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意大利(6)——威尼斯

作者: 老廟

導讀繽紛意大利(6)——威尼斯 威尼斯,一個被寄予了豐富想像的浪漫地:蔚藍的海水環繞,蜿蜒的水巷縱橫,小橋下貢多拉像在畫中游,無數座華麗的建築好像浮在水上,威尼斯,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奇特的水城風光、燦爛的歷史文化、浪漫的假面狂歡節,可以說,威尼斯是全世界游客最多的旅游城市之一。 世界上有許多“水城”,但最名符其實、名氣最大的當屬威尼� ...

繽紛意大利(6)——威尼斯

威尼斯,一個被寄予了豐富想像的浪漫地:蔚藍的海水環繞,蜿蜒的水巷縱橫,小橋下貢多拉像在畫中游,無數座華麗的建築好像浮在水上,威尼斯,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奇特的水城風光、燦爛的歷史文化、浪漫的假面狂歡節,可以說,威尼斯是全世界游客最多的旅游城市之一。

世界上有許多“水城”,但最名符其實、名氣最大的當屬威尼斯,一是外面四周環水,二是裡面水道縱橫,三是城市是建在水中的樹干上。



威尼斯是水的城

水是威尼斯的源泉,生於水、成於水。我在寫這篇游記時,被威尼斯人的創業精神感動,腦子裡突然跳出“眾志成城”這句成語。我覺得威尼斯的建城是詮釋這句成語的最恰當例子。當年無數為戰爭和生計所迫的人逃避到這片水中澤國,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千辛萬苦,在泥沼中打下以“幾十億”計的樹樁,鋪上路。架起橋,終於在樹樁上建起了這座水上之城。其實威尼斯的造城方式與東南亞的水上村莊是一樣的架構,但威尼斯最終“成城”了。威尼斯位於亞得裡亞海深入內陸的一個泄湖中,建在離岸4公裡外的淺水灘上,四面被海水包圍,由118座小島組成。狹義的威尼斯是指主島上的老城區,內中水道縱橫,是游客的銷魂地。

隔水而居的威尼斯人在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開始安居樂業,逐漸發展、發達起來。水是威尼斯人唯一的生活資源,他們利用水運發展運輸和貿易,威尼斯商人羽翼日豐威名遠揚。1204年強大起來的威尼斯人參與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後來又打敗了海上競爭對手——另一個意大利海上強國熱那亞,最終確立了威尼斯的海上霸主地位,財富隨之滾滾而來。出自商人家庭的馬可波羅,為了探索新的商路,穿越歐亞大陸來到了中國,新的絲綢之路,也為威尼斯開辟了增加財富的渠道。鼎盛時期威尼斯的財富與中國的明朝相當,而大明帝國的人口是這個撮爾小國的500倍以上!但是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後來西班牙和葡萄牙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隨著歐洲海上貿易路線的改變、黑死病的侵襲、拿破侖和奧地利的進攻,威尼斯無可奈何花落去,日趨式微。近年來,隨著水位的抬高,威尼斯這座老城也岌岌可危,許多人棄城而去,搬到大陸安家。威尼斯人的命運始終都與水糾纏在一起,乘水而來,逐波而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年威尼斯艦隊乘風破浪雄霸一方,載來四方的財富;如今支柱產業造船業早已是昨日黃花,商人們也改弦更張,只剩下那些老舊的華麗建築,吸引著南來北往的游客。今日的威尼斯已經轉型為以服務業為主的旅游城市,依然是船,只是軍艦和商船變成了交通渡船和小舢板熱熱鬧鬧地穿行在威尼斯的水面上,續寫著威尼斯的繁華。水,依然在載舟。

一條兩邊是海的人工長堤把威尼斯與大陸連接起來,無論你是天上飛還是地上跑,來到(應該是未到)威尼斯的第一眼,看到的是水。下了飛機坐上進城的大巴,沒多久,我就被窗外一片蔚藍的海水包圍,只覺得自己坐在飛馳的快艇上在海面上疾行。遠遠的前方,一片高高低低色彩繽紛的房屋矗立在海邊,正在恭候遠方來客——相信所有初來乍到的游客都會像我一樣興奮起來:威尼斯!

到站下車換船,坐上威尼斯的公交車——輪渡,沿著著名的大運河開始了威尼斯之旅。威尼斯主島沒有汽車,所有王公大臣、販夫走卒一律坐船或移步。即是叫水城,那河就是街道,船就是車。S型的大運河是主島的最大河道,穿過市區將主島一分為二,也是交通的主干道,兩側有眾多的小河道與之相交叉,組成威尼斯密如蛛網、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系統。大運河上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當中是輪渡,兩邊是“貢多拉”,你來我往的十分熱鬧。千萬別小看了這條大運河,它的意義早已超出了一條河的定義。



從大運河的起始站桑塔露琪亞火車站到終點站聖馬可廣場,注意,當你站上渡船,已經開始了威尼斯之旅!最好事先做好功課,胸掛相機,手拿導游圖,擠在船頭或船尾(行李箱嘛就顧不上了),沿途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幢幢建築接踵而來,威尼斯的精華正在你的眼前展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像今人一樣喜愛“水景房”。沿河兩岸密密麻麻排列著豪宅華屋無數,教堂、宮殿、市嘗商鋪、老橋、碼頭,一座座“凝固的藝術”品在展示威尼斯的魅力,東西方建築的藝術語彙在此交集,大運河就是威尼斯的歷史、文化、生活的展示長廊。大運河是威尼斯的景觀長廊,更是攝影人的創作舞台。因為威尼斯街巷狹小,拍攝建築往往沒有足夠的距離,而大運河給人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尤其是早晚陽光斜射,色溫漂亮,更是為好“色”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藝的舞台。找上一段反著亮光的S型的拐彎河道,背景是沐浴在金色斜陽中的教堂,近景是穿梭而過的小船,點、線、面,光、影、色全都有了,多美的威尼斯圖片。珍惜吧,朋友。建議有時間、有興趣的人,早晚在河上乘船來回拍攝。





輪渡抵達終點站聖馬可廣場,注意,這不是你旅行觀光攝影的結束,而是又一個的開始。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再也熟悉不過最有代表性的威尼斯風景畫:前景是一排貢多拉尖尖的剪影,中間是藍色海面,對面是赭紅色教堂,前景、中景、背景構成一幅層次分明、色彩艷麗的圖畫。貢多拉和教堂,隔海相望,一靜一動,互為伴侶,是威尼斯風景的一對主角。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站在聖馬可廣場的臨水碼頭上,都能給你帶來無盡的享受。清晨,大海尚未蘇醒,蒙蒙的晨霧尚未散盡,廣場上的路燈還在閃亮,對面的教堂洗盡鉛華,展開的是一幅淡雅的水粉畫。白天,艷陽高照,碼頭一片喧繁,水中桅杆林立,岸邊高樓聯排,路上游客穿梭,大船小舟在波濤上起伏,展示著威尼斯的繁華。傍晚,斜陽給海面撒上金光,染紅了對面的教堂,側光雕刻出了建築的立體感,給貢多拉和船夫披上金色的輪廓,油畫般的風景畫。夜晚,一切繁華隨潮退去,只有黑色的貢多拉剪影在深藍色的海面上伴隨著波濤輕輕搖曳,對岸的教堂在迷蒙的燈光中越發神秘,我坐在碼頭上,沐浴著涼爽的海風,沉浸在這份寧靜中。



無數的小河像一張網構建起了威尼斯主島,可以說它們是威尼斯的靈魂。它們四通八達,串起了千家萬戶使之成為一個城市;它們穿戶走家,編織出威尼斯特有的水城生活;它們淺吟低唱,謳歌著威尼斯獨具的浪漫風情。這些小河都是窄窄的、悄無聲息地在千家萬戶門前流過。靠近聖馬可廣場和裡亞托橋這些熱鬧地方的河道,沿河的房屋裝扮得整齊華麗,但走到裡面居民區,那就只有舊貌素顏了。那邊廂,你可仔細欣賞彩旗獵獵華貴的賓館酒店;這邊廂,你可偷窺尋常人家的鄰家女兒對鏡貼花黃。古城裡的歷史文化和活色生香猶如一幅萬花筒,等你用自己的腳步去探索、品味。臨河的餐館,一扇窗戶、一個陽台、一對情侶就成了河上一幅美麗的圖畫。白日裡,貢多拉載著興致勃勃的游客在小河裡晃悠,船夫們眉飛色舞地描繪著那些久遠的故事,時不時還有“歌唱家”在船上為游客獻藝,一曲“我的太陽”等男高音飄蕩在水巷裡,道出威尼斯水城的特色。在這個盛產歌劇的國度,“男高音”何其多也。夜幕降臨,一條條幽暗、平靜的小河裡,昏黃的燈光把樓宇倒映在水中,朦朦朧朧的。在水城的各個角落裡,一幅幅寧靜的圖畫在抒寫水城的情調。

威尼斯河道眾多,但我所到之處,沒見河中有垃圾,除了清潔工的辛勤,還是得益於居民和游客的文明。















威尼斯是橋的城

有河就有橋。威尼斯450座大孝形態、色彩各異的橋,是水城的一大特色,水城的文化。如果說把彎彎曲曲的道道小河比作五線譜,那星星點點坐落其上的大橋小橋,就像是線上的音符,共同譜成一首威尼斯浪漫曲。

由於威尼斯空間狹窄,沒有多余的地方來造引橋,所以水城的橋都是高高的拱橋,根據河道寬窄的不同,這些拱橋分為高聳的“驢背形拱橋”、坡度較緩的“半圓形拱橋”、如滿弓形狀的“微沉拱形拱橋”、“多種形式弧形拱橋”。在威尼斯漫游,就是不斷的“上上下下的享受”。而這些高高低低的拱橋,也打破了水城的單調,把平坦的視覺空間變得生動起來,富於變化,增加了節奏的韻律感。威尼斯的橋,有木橋、石橋、鐵橋,橋欄則更是花樣百出:石柱、鐵欄、鑄鐵枝條、木鐵混合、單層、雙欄的…… 遠遠的,看見一座橋,但看不見橋的那端是什麼。爬到橋頂,才會看到前面或者是連著一個藏在深處的廣場,或者是一條彎曲的水道,或者是拐個彎連著又一座橋,再或者,那是一戶人家的門階。至於在中國周莊大名鼎鼎的雙橋,在威尼斯根本就不算啥,別說雙橋是常見之物,三橋也不稀奇。

橋,是水城風景構成的主要元素,造型各異的橋,搭配不同的水道和房屋,站上一位帽帶飄飄等客的水手,成為一幅幅千變萬化的圖畫。橋,是水城風景的最佳觀景台。看,水巷深處,欸乃一聲,一艘貢多拉搖了過來,仿佛從歷史中穿越而來。橋,是威尼斯人的生活舞台,是游客的看台,主人和客人共同營造了威尼斯的水城生活。













在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橋中,有兩座橋最受游客青睞。

裡亞托橋(ponte di rialto)所有進出威尼斯的人都要從大運河上的一座大拱橋——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的裡亞托橋下經過。裡亞托橋又名商業橋,它用白色大理石築成,是威尼斯的像征,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如今的橋面上排列著兩排金店和各種禮品店,與其說是橋,還不如說是橫跨在運河上的長屋子。橋上整天擠滿游客,你在任何時候都能看見各種面孔在橋邊探頭探腦,即使到了晚上這裡也燈火通明、人流如織。橋兩邊沿河一溜全是鋪著白桌布的中檔飯店,賣的是水景,吃的是情調,晚間比白天更添“人來瘋”。

對於威尼斯人來說,聖馬可廣場是屬於游客的中心,而他們的中心就是裡亞托橋。在古威尼斯時期,以橋為界,聖馬可廣場這一邊的是政治中樞,威尼斯最初的海關、銀行、和許多行業公會都在這裡。橋的對面,則是傳統的集市區,是關乎人們柴米油鹽的地方。裡亞托橋是威尼斯的商業像征,曾作為歐洲的商業中心達300年之久,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就是以這裡為背景的。至今,這裡仍然是威尼斯人的生活區域,對面橋下右邊是個大型的集市,左邊的第一條巷子裡,則藏著一家每天門口排著長隊的小飯店。這片被稱為“聖保羅區”周圍都是些小街小巷的平民區。不過,大名鼎鼎的弗

拉裡榮耀聖母教堂(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就隱身於此。



嘆息橋(Ponte dei tre archi)

嘆息橋,其實是兩座建築物間的連接走廊。嘆息橋最早名為日落橋,連接著當時的威尼斯總督宮的法庭和威尼斯監獄。過去犯人受總督審理定罪後經過此橋送進監獄,所以它也是像征苦難的“黑暗之橋”。橋上有兩個小小的鏤空的窗戶,犯人經過,透過窗戶看著外面的大運河上的熱鬧景像,想起即將失去自由的痛苦,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嘆息,嘆息橋因此得名。也有一說是犯人看見窗外心愛的人已經擁在別人的懷抱裡而嘆息不已。

嘆息橋別看只是個短小的走廊而已,但極具藝術情調的威尼斯人也要把這個代表法律威嚴和牢獄恐怖的地方,賦予藝術氣息。建築風格是早期巴洛克風格,在簡潔大方的造型中不乏雕刻裝飾之美。那兩個小窗用大理石雕刻成米字形的鏤空圖案,起到了裡面采光外面美化的作用。鏤窗的“漏”使得橋體透氣而避免平實之“悶”。整個橋體與兩邊高大的建築相互襯托,打破了兩邊大塊的沉悶,在對比中顯得小巧精致。

其實,這兩座橋並無多大“看頭”,只是因為它們生在威尼斯這塊風水寶地,只是因為大家都去的羊群效應。



夜色中的橋

除了白天四處欣賞威尼斯千姿百態的橋,我還喜歡在夜晚的燈光下去觀賞、拍攝寧靜的橋。我在威尼斯街頭亂轉,問店家哪裡的小橋多。答曰,到處是橋。開始還注意自己的方位和方向,後來就任意順著小巷走,到處尋找小橋。在威尼斯要拍攝小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不是自己以為的沿著河邊走就能看到一座座橋。那裡沒有“河邊”,橋的兩邊都是人家的房子,房屋的牆壁直立水中,你得沿著小巷走,看到一個豁口走過去便是一座橋。七繞八繞,我來到了遠離鬧市的居民區,這裡沒有燈紅酒綠人聲鼎沸,只有安靜的民居和古樸的橋。夜幕退去了白日裡的熙攘游客,夜色遮掩了色彩繽紛的樓宇,小橋陪伴著老屋默立水上,一幅安靜的畫。昏黃的燈光下,水平如鏡,倒影搖曳,昏暗而朦朧,寧靜而幽美,引人遐思。在裡亞托橋上,你會勵志人生需要奮鬥;在嘆息橋上,你會嘆惋人生苦短;在這裡無名小橋上,你會頓悟,贊美生活的安寧和平。四周一片寧靜,偶爾走過的路人提醒我,這裡是活著的古城。我覺得,夜晚的威尼斯,是威尼斯人自己的,古老而安靜,而白天,是屬於游客的。

一些“雅”客,選擇在夜晚乘坐貢多拉游覽威尼斯的河道。我站在橋上,看著河中時不時一對游客安坐船中,悄默無聲地從一幅幅“畫面”上游過,一切都在靜悄悄中:靜靜地劃、靜靜地看,為水城“春風沉醉的夜晚”增添了一份優雅而浪漫的情調。人們常常好說“情調”,其實情調是要人為創造的。看著水中那被劃碎了的橋影,多麼詩意的情景,看著令人感動。









(幾個游客晚上坐在旅館的“門洞”裡喝酒,看到我拍他們越加人來瘋,為威尼斯的夜增添了幾許浪漫色彩。)

威尼斯是藝術的城

威尼斯不僅是有水和橋,同樣有燦爛的文化藝術。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富甲一方的威尼斯商人並非莎士比亞描寫的那樣只知道貪婪地賺錢,財富的增加促進了藝術的繁榮,這在遍布威尼斯的廣嘗宮殿、教堂中可以看到最好的見證。威尼斯由於所處位置和海上貿易的原因,在與各方的交流中吸收著不同養分,其建築風格在意大利諸城中獨具特色。沒有羅馬的宏偉、沒有佛羅倫薩的古樸,它兼容並蓄拜占庭的裝飾、羅馬的高貴、哥特式的雄渾、阿拉伯的鮮艷色彩,交織出一片威尼斯式的華麗。這也是老舊的威尼斯依然精彩的緣故吧。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榮耀,是威尼斯的心髒地帶,沒有聖馬可廣場的威尼斯是不可想像的,這裡集中了威尼斯的精華——聖馬可教堂、總督宮、鐘樓、咖啡館等。

聖馬可教堂(Basilica?San?Marco)

如果說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心髒地帶,那聖馬可教堂就是這個地帶中的心髒。據說教堂裡埋葬了耶酥門徒聖馬可而得名,聖馬可是聖經《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為護城神。

當你走近教堂,第一的感覺就是眼花繚亂,不知眼睛先落在哪裡。教堂五座拱門上的馬賽克鑲嵌畫五彩繽紛,畫著當初威尼斯人是如何從埃及把聖馬可的遺骨偷運回來的。再往上看,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搶來的4座青銅馬(真品收藏在教堂內)正待躍蹄奔騰。中間大門的穹頂陽台上,聳立著手持《馬可福音》的聖馬可雕像,6尊飛翔的天使簇擁在雕像下。最上面是五座巨大的洋蔥頭尖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加上各種雕像和花紋,面對這樣萬花筒般耀眼的大教堂正面,你得定定神,慢慢仔細地看清楚都有哪路神仙。教堂內部五個大圓頂、400多根花崗岩柱子、從大理石地板到牆壁,都用燦爛的鑲嵌畫覆蓋。其中最耀眼的是“黃金祭壇”。祭壇後方有金色圍屏(Pala?dOro),屏面上用了2500多顆鑽石、紅綠寶石、珍珠、黃玉、祖母綠和紫水晶等珠寶來裝飾。中央圓頂上是一幅耶酥升天的龐大鑲嵌畫,祭壇之下是聖徒馬可的墳墓。不要忘了2樓還有個博物館,裡面安放著從君士坦丁堡搶來的銅馬真品。拜占庭式的圓頂和裝飾,羅馬式的拱門,文藝復興式的欄杆,希腊十字形的教堂結構——這座教堂可以算是世界少有的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集合體,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雖然像形於伊斯坦布爾的索菲亞大教堂,兩相比較,華麗有加但宏偉弗如,但還算是索菲亞之後世界第二大的拜占庭風格教堂。教堂免費,金色圍屏2歐,裡面不大光線較暗,不許攝影。大門右邊的小門交費可登教堂平台。









總督宮(Palazzo Ducale)

總督府又稱公爵府,是一座歌特式建築,往昔為政府機關與法院,亦是威尼斯總督的住處。總督宮最吸引眼球的是其外牆,阿拉伯式的牆面菱形花和哥特式的尖拱劵廊柱的奇妙結合,被公認為是世俗建築中最美麗的作品之一。它的立面采用連續的哥特式尖劵和火焰紋式長廊,小拱門的每根圓柱上面都有一個十字圓孔,構圖別致,色彩明快,帶有濃厚的阿拉伯風味,把一座四四方方的總督宮裝點得輕盈而剔透,極富圖案式的美感。總督宮臨水而立,下虛上實的建築風格倒是與飄在水上的威尼斯島相匹配的。它與旁邊的聖馬可大教堂形態各異,互為補充,豐富了聖馬可廣場的建築藝術。藝術是政治的反映。底層的透空柱廊也表達出商業城市的公共性和開放性,最高長官的官邸不是戒備森嚴的,而是通透開放,與佛羅倫薩中世紀封建社會的市政廳形成鮮明的對比。





總督宮的參觀其實當你在門外排隊時就開始了。屋檐下那一排柱子上,每個都雕刻著生動的人像。內院的“巨人梯”,30級寬大的大理石台階上部豎立著戰神和海神的巨大雕塑,像征威尼斯海上與陸上的霸權。樓內還有一“金梯”,因兩旁是塗金牆壁,故得其名。宮內廳堂、名畫極多,都裝飾得極為奢華,每一間都有非常漂亮的濕壁畫。最值得一看的是三樓大會議廳(Sala del Consiglio Maggiore ),是共和國最高機構,也是全意大利最大的大廳,54米長25米寬,一座標准的游泳池啊,可容納1700人的內部居然沒有一根柱子支撐,令人驚嘆!巨大的會議廳也體現著公共政治的特征,威尼斯的總督是經選舉產生的,只是會議決議的執行人不是獨裁官。丁托列托作的《天堂Paradiso》取材於但丁的《神曲》,它占滿了整面牆,高7.45米,寬21.6米,畫中有700多個人物,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油畫,堪稱威尼斯藝術巔峰時期的代表作。參觀完了各種壯觀漂亮的廳室,你就從輝煌走向了毀滅——前述的嘆息橋,把你從宏偉的官府引向了粗糲猙獰的牢獄,對比之下,你會珍惜守法的生活。



(總督宮內院0



(這座聖馬可教堂旁邊漂亮的15世紀的哥特式門,曾經是進入總督宮的入口)



(內院的“巨人梯”)



(有巨幅油畫《天堂》的大會議廳,整個天花板全都布滿壁畫)



(透過總督宮二樓的欄杆看聖馬可教堂)

“歐洲最高雅的客廳”

被拿破侖稱為“歐洲最高雅的客廳”的聖馬可廣場果然名不虛傳,當得起這一稱號,與西班牙馬德裡的馬約爾廣場相似。意大利的“Piazza(廣場)”何其多也,但大小不一,大多數不過街頭一空地而已。在威尼斯主島這樣狹窄寸土寸金的水城裡,有這樣一座占地一萬平方米的廣場實屬不易。這個威尼斯舉行盛大的節日慶典、政治活動、宗教節日的重要地點,三面被聖馬可大教堂、總督府等中世紀的建築包圍,一面向海,廣場上98米的聖馬可鐘樓高聳,可將威尼斯的全景收入眼中(登樓收費)。

白天的廣場既漂亮也極具人氣,熙熙攘攘的游客制造著廣場的氛圍,晚上的廣場不但迷人還富有情調。燈火輝煌的廣場上,各景點都已閉門謝客,游客紛紛來到咖啡館。咖啡館,是晚間廣場的主角,白天是屬於歷史的,晚上是留給當下的。說到這裡,不能不介紹一下廣場上的咖啡館。廣場一圈圍廊中咖啡館眾多,其中一家著名的花神咖啡館(Caffe Florian),始於1720年,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最古老的咖啡館。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桌面,優雅舒適的紅絲絨椅,牆上精細絢麗的阿拉伯花飾,一切都充滿了令人迷醉的古舊色彩,是19世紀時期藝術家及文學家們流連的場所,其中包括拜倫。當然,其他幾家也都不錯,分別坐過巴爾扎克、海明威和瓦格納。只是如今本地人基本都不來這裡喝咖啡了,太貴了。我看過價目表,座位費6歐/人,咖啡品種最低的6歐,只有一款,其余的都在10歐以上。別忘了,意式咖啡只是小小的一杯,比中國式的白酒杯大不了多少。

廣場上有3家著名的老字號咖啡館擁有小樂隊,為客人即興表演各種小品節目,因精湛的技藝和飛揚的神采深受游客歡迎。他們彼此競爭有序,一般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彼此輪流演出和休息。優雅的莫扎特小步舞曲、優美的托塞裡小夜曲、憂傷的辛德勒名單小提琴曲、搖曳的多瑙河華爾茲舞曲、歡快的你就是幸福倫巴節奏、瘋狂的爵士搖擺……全是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極具殺傷力。精彩的演出讓聽眾們從歡樂到傷神,復又從平靜到瘋狂,跟著旋律哼,隨著節拍跳,一曲方罷掌聲四起,叫好連連,樂隊和游客互動,營造著廣場上的氣氛。除了“穿長衫”的坐著喝咖啡的,更多的是外圍“短打”的站客,他們是不付錢的“蹭聽”。不要緊,人家樂師們不嫌棄,俗話說得好“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潮,他們可是“人潮的主力軍埃要是沒有那一片人頭的烘托,畢竟已是淡季稀稀落落的場面總不好看,樂師們恐怕也打不起精神來前俯後仰了。如果你是樂迷、如果你想“蹭聽”,一個晚上可以從一家到另一家往返循環,直至興荊夜已深,人已靜,大多數夜店都已在上門板了,唯有這些敬業的旋律還在空曠的廣場上繚繞…… 聖馬可教堂是廣場的靈魂,而咖啡館則是廣場的情調,沒有咖啡館、沒有樂隊的聖馬可廣場同樣是不可想像的。強烈建議無論你是否樂迷,也應去那裡體驗一回。







(廣場四周拱廊裡的咖啡館。)



(咖啡館的樂隊在演出。)

雖然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心髒和靈魂,但威尼斯還有許多“其他”,否則,威尼斯也就不會有如此魅力了。

聖瑪利亞撒路特教堂(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有的譯作“安康教堂”

它雖沒有聖馬可大教堂那樣華麗出彩,但由於位置好,也是威尼斯一顆耀眼的明珠。撒路特教堂矗立在運河口,任何來威尼斯的人都不會錯過它。清早披著晨曦的樣子,是它最美麗的形像,仿佛一位帶著華麗花冠的貴婦人站在威尼斯的客廳門口,笑迎四方來賓。這座教堂是威尼斯巴洛克建築的傑作,是17世紀黑死病肆虐之際,共和國政府獻給聖母瑪利亞的禮物。教堂建在超過一百萬根四米長的木樁上,落成於1687年。教堂外表壯麗但內部倒是很樸實,穹頂下一座八角形大廳,四周圍著6間小禮拜堂,中間一座巨大的吊燈為它增加了神秘的藝術氛圍。祭壇雕塑和提香的3幅油畫,是教堂的驕傲。教堂在聖馬可廣場的對面,需坐船過去,或從隔壁不遠的美術學院橋過去。



弗拉裡榮耀聖母教堂(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

越過裡亞托橋穿過聖保羅區,你會被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在小街小巷中鶴立雞群般的高聳教堂嚇一跳,深山藏寶埃別看外表樸素,裡面可真是藏寶無數。這座14~15世紀哥特式教堂是聖保羅區的重要教堂,裡面藝術品的尺寸和品質實在令人驚嘆,千萬不要錯過!提香、喬凡尼、貝裡尼等大師級作品懾人眼球,提香的祭壇畫《聖母升天Assunta》是鎮堂之寶,連唱詩班的椅子都是非常精致的藝術品。祭壇右邊的小禮拜堂足以讓你為之驚嘆。雕塑大師安東尼奧卡諾瓦(Canova Antonio)設計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大理石墓,呈金字塔形,像牙白的墓門前,各自站著聖女在哀悼祈禱,同時似乎准備步入墓穴。墓門四周雕刻著花飾天使,栩栩如生,極富想像力和感染力,華美而肅穆。我欣賞著一個個藝術品,疑是置身於藝術博物館裡。可惜的是教堂裡不許攝影,只好拍張門面聊以介紹了。相距不遠的聖喬保羅教堂(santi Giovanni e paolo)一直以來和弗拉裡榮耀聖母教堂競爭誰才是威尼斯最偉大的哥特式教堂,它以宏大的規模和建築風格上的冷峻而著稱。



卡-多洛金屋(Galleria?G.?Franchetti?alla?Ca’?d’Oro)

前面已經說到,威尼斯大運河是一條藝術的河,一條觀景的河,因為沿河兩岸豪宅華屋無數,貴族和商人紛紛在河邊爭相蓋起“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各種風格的建築沿河爭奇鬥艷,拜占庭、倫巴第、火焰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大運河,實在是一條極好的建築藝術的觀景長廊。沿河而立的宮殿總計約一百多座,大多數年代在十四到十八世紀,一般人也難以看遍,但多洛金屋還是值得一看。其實你不看也難——坐船進出威尼斯必須從它樓前經過。漂亮造型的陽台是宮殿的亮點。哥特風格的白色外立柱幾何造型亭亭玉立,透出濃郁的阿拉伯風格。“金屋”,是因為使用當時最昂貴的塗料,再攙入金箔使得外牆如同黃金般的耀眼奪目,因而得名。經過歲月和河水的不斷侵蝕,如今已褪色不少。宮殿現在是蓋蒂美術館(Galleria Franchetti),收藏了威尼斯畫派特別是提香的繪畫珍品。



研究院美術館(Gallerie?dellAccademia?Venezia)?

威尼斯的文化藝術主要體現在建築和繪畫兩個方面,所以對於熱愛藝術的人來說,到威尼斯,學院美術館是不能錯過的。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給威尼斯帶來的最大成果就是表現在繪畫上。一個被命名為“威尼斯畫派”的繪畫風格就此形成。對色彩的大膽運用,描繪生命的動感狀態,是威尼斯畫派的最主要特色。威尼斯畫派形成於15世紀後期,繁榮於16世紀,威尼斯也因而成為了繼佛羅倫薩和羅馬後的第三個文藝復興中心。其美術題材從宗教轉向世俗的自然風光,舒適的生活也帶來一種享樂主義的情調。開創者是貝裡尼,喬凡尼是進入黃金時代的第一位傑出的畫家,提香更是一代色彩大師。富裕起來的威尼斯大量建造豪華宮殿,需要無數的裝飾畫和屋頂壁畫,所以十六世紀後期威尼斯畫派得以繼續繁榮,對歐洲十七、十八世紀的浪漫主義繪畫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西方藝術中樹立了新的典範。

研究院美術館是歐洲頂尖的美術館。從外看研究院美術館只是一座樸實的白色小樓,然而它所收藏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尤其是大量的威尼斯畫作,其水准足以與法國的盧浮宮媲美。喬爾喬內巔峰時期的名作《暴風雨》是鎮館之寶。

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Peggy?Guggenheim?Collection)為威尼斯掙得了又一份榮譽。佩吉?古根海姆來自紐約最有勢力的猶太家族,她是推動抽像派和超現實畫派發展的重要人物,現代美術館展示了她的藝術收藏品及生前物品,如畢加索等許多代表現代美術和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刻。?從研究院美術館步行過去約3分鐘。







彩色島

威尼斯由一百多個島嶼組成,美麗並非僅限於一個主島。在那些大多數無人居住的小島外,有三個富有特色的島受到游客的青睞:玻璃島(穆拉諾murano)以制作玻璃工藝品出名;彩色島(布拉諾burano),以編織蕾絲花邊和彩色房子吸引游客;麗都島(Lido),高擋安靜的生活島,大名鼎鼎的威尼斯電影節舉辦地。

買上一張一日票,從聖馬可廣場碼頭坐52路船去玻璃島,盡可能在船上“方便”後上岸,碼頭上的“解憂宮”收費2歐。一上岸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家玻璃作坊,但令人不快的是,不購物拍照得付費。沿著一條兩邊全是玻璃制品商店的河道穿過小鎮主街,順大路右拐彎後來到玻璃島上的另一個有著顯眼的白色燈塔的“FARO”碼頭,在此購票等候轉往彩色島的船。盡管有點折騰,但是只能這樣。這樣走法恐怕是當地政府的用心良苦,好在一路櫥窗秀也不枯燥。

彩色島 (布拉諾burano) ,應該是世界上色彩最明艷的地方。島上的居民都是漁民的後代,大概得益於威尼斯的藝術氣息的熏染,當地的手工蕾絲和抽紗制品頗有名氣。彩色島之所以被稱為彩色,是因為一踏上小島,一片五顏六色的房子就迷住了你的眼睛。沿著河道一路逛去,島上的房屋姹紫嫣紅,島民藝術創作力的大膽,絕對超出你的想像。富於想像力的當地人把那些小巧玲瓏的房子刷上你所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各種顏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當地政府規定居民必須每年刷一次房子的外牆。家家戶戶臨水而居,五彩的房屋倒映在河道中,豐富了景觀的層次,增強了表現力,長長的河道,變成了一條條絢麗的彩虹。在島上閑逛,實在是一次令人愉快的視覺享受,一幢房,一扇窗,一道門,都成了藝術品在吸引眼球,甚至擺放在門口的簸箕掃把都成了藝術裝置。彩色島是童話版的威尼斯,比起威尼斯本島的華麗浪漫和典雅,彩色島更簡單更平易也更快樂。換換主島濃重的口味,嘗嘗清新淡雅的素菜沙拉吧。返回威尼斯主島不必再走原路,但中間也得轉一次,隨波逐流跟著走吧。









提示

交通

從桑塔露琪亞站開始,1、2路船都到聖馬可廣場,但1路是站站停,站與站之間很短,2路只停大站。在主島無需坐船,步行足矣。如果去外島,建議買日票,早去早回,然後充分用足日票的時間,坐船在威尼斯游逛,一直坐到你不想坐為止。當然,不要忘記上船前先在機器上檢票!我早上坐2路去桑塔露琪亞站,不料是從島外側開行而不走大運河,有機會看看不同的風景。

住宿

五星級的酒店大都集中在聖馬可廣場周圍及運河邊,由裡向外,價格遞減。島外的大陸mestre地區最便宜,坐火車到桑塔露琪亞5分鐘而已。在主島選擇酒店最好靠近碼頭,因為越往裡走一路翻的橋越多,畢竟造橋的年代還沒有發明拉杆箱,橋上只有台階來考驗你上上下下的耐心和耐力,不過通往聖馬可廣場碼頭的橋上人性化地鋪設了平道。

我住的是Hotel Al Codega,這是一家離聖馬可廣場5分鐘步行的4星級酒店。提前半年在BOOKING上搜索時,發現主島上4星級酒店都在2000元以上,唯有這家不退款的“高級”房間1700元。當時我也納悶,地理位置不錯,為何有錢不賺?這可不像是“威尼斯商人”。到了才知道,酒店躲在一個大院子裡,而院門只是其貌不揚的甚至是簡陋的一人多高的小門洞。若不是我正好問到了酒店老板的弟弟(在附近另開一家旅館),恐怕是到了跟前也不敢鑽進那個門洞。入住後再查,那時的房價可是2000元多。酒店條件無所謂好壞,是用公寓樓改裝的,沒有公共空間,但還算精致。問路時附近參考坐標是在同一條街上的阿瑪尼專賣店。酒店信息:

Hotel Al Codega Corte del Forno Vecchio, S.Marco, 4435 30124 Venezia

tel:+39 0412413288 fax:+39 0412414621 www.alcodega.it



餐飲

聖馬可廣場周圍餐館林立,裡亞托橋下也是一派欣欣向榮。過橋左手邊第一條通大運河的巷子裡,門口老是排著長隊的小飯店,是旅館前台介紹的。結果一問我得排1小時後才能輪到,只好放棄。

Trattoria alla Madonna 地址:calle della Madonna s.polo594 tel:041-5223824

提拉米蘇

到了意大利想吃正宗的提拉米蘇,結果問一個中國店小二,他又幫我問了隔壁飯店老板,答曰現在一般都是統一機制的放在冰箱裡隨時可賣的那種,很少有飯店自己做的了,失望之極。

購物

盡量離聖馬可廣場遠些!同伴在廣場旁邊的一家飾品店裡買了好些玻璃島的彩色掛件,4歐一個。由於買的多店家還送了兩樣贈品,頗為開心。誰知後來在其他店裡看到同樣的東西,0.99歐一個!痛心埃

總 結

洋洋灑灑的意大利游記居然寫到6萬多字,自己也感到驚訝,何以有那麼多文字可寫?但細想來,這實在是算少的了,因為許多歷史的、文化的、建築的、宗教的內容都沒有展開,既不可能也沒能力展開,意大利可圈可點的世界遺產太多了——共計48處排名世界第一。盡管我走到的都是世界遺產,但還有許多遺產沒去。一句話,意大利是個值得你耗費時間的地方。強烈建議,上班族不要貪多而十多天內匆匆游走好幾個地方。意大利可看的地方太多,且又是文明薈萃之地,文化的東西不是走馬觀花能消化的。所以建議分幾次去,每次集中在一個區域,游透,講究質量。意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也是歐洲文化藝術比較集中的國家,最好行前做足功課:如古羅馬歷史、建築、繪畫雕塑等知識。

交通

火車

鐵路不建議買意大利通票,太貴。我把要去的所有地方的慢車票價格查詢了一邊,相加後比通票便宜很多。意大利鐵路網可以提前兩個月網購車票,但須注冊,屆時憑打印的車票上車即可,無需車下剪票。最便宜的9歐,我共買了3段3小時路程的9歐車票。短途的無需預購,直接買了上車,但最好提前到站,因為如果你不會在機器上買票,往往要排隊。還有記住,一定要在上車前去機器上打印日期檢票,否則為此罰款可劃不來。意大利的火車准點的不多,上下車的階梯也很高。

意大利鐵路網:www.trenitalia.com

意大利國家鐵路網站購票圖解及車票使用指南

http://www.eueueu.com/forums/473171/ShowPost.aspx

意大利公路網:http://www.busfox.com/timetable

飛機

內陸建議選擇兩家有名的廉價航空公司EasyJet(www.easyjet.com)和Ryanair(www.ryanair.com)。前者的選擇性多且多停在大機場,後者在價格上更有優勢。瑞安航空規定在乘機日前15天內在網上自己打印登機牌,如到櫃台辦理,收你60歐沒商量!認真檢查輸入的每一個字母。也千萬不要像我一樣輸錯名字!我在敲鍵盤時大意把名字中的M錯敲成N,旅館老板幫我電話詢問瑞安航空,網上改名60歐,機場改名100歐!瑞安服務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願意掏錢。無奈之下只好再花48歐在網上重買一張,這是最好的選項了。

住宿。其實意大利的旅館並不算貴,也沒什麼特別之處。


精選遊記: 威尼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