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美影廠。

作者: 添添小豬

導讀藝術宮裡的“海上生明月”畫展,有一個展廳專門放上海動畫電影曾經的輝煌,自去年開展以來一直受觀眾們喜愛,被親切地稱為是“中國派”;所以,這次組織去美影廠參觀,志願者是全體踊躍;我也很想知道,當電腦出現後,動畫電影的制作會有哪些巨變。 去之後知道,是美影廠將建廠以來的50余載作一次巡禮式介紹,但眼下整個業界的景氣度大家都知道並不是很好,� ...

藝術宮裡的“海上生明月”畫展,有一個展廳專門放上海動畫電影曾經的輝煌,自去年開展以來一直受觀眾們喜愛,被親切地稱為是“中國派”;所以,這次組織去美影廠參觀,志願者是全體踊躍;我也很想知道,當電腦出現後,動畫電影的制作會有哪些巨變。




去之後知道,是美影廠將建廠以來的50余載作一次巡禮式介紹,但眼下整個業界的景氣度大家都知道並不是很好,所以,向參觀者展示的拍攝手段,只是80年代輝煌時候的水准; 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今日的拍攝技術並沒有革命性的變革——是在繁榮期過去了近30年之後喔。現在一部動畫片是如何制作的,我們沒有看到實際操作,只是聽講解員的口頭解說。







走進一幢很老舊的辦公樓,在底層一間很普通的房間裡,我們看到這架用於動畫電影拍攝的裝置:攝影機被橫過來置於高處鏡頭向下,下面的兩層平台供放置被拍攝的畫稿用。










這位老資格的攝影師介紹說,拍一部動畫電影是從一幅畫稿開始的,先在紙上勾勒出線條,然後覆上透明膠片復制這些線條,在膠片的反面給畫著色並完成畫稿;膠片畫稿按近景和背景被分置於上、下兩層平台,由頂部的攝影機對其拍照。為了未來電影中表現的動作在視覺中保持連貫,一秒鐘須走過12格膠片,於是有當年拍“寶蓮燈”一共畫了 15萬張畫稿一說,我算了一下,按每一格膠片都占用近、背景各一張畫稿計算,拍得的膠片總共只有6000多秒100分鐘時長,考慮到一張背景也許可以應用於幾個鏡頭,時長還會多一些,但剪輯會損耗掉相當一部分,想一想那15萬張畫可是一張、一張做出來的,不由得要感嘆,那劇本和分鏡頭事先要設計得多麼合理和精細,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後期的剪輯成本。




畫稿堆得像山一樣。


按這位攝影師的說法,一部動畫片的制作周期竟然要四年。其間既工作量巨大,又顯見單調乏味,還要擔心做成後市場的風向和觀眾口味是否與構思和籌劃當初的預期基本相符。在被問到電腦出現後動畫片制作有何進步時,回答是這樣的:最初的畫稿勾線仍然要由人工在紙上完成,之後會錄入電腦完成畫稿的全部內容,但最後還是要對著由電腦完成的畫稿一張一張地拍,因為目前影院裡放映的仍然是膠片電影而不是數字電影;未來的目標是完全無紙化,但要視經濟實力能否支持而定——也就是說,技術不是問題,缺的正好是沒有的。








接下來去地下室繼續參觀,展室真的簡陋了一點。




在畫稿制作室,看到每一張畫圖紙都會被定位孔固定在一直角坐標系中,每下一幅圖中的動作幅度都是用坐標來量化和漸進的,這樣能使得幾個人同時畫不同時段的動作,最終合成表現出來連貫,不會看到停滯、飛躍或誇張。







在木偶片拍攝模擬片場,了解到人偶是用塑膠做成,各個關節都可以活動。每拍攝一格膠片,所有人偶都只是漸進地活動一次,一秒鐘就需要這樣擺布12次;臉部表情的變化,則是用更換不同的頭像來實現。








在剪紙片拍攝的介紹中,了解到一個剪紙人物其實由多個身體部件組合而成,擺弄這些部件,就可以實現使人物變活。“猴子撈月亮”居然是剪紙片,“沒頭腦和不高興”沒問出來。剪紙用的材料是印鈔紙張,自然是考慮磨損的問題。




在擬音室,演示了電影中各種聲響的模擬方法。




在配音室,介紹了美影廠也曾祭出過明星配音的法寶,比如“馬蘭花”一片就用了陳好、黎明、李陽和姚明,連周立波也被算上。











2007年時美影廠走過了50年歷程,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動畫片生產基地,設備水平也一度與美英並齊,拍出了一大批真正具有中國風格的美術電影,得到過超過200項各種獎。介紹中特別緬懷了首任廠長特偉的功績,他是斐聲中外的水墨動畫片創始人,這一片種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榮譽,其技術作為國家的寶貝至今未予公開,大約和水印木刻版畫是同樣的道理。介紹中沒看到有對賴氏三兄弟提及。一百多年前,電影被發明的初衷是要記錄下活動的景像;後來又發現在一幅靜止的畫裡面可以編織出美妙的故事,據此拍出來的映像,有可能具有不同與一般活動畫面的異趣,於是動畫片問世。然而將靜止變成活動這背後的工作何其辛苦,前面那位攝影師就指著我們大家說,你們又不去看這些動畫片,你們自然也不會帶自己的兒孫去看,那麼我就是拍一部虧一部。其實現在的孩子們都還是在看的,那位攝影師的意思是,希望我們的成年人也能像美國人那樣為“獅子王”和“玩具總動員”瘋狂。美國人就天生愛動畫片?把時間往前推幾十年看看,恐怕也不盡然。基本上是需要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受教育抵達一定程度,人們才會逐漸培育出來某些興趣和口味,從而有可能與一部動畫片裡面倡導的價值觀合拍而達到共鳴。這種培育既包含自我提升,也允許外部輸入,如今“喜羊羊”一類片子的營銷宣傳就是一例,市場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同樣的事美影廠沒有去做,或者是沒有力量去做得很夠,所以,就只剩下懷舊的無奈了。



回到第一張圖上,說這裡是工業旅游景點,但見不到正在運行實施的工作流程,似乎命名不太確切。就好像上次去M50參觀,都知道那裡是創意園區,紡織廠舊址只是一個概念,也是被掛牌叫工業旅游。




最後是一張當天參觀集體的合影,領導說要選那幅牆上的畫做背景,結果光線就不對勁了。



2月2日寫。





.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