或從車窗裡伸出手,做出“您請!”的手勢。這時,你一定要先走,快走,不要謙讓,否則只會耽擱人家的時間。在以色列的有些路上,人和車相逢,約定“車讓行人”。只是這讓,能讓他們讓得那麼自然、得體,那麼紳士,這絕不是靠約定就能約定出來的。丈夫他們代表處的汽車,停放在住宅的院子裡,院子裡停了七、八台車,一天早上,他們發現車燈破裂了,正在納悶,發現車門裡塞了一張條子,條子上寫著,非常對不起,在倒車時,不小心,撞了你們的車燈,我住××號,我叫××××,一切後果由我負責承擔。這是靠約定能約定出的嗎?

一個休息日,和我先生去以色列——黎巴嫩邊境游玩,途經古城阿卡附近,見十八世紀土耳其人建造的作為城市供水系統的水管拱橋,和一些很別致的現代建築物遙相呼應,極賦特色,我們停車拍照。有幾輛車怕擾了我們拍照,竟先後停在了我們不遠處。那幾張照片我分外珍視,因為那照片裡面有故事。這種善意的停車和等待既不屬於措施也不屬於約定,這是一種禮讓,禮讓是一種文明。人是環境的產物,或者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是,說來慚愧,有一點,我既“赤”不了,也“黑”不了,那就是,每每在步行穿越馬路時,無論有多少以色列的男女老少,在規規矩矩地等指示燈上的“小人”綠色時,才踏斑馬線,我總是在瞅准四周沒車時,情不自禁地“噌”地“竄”過馬路,當然過去後,就臉紅,但積習難改。有時為了自我解嘲,還振振有詞地嘲笑人家:百米之內無車還等個什麼勁?規則循得太機械!守則守得太刻板!可心還是非常明白:什麼時候,我們能在不管有人沒人,有車沒車時,都自覺地聽從紅綠燈的指揮調度,什麼時候我們的街頭就不再需要警察了!那一天,在我們國家也不會太遠了!


精選遊記: 耶路撒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