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區行

作者: dylbj

導讀雅安:早安!火紅的五月,被太陽烤得微微發燙的空氣裡彌漫著淡淡的香樟花味。5月9日,應《浙商》雜志社的邀請,赴四川康定、丹巴等藏區采風。終於可以暫時“刪除”腦海中的一些煩雜,騰出心靈上的一些“空間”,去“復制”一些祖國山河的秀麗風光,多“粘貼”一些朋友間的純真友情。當我們乘坐東陽到蕭山機場的直通車趕到機場時,一班老朋友已經在“迪歐”咖啡 ...

雅安:早安!火紅的五月,被太陽烤得微微發燙的空氣裡彌漫著淡淡的香樟花味。5月9日,應《浙商》雜志社的邀請,赴四川康定、丹巴等藏區采風。終於可以暫時“刪除”腦海中的一些煩雜,騰出心靈上的一些“空間”,去“復制”一些祖國山河的秀麗風光,多“粘貼”一些朋友間的純真友情。當我們乘坐東陽到蕭山機場的直通車趕到機場時,一班老朋友已經在“迪歐”咖啡廳會聚多時:蕭山的柴秘,沉穩中透著干練;嘉興的耿秘,端莊中透著親和;青田的余秘,嬉笑中透著頑皮;余姚的楊秘,秀氣中透著睿智……一個個招呼,一個個握手,一張張笑臉,一股股暖流。到門外吸煙時遇到了壽華萍總監,她說這次不能與我們同行,只是趕來機場為大家送行。大美女不能同行,著實有點婉惜,旅途將會失去不少的樂趣,好在還有旅行專家倪傑峰,開心小妹沈學娟,還有一班相知相識的老朋友。6:20分,我們乘坐的東航MU5432次航班,終於在暮色中騰空而起,刺破厚厚的雲層,翱翔於天穹。透過舷窗望去,天際邊的雲彩閃爍著耀眼的光彩,那是今天太陽留下的最後一道美麗。經過兩個半小時的空中飛行,晚上10點,終於到達成都雙流機場,地接導游小葛帶著我們上了等候在廣場上的旅游大巴,就往雅安趕。途中,小葛介紹了一些雅安的基本情況。雅安市位於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距成都120公裡,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漢文化與民族文化結合過渡地帶、現代中心城市與原始自然生態區的結合過渡地帶,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雅安有“雨城”之稱,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走進雅安,你會感到跨入了一塊神奇的土地。

雅安是大熊貓的故鄉。走進雅安,你會對遠古的生命產生由衷的敬畏。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發祥地。“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走進雅安,你會感受到生態綠色食品的韻味和魅力。 雅安是國家水電基地。走進雅安,你會看到西部地區特色經濟的雛形。 雅安是西部生態樂園。走進雅安,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感覺油然而生。 雅安有“三雅”: “雅女”,“雅魚”,“雅雨”,也叫雅安三絕。走進雅安,你就會感受到三雅文化,浪漫色彩。在小葛的介紹過程中,汽車已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到達了雅安,盡管已是5月10日的凌晨,但雅安的一些小巷裡還有不少“鬼影攤”(後半夜經營的小吃攤),攤上擠滿了“鬼影子”(吃夜宵的人)。我們忙不迭放下行囊,也往“鬼影攤”上湊,品嘗四川的麻辣鮮味。一番推杯換盞,新的一天已經開始。雅安,早安!別了,茶馬古道! 一覺醒來,已是早上7點,雖然感覺有些勞累,但也不敢戀床,匆匆洗漱完畢,整好行囊,來到餐廳,同志們也已經陸陸續續用餐完畢,盡管臨睡前大家嚷嚷著要晚一點出發,但經不住導游的一再游說,8點整,大家還是准時上車,前往康定。從雅安到康定,以前沒有公路,只有一條茶馬古道,新中國成立後修建了川藏公路,交通才得以改善。因車行走在古茶馬古道上,導游小葛就講了一些有關背夫的故事。雅安,古稱雅州。多雨、多雲、多霧、空氣清新,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使她成為世界“茶”的故鄉。傳說2000多年前,有位叫吳理真的道士在蒙山種下七株茶樹,取甘露井水熬煮,創造了“茶”這個流芳百世的飲品。蒙山茶從唐玄宗天寶元年入貢皇室,直至清末,貢茶歷史達1169年。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有“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佳句。唐宋時期,雅州出產的茶葉源源不斷地通過西南邊陲運往西藏,形成初具規模的“南路邊茶”。當時的政府曾用茶來換取西藏的戰馬,這就是著名的“茶馬互市”。由於歷朝歷代的茶馬互市,就產生了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川藏道,由四川的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馬塘、昌都至拉薩,再經日喀則出境到尼泊爾、緬甸、印度,史稱“川藏茶馬古道”;另一條路線從雲南省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至拉薩。所謂“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地道的馬幫背夫之路。雅安的背茶夫,有的是趁著農閑來背茶,稱為“短腳背夫”,有的則是背完全程,稱為“長腳背夫”。茶馬古道興盛時期,當地有近80%的勞動力從事這個行業,男的女的都有。一個男背夫,一般身負200多斤茶磚,女背夫也要背著10來個茶磚,約160斤重。背夫平均每天要徒步30裡路,夜晚在四面見風的茶馬店休息,半個月為一個來回,生活非常艱辛。小葛說,背夫們常備三樣東西:“兵拐子”、“汗括子”、“筍盒子”。“兵拐子”在行走時可以當拐杖用,休息時就用它來支撐背上的茶磚,不用卸下茶磚也可得到休息;“汗括子”是代替現如今的毛巾,用於擦汗;“筍盒子”專用於女背夫,用它可以像男人一樣尊嚴地站著方便。 從雅安到康定的路上,至今還保留著一些與茶馬古道相關的地名,如“黎明”(背夫走到這裡天才有點發亮)、“始陽”(走到這裡太陽才剛剛升起)、“天全”(走到這裡天才全亮了)等等。“冰崖雪嶺插雲霄,騎馬西來共說勞,多少貧民辛苦狀,為從肩上數茶包。白發老人十歲童,淫淋雨汗滿雲中,若叫富貴說休養,也應開門怕曉風。”這是清朝詩人所寫的《過相嶺見負茶有感》,字字珠璣,記錄著大相嶺的古道背夫艱辛的歷史。中午12點,車到二郎山,大家紛紛下車,在二郎山隧道前拍照留念。二郎山隧道長4176米,洞口海拔2200米,是川藏線改造咽喉工程。50多年前,解放軍第十八軍的官兵們用了4年時間,修通了長達2000公裡的川藏公路,同時也付出了4963名戰士犧牲的代價。1996年5月、6月,二郎山隧道在東西兩端正式開工。1999年12月竣工。開工時是國內最長、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應力最大的特長山嶺公路隧道。在隧道口,豎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一首曾經唱響全中國的《歌唱二郎山》的歌曲。這是一首歌唱修築入藏公路官兵的戰歌。“二郎山,高萬丈”,唱出了人們對二郎山的敬畏,也唱出了跨過天塹通往山外世界的渴望。站在二郎山隧道口,想像當年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不怕那風來吹,不怕那雪花揚,起早睡晚忍飢餓,定把天塹變通途,誓把公路修到西藏的英勇壯舉,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禮!英勇解放軍。 難忘,康定情歌!其實,我們好大一部分人是第二次踏上了二郎山,2010年去海螺溝時就曾一起來到過這裡,因此對二郎山並不陌生。倒是康定,由於一首《跑馬溜溜的山上》,讓人們無限的神往。大家稍作休整,互相分享了剛買的桑葚、櫻桃等干鮮果後又匆匆往康定趕。中午在滬定橋橋頭吃了個便餐,飯菜的質量影響了大家的胃口。這天剛好滬定在舉辦“第二屆鄉村旅游紅櫻桃節”,幾個參加櫻桃小姐比賽,穿著民族盛裝的藏族姑娘,她們的美艷,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車到康定,已是下午4點,我們未作停留,就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離城20公裡的康定情歌景區,又稱木格措風景區。木格措景區由芳草坪、七色海、杜鵑峽、藥池沸泉、木格措(野人海)和紅海、黑海等景點組成。景區以高原湖泊、原始森林、溫泉、雪峰、奇山異石及長達8公裡的千瀑峽,構成了秀麗多彩的景觀。坐上觀光車,上來的景區導游熱情陽光,在她的領唱下,大家一起唱起了《康定情歌》: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張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喲……我們在歌聲中不知轉了多少個彎後,來到了海拔3700米的木格措。木格措又名野人海,又名大海子,水源大部分來自身後女媧雪山的融化積雪水。木格措四周被群山、森林、草原環抱,紅海、黑海、白海等幾十個小海子圍繞著她,猶如眾星捧月。 “木格措”一日四時景,早晚不同天。清晨,霧鎖海面,銀龍般的雲霧在水面翻卷;朝陽射向海面時,波光粼粼,湖光倒影千變萬化,令人眼花繚亂;午後微風拂面時,海面上“無風三尺浪,翻卷千堆雪”;站在海濱沙灘上,遙望霧靄煙籠的遠方,猶如來到了天涯海角;夕陽西下,余輝灑滿海面,流金溢彩,水天一色,群山沉寂,碧海靜謐。依依不舍地離開木格措後,下山途中,又依次游覽了芳草坪,它像一面艷麗的地毯,鋪在群山密林間,芳草如茵,野花遍地,幽香沁人。七色海,草甸環繞,清雅幽靜,清澈透明。杜鵑峽,溪澗飛珠濺玉,兩邊林木蔥郁,杜鵑花千姿百態,艷麗多彩。還在藥池沸泉泡了腳,吃了溫泉燙熟的土雞蛋。回到康定城,下榻在拉姆則林卡酒店,“拉姆則林卡”,藏語的意思是“仙女的樂園”,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名字。晚餐後,大家相約一起,走上街頭,心裡都裝著同一個問題:能出情歌的地方,是不是浪漫的地方?小城很干淨,穿城而過的折多河兩岸修建著十分華麗的花崗岩護欄,護欄上裝飾著的彩色燈光,把小城照得異彩紛呈。河邊上的街道叫箭爐街,路的東西各有一座橋,見到橋,街也就到了頭。河對面的路是郭達路。據說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孔明的“七擒七縱”就發生在這裡。諸葛亮在准備第七次釋放孟獲時,雙方協定,孟獲退出一箭之地,並永不侵犯蜀國邊境。諸葛孔明謀略過人,暗中派遣一位名叫郭達的將軍星夜兼程,來到今康定這個地方安爐造箭,並把所造之箭插在一個山頂上。後迫使孟獲退至打箭爐及其以西的地方。自三國以來康定一度叫“打箭爐”,意為“安爐造箭的地方”。箭爐街的盡頭,兩河交彙,詢問一位老者,告知一條是折多河,一條是雅拉河,兩河交彙後叫爐河,咆哮的河水聲是小城永遠的基調。康定城不大,半個小時就可把它的街道走完,可她太有名氣了,我怎麼都不相信它就這麼小。街上的行人並不多,從當地人黝黑的膚色上我們並沒有讀出浪漫,看到的只有一種滄桑,難道是南來北往的邂逅產生的浪漫?可《康定情歌》卻是地道的原產。以前,我一直覺得《康定情歌》是王駱賓的作品,後來才知道《康定情歌》是上個世紀30年代誕生於康定的一首民歌,由當地的群眾自發編創並於40年代逐漸流傳開來,原名《跑馬溜溜的山上》。50年代初,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幾個康巴藏族青年男女以一曲《康定情歌》獲得銀獎後,這首歌便風靡了全世界。各種膚色的人都在心中描繪著康定這座盛產情歌的小城和多情的張大歌,美麗的李大姐……康定,她是茶馬古道的中心,是漢藏文化為主體,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交彙的地方,這地方孕育出曠世情歌,其實也絕非偶然。月亮彎彎,康定溜溜的城喲……丹巴,美人谷!無論怎樣留戀溜溜的跑馬山,作為游客,我們還是按照自己的行程,趕往另一個美妙的地方——丹巴。有一句話說的好,“康巴的漢子,丹巴的美女。”丹巴美人谷,似乎更有一種讓人前往一探的衝動。車子一出康定城不久,就開始吃力地翻越折多山。川藏線上的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00米,埡口海拔4298米,是大渡河、雅礱江流域的分水嶺,也是漢藏文化的分界線,“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當地人有句話叫:“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所以翻越折多山的路程是九曲十八彎。途中,看到不少從成都去西藏的騎車人,不禁為他們的勇氣和毅力所折服。在折多山埡口下車休息的時候,大家除了拍照留念外,還與出售新鮮蟲草的藏民做起了買賣,吳秘、葉秘、柴秘、王秘等一班體質稍好者,則登上了更高的觀景台。埡口兩側的山坡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經幡,在寒風的吹拂下獵獵作響。翻過折多山,車子一路經過新都橋、塔公、八美,到達丹巴縣城,已是暮色沉沉。匆匆就餐後,大家就往街上走,在美人谷,能否來一次美麗的邂逅?丹巴境內的墨爾多山是嘉絨藏區最著名的神山。神山周圍被65座山峰環繞,絢麗多姿的景色美不勝。許多年前,一只鳳凰飛到了墨爾多山,隨後化成千千萬萬美麗迷人的美女,於是墨爾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雲的地方。然後,在大街小巷走了個遍,也沒能“搜索”到一個美妙佳人。據沿途的居民說,美人難尋有三個原因:一是大部份美人都出山打拚闖世界去了;二是當地的習俗,姑娘結婚都比較早,一般十七、八歲就要談婚論嫁了,結婚之後由於勞作等關系,往往紅顏早逝。三是因為晚上,上班的美人也回家相夫教子去了。不過在春節、選美節等重大節日期間,美人都會回家過節,這時您就可以大飽眼福了。丹巴不僅出美人,丹巴山寨也是嘉絨藏寨中最具特色的,丹巴縣城是五條河——大渡河、大金川河,小金川河、革什扎河和東谷河聚彙的地方,丹巴美麗的寨子就遍布在這些河谷兩岸——中路、甲居、聶呷、梭坡、布科、巴郎、革什扎、巴底……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一幢幢藏式樓房和與之相呼應的一座座碉樓撒落在綠樹叢中。每個寨子的建築風格因地勢、氣候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色。第二天一早,出丹巴城沿金川河而上,大約七八公裡後開始爬山,再經過修建在懸崖峭壁上,讓人心驚肉跳的七八公裡盤山公路,我們來到了號稱世界上最美麗、外形最漂亮、最壯觀的藏寨甲居。甲居,藏語的本意是指“百戶人家”。甲居藏寨像群星撒落般坐落在依山傾斜,起伏向上的緩坡上。或星落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懸崖上,或在河壩綠茵間,不時炊煙裊裊,煙雲繚繞,搖搖晃晃,若幻若真,像田園牧歌式的畫卷般展示在人們的眼前,真可謂是“別有天地非人間”。對待這樣的寨子,走馬觀花,熙來攘往,立此存照,可是饕餮了珍饈。最好的是停下奔忙的腳步,住進一戶人家,看上一個夜晚的星星,和清晨遇到的第一位藏族姑娘聊幾句天。遺憾的是我們都沒有機會去細細觸摸藏寨的韻味,慢慢的感受藏民的熱情。但我們還是走進了一戶藏民的家中,接待我們的是一位藏族阿媽,熱情好客。三樓的客房裡放著瓜子糖果,還有自釀的青稞酒。房屋的牆都是用石頭砌成,底層是養牲畜的地方,二層為客廳、廚房和鍋莊,三層是住人的居室,頂層上設有小經堂。最引人注目的是門口的過道上掛著的幾幅照片,一位美麗的藏族姑娘,圓潤的臉膛,挺直的鼻梁,冰肌玉膚,含煙凝碧,高挑挺拔,纖細婀娜,還有那淺淺的酒窩,配上迤地擺動的百褶裙,真是風情萬種,動人極了,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丹巴美人了。阿媽說,這是她女兒,在丹巴縣城裡工作。大家都為不能一睹芳容而惋惜。美麗,常常是擦肓而過。神奇,梭坡的碉樓!在藏族阿媽的深情注目下,帶著一絲絲遺憾離開了甲居藏寨。因經歷過上山途中的驚心動魄,大家心理上有了准備,因而下山時坐在車上少了些許擔驚受怕。半個小時後,車子停在了一座木橋前,原來已經到了梭坡。導游小葛說,到梭坡村,還得步行20分鐘。在神秘碉樓的誘引下,大家頂著蒙蒙細雨,走進了梭坡。 “梭坡”藏語意為“蒙古族”。據說古時曾經有大批蒙古人在此放牧,故名。梭坡是整個丹巴,乃至全世界範圍內古碉最集中的地方,共有84座之多,遠遠望去,山坡上的碉樓群在雲霧繚繞中顯得巍峨壯觀,一座座經受了百年乃至千年風雨侵襲、戰爭洗禮和地震考驗的古建築群仍舊傲立在河谷兩岸懸崖峭壁之間,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憾。丹巴的碉樓大概可以分為四種: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家碉,尤以家碉、寨碉為多。家碉較為矮小,一般用作貯藏室,御防匪盜,遇有戰事,亦可防御;寨碉則是保護村寨、部落和地區的戰爭工具;要隘碉建築在要隘險道上,有許多則矗立在懸崖峭壁之上,用於防御阻止敵入的進攻,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堅固工事;烽火碉則用於傳遞戰爭信息,也同時具有其他高碉的作戰功能。據考證,早在南北朝時期,丹巴就已經碉樓林立,全盛時有近萬座之多,被喻為“古碉王國”。 古碉大多與民居寨樓相依相連,也有單獨築立於平地、山谷之中的。或三五個一群,或獨立於山頭,碉與碉之間相互呼應,依山成勢,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數十座碉樓連綿起伏,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到了村口,一名叫扎西的嘉絨(藏族一分支)小伙,騎著摩托車在等候著我們,帶領我們去看他家祖上留下的碉樓。從村口到扎西家要經過一大片黃楊木林子,不少黃楊木樹都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樹齡。林中有一大石,上面刻著當地村民自己創作的一首“梭坡頌”詩:“千碉惹人眼,古寨罩新輝。濃濃藏鄉情,人喚女兒國。”扎西的家在半山腰,在這高海拔地區,確是耗去了大家不少的體力,雖然氣溫不高,但大伙兒還是爬的滿頭大汗。走進家門,扎西的父親靜靜地坐在門口的長條木椅上,母親則在紡著麻線。可能是禮拜,幾個小孩子圍坐在他們的周圍。見我們進門,他們趕緊泡上了酥油茶,一個小女孩洗了剛摘的櫻桃,逐個送到客人的面前,很少言語,但臉上始終掛著甜甜的微笑。我仔細端詳著這些見證了歷史的古碉樓,碉樓一般為泥土和石塊建造的方柱體,外形挺拔,牆體堅實,角如刀鋒,氣勢雄渾;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目前僅存的一座十三角碉,據說設計者還是一位貌美如仙的丹巴女子。碉樓由專門的砌石匠修建,原料為亂石,用泥土粘合,建造過程中不吊線,不繪圖,全憑經驗,信手砌成。由於其修建的難度,在世界建築學上都是一個奇跡。梭坡分上、中、下三個生產隊,扎西所在的是最下面的一個生產隊,要到最上面的生產隊去還要爬上三四個小時,不過風景最好的地方也在最難到達的地方。扎西告訴我,他每年都要接待許多國外的游客和國內的背包客,他們往往會在藏民家裡住上幾天,然後到各處去慢慢地游玩。碉樓當初是為了戰爭和生存的需要而修建的。而隨著歲月的變遷,它已從戰爭時抵御外敵的堡壘逐漸演化成像征財富和社會地位的符號。說實話,遠眺碉樓群,確是壯觀,走近了細看,卻無大雅,但她畢竟是人類文化遺產,給丹巴帶來了莫大的好運!再見,神奇的碉樓!美哉,雙橋溝!在丹巴匆匆解決了中餐,我們就趕往日隆,下午四點來到了雙橋溝。五月的江南,草木正用柔弱的身姿呼喚繞膝的清風,而在這用白雪和蔥嶺堆砌神話的雙橋溝,大家仍感到嗖嗖的涼意。

上了景區觀光車,導游告訴我們,今天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四周年的日子,為了感謝全國人民對災區人民的無私援助,四川所有的景點免費對游客開放一天。大家聽到這個消息,心裡淌過一股暖流,

雙橋溝是四姑娘山下若干個藏著絕世風景的溝壑之一,將近40公裡長的溝內,住了不到30戶的藏民。一條名叫贊拉的河流貫穿全溝。“贊拉”,在藏語中是凶神的意思,這麼一條美麗的河流為什麼叫凶神呢?好比一位千嬌百媚的少女被叫做醜婆子,令人匪夷所思。

贊拉河上有兩座橋,一座叫楊柳橋,一座叫紅杉橋,都是土著的藏民所修。因為修建了景區公路,楊柳橋與紅杉橋已棄置多年。但溝因雙橋而得名,已是約定俗成了。在溝口,觸眼之處,幾乎看不到任何一處另類山水。但是,入溝過橋之後,閃過第一座山的屏風,立刻,一迭迭風景的陳釀,片刻之間就把你灌醉。

首先是雲。眼前的雲,如鮮花簇簇開放,如仙女飄飄起舞,如炊煙裊裊上升,如醉翁搖搖欲仙。然後是泉,有的凌空而下,如絲如線,時斷時續;有的破峰而出,漱雪騰雲,如羚羊掠影,落在岩石上如轟雷崩濺。這道泉,飛沫揚濤,那道泉,喃喃私語。山一回而飛瀑列陣,路一折而鳴泉百道。正是這些泉瀑,彙成了贊拉河,滋潤著沙棘林、喂養著大渡河。雲的飄渺,似遠卻近;泉的變幻,似幻還真;山的巍峨,似狂卻秀。雙橋溝的山,是雲與泉的大舞台。獵人峰、野人峰、玉兔峰、度母峰、千年雪塔等等,都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當你注視著這些山峰,雲來了,它們是若隱若現的仙山;陽光來了,它們峭拔的身影袒露無遺。一座座巨大的山體,除了樹林就是岩石,這些岩石如角鬥士健壯的肌肉。我暗自思忖:就是日本的東山魁夷還是俄羅斯的列維坦,盡管他們都是世界一流的風景畫大師,恐怕他們仍然無法畫出雙橋溝山體岩石的質感。因為人造的顏料只能是接近而永遠無法完整地表達自然。豈止是顏料,在雄奇瑰麗的自然面前,人類的語言又何嘗不是顯得蒼白。當地的嘉絨藏族說:雙橋溝是四姑娘山的後花園。此言不虛,溝內的所有展示,都是那麼從容不迫、隨心所欲而又錯落有致。當我們走過人參果坪,走過攆魚壩,走過牛棚子,走過四姑娘措,短短的40公裡,我們好像走過了春夏秋冬,春在花上、夏在樹上、秋在草上,而冬則高踞在終年不化的積雪的山頂。美哉,雙橋溝!


精選遊記: 丹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