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西北(六)

作者: 肥肥安大王

導讀同系列第一篇:旅行西北(一) 2010年6月2日早晨,乘102路近8:00到銀川站,時間錯過,站前廣場到榆林的車已經開走。乘1路經33個站,9:01到汽車南站,晚1分鐘,又錯過一趟車。等到10:00,出發去榆林。至少浪費2個小時,自己的責任,沒有做好時間管理。 沿G20青銀和G65包茂,途經鹽池、定邊、靖邊和橫山,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界處,基本上與長城並� ...

同系列第一篇:旅行西北(一)
2010年6月2日早晨,乘102路近8:00到銀川站,時間錯過,站前廣場到榆林的車已經開走。乘1路經33個站,9:01到汽車南站,晚1分鐘,又錯過一趟車。等到10:00,出發去榆林。至少浪費2個小時,自己的責任,沒有做好時間管理。








沿G20青銀和G65包茂,途經鹽池、定邊、靖邊和橫山,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界處,基本上與長城並行。千百年來的歷史風雲之中,這是北方游牧文明與與中原農耕文明的碰撞、交彙之地。

同G20走向相同,連接晉西南、陝北、寧中北的太中銀鐵路,預計於明年年初開通。

距離榆林大約有六十幾公裡處,路邊一輛轎車自燃,塞車等待了四十分鐘。十六時許到達位於南門附近的榆林汽車站。

榆林。秦朝三十六郡之一上郡之地,扶蘇、蒙恬在此駐守防御匈奴。西漢李廣、唐朝尉遲敬德等名將曾鎮守於此。

明朝建立後,先後十八次大興土石,花費無數人力、物力和財力修築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稱為邊牆,宣化、大同之南還修築了內長城,稱為次邊。沿長城設置了九個重鎮,派駐重兵,防御蒙古騎兵南下。統稱九邊鎮:

遼東鎮(治廣寧,今遼寧北鎮)、薊州鎮(治三屯營,今河北遷西西北)、宣府鎮(治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鎮(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山西鎮(治所在今山西寧武)、延綏鎮(治所在今陝西榆林)、寧夏鎮(治所在今寧夏銀川)、固原鎮(治所在今寧夏固原)、甘肅鎮(治所在今甘肅張掖)。

作為九邊重鎮,軍事與經濟發展的需要,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弘治五年(1492年),正德十年(1515年),榆林進行過三次較大規模的維修擴建。即歷史上所稱“三拓榆陽”。



凌霄廣場上的駱駝雕像,後景是南門城樓。南門稱鎮遠門,有甕城。

通常用“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聞。”來描述榆林。

“北台南塔中古城”是指榆林古城和位於城北、城南的鎮北台、凌霄塔。“六樓騎街天下聞”就是榆林古城內北大街、南大街上,從南到北的文昌閣、萬佛樓、星明樓、鐘樓、凱歌樓和鼓樓這六座建築。






凌霄塔位於南門外榆陽橋東側山上,為樓閣式八角形十三層磚石結構。始建於明正德十年(1515年),原為榆陽寺中之塔。寺毀於在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年),惟塔獨存。為榆林八景之一“南塔凌霄”。



文昌閣。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所建,嘉慶十五年(1810年)舉人葉沅重修。頂層檐下懸葉蘭書“五星會垣”匾,中層懸葉霖(葉蘭子)書“天下宗師”匾,底層懸葉沅(葉蘭孫)書“文昌閣”匾。



萬佛樓。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民國五年(1916年)因失火頂樓被毀,僧人周寬四出化緣,集資重建。




星明樓,也稱新鼓樓、南鼓樓。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其後多次修葺。




鐘樓。榆林最早的鐘樓位於現鼓樓以北,據記載始建於明朝,後毀於清末的戰火。現鐘樓為仿西式建築,民國十年(1921年)榆林紳士白伯英、郭維藩等在為井岳秀祝壽時倡議建“井公祠”,次年落成,取名“長春樓”,後改為鐘樓。

樓上石刻著由民國時榆林著名書法家李堂、白介微等書寫的“蜚英騰茂”、“北臨雁塞”、“萬流仰鏡”、“南控烏延”橫匾。



凱歌樓。為三拓榆陽中城的南門,原名懷德門,建於明朝弘治五年(1492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巡游榆林曾駐蹕此樓,改名為太乙神宮。正德十六年(1521年),巡撫姚謨改名為凱歌樓。




鼓樓。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乾隆五年(1740年)兩次重修。




古城內當地人生活的原生態保持得很好,感覺很舒服。謝天謝地,上帝保佑,沒有像平遙、麗江們那樣一頭栽進商業化的醬缸。








3日早起,到世紀廣場進行晨練。




乘11路到終點,沿此路前行就是鎮北台。






路邊林中可愛的小牛牛。






建於明朝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的款貢城。平面為長方形,北牆依托長城而建,開設兩道城門,南牆一道城門。是當年款待、賞賜北方民族使者,接受納貢和洽談邊貿事務的場所,俗稱“官市”。是明朝“隆慶議和”的產物。

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開始,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俺答汗)以發展貿易為目的,不斷攻掠明朝邊境。隆慶五年(1571年)明朝與蒙古阿拉坦汗在大同得勝堡舉行了授封儀式,封阿拉坦汗為順義王,並封其下各部首領以相應的官職,立盟約,開互市,化干戈為玉帛,從而結束了多年的戰亂。長城內外“四十余年無用兵之患,沿邊曠土皆得耕種”。



位於款貢城內西南角的鎮北台,有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和“天下第一台”之稱。











隔長城北路,鎮北台在路東,紅石峽在路西。按標識順路往裡走,過路邊的“紅石峽生態公園”後才是真正的紅石峽。

紅山下的榆溪河谷,兩山虎峙,石峽中開,一注清流,綠洲而來。








據明碑《創建石佛殿碑記》記載,紅石峽東壁原來建有寺廟,“為宋、元古剎”。峽分南北。北峽兩壁中分,上有天然湖泊,下有飛流瀑布,水石相擊,如獅吼雷鳴,滾波翻浪,霧鎖雲湧,蔚為壯觀。南峽兩壁對峙,鬼斧神工,榆柳蔭映,石窟相連,曲徑通幽,普渡橋飛架東西,水上橋,橋下水,勢若長虹。崖壁飛檐層閣計44處。

紅石峽以其天成雄秀聞名,更以其琳琅滿目的摩崖石刻引人入勝。真、草、隸、篆書體俱全,被譽為“塞上碑林”。

紅石峽東崖頂上築有易馬城,也叫紅山市,俗稱買賣城。是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與蒙古韃靼部議和後在長城沿線設立的十一處互市場所之一。







12:20汽車北站出發到鄂爾多斯。不論是公路汽車客運還是鐵路列車運行圖上,目的地站名為“東勝”而不是“鄂爾多斯”。短暫停留後,18:00到包頭豪德長途汽車站,之後乘17路到東站去購買火車票。

包頭是個西北——東南走向的城市,西北是昆都侖區和青山區,東南是九原區與東河區,兩部分相距有二十多公裡,中間有一片天然草原“塞罕塔拉”。

東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築九原城,秦朝設九原郡。遼、金時期設雲內州,元朝建立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業活動日益興旺。後來成為蒙古土默特部的游牧之地。

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築城,辟東、南、西、東北、西北五座城門,位置就是東河區東河槽與西河槽之間。“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復盛公”源於晉商喬貴發,在西腦包開設的商號。黃河渡口的遷移與平綏鐵路的延伸,包頭商貿愈加繁榮,成為蒙古高原、西北各省與平津之間物流通道的中轉地,著名的“水旱碼頭”。

隨著白雲鄂博鐵礦資源的開發,包鋼、北方重工等一批現代化企業相繼建成,形成包頭新城區——昆都侖區和青山區。

4日上午,乘5路到昆區,去位於友誼廣場東側的包頭博物館。









包頭博物館建築外形含義為“草原上的巨石,巨石上的文化”。歷時5年建設,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2007年7月27日正式開館。






《包頭歷史文物陳列》。

包頭歷來是鬼方、獫狁、狄、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的活動舞台,創造了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作為中原王朝的邊陲重鎮,在此逐鹿開疆、和親修好、互市通商、屯墾戍邊,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交相輝映,融彙貫通。






《包頭燕家梁元代遺址考古成果展》。

包頭麻池鎮燕家梁,元朝時期是通往中西亞和歐洲的重要水陸驛站,2006年被發掘。展覽內容為藝術品、瓷器、墨書題記陶瓷片標本牆、古錢幣,發掘探方、現場復原,窯址窖藏及地層地爐復原等內容。






《藏傳佛教唐卡藝術陳列》。






包頭博物館一樓是包頭美術館。








包頭的城市風貌、市容環境總體看來還是不錯的。




包頭東站16:18乘2462出發,18:11到呼和浩特。


精選遊記: 榆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