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灣感觸民國⑦---你好台北

作者: 1182317937

導讀同系列第一篇:行走台灣 感觸民國---① 出發前的那點事 行走台灣 感觸民國⑦--- 你好 台北細雨中列車開進台北車站,車站很大,與捷運連在一起。穿過密集的人流,找到捷運板橋線,看名字以為在日本。十多分鐘後,走出西門汀站6號出口,黃昏中天慢慢放晴,街市五光十色,各類地攤已經鋪開,時尚的年輕人彙集在紅樓前,西門夜生活開始上演。西寧南路上的金國際酒店� ...

同系列第一篇:行走台灣 感觸民國---① 出發前的那點事
行走台灣 感觸民國⑦--- 你好 台北細雨中列車開進台北車站,車站很大,與捷運連在一起。穿過密集的人流,找到捷運板橋線,看名字以為在日本。十多分鐘後,走出西門汀站6號出口,黃昏中天慢慢放晴,街市五光十色,各類地攤已經鋪開,時尚的年輕人彙集在紅樓前,西門夜生活開始上演。西寧南路上的金國際酒店是我們下榻處,地理位置非常好,絕對的鬧市中心。在後面兩天不到的時間,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中正紀念堂、國軍將士宗烈祠、台北故宮、士林官邸、國父紀念館等我們一一走過,算是常規參觀,出行前資料已經看了很多,並沒有給我留下太多的意外。大陸去的人都喜歡將中正紀念堂和毛主席紀念堂相比,兩位都是近代中國歷史人物,影響力沿伸到今天,隨便摸出一張新台幣,就有可能看到老蔣微笑面容,老毛則還要牛,全面占領人民幣版面。中正紀念堂是典型的中國民族建築風格,四周牆壁以白色大理石堆徹而成,八角形的藍色琉璃瓦頂,屋頂看來像“人”字形的八角接面,直指天際,充分表達了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毛主席紀念堂紀念堂是一座正方形大廈,坐南朝北,外觀為兩層,建築風格不明,在那個火熱的年代也只能搞出這樣的建築,那時我還在小學,建設紀念堂大干快上的記錄宣傳片看了很多,內容不外乎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滿懷崇敬日夜奮戰,各地優質材料積聚天安門廣場雲雲。
中正紀念堂全面開放,就是個公園,市民隨進隨出,軍警一個沒有看到,民主運動時期學生還經常占領這裡,台灣電影《男朋友女朋友》裡有反映;北京的毛主席紀念堂是莊嚴的,我去過很多次,軍人站崗警察巡邏無數探頭24小時開機。我去的時候中正紀念堂正好維修,從邊門進入,裡面有多個展廳,和一般的展覽館沒有多大區別,參觀人群四處流動,稍有喧鬧,主要有圖片文字的蔣公生平介紹,還有當年的一些用品以及蔣公蠟像模擬了辦公室情形,我還看到了一個美術展覽;進入毛主席紀念堂不能叫參觀,是瞻仰,按工作人員指令四人一排進入,後分兩列從老毛水晶棺旁10米處通過,不許停留,無論你心中有多少嘀咕,莊嚴的氣氛下必須靜音,然後走出紀念塔南大門,頓時有種被解放了的感覺,人們興奮地談論剛才的感受。蔣公,名中正,字介石;老毛,名澤東,字潤之。兩座紀念堂在名稱上又有了差異,中正紀念堂意思明確,毛主席紀念堂太過模糊,在中國毛姓的人很多,各類主席也不少,這如何是好。似乎唯一相同點就是都不收費。不知道他們二位天之靈該如何辯論這樣的差異,蔣公終於在另一個世界占了上風,老毛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國民革命宗烈祠位於圓山飯店旁,背倚青山,面向基隆河,1969年建成,主建築仿北京故宮太和殿,雄偉壯麗,大片草地環繞,氣氛幽靜而肅穆,祠內供奉從中華民國成立前的革命烈士,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中犧牲的33萬將士官兵。在這裡能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看待中國近代歷史。烈士祠分為文武烈士祠,武烈士祠在主殿的右方。祠內供奉國軍烈士的牌位,台灣叫靈位,牌位規格根據陣亡時的官銜來區分。牌位的排列是根據東征,北伐,剿匪,抗日及戡亂幾個時期來組織的。文烈士祠在主殿的左方。祠內供奉文人烈士的牌位,時期分為:開國,討袁,護法,抗日和戡亂。烈士中有秋謹,林覺民,宋教仁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等。武烈祠中非常安靜,訪客只有我和兒子兩人,我們的腳步停在戡亂時期,很快就找到了張靈甫的牌位,因為電影《紅日》張靈甫的反面形像在大陸深入人心,狂妄反共,最後被擊斃在孟良崮。門口的櫃子中能找到張靈甫生前用品,戰鬥到最一棵給家人的訣別書等。這裡的宗烈本是國人的驕傲,民族英雄,八年抗戰,槍林彈雨中多次負傷都活過來了,沒想到抗戰勝利後,因信仰不同,死在國共內戰的戰場上,兄弟間相互殘殺同室操戈,可惜!我順便還觀察了一下武烈士祠內的其它牌位,張輝瓚,王銘章,黃百韜,邱清泉及戴笠等一一在位。由於文化語言相通,在台灣旅行尤其容易,到處都是繁體字的標牌,使台北的街道和港澳地區非常相似,機車轟鳴。路名除了用地名外,還到處體現出三民主義。最後一天的上午,心裡哼著童安格的歌曲《讓生命等候》,走在忠孝東路,躲閃在人群中,在我的內心深處,隱瞞著一段錯誤。在最後離開去松山機場途中,發現一點驚喜。半年前看到某旅行雜志介紹墨西哥城的地鐵,那裡的地鐵居然是橡膠車輪,當時感到非常奇怪,猜想是世界唯一,沒想到在台北居然也看到了橡膠車輪的捷運----文湖線,路線因采膠輪/軌枕運行系統,無軌距的概念,四節車廂一組,而且列車還是無人駕駛。為此,我們特意上來第一節車廂,能有機會以駕駛員的視角欣賞這座城市。由外島飛越海峽進入本島,由南向北一路穿越,行走台灣,感觸民國,溫熱的台灣人,老舊的街道,熟悉又有點陌生的文化。你好!台北。再見!中華民國。

最後的話:現在是2013年4月18日14點30分,全文終於停筆。好友孫同學正在飛往台灣的航班上,當他踏上中華民國的土地,“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短信將會把他淹沒,鋪天蓋地。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