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東方聖城”山東曲阜

作者: 黃山怪石

導讀引子 2011年6月27日,我們結束了教育部在天津召開的2011年中國職業教育成果展洽會,踏上返程。首次參展我們就成績不菲,“黃山毛峰”茶藝展示獲得一等獎,“太平猴魁”茶藝展示獲得二等獎,黃山旅游發展公司獲得優秀合作企業獎,大家心裡都特別高興。 特別興奮的是帶隊校長,他一高興我們就得益了。途中要經過山東曲阜,那可是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居“世界十� ...

引子

2011年6月27日,我們結束了教育部在天津召開的2011年中國職業教育成果展洽會,踏上返程。首次參展我們就成績不菲,“黃山毛峰”茶藝展示獲得一等獎,“太平猴魁”茶藝展示獲得二等獎,黃山旅游發展公司獲得優秀合作企業獎,大家心裡都特別高興。

特別興奮的是帶隊校長,他一高興我們就得益了。途中要經過山東曲阜,那可是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萬世師表,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的家鄉。孔老夫子是讀書人的祖師爺呀?祭拜一下也理由充足,況且也是順道。校長爽快的答應了。



車行高速,京台(G3)一直到黃山,可以說我們是“一條道走到底”。出天津,過濟南、濟寧來到泰安。到泰安服務區已經中午時分,決定在這裡中餐。一路來,這頓中餐我們感覺最好,既便宜、又實惠。自助餐品種特多,皖南人主食是米飯,在這裡我得體驗山東人的食物,於是我專挑沒有吃過的。對有韌性的玉米烙餅,印像最深......



過泰安服務區不久,高速有路牌指示到曲阜。



過收費站,直行不遠就到了曲阜,街道寬敞。左側有游客集散中心,內設寬敞的停車常我們把車停好,到集散中心辦理了孔廟、孔府、孔林一票通游覽相關手續。



我央視網的一個網友是曲阜人,她到集散中心迎接我。當我們在交談時,集散中心的工作人員以為野導在攬客,態度可以用凶聲煞氣來形容。我們說明了是熟人見面,了解到我們已經購買了所有景點的門票,所以也沒有多糾纏。



我們從城門左側的路進去的。路沿城牆,印像中城牆用途是防御,一般的城牆只有東、西、南、北四個門,而曲阜由於歷代多次擴修,城中有城,牆內套牆,多個層數。因此,城牆門樓也多,進門不遠就途經了幾個城門樓。



外城內城,城中有城,城門疊加。



我們過了一道又一道城門,門內套門,使我們很是興奮。



書有“萬仞宮牆”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原叫仰聖門。明曲阜城牆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的,正南門是為孔廟而設,與孔廟為一體。現在看到的“萬仞宮牆”石額,是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

1、孔廟

過正南門不久就到了孔廟。由於歷代皇帝都把儒教作為國家宗教,五千年從未中斷,因此孔廟的稱呼特多。文廟、夫子廟、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都是歷代皇帝所賜。而文廟叫聲最響。

孔廟初建於公元前478年,二千多年的歷史沉澱,深深烙下中華文化烙印,是最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和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同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在世界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廟前有一建於明代石坊,上面書有“金聲王振”。因孟子評價孔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而得名。題字是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雲龍戲珠,柱頂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



坊後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是二龍戲珠的石階,這就是泮水橋。橋後東西各有一幢石牌,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人稱“下馬碑”。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必須下馬下轎。就連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輦而進,可見孔廟的尊嚴。



孔廟建築按中國傳統建築格局,貫穿孔廟神道路就是中軸線,整個建築群以道路左右對稱排列。



這是壁水橋主橋,石欄雕刻精美,中間石條鋪設,兩旁磚石鋪就,寬敞平整。只有皇帝祭祀時,才可以走主橋。過橋就到弘道門,弘道門原來是孔廟的正門。門額“弘道”二字是乾隆皇帝題寫的。



主橋兩邊建有輔橋,前往弘道門,一般人只能通過兩邊的輔橋進廟。“璧水橋”始建於1500年,清代改建為現狀。璧水因天子學宮之水“壅繞如璧”而得名,以像征教化不息。橋兩側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西門叫“仰高門”。、過聖時門,則是一個古樹參天的院落,向前走不多遠,一條小溪橫穿而過,上面立著三座石拱橋,環水雕刻有玲瓏的石欄。水“壅繞如壁”,故名“壁水”,橋因而得名,稱“壁水橋”。



庭院內,古木參天,芳草如茵。許多樹齡太大,已達暮年,樹皮剝落,枝葉稀疏,不得不依托“駐拐”而立。凸顯了中華文化悠久輝煌歷史。



說實話,古樹的樹形並不好看,不少疤痕累累。這顆古柏樹上的腫瘤造型倒像騰空欲飛的龍,這棵樹就叫龍樹。



而這棵古柏上瘤子、枯枝絞纏,大概就叫鳳樹吧?合在一起就是寓意“龍鳳呈祥”。呵呵!

取自論語“人能弘道”而命名的“弘道門”,贊頌孔子闡發的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洪武時孔廟的大門。



過了弘道門,後面就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正門,“大中門”三字匾額系清高宗乾隆手書。



孔廟的大門一道又一道。有宋、明、清各朝代建的。盡管建築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感覺與整個建築群相互映輝,渾然一體。所有門都是紅色的“朱門”。



並列排放的石鼓被磨礪的油光化亮,隨行學生忍耐不住和它合影。



孔廟第七道大門叫大成門,大成門並列有三門,據說平日只能從左右兩旁門出入,只有重大儀典才開啟中門。而我們去時中門大開。

大成門朱紅色,每組扇門按照皇宮禮制共有一百零八顆門釘,左右各五十四顆,因為九是陽數之極,九的倍數一百零八更是禮制中的最高者,以表示孔廟建築規制之高。大成門大成門的門檻很高,謁聖廟者必須端正舉止,言行舉止得體,符合聖廟謹嚴的氣氛方能入內。



聖時門大門前後石階上各有石刻龍陛,兩方石陛雕刻精美,雲水烘托雙龍戲珠,龍身翻轉騰躍,姿態生動,山形奔竟,水勢洶湧,行雲流暢,火珠旋轉,整個浮雕圖形呈現出一種動態之美,是孔廟石刻中的精品。



孔廟的第六進院落有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亭內保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的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字體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



碑亭前有似龜非龜的動物些馱著巨大的石碑。動物叫贔屃,傳說中是龍的兒子。

在這裡我還增長了見識:傳說中的龍生有九子,但都不是龍。大兒子“囚牛”喜好音樂,所以一直蹲立於琴頭;二兒子“睚眥”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三兒子“嘲風”平生好險,殿角走獸是其遺像;四兒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五兒子“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六兒子“霸下”,又名“赑屃”,似龜有齒,喜歡負重;七兒子子“狴犴”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八兒子“負質”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九兒“螭吻"又名"鴟尾"或"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這倒解釋了以前到許多古建築看到的獸形雕塑的緣由

贔屃是六子,擅長負重,所以到這來馱碑。碑亭中最早的是兩幢唐碑,分別是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唐贈泰師魯先聖孔宣尼碑”和立於唐玄宗開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魯孔夫子廟碑”。



“杏壇”相傳孔子講學的地方。壇上建有亭閣,十字結脊,黃瓦朱欄,雕梁畫棟,彩繪精美華麗,閣匾是當時著名文人黨懷英的篆書。



壇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爐,基座六邊造型,基柱飛龍盤旋,爐沿彩雲環繞。



過“大成門”就來到“大成殿”,現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時期重建的。大成殿氣勢雄偉,結構整齊,規模宏大,重檐九脊,周繞回廊,雕梁畫棟,突兀凌空,金箔貼裹,群龍競飛,東方建築特色明顯。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裡宋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



大成殿前檐下有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每柱二龍對翔,下飾蓮花石座。自上而下雕刻深邃,雲龍騰起如飛,神態各異,遠而望之,祥雲之中蛟龍盤旋飛舞,使人無不感到驚訝萬分。

大成殿兩側回廊和後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為八棱八面柱,上有淺雕雲龍戲珠,每一面為九龍戲珠,每根柱上就有72條龍 周圍28根石柱均以整石雕刻而成。



孔廟面積很大,門連接門,院依著院,進去後如進入迷宮。



七拐八拐來到這個大殿,望去年代久遠,環境幽靜,遠遠一瞥,沒有細看。



詩禮堂是是紀念孔子教育讀經的地方。據《論語》記載,一次孔子站在院中,見兒子孔鯉從堂前走過,問道:“你學過《詩》了沒有?”,孔鯉回答:“沒有”。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當時上層社會交往談話時不引用幾句《詩經》無法與人交談,於是孔鯉就退而學詩。又有一次,孔鯉又被孔子叫住問他:“你學過禮了沒有?”,孔鯉回答:“沒有”。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即不學禮是難以立身處世的,於是孔鯉退而學《禮》。孔子教子學詩學禮,歷來傳為美談。

堂內放置有講學的書桌凳,中壁懸掛有孔子畫像。



堂前有兩棵宋代銀杏樹,據傳那時孔府曾用這棵樹的果實做菜,名叫“詩禮銀杏”。



國子監東面有孔廟碑林,矗立著198塊碑刻,記錄著元、明、清三個朝代600年來51624名進士的姓名、籍貫、錄取名次。其中還有鄭板橋、紀曉嵐、龔自珍、翁同龢、徐世昌等名人的珍品。這裡保存的漢碑,數量最多,碑刻數量僅次西安碑林,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大中門東西兩側,各建有綠瓦拐角樓一座,與孔廟北端的兩座角樓遙遙相對。角樓建於元代,仿皇宮之制所建。均為三間,立於高台之上,供守衛瞭望之用,亦稱“望樓”,內側有馬道可以上下。

依依不舍離開孔廟,趕往下一個目標孔府。

2、孔府



孔府距孔廟很近,穿過寬敞的巷道右拐過闕裡街,不遠處就是孔府。



孔府於宋寶元年間開建,明嘉靖年間又進行了重修。孔府東鄰孔廟,舊稱衍聖公府,是歷代衍聖公的官署和私郟是僅次於北京故宮的貴族府第,號稱“天下第一家”。

孔府位於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門兩邊置石獅、下馬石各一對。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字體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據傳是清人紀昀的手書。別出心裁的是:上聯“安富尊榮”的“富”字上少了一點,下聯“文章道德”的“章”字中多了一筆。寓意衍聖公官職位列一品,田地萬頃,富貴沒頂;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聖人之家的“禮樂法度”,與天地並存,日月同光。

大門前石鋪就的廣場很大,同行的學生很是興奮,歡快跳躍。



進孔府第一道門,內有東西廂房各五間,西為賚奏廳,專司門房,專司京差,東房為催征糧草、站堂、拘捕、監押佃戶等事之處,故又稱“四路常催”。



孔府二門內的“孔府大堂”前有明世宗所賜“恩賜重光”的重光門,據說是明弘治十六年所建,是孔府的儀門。這種門只有在迎接聖旨和重大慶典時,才在十三聲禮炮響過之後,徐徐啟開。地上鋪著紅地毯,欽差大臣從上面走過。所以這種門又叫“儀門”。封建社會這種門是尊貴的化身,是等級的像征,只有一代邦君才能立。



重光門四根圓柱承托,門樓四角有八個倒垂的木雕蓮蕾,稱為“八角垂花門”。設計巧妙,構造奇特,是建築學界交口稱贊的建築。它問世幾百年來,吸引了許多建築學家前來觀賞和學習。

重光門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後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據說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司宦人家是無資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榮。



內東房東南角有一座磚砌小樓,稱為“奎樓”。奎樓是防御工事,是遇劫避難躲避建築。門用鐵皮蒙裹,鉚釘密布,樓底層裝有活動吊梯,待避難人上樓後,撤去吊梯,使搶劫者不能上樓。下設陷阱,襲擊者一旦踏入,便會翻落入坑。樓上儲有食物,即使避難者與外界失去聯系,也不致挨餓。二層樓板下全包有鐵皮,防備火攻。在當時條件下,來犯者遇此也只能望樓興嘆了,故又稱“避難樓”。



穿過前上房,過前上房與前堂樓之間的小矮門,便進入了前堂樓院。

前堂樓院是清光緒十二年重建的,是由一座樓房組成的三合院。院內碩大塔松挺拔,魚池東西對列,樹池搭配自然,恬靜雅致。



前堂樓是七間七檁懸山式二層樓,飛檐起脊,樓頂覆灰瓦、鴟吻,八根黑漆明柱到頂,梁枋繪彩花卉,樓上下全部紫紅格窗,樓上紫紅欄杆,上刻雲朵、寶瓶,兩層之間正面有大型紫紅色的橫板,上雕雲紋,下層室內及廊下皆繪羚鶴、靈芝,生動優美。



前堂室內陳設布置,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有樓梯可以上樓。

過前堂樓後門,就進入後堂樓院。後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的住室。現室內的布置,是仿照1936年他和孫琪芳結婚時的新房。堂樓明間懸掛“瑞應雎麟”賀幛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贈。正中的紅底中堂是以牡丹花等圖案繡成的大紅喜字。室內還布置著當時友人贈送的字畫和禮品。當時蔣介石也贈送了賀幛、白金懷表、穿衣鏡等,要來參加婚禮。但因西安事變被扣而沒來。使不知消息的孔府一直等到下午兩點,才舉行婚禮。

這些禮品基本上是按當時的陳列實物原狀布置的,充滿了“珠聯璧合”的氣氛。

東間裡是當時的接待室,擺放著中西結合的家具,東牆右側掛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牡丹”畫軸。

裡套間是孔德成和夫人孫琪芳的臥室,東牆上的鏡框內鑲有孔德成夫婦及兒女的合影。後堂樓西邊的兩間是孔德成奶媽的住室。



前堂樓後門的小抱廈後就是後堂。後堂樓的庭院設計極為雅致,院內磚鋪地面,辟有花池,栽種十裡香、石榴、牡丹等花木,令人感覺恬靜安適。

院南部的前堂樓後門,小抱廈玲瓏別致,四周有空廊。廊用石綠梅花柱,上有花牙子裝飾,下有坐凳欄杆。這組小抱廈既彌補了南面光牆的缺陷,又增加了庭院輕松舒適的氣氛。



並列三座假山玲瓏剔透,兩邊石基座高而大,雕刻精美。在這裡留個影。



孔府花園位於孔府九進大院的最後部分,園雖然不廣,但假山、池水、竹林、石島、亭台、水榭、花塢、曲橋、香壇、客廳等一一俱全。同行的合作企業副總在這裡留影。



園內花開正艷,有些花在我們皖南還沒有見過。



綠葉中顯露的含苞欲放的花蕾特別紅艷。



藤花葉翠花艷,生機勃勃,仰看別有情趣。



出口走出孔府,結束了孔府之行。

3、孔林

一票通含有去孔林的車費,車是電瓶的旅游觀光車,車停在孔林前的廣常

孔林,原稱至聖林,是孔子逝世後經多年修建形成的孔氏家族的墓地,作為延續2000多年的家族墓地,延時之長,墓塚之多,規模之大,無可比及,當之無愧為世界之最。



孔林門前聳立的“至聖林坊”木質構建。牌坊雙重飛檐,多層鬥拱結構。坊前兩側有兩尊巨大的圓雕石獅,獅頭微向內側對視,給大林門增添了端莊、肅穆的氣勢,非常壯觀。



萬古長春坊位於孔林的林道上,石質結構,六柱五間五樓,廡殿頂坊中的“萬古長春”四字,為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時所刻,清雍正年間重修加固。石坊上雕有盤龍、舞鳳、麒麟、駿馬、斑鹿、團花、祥雲等精美圖案,氣勢宏偉,造型優美。



進門通往孔林的道路叫神道。神道條石鋪就,長約400米,神道兩側整齊排列著蒼檜翠柏。為了保護古樹,甚至用石砌,外觀確實不搭。



神道盡頭為孔林二門,門額石刻篆書“至聖林”三字,聖林門始建於元代,大門牌坊為明代添建,清雍正年間改稱“至聖林”。坊木質結構,四柱三間三樓綠瓦頂。坊上花板上雕“至聖林”三字,坊前有雕鐫的石獅一對。



過至聖林坊,經大林門、聖林門到洙水橋坊。過坊即上洙水橋,橋橫跨人工小河洙水河。洙水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面寬敞,學生們行走在橋上有飛的欲望。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墓區樹木繁茂。孔林內現已有樹10萬多株。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魯人世世代代無能名者”,如今孔林內遍布柏、檜、柞、榆、槐、楷、樸、楓、楊、柳、檀雒離、女貞、五味、櫻花等各類樹,還有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參、靈芝等數百種植物。孔林名副其實的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萬木掩映的孔林,碑石如林,石儀成群,華表豎立道路兩旁。



相傳子貢奔喪來後,將一棵楷樹苗栽於其師墓旁,後成大樹。清康熙間遭雷火焚死,後人供奉在此,名為“子貢手植楷”。



孔林內除碑刻外,還擁有大量珍貴的石刻文物,歷宋、明、清各代,主要有石人(翁仲)、石馬、石羊、石虎、石豹、石望柱等墓前石儀,又稱石像生。石像生是指古代在陵墓前建置的石雕像,實際是模仿死者生前所用儀衛,作為死者侍從儀衛,並增加一些祥瑞性禽獸以作點綴。



孔子的獨子孔鯉被元帝封為“沂國述聖公”,孔氏子孫尊為“三世祖”,他的墓緊挨著父親。



孔子墓是孔林的中心。墓似一隆起的馬背,稱馬鬣封。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是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黃養正書。墓前的石台,初為漢修,唐時改為泰山運來的封禪石築砌,清乾隆時又予擴大。孔子墓東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伋墓,這種墓葬布局名為攜子抱孫。



同行的學生有剛參加今年高考的,面對祖師爺的祖師爺......十分虔誠。



孔子死後,群弟子守墓三年而亡,唯子貢哀思未盡,獨子貢在此又守3年。後人為紀念此事,建屋3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

後記



結束孔林游覽,返回游客集散處。觀光馬車與觀光電瓶車並駕驅使,倒是曲阜的特色。



曲阜城內還有一些古建築,類似鐘樓的城堡街口屹立。



飢腸轆轆,但皖南人嘴刁,找了好幾家飯店感覺都是山東口味。最後在集散中心附近看到一個小肥羊連鎖店,湊合吃了。

晚餐後,回到車上,司機告訴我曲阜的網友給我送來了曲阜烙餅。曲阜烙餅真是不錯,帶回來分享給同事都贊不絕口。酥、香、脆,層次很多,可能我們口味淡,感覺鹹了些,真後悔自己沒有多買。

天色已黑,夜幕中踏上返程。


精選遊記: 曲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