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上海名人故居——與我們擦身而過的名人們

作者: 游向藍天的魚

導讀喜愛上海的老街道、老弄堂遠勝於其他現代化的景觀。記得多年前在上海有過一段東奔西跑的求學歲月,老洋房是那段艱苦時光中唯一的慰藉,每次走在巨鹿路附近都會生出莫名的歸屬感。仿佛若干年前我曾是上海系出名門的大小姐,就居住在這樣開滿鮮花,羅曼爬牆的歐式復古別墅中。 我一定是有這樣的前世,不然就是受張愛玲的影響太深。《半生緣》、《傾城之戀》、《 ...

喜愛上海的老街道、老弄堂遠勝於其他現代化的景觀。記得多年前在上海有過一段東奔西跑的求學歲月,老洋房是那段艱苦時光中唯一的慰藉,每次走在巨鹿路附近都會生出莫名的歸屬感。仿佛若干年前我曾是上海系出名門的大小姐,就居住在這樣開滿鮮花,羅曼爬牆的歐式復古別墅中。

我一定是有這樣的前世,不然就是受張愛玲的影響太深。《半生緣》、《傾城之戀》、《色戒》

……她的小說無一不涉及上海的閨閣生活。還有,王安憶的《長恨歌》,開篇的幾個細入骨髓的場景描寫,就讓我想當然地變成了穿梭於弄堂的清晨與夜晚的那個王琦瑤。

時常,我會幻想好像《午夜巴黎》中的情景,在某個漫步的雨夜,面前駛過一輛馬車,馬車停下,簾子揭開,裡面坐著張愛玲、林徽茵、林語堂。他們邀我上車,車子飛馳,停靠在某間私人別墅中,大門內,是更多的令人驚嘆的文人騷客,我與他們聊天,與他們交換生活與故事,奇幻般地擁有了一個上世紀40年代的夜晚。

那是我極其渴望的年代,動蕩前的上海歌舞升平,浪漫的一塌糊塗。可惜這樣的景像再難於世,唯有走一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撫摸舊日榮光的牆壁,似乎還能聽到他們的呼吸。時光不再,他們用筆下的人物,為生命延續出一條長長地精彩地軌跡。

◤常德公寓195號——張愛玲故居◢

這棟老式公寓如今依然延續著之前的租賃服務,私人居所不允許外人參觀。如果不是刻意找過去,很容易就錯過了,單從外表看與其他舊時建築毫無分別,只有門口小小的牌子上寫著它與張愛玲的聯系。

公寓旁的咖啡廳叫做張愛玲咖啡,玻璃窗上貼著的海報,是張愛玲寫給先生的短信。就好像她昨天才剛剛來過,喝著咖啡邊寫一封信給愛人。









▽思南公館



孫中山與宋慶齡的故居在這條路附近(香山路7號),叫孫中山文物館,缺少了些生活的隨意,而且還要門票,也就沒有進去。現在想想又有些後悔。



▽周公館。

“周公館”是1946年國共談判期間由周恩來率領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迫於形勢壓力對這棟坐落於當時國統區花園樓房的對外稱呼。辦事處在那段特殊時期的目的旨在揭露國民黨和談假像、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以及統一國統區的群眾戰線,“完成教育人民的一課”。

這裡倒是不需要門票,可惜由於我穿了人字拖,屬於衣冠不整,被拒絕入內。只能隔牆偷拍兩張照片,然後走人。後來得知入內也是不能拍照的,心裡稍稍好過了些許。



◤多倫路◢

“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這是寫在多倫路斑駁的牆壁上的十個大字。從魯迅時期起,有許多名人都在這條幽靜的小路中居住過。

如今的多倫路口立著“多倫路文化名人街”的牌坊,讓人在大街小巷中很容易找到它。盡管昔日文人都以駕鶴,只留下一尊尊銅質的塑像,那些尚未改造的老建築,在烈日中擺開的陣勢,似乎還留存著當日的溫度。



▽老電影咖啡廳如今的多倫路成為情侶們拍攝婚紗照很願意去的地方。這件咖啡廳也因為卓別林的“守候”而在濃厚藝術氣息中增添了幾份喜感。據說裡面放映著老上海電影,讓人一下就想到了阮玲玉、周旋等已故的表演藝術家,不由有些傷感。



▽雲景裡魯迅、郭沫若、茅盾、葉聖陶、王造時等文化名人居住過的地方。現在尚有人居住,遇到這樣的建築都好想進去“窺視”下別人的生活,老宅子裡的日子一定更有韻味吧。



▽薛公館不清楚這薛姓值得是誰,看庭院的氣勢大概是當時的大資本家。抗戰時期曾作為侵華日軍海軍武官駐地。



▽文人塑像



▽盡管是新蓋的樓房,卻有老式味道,在這條街中一點不覺突兀。Ps.竹竿晾曬衣物是上海一大街景與特色。



▽其他圖片







如果你也羨慕他們,數百年後依然被人銘記、閱讀、頌揚。那麼,請努力成為那樣的人吧。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