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城八景之一“江皋霽雪”遺址

作者: 彪標

導讀“江皋霽雪”遺址,是上海僅存的古城牆大境閣所在地,明代史載:冬日雪後拾級登上大境閣,遠眺吳淞江南岸,銀裝素裹,映襯麗日藍天,蔚為壯觀。 大境閣的歷史上海自元代建縣後,未築城牆,明代時多次遭到倭寇侵略。因此於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僅用3個月時間趕築了一座周長9華裡,高2.4丈的城牆,城上築有雉堞3600余個,敵樓2座,沿城牆外面築有闊6丈、深1.7 ...

“江皋霽雪”遺址,是上海僅存的古城牆大境閣所在地,明代史載:冬日雪後拾級登上大境閣,遠眺吳淞江南岸,銀裝素裹,映襯麗日藍天,蔚為壯觀。

大境閣的歷史上海自元代建縣後,未築城牆,明代時多次遭到倭寇侵略。因此於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僅用3個月時間趕築了一座周長9華裡,高2.4丈的城牆,城上築有雉堞3600余個,敵樓2座,沿城牆外面築有闊6丈、深1.7丈、周長1500余丈的城壕。明嘉靖三十六年,又增築敵樓3座、箭台20座。萬歷年間倭患平息,縣城安寧,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鳳樓、觀音閣、真武廟和大境閣。



大境閣建在大境箭台上,是一座結構精巧、造型別致的抱廈式三層樓閣。此閣始建於明萬歷年間,供關帝像(原稱關帝殿),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改建成三層高閣,就是現在的大鏡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總督陶澍登閣觀光後親題“曠觀”匾額懸於“熙春台”上,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兩江總督陳鑾游此,題“大千勝境”四字刻於東首石坊上。於是此閣名聲大振,被列為滬城八景之一“江皋霽雪”景點,成為申城旅游熱點之一。



古城牆和大境閣是連在一起的,大境閣本來就是一座城樓。從外觀看,中間是三開間的樓閣,兩邊是城牆,樓閣前最中間有城牆向前突出。由於當年拆城指揮部——城壕路工事務所設在大境閣,又有人請求保留大境閣,後以九畝地的泥土充填大境閣下這段城壕,才使這段城牆和大境閣得以保留下來。



當年射箭用的熙春台和登上箭台的21級花崗岩石階,也都是明代遺物,有的磚上至今還有“上海城磚”字樣的鈐記。



登上不高的城頭,四周都是高樓,難以遠眺。進入閣內,有清代熙春台遺址。



進去後,走廊邊上的牆上寫著《古城牆大境閣修復記》。



再進去,西邊有個曬台,就是外面看起來的突出部位,這就是“熙春台”,正面牆上寫著“信義千秋”。兩邊牆上,一邊是“熙春台”介紹,一邊是“大境閣”介紹。



東邊樓閣是關帝殿,供奉著三位神仙,中間是關雲長關聖帝君,兩邊分別是財神趙元帥和月下老人。幾尊神像色彩鮮艷,栩栩如生。

大境閣二樓還陳列了《上海老城廂史跡展覽》,分城牆史話,設置沿革、東南重鎮、城廂變遷、步入近代、文昌物華、南市展望等7個部分,以圖片、圖表、實物、模型、燈箱、置景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現了上海老城廂700多年間在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諸方面的變遷以及南市的今日和未來。



僅剩的這段只有50米長的城牆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