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千變的雲

作者: maggie7212

導讀大理雙廊,近年來一個新興的小資集散地,於我是慕名已久,此次此番仰慕之情終於落到實處了。 客棧停留為了感受不同的洱海風光,我們在最富盛名的兩個村子各選擇了一家客棧分別停留。小小的晴天以滿園花草而聞名,迷你的院子裡,植被琳琅滿目。有的絢爛奔放,有的疏朗明媚,有的優雅矜持,有的樸素田園,所有的花花草草都在上演著屬於自己的美麗。 我們的房� ...

大理雙廊,近年來一個新興的小資集散地,於我是慕名已久,此次此番仰慕之情終於落到實處了。

客棧停留為了感受不同的洱海風光,我們在最富盛名的兩個村子各選擇了一家客棧分別停留。小小的晴天以滿園花草而聞名,迷你的院子裡,植被琳琅滿目。有的絢爛奔放,有的疏朗明媚,有的優雅矜持,有的樸素田園,所有的花花草草都在上演著屬於自己的美麗。




我們的房間在二樓,從落地大窗望出去,遠山渺渺,近水粼粼,這是晴日藍天白雲下的風光。我就在湖邊的露台上,摸花拈草,用一本書、一杯茶,亦或一盞水果,打發著本待揮霍的時間。而不耐享受寂寞的老公,則上躥下跳地追逐著花草、天空和湖水的身影。


文化的喜洲此行原本是計劃徹底做一回無聊的人,奈何老公不耐,加之有北京的美女組合前來,無心之中,居然成就了這一趟喜洲文化之旅。

早起,我們租車自駕,沿著環海公路前往大理古城,到正好圓了之前因嫌當地建設紛亂而放棄的自行車環海觀光願望。途中,湖畔灘塗之中,幾株小樹,大概是把這片湖水當做了舞台,紛紛舒展著奇特的姿態,舞出一曲晨光。


與美女們碰頭之後奔赴喜洲。本以為就是一座建築雖有特色但普普通通的白族小鎮,不成想讓我們這些文藝青年們紛紛陷入了此地文化素養如此之高的驚嘆與膜拜。

鎮中心廣場那家不起眼小食店的父子老板。當那個兒子在看到我們桌上因味道清苦而被舍棄的半盤山野菜,從而嘆息,“過了這個季節就吃不到了這個菜了”時,我們感受到了他真誠的惋惜;當那個父親在我們隨口問路,卻拉著我們細說這個小鎮的光輝歷史時,我們感受到了他發自肺腑的驕傲。這就是文化的脊髓。

之前見過的所有手書對聯,歷來喜慶是紅,喪事是白,在這裡居然還見到了粉紅和淡綠。其中一戶讓我們尤為震撼,淡綠做底,上聯書“白梅有情同我素”,下聯書“紅杏無緣任他春”,橫批“春不興我”。僅僅十八個字,說盡逝去愛人的痛,還有對寂寥的淡然與從容。這幅對聯給我印像太過深刻,以至於後來 Google 了一下,上下聯雖非原創,但更為字字珠璣的橫批“春不興我”應屬原創。此外,還了解到,白族有人去世時,第一年貼白對聯,第二年貼黃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滿三年後除下孝服那天貼粉紅對聯,到第四年春節才恢復為紅對聯。這就是文化的浸潤。

還有,各家影壁上縱橫的傳家古訓,隨處牆面上可見古詩詞配畫,某些人家大門外張貼著尺方紅紙上毛筆手書的“勤樸”、“淑惠”等鄉評,這些就是文化的底蘊。


我們就這樣,在青青野草的石板小巷中穿來轉去,尋找歷史的氣息,感受文化的滋養。

千變的雲初到雙廊的那一天,天空幾乎無雲,陽光強烈到讓人煩躁。天空的藍也並不純淨通透,到像是磨砂玻璃似的。洱海卻依然那麼平靜,仿佛它從不在意天空是否眷顧於它,也從不在意身邊有我們這些喧囂的游人。


大部分時候,洱海的天空都是藍色,只是時深時淺,淺淡時如清風拂面,而我更喜歡猶如坦桑石的那種深邃幽藍,看著它,慢慢地沉醉,仿佛靈魂被整個吸進去了一般。


而這裡的雲,是多變的,是千姿百態的。大團大團的棉絮,猛一眼看去似乎是靜止的,再一眼卻發現它們在不斷變換著造型和陣列,是在相互捉迷藏嗎,還是在向游人賣弄風情?於是我們有了新的游戲,猜猜這一朵像什麼?它又跑到哪裡去了?樂此不疲。


日落時分的雲也有它獨特的美,雖然並不如真正的海邊那般波瀾壯闊,但在小島、小船的襯托下,自有一種不可多得的旖旎風情。


偶爾,老天爺也會為看膩了藍天白雲的我們上演另一出精彩大戲。某一日傍晚,忽然狂風大作,陣雨來襲,親切的洱海頓時變成了可怕的黑色蒼茫,頭頂密密的烏雲重重地壓下來,讓縮在窗內的我們也不禁屏息。


其實,還在不斷建設中的雙廊起初並不如想像中美好,但當你調整呼吸,放低心態,你便能發現並體會這裡的美。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