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峴港——一個迷人而有歷史內涵的休閑勝地

作者: 哈爾濱旅行

導讀峴港,Da Nang,越南中部的港口城市。一個似乎既熟悉,又完全不了解的城市。 說熟悉,其實是因為它的軍事歷史。稍微了解越南歷史的人,都知道“峴港”。1858年,它被法國攻占,越南最早的法租界,就出現在峴港。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占領過它。1965年,美越戰爭升級,美海軍陸戰隊在這裡登陸,並建立軍事基地。1975年越南統一後,前蘇聯也曾染指。它與“金蘭灣� ...

峴港,Da Nang,越南中部的港口城市。一個似乎既熟悉,又完全不了解的城市。

說熟悉,其實是因為它的軍事歷史。稍微了解越南歷史的人,都知道“峴港”。1858年,它被法國攻占,越南最早的法租界,就出現在峴港。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占領過它。1965年,美越戰爭升級,美海軍陸戰隊在這裡登陸,並建立軍事基地。1975年越南統一後,前蘇聯也曾染指。它與“金蘭灣”軍港同樣馳名。

為什麼都是峴港?就是因為峴港處於越南國土的蜂腰部位。看一下地圖就知道,越南的國土形狀呈南北長,東西窄。在峴港,國土東西寬僅36公裡,一不留神就出境去老撾了。它是北越與南越的必經之地,控制了峴港,就等於控制了南北越之間的一切陸路交通聯系。可見,其戰略地位非同小可。

峴港面向南海,正東方就是我國的西沙、中沙群島。在西沙群島海域經常騷擾,並對我南海艦隊構成一定威脅的,就是駐扎在峴港的越南海軍,特別是即將成軍的潛艇部隊。

說完全不了解,是因為除了那些軍事歷史,其余一概不知,就我本人而言,甚至連“峴”字該怎麼讀,之前還真不知道。

我們兄弟姐妹四個家庭,秉承傳統,每年春節都要選擇國外一地,自行組團,名曰“自由行”,實際是純粹的休閑度假。11年春節是泰國的普吉島,12年是新加坡,13年則選了越南的峴港。

得知兩位哥哥建議2013年春節去峴港度假,理由是距離相對較近,落地簽證方便,我還有點納悶:他們怎麼會選擇峴港?峴港是軍港啊,有什麼好玩的?但誰都沒去過,都不知道。

趕緊上網查詢,這才發現,“峴港”,原來不僅僅是軍港,它還是個重要的商業港口。並且,在那兵家必爭之地的表像背後,是個在歐洲、日本名氣可媲美巴釐島、馬爾代夫的度假勝地,有著幾十公裡長的沙灘海景,有深厚的人文歷史背景,氣候溫和,民風淳樸,是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一生中必須看一次的五十個地方”之一。

要知道,老美當年在全球幾百個候選地中,評選出這五十個地方,是聲稱“此結果絕對經得起考驗的、都是刻骨銘心的片段記憶、成為每一個地球人窮盡一生的夢想”。瞧瞧,底氣很足,口氣很硬啊。

好吧,就選它了。也許,一個偶然的選擇,會成為一段難忘的記憶。

大年初二晚,我們一行11人,搭乘越南航空公司的旅游包機,從杭州出發,經三個小時的飛行,於當地時間午夜抵達峴港機場(越南時間比北京時間晚1小時)。

這是我第一次去越南,也是第一次乘坐越南航空的旅游包機。機型空客315,比較新。空姐穿著紅色的越南國服“奧黛”。不過,與曼妙的身材形成反差的是,空姐的服務態度顯然不夠職業,欠她多還她少似的,基本看不到笑臉。不過,沒關系,夜間航行,咱閉上眼睛吧。

入境很簡單,旅行社的領隊會安排一切,無須操心。峴港機場不大。當地導游阿妹接機,把我們送往峴港的Fusion Maia Resort酒店。深夜的峴港比較幽暗,搞不清方位。

我查看驢友們的游記,發現他們大多數是住在峴港的皇冠假日酒店(Crowne Plaza Danang)。估計是因為這家酒店由華人經營,與中國各家旅行社的關系比較好。那酒店外觀很氣派,富麗堂皇,符合國人的審美習慣,語言溝通上也比較方便,酒店內還有小型Casino。

我們住的Fusion Maia Resort,其實就在皇冠假日酒店的隔壁。相比之下,我們的酒店外觀一點也不起眼,沒有任何高樓,只有一道普通的牆,以及竹林和椰林,把酒店客房與外界隔開。甚至沒有像樣的酒店大門。汽車開過,如果旁人不說,我們根本不知道這裡是峴港很有名的,據導游阿妹說,是峴港最好的酒店。

春節期間,Fusion Maia Resort的房價約400美元/間/天,還不容易訂到。這個價格雖然很貴了,不過,與我們海南三亞春節期間五星級酒店的房價相比,還不算很離譜。

我們返程那天,風和日麗,碧海藍天,為了多享受一些美好時光,想延遲到下午2點退房,即使我們願意另外加錢,但酒店總台不同意,理由是別的旅客已經預定了,必須按時退房。

如此牛氣,有哪些特點?據我個人體會,有以下幾個與眾不同之處:

每間客房都是單層別墅式,有獨立的私人庭院和泳池(當然不可能是標准泳池)。如果從空中看,整間客房基本是個正方形,中間以落地玻璃門窗隔開,呈兩個相對的L型。室外的L型,長條部分是泳池,短條部分是庭院。房間內是禁煙的,但庭院中擺放了一對沙發,茶幾上有煙缸。而室內的L型,短條部分是會客室,長條部分則是臥室、泡澡池、浴室和衛生間,既相對獨立,又連成一體。對外是私密的,對內則是完全開放的。這對於度假的夫妻情侶來說,是很High的。酒店這樣的客房共有87間。





24小時任何地點供應早餐。什麼意思?就是說,在酒店住宿的24小時內,你可以選擇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吃早餐。早餐是免費的,一天只有一次,但這個“早餐”並不一定僅限在上午供應。你可以選擇在中午、下午,甚至晚上的任何一個時間點,可以在酒店的二個餐廳內,也可以要求服務員送到客房內、沙灘上、泳池邊、椰林中等等任何你想就餐的地方(禁止就餐點除外,比如SPA、健身房),只要報上房號就行。這對喜歡夜生活、喜歡睡懶覺、喜歡浪漫的朋友來說,實在是很貼心的關照。





每天免費任意選做美發、美甲、足浴或SPA等。就是說,每位在酒店住宿的旅客,每天可以在美發、美甲、足浴、SPA等項目中,任選二個項目,完全免費。當然,春節期間客人比較多,尤其是下午和晚上要求做SPA之類的比較集中,因此,一般來說最好提前預約,並按時赴約。我只選做SPA和足浴。第一次做SPA時,會要求客人填寫一份表格,說明客人是否有某些疾病,對按摩的部位、輕重有哪些要求,期望做多少時間,等等。以後每次做就不用填寫了,但仍會征求客人意見,詢問是否需要更改按摩部位和輕重。想想看,每天可以免費做這些項目,對女士們來說,太有吸引力了,不是嗎?

酒店面對的,是My An海灘。





這是一片潔白細膩的沙灘,位於峴港市區的東南面。這片沙灘一直連接到市區東北面的茶山半島。





這裡一望無際,海天一色,視野十分開闊。沒有明顯的海腥味,也沒有海鷗之類的鳥類。可能這裡的海灣比較深,因此,海水看上去不如三亞的亞龍灣那麼清澈見底。港彎內潮差很小,幾乎感覺不到明顯的潮起潮落。只見海浪帶著白色的泡沫,一個接著一個地湧來,不斷地嘩嘩作響,從早到晚,絕無間斷。感覺這裡的海浪,比舟山朱家尖和海南三亞灣的要高,要急,是練習衝浪的好地方。可惜,雖然中午氣溫可以達29度,但水溫還是挺涼的,沒有人敢下海游泳。

我覺得,這裡與美國的夏威夷,倒有幾分相似,也是海天一色,也是浪花不斷,也是沒有海腥味。不過,峴港如此長的沙灘,完全是自然形成的,而夏威夷的沙灘卻是人工堆造的。這是峴港的優勢。

有些游記喜歡把所住酒店邊的沙灘,說成是酒店的私屬沙灘。其實,這裡根本無所謂私屬沙灘,整個峴港所有的沙灘幾乎連成一片,有幾十公裡長,沒有任何間隔。這與我們的三亞完全不同。

當然,這裡的沙灘上確實沒有多少客人,顯得很空闊,很清靜。






沙灘邊上立著幾個遮陽棚,每個遮陽棚下面是二張躺椅,服務員很細心地在每張躺椅上放一條浴巾。有人使用過的,就立即更換。但沙灘的躺椅上沒什麼人。孩子們或在泳池中或在海邊戲水,幾個老外把浴巾鋪在沙灘上,趴在那裡曬太陽,我老姐則在沙灘上很起勁地偷學瑜伽(遠遠地跟著一個老外做)。大多數游客似乎更願意躺在椰林中的雙人沙發床,或泳池邊的躺椅上,在樹蔭下看書聊天,悠閑自得。





雖然越南也正值春節假期(他們有10天假期),靠近市區的沙灘上也有一些當地居民游客在玩耍,但不是很多,估計是看慣了。我們的酒店距離市區有9公裡,因此,酒店的沙灘除了酒店的住客外,基本沒有任何其他人來打擾。

寬闊的沙灘上,如想翻筋鬥,豎蜻蜓,一切自娛自樂,盡管表演。想靜心,發呆,聽海,都悉聽尊便。





正月初五正巧是“情人節”,酒店的服務員在椰林中,沙灘上,擺放了許多小桌子,點上防風蠟燭,還布滿了氣球、鮮花等裝飾物,很溫馨。居然都坐滿了,老外很懂得享受浪漫。餐後結完帳,服務員還贈送一對紙折的小船,上有蠟燭,點燃蠟燭後放入小河中(其實就是水池),許願吧。

平心而論,這真是一個休閑度假的好地方,你希望的,酒店幾乎都做到了。當然,價格著實不菲。

據說,峴港是歐洲人非常喜歡的度假之地,每年都有很多歐洲人來到這裡,甚至選擇在這裡居住。我們酒店裡的客人,絕大多數是歐洲人。

從地圖上看,峴港在我們三亞的南面,但氣溫卻不比三亞熱。峴港的常年平均氣溫是25度左右,幾乎可以說是四季如春。日照充足,偶爾有些小雨。在陽光下,自然是有點小熱,但進入樹蔭,還是比較涼快的。許多國內游客對春節期間去峴港應該帶什麼衣服很糾結。其實,這個時候的峴港,穿衣服確實比較亂。當地人有穿短袖短褲的,也有穿牛仔褲風衣的,甚至我也看到過穿羽絨服的(相對比較薄的那種)。我的體會是,對於我們江浙一帶或以北地區的人來說,在這樣的溫度中,穿短袖肯定夠了,並且還很舒服。

峴港是越南的第四大城市,第二大港口城市,人口71萬。從飛機上看,整個峴港的城市面積比較大,但規劃不太整齊,新樓舊居混雜在一起,估計是與它的歷史比較長,占領過它的國家又比較多有關。另外,衛生狀況一般,城市現代化程度不高。





峴港的私人住宅,很像上世紀90年代溫州地區的私人樓房,一間地基,根據各家的經濟實力,有蓋三層的,也有蓋五層的,高高低低的筒子樓,裝修的風格和品質也是五花八門,參差不齊。看上去,這些樓房有些年頭了,顯然,這裡比較早地實行了私有化。據導游說,這裡的土地可以買賣,越南本地人可以永久擁有土地,但外國人士只有50年的土地使用權。

這段時間是菊花盛開的季節。街道的護欄,所有的店面、辦公樓前、沿街家庭門口,到處擺放或裝飾著黃色的菊花。真可謂“滿城盡帶黃金甲”。我不清楚菊花對越南人意味著什麼,2011年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在越戰後第一次訪問峴港,越南海軍女兵居然手捧菊花,獻給來訪的美海軍艦長。

峴港的城市公共交通比較弱。往來酒店與市區,只能選擇出租車。出租車司機都會主動打表,起步價10萬越南盾左右,約合人民幣33元,費用顯然比我們國內高得多。

當地人自然是以騎車為主。按中國交管部門的分類,當地人騎的,大多數是摩托車,少量的助動車,偶爾可以看到電瓶車,也有自行車。在當地騎自行車的歐洲人倒是蠻多的。由於騎摩托的太多,街上的廢氣肯定不少,因此,這裡騎車帶口罩的很普遍。

一輛摩托車上,經常可以看到乘坐著3-4個人,警察似乎不管。但不帶頭盔騎(或乘坐)摩托的,幾乎沒有,畢竟那是個熱帶地區,帶頭盔是很熱的,能讓全民都帶著頭盔騎車,估計交警管這個。

小轎車不多。以至於不少加油站的設計,主要是為摩托車服務的。但看到的那些轎車,卻大多是奔馳、福特、豐田,還挺高檔的。開車的是官員,還是有錢的老板?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很明顯,所有開汽車的(包括開出租車),都小心翼翼地讓著騎摩托的。正應了那句老話,“穿草鞋的不怕穿皮鞋的”。

峴港市區,除了主干道有幾個紅綠燈外,其它道路一概沒有紅綠燈。可能也是練出來了,我每次看到那麼多的摩托車,腳不點地,快速穿越十字路口,互相熟練地避讓,都不禁對他們嫻熟的車技和相互間的默契,深感佩服。

越南的小伙子其實大多數挺帥的,眼睛較大,黝黑的臉龐棱角分明。姑娘們的個子不高,容貌一般,但身材很好,水蛇腰。那天在面包車上,我姐夫突然喊了一聲“看,一個胖子!”。大家急忙回頭尋找,呵呵,在峴港,胖女子竟成稀罕動物了。

越南國服“奧黛”,是很適合越南年輕女子穿著的,顯得既穩重得體,又飄逸灑脫。







當然,除了服務行業中能看到穿“奧黛”的年輕女子外,日常生活中是看不到,畢竟對騎車來說,穿“奧黛”是不合適的。

越南姑娘的日常打扮很普通,偶爾看到打扮挺時髦的女子,往往是在摩托車上,一閃而過,還帶著口罩,難識廬山真面目。

總體上感覺,峴港還是屬於比較淳樸的地區,據說社會治安非常好,並且不像越南北部地區(比如河內、海防等地)那樣排華。

在峴港,自然會去BIG C超市逛逛,也會去4U之類的海鮮飯店,以便了解越南的市場,品嘗當地的海鮮。以前一直以為越南比較落後,物價會比較低,但實地查看後發現,峴港的物價,似乎一點不比寧波便宜。旅游景區的物價很難作參考,但市區的大型超市主要是面對當地居民,它的商品價格是有代表性的。不過,在峴港,沒有什麼特別想買的商品。

4U海鮮飯店很有名,很多驢友都去過,越南出租車司機的英語水平很差,但用英語說4U,他們都知道。其實當地人在那裡吃飯的也很多。之所以口碑頗佳,有那麼多的人會去品嘗,主要還是因為它的菜肴做得不錯,價格比較公道,或則說不存在宰客現像。以它的海鮮價格,與寧波杭州的同類檔次的餐廳相比,卻一點也不便宜,甚至更貴。

這的確令我感到意外,完全顛覆了我原先的想像。不清楚越南當地人的工資收入如何,怎樣承受如此的物價?沒有機會了解。

越南的貨幣是“越南盾(VND)”,其鈔票是一種技術含量非常高的無纖維高分子聚合物(俗稱塑料鈔票),至今沒有發現偽鈔,但數鈔票不太方便。我在酒店兌換的彙率是:100美元=2080000越南盾。在越南,也可以用人民幣兌換,但彙率換算,不如用美元換合算。而且,我們住的酒店不接受人民幣兌換。

從如此大面額的鈔票可以想像,越南肯定是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

看商品物價,或在飯店結算,那麼多的零,對我們來說,的確是很不習慣,反應明顯遲鈍。好在許多驢友已經提供建議了:直接去掉最後面的三個零,然後除以3,就約等於人民幣的價格。在當前彙率條件下,這不失為一個值得推薦的簡易換算法。只是,在支付錢的時候,要仔細看清手上的鈔票面額有幾個零。

在國人的心目中,去越南旅游,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北部的河內(包括下龍灣),或南部的西貢。其實,峴港的旅游資源是很豐富的。

峴港北部100多公裡處的“順化”,從17世紀到上世紀40年代,一直是越南最後三個封建王朝的京都,算得上是三朝古都了。這裡皇宮的建築格局,是仿照北京的紫禁城(當然是大大簡化)。雖然破敗了,缺乏修復資金,但韻味尚存。順化號稱越南的“兩美之都”(美食,美女)呢。

順便說一句,古代順化,曾為中國的故地。在中國漢朝時期,順化及以北地區,還是屬於中國的領土。隨著林邑(即後來的“占婆”)興起,交戰不斷,直到南宋時期才正式承認其獨立。雖然元朝、明朝有過幾次南下征戰,1803年還曾受清朝的冊封,但已屬於宗屬關系了。

峴港北部30公裡處,有“海雲峰”,海拔490米。嶺上有海雲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嶺下的“靈姑灘”很漂亮,沙灘很美,海鮮絕對好。從峴港到順化的這一帶,就是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的“一生中必須看一次的五十個地方”之一。

峴港市區比較大。在市區的東北部,是茶山半島,有號稱亞洲最高的觀音菩薩塑像,這裡也是觀賞峴港市區以及海灣景色的絕佳之地。茶山半島本身還是國家森林保護區;市區韓江畔以及連綿不絕的沙灘,休閑漫步,別有風味;附近還有占婆群島,是浮潛、海釣的好去處。

峴港背靠五行山,金木水火土,五座山峰,以水峰最美。山上可以看大理石雕,訪“靈應寺”,乘單線索道長達5042米的纜車(世界吉尼斯紀錄保持者);市區內還有占族文化博物館,主要是看古代占族的精美石雕。占族王朝曾經在11世紀盛極一時,但現在的占族卻是越南54個民族中的少數民族,人口只有5萬多。

峴港的南部30公裡,是“會安古鎮”。這裡曾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商貿海港,桅杆林立,萬賈雲集。從目前保留的中式、日式建築,以及城鎮格局,還可以看出當年的繁華。但現在已經沒落了。有人說,會安古鎮類似我們的麗江,我覺得不像,其實類似的古鎮,在中國有很多。去會安古鎮,最好是傍晚。隨著夜幕降臨,萬盞紅燈籠,加上河邊各類酒吧,人頭攢動,越晚越熱鬧,僅僅那吹來的晚風,就能把人熏醉,不知今夕何夕了。

峴港南部70公裡,是美山聖地,俗稱越南的“吳哥窟”(當然,規模要小得多)。從公元3世紀到12世紀,這裡一直是印度教占婆王國的統治中心。從4世紀開始,不斷新建或修復寺廟,到12世紀,已有70余座寺廟,從而使得美山成為王國的聖地。美山聖地由此得名。自從13世紀被遺棄後,美山聖地安然無損地存留於世。但1969年在越戰中遭到美軍轟炸,只有20座寺廟及古塔幸免於難。

備注:占族,是一個民族的稱謂。占婆,則是古國名,在如今越南的中南部,梵文名“占婆補羅”,意為占族所建之城。

從以上這些景點的分布,可以大略地看出,峴港是處於越南三個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即順化古都、會安古邑和美山聖地)的交叉中心,路程都不太遠,即便是最遠的順化,也可以在一天的行程中完成。這使得峴港具備了深厚的人文歷史資源。想探古尋幽,想游山玩水,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游玩鑒賞之處。

備注:通過酒店或當地旅行社安排,游覽以上景點,每個地方的旅游費用是60-80美元/人。也可乘班車(或包車)去這些景點。

對我來說,最感興趣的,就是“峴港至順化一帶”,為什麼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會把它評定為“一生中必須去看一次的五十個地方”之一?究竟有哪些“刻骨銘心”的片段呢?我很想知道。

雖說是來休閑度假的,不想太勞累,但身邊有這麼一個聞名於世的景點,不去看看,豈不太可惜?

查閱資料得知,這所謂的“一帶”,有100多公裡長,那裡有眾多的山峰、港灣、海灘、村落及寺廟古跡,需要翻山越嶺,甚至還要涉水。要真正看完這“一帶”,並能領略其中的奧妙,對我們只有一天時間的游客而言,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經反復比較,並結合時間以及大家的身體狀況,最後我們選定了這“一帶”中的二個點:海雲關(Hai Van),靈姑灘(Lang Co)。其余的,留待以後吧。

海雲關在海雲峰上。海雲峰,是越南主要山脈“長山山脈”的支脈。長山山脈在這裡直逼大海,將沿海平原在此切斷。這是越南中部的一道自然天險。對南北陸路交通而言,必須翻過此山,才能北上或南下,別無他途。

備注:從峴港去海雲峰,走盤山公路,到海雲關,大概是35公裡。過了海雲關下山,到靈姑灘,大概是15公裡。從靈姑灘經過海雲峰隧道返回酒店,大概40公裡。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去海雲關和靈姑灘,最好是包車去(很抱歉,我沒有機會詢問包車的費用)。如果想節約時間或費用,乘長途班車去順化,或則從順化到峴港,順便走訪看看,其實是會失望的。因為班車不會去翻山越嶺的,肯定都是穿海雲峰隧道而過,所以幾乎看不到這段美麗的海岸線。

如果乘火車旅行,雖然這段鐵路基本沿著海岸線走(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也是在隧道中),可以看到部分景色,但由於不能登上海雲關,因此,無法領略峴港的全景,更不可能感受“峰嶺普望大海,四季雲擁重山”的氣勢。

正月初五,情人節,多雲。承蒙浙江中旅社朋友的關照,安排一輛面包車和導游,送我們去這段海岸線一探究竟。

從峴港去海雲峰,先走OL 1A公路,這是越南的1號國道線,其中大多數路段是沿著海邊。離開峴港市郊後,汽車轉入一條山間公路,開始爬山了。從公路設施可以看出,這條盤山公路修建的年代已經很久遠了,不過,維護得還可以。

盤山公路並不陡峭,但彎道很多,隨著不斷盤旋上升,峴港市區漸漸遠去,整個峴港海灣的輪廓則逐漸清晰。藍天、白雲、碧海、帆點、浪花、沙灘、青山、翠竹、森林、山花、城市、港灣,逐漸組成一幅巨大的畫面,展現在大家眼前。尤其是那圓弧形的港灣,線條如此優美,令人贊嘆。





當地人有句話:“上一次海雲峰,就等於上一次天堂”。我想,這可能有二重含義,一是指攀登海雲峰不容易。海拔490米的山峰,似乎並不高,但對於常年在海邊的人來說,走這山道,如果還挑擔背負,確實也是很艱辛的。二是指景色美麗。這港灣的全景,不登上高處,是不可能觀其全貌,更不可能領略其大氣的。在古代人有限的想像中,天堂美景,大概也莫過於此了。

遠處山下靠近海岸線,有條鐵路,一列客車正在緩慢通過二個隧道之間的橋梁。由於年代久遠,植被覆蓋,使得這條鐵路,與周圍的山體幾乎融合成一體了。如果不是因為這列火車,我們幾乎注意不到它。

這條鐵路有將近百年歷史了,據說是法國人修建的,從海雲峰靠海的邊緣穿越,有不少隧道和橋梁。當年修建這條鐵路,想必是很艱難的。經受了近百年的風雨、戰爭的考驗,目前依然是貫穿越南北南(河內到西貢)的唯一的一條鐵路。列車看上去比較陳舊,由於彎道多,又是米軌,列車行駛的速度很慢。不過,我想,對於希望欣賞沿途風光的背包客來說,這樣的速度也許正中下懷。




在孩子們的喧鬧中,我們的汽車終於來到海雲關。

海雲關,是指海雲嶺上的關口,海拔460米。





下車後,首先進入眼簾的,是存留的石城拱門。這石城是1826年建造的。在古代,翻越此山的唯一官道,就是穿過這個石城。如今石城的圍牆已經不存在,但石城的拱門依然保留。雖然破敗,看上去,還是挺雄偉的,顯示著當年不凡的氣度。





拱門北面刻有“海雲關”三個漢字,南面則刻有“天下第一雄關”的六個漢字。





奇怪嗎?的確都是漢字。要知道,即使19世紀,越南仍在使用漢字,直到1945年,漢字才退出越南的歷史舞台,而完全使用拼音文字了。

這“天下第一雄關”六個字,感覺很眼熟吧?咱們中國大地已經有幾處了。把海雲關說成是“天下第一雄關”,實在不敢恭維。當然,如果把這“天下”理解為越南末代王朝所管轄的區域,倒也可以接受。

在這古代石刻拱門邊,靠近公路的山坡上,還有三個崗樓和碉堡。






一個是法國殖民者留下的,一個是越戰時美軍留下的,還有一個據說是越共的。這些崗樓看上去自然都很陳舊,並且部分坍塌。

崗樓以及那拱門上,都布滿了槍眼,敘述著歷史的滄桑。這些槍眼,據說是當年北越發動順化峴港戰役,進攻南越時留下的。不過,如果游客想在此找到彈頭或彈殼,那已經不可能了。




不去維修這些拱門和崗樓,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奈。但我覺得,維持現狀更好,否則就沒有歷史感了。

到海雲關,除了看大海、白雲、山峰,更可以感受那段歷史。

只是那拱門和崗樓的後面,立著高壓輸電線的鐵塔,這很煞風景。為什麼就不能離開1-2百米建造呢。

崗樓和碉堡下的公路邊,還立有一塊紀念碑和一塊旅游示意圖,但都是越南文字,看不懂。

有一條小路可以走到海雲關的最東面,在那裡眺望東面的大海,前方就是南海了,雖然看不到西沙群島,但海天一色,心曠神怡,自不必說。奇的是,只見一排排海浪不斷湧來,卻不見浪擊礁石所激起的浪花,原來,這裡的海岸線就在陡峭得近乎垂直的半山腰下。以前,這裡有一條公路可以下山,但由於太靠近海邊,很危險,現在已經封死了,新開辟的一條公路就比較安全。





海雲關的東南面,可以看到整個峴港海灣、市區及茶山半島。西北面可以看到靈姑灘的一角,西面則是連綿的長山山脈。





從海雲關的地形看,除了海邊,其它的地形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險要。在冷兵器時代,這裡可以成為堅守據點,但現代戰爭,恐怕就比較困難了。無論是海軍陸戰隊,還是空降兵,都可以直接繞過這裡,攻擊敵後,甚至前後夾擊。海雲關上除了這幾個崗樓碉堡,沒有看到其它防御工事的遺跡,估計可能與此有關,不值得重兵把守。

站在這裡的崗樓上,只要天氣晴朗,視線良好,可以看到很遠處的汽車活動,做好稽查准備。這使我想到我曾經在很多年前到過的溫州雁蕩山附近的一個土匪山寨,那個山寨的位置選得很好,背部是陡峭山崖(防敵偷襲),前面是一個緩坡,一條官道(連接溫州與台州)從山寨前通過。站在山寨上,蜿蜒南北幾十裡的官道盡收眼底。只要有商隊走動,一清二楚,是否需要劫財,有足夠時間考慮准備。

海雲關就立在這條公路的最頂端。公路在這裡拐個彎,就開始下山了。公路邊開辟了一塊空地,估計以前是供過往車輛臨時休整的,現在則成為旅游車的臨時停車場和銷售點,為游客提供一些飲食及粗劣的旅游紀念品。整個環境感覺有點凌亂。本來,這裡應該是值得好好規劃整治的。

銷售攤位後面有廁所,免費使用,但攤位上的那些越南婦女會說中文,要求購買一些紀念品或食品,以作為上廁所的條件。

看來還是土匪山寨的遺風,必須留下買路錢。





離開海雲關,我們前往第二個點:靈姑灘。

靈姑灘,Lang Co,不知“靈姑”二字是越南語的中文譯音?還是本身有什麼典故傳說?真的不清楚,但這確實是個仙境一樣的地方,很值得一看。





它類似江中的沙洲,海流在此造成一個很優美的弧形沙灘。之前看到的沙灘,都是在凹進去的港灣內,或至少是平直的,但這個沙灘,卻是凸出來的。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

沙洲的東面,海浪拍沙,濤聲不絕。水流沿著這凸出的弧形沙灘轉個180度的彎,完全平穩了。沙洲就像一道防波堤壩(從地圖上看,這沙洲很細長,但北面那一端與陸地相連,確實如堤壩),隔絕了來自南海的浪湧,以致沙洲的西面竟成一個很大的平靜的港灣,港灣內沒有任何波瀾,像個內湖似的,岸邊泊著不少小漁船。

沙洲上建有村鎮,有二座大橋把沙洲與陸地相連。村鎮裡的一幢幢小樓,紅瓦白牆,密集而又隨意地擁在一起,看上去規劃不是很整齊,估計建造年代不一,但一座尖頂教堂,立即帶來了濃濃的異國情調。如果不是那二座大橋,感覺上這真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寧靜的小漁村。

司機很貼心地在一個最佳位置停下來,讓我們大家下車拍照。

很可惜,當時的天氣不太理想,雲層較厚,光線不夠明亮。如果天氣晴朗,並能在傍晚的斜陽下拍攝,相信景色會顯得很漂亮,照片的效果會更好。





鐵路在我們停車的地方正好從隧道延伸出來,有一小段,與山間公路完全並行,就在我們公路欄杆的下面。我們上車離開這個拍照的景點時,一列火車正緩慢地通過。

我曾看到過一張介紹“海雲關”的照片,主景是崗樓,左下角遠景是一列現代化的列車(類似我們的動車)正在通過,但顯然這是PS過的。實際上,在海雲關上確實能看到遠處的火車,但想把崗樓與火車拍攝在同一張照片上,按照那張照片的角度,是肯定不可能的。

同樣,我也曾想選擇一個角度,把靈姑灘與火車拍在一起,但卻苦於無法找到合適的角度。





為什麼會糾結這個?因為,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把這“一帶”入選50之一的理由是:“陽光地帶,現代文明與自然的完美結合。”這是1999年11月評定的。既然提到了現代文明,並且是“完美結合”,那至少應該與那條鐵路相聯系吧?所以很想拍一張能體現這種“完美結合”的照片。不是為了證明什麼,僅僅是想呈現。但很遺憾,未能如願。

當然,海雲峰山腳下還有一條公路隧道,我們返回市區時經過。不過,那是2004年正式開通的,是日本人幫助建造的(隧道口有日本國旗),總長6274米,據說當年是亞洲最長的一條公路隧道。由於有了這條隧道,往來順化與峴港之間的所有車輛,就不再經過海雲關了,原先需要花費一個小時翻山越嶺,現在幾分鐘就通過。海雲關也從此徹底成為一個單純的旅游景點。這應該也算是現代文明的一個表現。

中餐安排在靈姑灘小鎮上的一家海鮮餐廳。餐廳規模挺大,緊靠海邊,有停車場,估計與旅行社關系很好,有不少游客在此就餐,其中有很多歐洲人。





在等候安排午餐期間,我們大家一起來到餐廳邊的沙灘上。

沙灘的東南面,就是我們剛剛到過的海雲峰。高高的山峰,阻擋了視線,也保護了這片寧靜的沙洲。山上雲霧繚繞,看不見海雲關的崗樓,但可以看見那高壓輸電線的鐵塔,和細長的避雷針。西面是連綿的長山山脈,而北面,則又是一望無際的沙灘,以及沙灘邊的漁村。

這裡的沙質同樣很細膩,有人形容它像白糖一樣。是啊,“像白糖一樣”,這真實地體現了游客對這片沙灘的驚訝、喜愛、呵護,甚至是眷戀。

此時,雲散霧開,陽光燦爛,海水碧藍,餐廳中許多就餐的游客,放下刀叉,紛紛來到海邊,在沙灘上戲耍拍照,享受這陽光時刻。





越南的海岸線有3260多公裡長,其東面和南面,幾乎面對我們整個南海。因此,在越南旅游,看到最多的,談論最多的,自然就是大海和沙灘。廣闊的海景,是最主要的大背景。我不清楚越南其它海岸線是否也有如此長的沙灘,但在峴港,沙灘是她最大的、也是最值得推薦的亮點。

大哥安排了一頓豐盛的海鮮大餐。螃蟹、大蝦、海魚、螺,以及各類蔬菜等,擺滿了一桌。餐桌就布置在陽台上,在溫和的陽光下,在不絕的濤聲中,感覺這海鮮味道真好,配上啤酒、果汁,大家歡聲笑語,盡情饕餮。是啊,中國人的歡樂和親情,往往會通過聚餐的形式來表達和釋放,一頓合適的宴席是最好的載體。明天我們就要結束假期回國了,靈姑灘上美妙的午餐,成了大家共同的美好記憶。

我們沒有到沙洲的小鎮上探古尋幽,也沒有深入沙洲西側那平靜的港灣游玩,主要是因為午餐後,孩子們都困了。我想,如果有時間,尤其是傍晚時分,在小鎮上走走,看看這人間仙境一般的沙洲,近距離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情境,感受那份原有的寧靜與悠閑,想必是另外一種美好的體驗。

回顧這幾天在峴港的休假,良好的感覺超出原先預期。峴港,雖然算不上是一個美得令人驚艷的地方,旅游開發也不是很成熟,服務品質更有待提高,但峴港的確是一個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人文資源豐富,沙灘海景美妙,值得細細品味的美麗港灣,是一個迷人的、並且富有歷史內涵的休閑度假勝地。

峴港的美,只有在細細的品味中,才能真正感受到。

希望我們的南海太平,希望中越兩國友好,那麼,我們還可以再次去峴港,去繼續尋訪那“一生中必須看一次的”但此次還未曾領略到的風景。


精選遊記: 峴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