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差旅歐洲---馬丁·路德之城維滕堡篇

作者: Reisender

導讀同系列第一篇:2013年差旅歐洲---雷根斯堡篇 從雷根斯堡出來,我的方向是柏林。盡管已經統一了二十多年,德國東部的鐵路網似乎還不夠完善,從雷根斯堡去到柏林的火車線路很多要繞道德國西部,雖然,從地理位置角度而言,巴伐利亞整個州都處於德國東部。最後我還是選擇了條穿過德國東部的鐵路線路,雖然,它的耗時也很長。 由於周一並沒有工作安排,我仍有幾� ...

同系列第一篇:2013年差旅歐洲---雷根斯堡篇



從雷根斯堡出來,我的方向是柏林。盡管已經統一了二十多年,德國東部的鐵路網似乎還不夠完善,從雷根斯堡去到柏林的火車線路很多要繞道德國西部,雖然,從地理位置角度而言,巴伐利亞整個州都處於德國東部。最後我還是選擇了條穿過德國東部的鐵路線路,雖然,它的耗時也很長。

由於周一並沒有工作安排,我仍有幾小時可以在路上揮霍。一開始考慮的目的地是萊比錫,畢竟是德國東部的一個大城市,而且從那兒再去柏林,火車的班次也更多些。後來發現,馬丁路德之城---維滕堡也在去柏林的線路上,雖然它是個小城市,可是離柏林已經很近,可以方便地去到。更關鍵的是,馬丁路德在德國的歷史上是個關鍵的符號,而維滕堡又在馬丁路德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然馬丁路德也許在維滕堡的歷史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否則此城也不會以馬丁路德的名字來命名,雖然他並不出生於此。

前面說到,從雷根斯堡去前東德的各城市並不方便。此外,火車耗時也很長。早上七點二十從雷根斯堡發車,在紐倫堡轉車,最後到達維滕堡的時間接近下午兩點,雖然,從地圖上看,兩個城市的直線距離其實不遠。以我觀察到的原因,一個是前面提到的德國東部的鐵路網絡和西部相比可能還有差距;另一個則可能是因為路經的圖林根州(Thueringen,也是個很有歷史的州,如歷史名城魏瑪就在此州,我曾經短暫逗留過魏瑪,記憶中破敗不堪,很難與歌德和海涅等形像聯系起來)是丘陵地況,所以火車行經的時候速度很慢。

從紐倫堡去到維滕堡的IC(InterCity)線上,有很多著傳統衣裝的人---皮褲加插著羽毛的帽子,看起來像巴伐利亞的傳統著裝。只是他們成群結隊地去東部干什麼呢?而且是如此著裝?

經過疲憊的旅行,火車終於在維滕堡車站停下。車站是預料到中的小,而且沒什麼旅客在候車。火車站有投幣的行李儲存箱(好像是3歐元二十四小時),價格比西部便宜。將大箱子扔在儲存箱中,向德國鐵路的售票人員問了下路(由於旅客稀少,這大媽級的售票員很無聊,後來我回來買火車票的時候,逮著我聊天,還提到她有個台灣的網友五月份要到德國來看她,呵呵),便向老城進發了。

老城離火車站不遠,步行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鐘。由於維滕堡以前處於民主德國至下,我事先判斷,這城市即使不是破敗不堪,也不會好到哪兒去。事實證明了我的判斷,這城市在游客步行經過的兩條路的兩邊還稍顯光鮮,可是看細節處還是能發現和西部城市的差距,物價也較西部更低,比如意大利人開的冰淇淋店,西部一個球是一歐元,而這裡只要八十歐分。








此外,維滕堡的幾個景點或者說歷史遺跡都和馬丁路德有關。從火車站方向走來,游客要走過的區域實際上就是一條街Collegien Strasse。在路的這一頭是世界文化遺產馬丁路德之屋和飛利浦墨蘭頓之屋。由於事前功課做得不好,我一開始都沒注意到這兩座屋子,而是徑直沿著沒什麼人氣的Collegien Strasse向前走了。走到一半,看見的是市場廣場(Marktplatz)和位於其上的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市場廣場上的兩座塑像正在維修,無法明辨是誰,但揣測應該是馬丁路德和他的好友兼戰友飛利浦墨蘭頓(老實講,作為異教徒的我,來維滕堡之前壓根不知道飛利浦墨蘭頓是誰,網絡上介紹馬丁路德的短文也少有提到墨蘭頓的)。老市政廳的外牆上掛了條幅,寫著諸如“2017500年 馬丁路德”的字樣,想來是宣傳到了2017年,正好是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的500年紀念日。另一個方向,在一排房子的後面則是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教堂---聖瑪麗教堂(Stadtkirche St.Marien)。




沿著Collegien Strasse繼續往前走,路的盡頭是維滕堡的最後一處世界文化遺產王宮教堂(Schlosskirche)。遺憾的是,教堂正處於維修當中,不對公眾開放。教堂的外牆黑乎乎的,很像記憶當中多年去到的德累斯頓老城的古建築外牆的顏色,似乎是因為缺少維護。此王宮教堂最出名的一點就是據說(我說據說是有根據的,在回國的班機上,我在一份還算權威的德文報紙(忘了是《法蘭克福彙報》還是《南德意志報》)上讀到一篇文章,就對此表示質疑)馬丁路德在1517年在此教堂的大門上釘上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闡述了自己對於基督教的理解,反對贖罪券,倡導“因信稱義”等。由於未能進入到教堂內部,無法一睹教堂內部的裝飾。單從此教堂的外部而言,去除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的歷史意義,此教堂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在我看來著實有些誇張了。德國境內比此教堂宏偉雄闊的教堂比比皆是,比如昨日剛剛看過的雷根斯堡的大教堂(當然了,它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更誇張的是聖瑪麗教堂,從外表看,也還算過得去,特別是藍天的映襯之下。但如果走入教堂內,游客著實會失望,因為和歐洲即使是德國的其它稍有規模的教堂相比,此教堂的內部也過於簡陋了些,沒有裝飾豪華的主祭台(似乎是在維修),沒有漂亮的玻璃窗馬賽克,沒有值得細細欣賞的各個細節,去除馬丁路德和修女凱瑟琳馮波娜在此結婚的歷史意義,此教堂簡直嘛也不是。





看完兩座讓人大失所望的教堂之後,我對維滕堡幾乎興味索然,對回途經過的路德之屋幾乎都失去興趣。不過考慮到好歹是來到了路德之城,不看路德之屋似乎怎麼也說不過去,雖然還要付門票六歐元。這座路德之屋從外到內都平淡無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想來也僅僅是因為馬丁路德和他的修女妻子凱瑟琳馮波娜以及他們的孩子在此生活了很長時間。今天的路德之屋已經被轉化成了路德博物館,從一樓到三樓布置的都是關於馬丁路德的生平介紹以及和他相關的各種物事如他的頭像、畫像及書籍等等。對於德國歷史及基督教歷史沒有功底的人而言,看這樣的展覽味同嚼蠟。不自謙地說,我也算是對德國歷史略知一二的人,可是依然對這博物館很難提起興趣。還不如在家買本馬丁路德傳看看。旁邊的飛利浦墨蘭頓之屋我就更加沒興趣了(何況旅游咨詢點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此屋正在維修)。







走回到火車站,大媽售票員很熱情地問我觀感如何,並說短短的幾個小時看不了什麼,邀請我2017回來觀看盛大的慶祝500周年的活動。不忍拂卻她的好意,我以微笑作答。2017年?先不說時間尚久,單純就今日的收獲而言,我是毫無興趣再來這座城市的。多說幾句評論:相比昨日的雷根斯堡,我對維滕堡的這幾座建築入選世界文化遺產著實不解,因為建築本身毫無出奇之處,僅僅因為承載的歷史意義(特別是此歷史意義不過是對西方人而言的)便可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比如聖瑪麗教堂曾毀於火災,屬於時候重建,和馬丁路德時期的樣貌應該已屬不同,僅僅是因為原地重建,便可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對於普通的中國游客而言,維滕堡也絕不是前列的德國旅行目的地。除非是基督教信徒來此朝聖。如果真要前來,建議先讀一讀馬丁路德的生平。

2013年5月4日愛誰是誰


精選遊記: 待定目的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