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逛北京10】最容易被人遺忘的皇家廟宇……歷代帝王廟

作者: 迷糊老張

導讀“有橋沒有水,有碑沒有馱,有鐘沒有鼓,有廟沒有佛”。這句老北京的順口溜說的就是“歷代帝王廟”,在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中(另兩個是太廟和孔廟)可能最不為人所熟知。但,了解的人不多不代表這裡不值得一去,相反,這裡有許多其它皇家廟宇中所沒有的歷史遺跡。十一期間,北京的著名景點故宮、頤和園什麼的都是像高峰期間的地鐵站,而十一第四天我去的時� ...

“有橋沒有水,有碑沒有馱,有鐘沒有鼓,有廟沒有佛”。這句老北京的順口溜說的就是“歷代帝王廟”,在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中(另兩個是太廟和孔廟)可能最不為人所熟知。但,了解的人不多不代表這裡不值得一去,相反,這裡有許多其它皇家廟宇中所沒有的歷史遺跡。十一期間,北京的著名景點故宮、頤和園什麼的都是像高峰期間的地鐵站,而十一第四天我去的時候,整個帝王廟裡面游客總共不超過30個,看到如此好的古跡而游客如此之少,不禁暗自竊喜,雖然料到人會比其它景點少,也沒料到人會這麼少,原來在北京,十一期間的各大景區裡,也有如此的——“妙處”。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很棒的歷史遺跡就離你很近的地方,但因為不了解,所以常常擦肩而過。希望以後來北京游玩兒的朋友,除了去那些婦孺皆知的故宮北海景山頤和園等等之外,別忘了有空也去看看歷代帝王廟。 歷代帝王廟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歷代各民族傑出帝王和功臣名將的地方。清朝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後祭祀的帝王為25位。康、雍、乾三代皇帝對歷代帝王廟都非常重視。康熙曾經留下諭旨:除了因無道被殺和亡國之君外,所有曾經在位的歷代皇帝,廟中均應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華統緒,絕不斷線”的觀點,把廟中沒有涉及的朝代,也選出皇帝入祀。乾隆幾經調整,最後才將祭祀的帝王確定為188位。從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間,在歷代帝王廟共舉行過662次祭祀大典,其中皇帝祭祀16次。 歷代帝王廟是我國現存唯一的祭祀中華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和文臣武將的明清皇家廟宇,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進程一脈相承、連綿不斷的歷史見證。



廟門兩側立著下馬碑,碑座是長方形的,沒有龜趺,這便是那句順口溜裡的“有碑沒有馱”。原本是木頭的,到了乾隆換成了石碑,上面鑄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以表示對歷代帝王和先賢功臣的尊崇。東西兩側的下馬碑均用滿、漢、蒙、回、藏和托忒(原居住在准噶爾草原民族的古老的蒙古文字)六種文字刻書,碑的陽面刻三種文字,陰面(即背面)再刻三種,而且不同民族文字的位置在兩塊碑上互換,以示各民族平等。



從景德門門洞看歷代帝王廟的正殿——景德崇聖殿。



御道有一道裂痕,是原物。



順口溜中的“有廟沒有佛”指的就是歷代帝王廟供奉的不是佛,而是歷代有德君王和功臣名將。景德崇聖殿內分七個神龕位,總共供奉188名歷代帝王的牌位,牌位赤底金書。



正中間的神龕供奉的是三皇——伏羲(太昊)、神農(炎帝)、軒轅(黃帝亦稱有熊氏)。北京歷代帝王廟的祭祀對像已經遠遠超越了帝王家族的“宗廟”範疇,具有更為廣泛的內容,是我國歷史發展到封建社會晚期出現的跨家族、跨民族的全新廟宇類型。



歷代帝王廟的景德崇聖殿兩側的四個碑亭也是一大看點,這張是東南碑亭,重檐歇山頂,建於清雍正年間,此碑亭內的石碑是“父子碑”,碑陽為雍正十一年(1733)《歷代帝王廟碑》碑文,滿漢合文,碑陰(即背面)為乾隆五十年(1785)《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碑文,漢文。



碑陰(即背面)乾隆《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碑文,只有漢文,沒有滿文。一塊碑,父子都有碑文的估計在全世界也不多吧。



這個我覺得像龍蝦,皮皮蝦之類。



龍子老六赑屃,雕刻的紋路很是精美,也是我看過的赑屃形像最像龍(銀家本來就是龍的孩子)而不是烏龜,這才是我心目中龍子的形像啊。看完之後我就懷疑,那些馱碑的明明像王八卻要說是龍的兒子的解說,是否有真的想過龍爹的感受。



這張Google Earth圖可以看出歷代帝王廟和妙應寺白塔的位置關系。



以前,解放後歷代帝王廟被159中學(前身是女三中)作為校舍使用,後來為了保護古建,學校遷移,可以看出當初的電線PVC管也被保留下來,作為歷史見證。不知道什麼單位負責歷代帝王廟的維修修復,個人覺得很贊。



大殿西側的兩個碑亭,那段保留的彩畫在大殿西側,一定去看看。



在歷代帝王廟的東南角,有個小院落,裡面坐落著神庫、神廚、宰牲亭和井亭。



這張平面圖可以看出那個小院子的位置,另外,各位看官要注意,在這個小庭院的西側有個鐘樓,但,對稱的位置並沒有鼓樓,這便是順口溜中的“有鐘沒有鼓”,古代廟宇晨鐘暮鼓,不敲代表日落之下的鼓,表示吉利。



據文獻記載,從明嘉靖十一年(1532)到清末(1911)的380年間,北京歷代帝王廟中共舉行過662次祭祀大典,明清皇帝親自主持祭祀大典達16次。其中,雍正帝5次,乾隆帝6次到歷代帝王廟祭拜。



本屬於歷代帝王廟的影壁現在被一條阜成門內大街分隔開來,原本廟門和影壁之間有三座石橋,而影壁和廟門之間有條很短的景德街,街的兩端各有一座牌樓,這條很短的街在原來是不許馬車和老百姓走的,都要繞道影壁南邊,1954年,道路改造,石橋和兩座牌樓都被拆除,其中一個牌樓在首都博物館的一層大廳復建,有機會各位可以去看看。



黃色圖釘就是歷代帝王廟的位置,可以看出其和故宮的位置關系。Tips:地鐵4號線“西四站”下,沿阜成門內大街往西200米即到歷代帝王廟,或坐公交“白塔寺”站下,門票20。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