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甘肅——圖話隴東石窟(北石窟寺、南石窟寺、西王母宮石窟)

作者: 哥德堡

導讀甘肅的古代文化遺存十分豐富,特別是石窟藝術。中國有四大石窟,莫高窟、雲岡、龍門、麥積山,甘肅就占了兩個。其實在甘肅省內也有四大石窟之說,那是指莫高窟、麥積山、炳靈寺和北石窟寺。北石窟寺就是隴東石窟群中最主要的一個。提起隴東石窟群不是那麼赫然有名,這是指甘肅的東部慶陽、平涼一帶的隴東地區分布著大小20多處石窟,統而稱之為隴東石窟群。其中 ...

甘肅的古代文化遺存十分豐富,特別是石窟藝術。中國有四大石窟,莫高窟、雲岡、龍門、麥積山,甘肅就占了兩個。其實在甘肅省內也有四大石窟之說,那是指莫高窟、麥積山、炳靈寺和北石窟寺。北石窟寺就是隴東石窟群中最主要的一個。提起隴東石窟群不是那麼赫然有名,這是指甘肅的東部慶陽、平涼一帶的隴東地區分布著大小20多處石窟,統而稱之為隴東石窟群。其中,平涼涇川南石窟寺和慶陽北石窟寺,兩寺相聚45公裡,屬同期、同人開鑿的姊妹寺,開鑿自北魏,歷經1500余年至今,仍有部分得以原物幸存,是隴東石窟群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和最大看點。

這裡插一段資料:南北石窟的開創者,是北魏一位將軍叫奚康生的。奚康生(公元467—521年)是一員武將,驍勇善戰,為北魏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特別崇信佛法,並多次用自己的住宅建立佛教寺院。公元509年,涇州(就是現在的涇川縣北涇河北岸,南石窟寺所在地區)的和尚劉慧汪聚眾造反,宣武帝詔命奚康生領兵征討。平叛以後,奚康生就留在涇州擔任了近三年的刺史。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奚康生動員全涇州的人力和財力,經過千百名工匠窮年累月的勞動,終於造就了南、北兩座石窟寺。

南石窟寺

去南石窟寺比較偶然,那次是去崆峒山,趕上沙塵天氣,游過之後決定到涇川溫泉住宿,發現從國道往涇川路上,有一處指示南石窟寺的路牌,第二天早上返程的時候,我們就先順路去看了一看。

出了國道,瞬時告別了喧囂,走上一條偏僻的鄉間小道,再蜿蜒著走幾公裡,豁然開朗見到一片空常這裡是南石窟寺的早晨,新修的大門緊閉,新上的油漆顯得油頭粉面。而新修的圍牆還有一個口子沒有封上(圖右側處)。



小心走進園去,牆內還是一片未完成的工地景像,四下空無一人。早晨太陽已經好高了,院子裡還是一片寂靜。新修的回廊怎麼也無法讓人與石窟有何聯想。



穿過還是工地的院落,來到南石窟寺的老門,看著才有那麼點意思了。



原來是園中園,今人在南石窟寺山門外正在搭建一個新的更大的院落。從文保單位的石碑背後看這個新建的院落,小具規模,看起來是要提高這裡的接待能力。



進得山門,面前一座低矮的山包,一點沒有以前進入其他石窟看到的那樣的山體規模,不禁讓人遲疑,在這種地方能有什麼好寶貝藏著。



沿著這個台階,走到上面的石窟區。



從外面看,石窟區只有很小的一段。



工作人員終於來了,石窟區只有兩名工作人員,我們來的太早,解說也沒有來,工作人員給我們開了門。

南石窟寺有5個窟,現存只有2個,只有這個1號窟是上了鎖的。2米來寬的門,無法想像,裡面關著什麼。



當們打開,光線從敞開的大門外投射進來,我們看清了這裡是個巨大的窟。據查高11米,寬18米,深13.2米,和現今的劇院舞台尺寸大致相當!1500年前,開鑿這麼大的石窟得多艱難啊!

進門前後的感受到的景物反差太大了,不僅是光線和空氣的反差,那氣場,生生把人吸引。我們一下從世俗的世界,墜入古代的空間。



石窟裡有七尊大的立佛像。以下三張圖片,自右向左,自東向西,依次展示石窟內的七尊佛像。正面三尊,左右各兩尊。每尊佛像旁邊都有一尊小一些的佛像,叫脅侍佛吧。







南北石窟寺中的七佛,是中國佛教藝術中所常見的題材。佛教認為,在釋迦牟尼以前,就已經相繼出現了六位佛祖,而釋迦正是繼這六佛之後再現在世界成就佛道的。將來還會有彌勒佛繼承釋迦牟尼降臨人世間。這樣就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佛陀崇拜體系。而南石窟寺1號窟和北石窟寺第165窟中的主要造像,正是這種宗教信仰觀念的形像說明。



窟壁上有浮雕,因風化嚴重,看得不是很清晰,不過還能看出雕刻得十分精細。



窟頂為覆鬥式,朝南開門,門上設有明窗。



明窗投進的一絲光線,投到石窟牆壁上。



從佛像與山體層面容為一體來看,佛像是用山岩整體雕塑的。



這是門兩側南壁的坐佛。



石窟後來經過保護,現在外牆是重新修的。



4號窟,今名羅漢洞,內存有18尊羅漢像。疑為唐代所塑,此窟亦為唐代所開。因當時窟中塑像損壞比較嚴重,後進行了重新修飾,成了今天的模樣。









南石窟寺除了1和4號2個窟有佛像以外,其他的已經是空窟了。有些後人補的東西,沒有解說,也不得而知。







王母宮石窟(南石窟寺碑)

王母宮石窟也在涇川,距離南石窟寺不遠,這地方傳說是西王母降生地,西王母就是我們俗稱的王母娘娘,王母宮也就是相傳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後面的山叫回山,王母娘娘住的地方叫回屋。王母娘娘住的地盤也不過如此埃



這個王母娘娘的塑像是後人刻的。據說台灣信眾對此地十分看重,資助了大量資金,完成這裡的建築,還常年有人來祭拜。



王母宮石窟位於回屋旁,開鑿於北魏太和年間,和南北石窟寺大致同期,距今約有1400多年歷史。



這是王母宮石窟的入口,解說介紹上面這個木質的四層樓閣是清朝的建築,現在已經不讓上去了。但不知,掛燈干嘛?



窟內為方形中心塔柱,據介紹原來石窟是露天的,後來由山體塌陷,就把石窟封起來了,所以看石窟的頂層是現代水泥的封痕。



石窟內雕有大小佛造像200余尊。有些雕像保存得驚人地完好,就像新雕刻的一樣。







中心塔柱雕有大像啊,這倒很少見到,還有下面的人物,雕刻得精細可愛。









也有些脫落遺失的殘跡。





石窟外觀。



值得一提的是王母宮石窟保管有“南石窟寺之碑”,該碑原存南石窟寺1號窟,民國初年出土於涇川王家溝村。“南石窟寺之碑”的歷史價值極為珍貴。不僅從此碑考證得知南、北兩石窟的開鑿過程和當時的一些史實資訊,而且,其書法成就亦為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所贊譽。

該碑存放得十分簡陋,但無緣拍得照片,只好從網上找來一幅充數。



北石窟寺

去北石窟寺在慶陽,慶陽離蘭州比較遠,離西安比較近,所以專程去石窟寺的話從西安出發比較方便。石窟距慶陽市區約25公裡,但最後這25公裡道路蜿蜒崎嶇,不那麼好走,也可見北石窟寺位置很偏僻,難怪它晚於南石窟寺25年才被今人發現。

山間的景色一般,當我們在山路上盤旋已經疲憊的時候,石窟寺突然地在一個拐彎出現了,完全沒有指示和征兆。



門前的停車場不大,也只有幾輛車而已。



山門簡陋,估計修的年頭也早幾十年了。



南北石窟寺、王母宮石窟都是這個門票價格。



資料載,北石窟寺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經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不斷增修擴建,在長120米,高20米的赭紅色石崖上,留下了窟龕密集,形如峰房的石窟群,共計現有窟龕295個,大小雕像2125尊。





正中間的就是165號窟,即奚康生主持開鑿的“七佛窟”,窟門兩側雕守門天王兩尊,高5.8米,怒目鎖眉,神情威嚴。



該窟比南石窟寺1號窟還要大一些,窟高14米,寬21.7米,進深15.7米,東、北、南三壁雕七尊立佛。裡面拍照沒有那麼自由啦。北石窟寺這個窟的格局,實際上和南石窟寺是一樣的,只是規模稍大一些。



資料記載,七佛造像歷史悠久,在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亦有類例,但規模都不大。以表現七佛為主的七佛窟的出現以南北石窟為最早。





介紹說石窟是由上面那個口開鑿的,





石窟的頂部在近些年被加固過。



這是222號石窟是唐代開鑿的。





認真負責的解說員蔔小翠,慶陽西峰區人。這裡只有三個解說,因為是全國文保單位,所以他們有事業編制。在講解完以後,她看我十分留戀,又主動打開165號窟,讓我們進去再次感受。



這麼多小佛像埃











石窟的說法多了,記不過來。北石窟寺中,除了2個鎖門講解的石窟以外,其他的地方是完全開放,隨便參觀的,這部分雖然保存的不夠完好,但是依然有形有樣,好歹也是1500多年以來經過歷朝修建延續、幸存下來,雖然殘缺,依然動人。



大部分都只有空穴了。但依然可見鼎盛時期的規模。



這裡的佛像清晰如許,看右側的一個,儀態婀娜。



石窟洞開,任人進來,有點心疼。







山體風化的痕跡。



個別窟的保護措施如此簡易。



這些佛像都可以近距離接觸。看後面兩個,應算保存完好埃







頂棚是用來遮雨的吧。







雖然只是半身,像這樣級別的文物,在其他地區哪能讓人觸手可及埃



右側這個雕像現在看來都栩栩如生,給我留下至深印像。



雖是空窟,但有編號。



從165號窟頂端開的采光口,可以看見窟內大佛的形像。這個欄杆前的風扇,據說是因為洞內水分太大,濕氣重,為防止損害塑像,吹干用的。





這些窟可能是後期開鑿的吧。



這裡曾經有一口“龍泉”。







這裡可以一覽石窟群的全貌了。北石窟寺是坐東朝西的,所以傍晚的時候來光線正好,那時,夕陽和山體的顏色融為一體,石窟也因為光線的角度更顯得凸凹有致。



我們一直呆到工作人員下班,眼見得他們把大窟的門鎖了兩道。然後護送我們走出窟區。



這裡又恢復了寧靜……



第二天,本來想去看雲崖寺石窟,但是車已經開到莊浪距離石窟30多公裡的地方時,因為下雨前方修路無法前行,只能遺憾地放棄。


精選遊記: 慶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