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去避暑5----小布達拉宮

作者: 往往1124

導讀避暑山莊去避暑5—小布達拉宮 下午,我們去了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普陀宗乘之廟,又稱小布達拉宮。這裡規模很大,氣勢恢宏,遠遠看上去總覺得像來到西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乾隆60大壽之年,次年是皇太後鈕鑽錄氏80壽辰。西藏、青海、新疆、蒙古等地各族王公首領都要求赴承德祝壽。乾隆異常重視這兩次盛大集會,特令內務府仿前藏政教領袖達賴駐地拉薩布達拉� ...

避暑山莊去避暑5—小布達拉宮

下午,我們去了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普陀宗乘之廟,又稱小布達拉宮。這裡規模很大,氣勢恢宏,遠遠看上去總覺得像來到西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乾隆60大壽之年,次年是皇太後鈕鑽錄氏80壽辰。西藏、青海、新疆、蒙古等地各族王公首領都要求赴承德祝壽。乾隆異常重視這兩次盛大集會,特令內務府仿前藏政教領袖達賴駐地拉薩布達拉宮在承德修建此廟。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意譯,故此廟亦稱布達拉,因規模比西藏布達拉小,俗稱小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總體布局與西藏布達拉宮相似,無明顯中軸線,氣勢趕不上西藏布達拉,但其占地之廣、體量之大卻為內地寺廟所僅有。

我們跟隨導游進入山門,此門由藏式城台及漢式廡殿組成。進山門就見碑亭,黃琉璃閃閃發光,共有三塊巨大的石碑:中間的碑為《普陀宗乘之廟碑記》,記述建廟的背景及經過;東邊的為《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史實。土爾扈特部原為我國新疆蒙古族一部分,因為上層爭權,於1630年,被他們的頭目帶到伏爾加何流域游牧,受盡了沙皇俄國的欺壓,備受凌辱,後經和清政府聯系,於乾隆35年(1770)決計回歸祖國,他們拖家帶口,忍飢挨餓,還要時刻防範沙俄騎兵的追擊,歷時8個多月,行程萬余裡,以巨大的犧牲為代價,終於回到祖國,到達伊犁時還有人口二十七、八萬。清政府撥出價值20萬兩的糧食、布匹安撫。此事件在前些年還拍成了一部電影叫“東歸英雄傳”,由寧靜和斯琴高娃等主演。西邊的碑就是《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記述厄魯特蒙古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過程及清政府撫恤該部的情況。碑文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漢文為乾隆親筆。

碑亭以北為五塔門,白台上矗立五塔,從東往西分別為黑、白、黃、綠、紅五色,每色代表一個體教教派。清代尊黃教為國教,故黃色居中。五塔門前有一對石像,為大乘教派的像征。五塔門北為黃色琉璃牌坊,是仿照北京北海公園小西天的牌樓所建。

大紅台南兩側散置30余座大小白台,成“”形不規則布置。據介紹,白台分殿台、樓台、敞台、實台,形狀不一,體量不等,功能各異。有的就是為了裝飾的。登上一個白台,就看到了後面的大紅台。這是我們最常見到的酷似西藏布達拉宮的建築,大紅台位於普陀宗乘之廟最後,位置最高,因巧妙利用地形將幾組建築連成一個整體,所以讓人感到規模宏偉。

登上紅台,你會發現裡邊還有三層閣樓,它四面合圍成一個回字形,這裡稱群樓。群樓頂部的西北角建慈航普渡殿,東北角建殿名權衡三界,都是鎦金銅瓦,在陽光下顯得金碧輝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群樓空井中心的萬法歸一殿,它殿頂高出群樓,金光閃爍,殿頂部全部被鎏金銅瓦所覆蓋,僅此一項用了黃金1萬多兩,都是先用黃金和水銀共同熔化以後鍍在銅瓦上,然後讓水銀揮發掉,就制成了鎦金魚鱗狀銅瓦,它的四條屋脊都飾有波紋,真是壯麗無比。

我們從上面下來時,只見處處古木參天,環境十分清幽,還可在此遠眺棒槌山,這裡是外八廟中不可不游的一處,我認為也是最好的一處。

承德的天氣干燥涼爽,尤其是太陽下山以後,是夏季不錯的避暑之地。舒舒服服住了兩天,同事們難得在一起聊天休閑。承德出杏和山楂,學校每人送了一大盒鐵山楂和山楂糕,第三天一早,打道回府。小行程,休閑游。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