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金勇:2013年上海崇明歷史地理旅游鄉鎮農場名特產詳細介紹(景點另介)

作者: 在麗江慢慢生活

導讀同系列第一篇:韋金勇:張家界天門山、長江三峽、荊州古城5天8景游全程攻略 韋金勇:2013年上海崇明歷史地理旅游鄉鎮農場名特產詳細介紹(景點另介) 第一章 崇明島歷史、地理、旅游情況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中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衝積島,世界上最大的沙島。崇明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歷史,公元618~626年(唐� ...

同系列第一篇:韋金勇:張家界天門山、長江三峽、荊州古城5天8景游全程攻略
韋金勇:2013年上海崇明歷史地理旅游鄉鎮農場名特產詳細介紹(景點另介)

第一章 崇明島歷史、地理、旅游情況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中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衝積島,世界上最大的沙島。崇明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歷史,公元618~626年(唐武德年間),長江口門在今揚州、鎮江一帶,那時的口門沙島只是江中的兩個小沙洲,稱為東沙和西沙,面積亦甚小,約數十平方公裡。



崇明島東西長76公裡,南北寬13~18公裡,形似臥蠶。全島總面積1064平方公裡(根據1981年底土地普查資料,包括永隆沙22平方公裡),其中縣屬817平方公裡。另外,崇明島東西兩端每年還在以143米的速度延伸。

崇明島五代設鎮,宋代設場,元代建州,明清以來設縣,其縣城卻是一再遷移。至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崇明縣城已經有了五次大搬家。 到了清潮光緒年間(1875-1908年),長沙南岸迅速地淤漲起來。後經當地百姓建石塘石壩等,制止了淤漲的勢頭,縣城才得以保持並穩定下來。1958年12月劃歸上海市。

崇明島地處北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夏季濕熱,盛行東南風,冬季干冷,盛行偏北風,屬典型的季風氣候。台風、暴雨、干旱等是常見的災害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3℃,年平均降水量為1003.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



崇明島公元696年(唐朝萬歲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島上居住。島上先民從附近江蘇丹陽、句容等地遷來,以打漁為生。到了唐神龍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鎮於西沙,取名為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淨平地)。大概這是最早“崇明”兩字的出現。

“崇明島”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東晉末年,孫恩農民起義失敗後,起義軍的幾排竹筏飄浮到了靠近東海的長江口,在江邊的泥沙中擱淺。這些竹筏攔住了滾滾長江帶來的泥沙,逐漸形成了一個沙嘴。這片沙嘴尚沒完全露出江面,隨著江水海潮的漲落,時隱時現,給人一種神秘之感。人們說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顯顯”,於是便給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後來這片沙嘴泥沙越積越多,變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個小島,再也不受潮漲潮落的影響了。人們見其氣勢壯觀,已不再將其視為怪異,並產生了一種崇敬之情。於是人們便把“祟明”改稱為“崇明”了。



“崇明島”還有傳說:月光菩薩將生於崇明島,月光菩薩是藥師如來的脅侍,又作月淨菩薩、月光遍照菩薩。如同日光菩薩一樣,月光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關系。凡是至心持誦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薩也會與無量神人來增益其持咒效驗。修行者在持誦大悲咒過後,如果能再加誦月光菩薩陀羅尼,則月光菩薩當會來加庇護,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難與病痛,並成就一切善法、遠離各種怖畏。

崇明島水潔風清,到處都有未經人工斧鑿的天然風光。早在明清兩代,島上就有“金鰲鏡影”、“吉貝連雲”、“玉宇機聲”等瀛洲八景。如今島上有眾多的歷史名勝和人文景觀。還有三樣特別之景:一曰蟹多。崇明島上,尤其在近海邊的泥灘上,到處是小蟹,所以,崇明島又有“蟹島”之美名。加上崇明方言,把“啥”字亦念成“蟹”字之音,聽來亦頗為別致。尤其是當地漁民百姓用土產蟹來款待你時,且又要客氣地說:“沒啥哈(“蟹蟹”),吃點蟹吧!”崇明島的第二大特色是海灘蘆葦成林,可稱其為“環島綠色長城”。第三大特色是島身形狀遷徙無常,始終處於迅速的演變過程中。

崇明島還有一個美麗的古稱:“東海瀛洲”。相傳在遠古東海之中有一瀛洲側境,是神仙居處,但這個仙島沒有穩固下來,一直飄忽不定。秦始皇和漢武帝先後派人到東海之上四處尋找,都沒有找到。後來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把“東海瀛洲”四個字賜給了崇明島。從此,崇明島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

第二章 崇明島行政區劃情況

現崇明縣轄16個鎮、2個鄉,3個類似鄉級單位。



它們是:城橋鎮、堡鎮、廟鎮、中興鎮、新河鎮、三星鎮、向化鎮、綠華鎮、建設鎮、陳家鎮、豎新鎮、港西鎮、新海鎮、港沿鎮、東平鎮、長興鎮、新村鄉、橫沙鄉、前衛農場、東平林場、上實現代農業園區。另外崇明島上還有江蘇省海門市海永鄉和啟東市啟隆鄉兩個鄉。



從過去來看,崇明的鎮與上海浦西鎮的概念有所區別,一是數量多,走幾裡就是鎮,到處都是鎮,通俗地講崇明的鎮有“橋、廟、堡、浜”等,即橋鎮、廟鎮、堡(當地人讀“補”)鎮、浜鎮,這是有名氣的,其他各種還有牛棚鎮、草棚鎮、彷徨鎮、老米行鎮等,估計上百個。



二是鎮規模小,像新綠鎮,現只見一條小河,像老三星鎮只有3家小店鋪,隔一條小河浜即使海橋鄉,也是幾家店鋪,三星、海橋和草棚三合為一是現在的三星鎮,鎮政府設在草棚鎮,也不大。原來崇明把有幾家店鋪的地方都稱為鎮,鎮級一般是在鄉級下面,所以,崇明的鎮相當於浦西的村那樣規模和繁華。現在雖然進行了大量合並,把鎮提升到鄉以上,但鎮街區的規模和繁華仍相當於浦西的有些村。

第三章 崇明農場情況

1、躍進農場 2、新海農場3、紅星農場 4、長征農場 5、東風農場 6、長江農場 7、前進農場 8、前哨農場 9、前衛農場。(各農場現歸屬和行政管理地已有新的變化,參照現行政區劃)。



崇明農場發展史:1959年8月崇明縣經中共上海市委批准,決定圍墾開沙,建立新海農場。1960年2月崇明縣在東平沙墾區建立縣屬東平農場。1960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批准成立上海市圍墾總指揮部,下設百萬沙、新安沙、合隆沙3個分指揮部。1963年秋建立新安沙農場;百萬沙農場;合隆沙農場;大新沙農場;其他各區成立的圍墾分指揮部分別改建為洪西農場;三沙洪農場;長興島農場;海濱農場。1965年 5月東平農場東部土地劃歸百萬沙,西部與三沙洪合並,仍名東平農場,撤銷三沙洪農場。12月24日撤銷東旺沙圍墾指揮部,成立上海市前哨農場。1966年5月長興島三高農場和金帶沙農場合並,更名為上海市前衛農場。10月大部分農場更改場名,新安沙改名為躍進;洪西改名為紅星;合隆沙改名為長征;東平改名為東風;百萬沙改名為東方紅;大新沙改名為前進。



1967年8月第一批城市知識青年安置到市屬國營農場,以後每年有大批知青進場,1968年農場共安置知青56107人。1970年同年農場城市知青首批1256人輸送到市區教育、公交等系統工作。1972年12月東方紅農場改名長江農場。1979年12月崇明等縣因開河挖廢耕地,安置了5000個農民進場為正式職工。同年國營農場知青“頂替”回滬,至年底累計105000人。 1983年12月農場局與勞動局聯合發文《關於市屬國營農場知青職工因困難商調的規定》,凡未婚或已婚一方在市區及喪偶的知青職工,可商調回市區工作。農場局與市公安局聯合發文《關於改進本市郊縣市屬國營農場戶口管理的實施辦法》,凡農場正式職工及其絕大多數家庭、子女就地改登為市區居民戶口。



第四章 崇明島“名特產”情況

1、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是以糯米為原料,經淋飯後拌藥加水精心釀制而成,加上該酒味道甜潤,色呈乳白,故又有甜白酒、米酒、水酒之稱,在崇明已有數百年釀造歷史。崇明老白酒質量地道,風味獨特,有別於一般的白酒與黃酒。該酒上口甜而微酸,香味醇厚,酒度適中(120~130),後勁足,有回味,是深受歡迎的低度酒,其中尤以“菜花黃”和“十月白”兩個品種為最佳。1987年,且有50多年釀酒歷史在崇明東明釀造廠,又研制成功了“清甜型”和“糯液香”兩種崇明米酒。這兩種新產品,因質量優異,風味尤佳,更受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青睞。1993年3月這兩種新產品,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審定,被批准為上海市“名牌產品”,這在上海市酒類生產企業中,是第一個獲得“名牌產品”稱號。



2、崇明白山羊

崇明白山羊,是在崇明島特定水土條件下孕育而成的特產。崇明白山羊屬皮毛肉兼用型品種,體型中等偏小,體格健壯,具有適應性強、繁殖率高、肉質特別鮮美等特點,經國家批准,被命名為“長江三角洲白山羊”,系全國重點保護和發展的家畜品種。崇明白山羊,毛潔白而富有彈性,是制筆的好原料,羊肉更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上品佳肴。是冬令御寒助暖抗病延年的滋補佳品。

3、崇明老毛蟹

崇明老毛蟹,原名中華絨螯蟹,因其兩只大螯上有絨如毛,故崇明人稱之為“老毛蟹”。世界上共有300多種螃蟹,可供食用的大約20多種,而最負盛名的要數中國的中華絨螯蟹。中華絨螯蟹中最有聲譽的是白洋澱的勝芳蟹、陽澄湖的清水蟹和崇明的老毛蟹。唯崇明老毛蟹獨具風味,它個小、殼薄,肉質細蜜而有香味,雌性蟹黃足,雄性蟹脂多。馳名海內外。崇明老毛蟹在食用時要做到“三去”:一是去腮,二是去胃,三是去腸。崇明老毛蟹營養豐富,每百克蟹肉中含蛋白質14克,脂肪5.9克,維生素5960個國際單位, 鈣129毫克,磷145毫克,鐵13毫克,核黃素0.71毫克,含熱量139千卡,是水產品中的珍品。

4、崇明糕



崇明糕,崇明糕是崇明特產,糕內配以棗,白糖等.清香松口,糯而不粘,暢銷島內外,是寶島崇明的特色風味小吃。

第五章 對崇明島未來發展預測

(詳見本人文章:《在長江口建上海“第二中心”》 (摘要))

上海居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心,同時又是長江流域的門戶,所以一般人們認為上海是長江口的城市,其實非也,上海的城市重心絕大部分在長江口南岸,所以准確地講是中國長江口南岸的城市。

要使上海成為真正的長江口的城市,城市重心必須東向和北上。東向是擴展到大小洋山甚至整個嵊泗列島,北上是將吳淞、高橋、堡鎮、新河等,以長興(西端)為核心,串起來,然後堡(鎮)新(河)再往北發展,直抵啟東。



照理說關鍵是它依托著中國最大經濟中心的實力,超常規發展是很自然的事,但現實未必如此。原因很多,難述其全,不過筆者在崇明島聽到一位據說在縣政府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法師”講的一條很有趣(可能與事實有出入):

在上世紀八十年,國務院發了一個“51文”(聽時沒及時記可能文號有誤),提出了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特區,當時還把上海崇明島也列入,後來上面來聽取上海的意見,當時上海市委書記陳國棟說了一句:崇明島做特區,那麼上海人山東大白菜沒吃了,怎麼辦?上面來人聽了,感到你們上海對此事不起勁,所以就泡湯了。後來陳國棟到崇明島來了幾次,多次向崇明人表示歉意,但崇明人仍難原諒。

不過,提醒我們的是:今後崇明的過江工程安排,宜“中間開花”,而不宜“一端起步”,因為崇明島是一個長條,而且太長,從陳家鎮一端發展,發展再大再快,也較難擴展到中部和西端。

………



一、“第二中心”形態為城鎮塊點相連成圈結構,走向為從南到北的帶形走向。在不改變現行政管理體制情況下,將高橋、外高橋、凌橋、三岔港、吳淞、寶山、長興島、青草沙、堡鎮、北堡、新河、豎河、富民、響哃、前進農場用高速公路及地鐵連接起來,形成城鎮塊點相連成圈結構和從南到北的帶形走向。

二、長江口要建設上海“第二中心”一定要造“景”,因為長江口江面太開闊、空乏、平淡。在吳淞口與長興島之間建一人工島,島型呈東西向,兩頭尖錐,使之不造成泥沙淤積,影響長江口航道的暢通,如能加大流速更好,應該說現有工程技術能處理好這一問題。

三、這一人工島即是越江工程的支點,又是一大景點。暫名“長江口島”,在島上立鄭和立像,因為鄭和下西洋在這附近的太倉瀏河,高度如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寓意“走向世界、友好往來”。



四、“第二中心”建設交通要先行,可規劃一條新的地鐵線,從現6號線終點站高橋港城路站出發,經凌橋、三岔港過黃浦江在牡丹江路設一站,然後與3號線寶楊路站相連,然後北上,過長江,在“長江口島”設一站,再經長興島、青草沙、堡鎮、北堡、富民、響哃、前進農場直抵蘇北大地。

五、地鐵抵達蘇北大地意義十分重大,最好將長征農場或東風農場的同樣面積置換啟東新泰安鎮、黃倉鎮及興隆沙的東段土地,通過置換使江蘇省在崇明島的“飛地”面積增大,有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是對江蘇、對全國意義更大的是——造成中國最大經濟中心上海與蘇北大地並非遠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只隔了一條小河甚至一條馬路,在遙遠的蘇北可以坐上上海的地鐵直達人民廣場,這對蘇北千千萬萬人民來說,做夢也想不到,卻成為現實,這對蘇北大地的土地、資源起到巨大拉升作用,撬一點動全身,這是上海對兄弟省市、對全國的一種支持,體現了上海的全局觀念和寬闊胸懷,當然這也對上海有利,為上海發展打開了廣闊的地域空間。



六、現崇明島各城鎮建築規模較小,縣城相當於其他區的鎮,鎮相當其他區的社區。要大規模拆併歸集,東西長條分為9塊,一塊一鎮,每鎮南北到邊。9鎮選址,3在島南沿江,2在島北沿江,4在島中沿陳海公路。南北依南、中、北、中、南、中、北、中、南分布。每鎮都要建設將住宅、商業、地鐵融為一體的“城市體”。

七、交通道路分工,現長江越江橋隧工程,主要是過境交通和貨運為主。再建一條高速公路,從寶山同濟路出發,連“長江口島”、長興島、青草沙、堡鎮、富民,直達啟東,這是上海“第二中心”的主軸,它以市內交通和客運為主。這條高速公路越江時可以兩頭為隧道,中間為拱橋。拱橋爭取成為長江兩岸都能看到的長江口“江口彩虹”一景。另建一條東西向的地鐵線,可以是在地面走的輕軌,它呈S形走向,將9個鎮連接,並與南北向地鐵線在堡鎮交彙。

八、青草沙附近是上海重要的供水資源,如嚴格做到,在此不設企業、倉儲和居民區,嚴格規範上下水管理制度,應該說僅過境交通青草沙是不會受到污染的。

九、關於崇明島的生態保護問題,筆者在崇明島聽到很到反映,有好的也有負面的。牢騷也很多,認為很多農田改為種樹不值,樹又不能吃,種樹收入與他們直接關系不大,相反他們現在沒農田沒自留地,有許多農副產品不能種不能養,都要花錢買。筆者認為,崇明島的生態環境相當好,今後工作是如何保護,而不是好了再好。崇明急缺的繁榮繁華,增加崇明的繁榮繁華(不過度)是必要的,是符合崇明人心願的,也是不損害上海的總體利益的。

天下第一游客:韋金勇

2013.3.15

(上述有關介紹等部分參照了政府旅游網站提供的資料)


精選遊記: 崇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