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盛宴–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第十四天/根特,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

作者: ykkshijiazhuang

導讀(對比利時的根特Ghent,想換個寫法。不寫記敘文,也不寫議論文,也不寫夾敘夾議的雜文,而是寫半是自創、半受網絡推廣影響的文體,所謂城市點評)靈魂的盛宴 –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第十四天 / 根特Ghent,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一)根特的自然環境點評不記得有多少年了,沒見過那麼漫天通紅通紅的朝霞了。當然了,也不記得有多少年沒見過那麼燦爛的晚霞。互聯網� ...

(對比利時的根特Ghent,想換個寫法。不寫記敘文,也不寫議論文,也不寫夾敘夾議的雜文,而是寫半是自創、半受網絡推廣影響的文體,所謂城市點評)靈魂的盛宴 –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第十四天 / 根特Ghent,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一)根特的自然環境點評不記得有多少年了,沒見過那麼漫天通紅通紅的朝霞了。當然了,也不記得有多少年沒見過那麼燦爛的晚霞。互聯網如是說:朝霞,是一種自然現像。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如果大氣中水汽過多,則陽光中一些波長較短的青光、藍光、紫光被大氣散射掉,只有紅光、橙光、黃光穿透大氣,天空染上紅橙色,形成朝霞。當空中的塵埃、水汽等雜質愈多時,其色彩愈鮮艷。令人困惑的是最後一句:空中雜質越多,朝霞的色彩越鮮艷?¥#%……—%—)*……*¥¥%—?!!!是嗎?是這麼回事嗎?果真是嗎?如果是,那麼為什麼,在滿是粉塵煙霾的北京生活了兩年半,雨天的早上從沒見過朝霞?如果是,那麼為什麼,在十多年前憑借前市長的努力而榮膺世界環境500佳稱號、十多年後的近年動輒連續若干天空氣污染指數爆表500的大連,朝霞也並非一種自然現像、而只是一種傳說?事實證明,互聯網上的很多信息是靠不住的。比如那一路西歐之旅,遭遇了四個世界文化遺產的教堂、三家國際知名博物館的關門裝修,每一個都已開工一年以上,卻沒有一個在百度旅游上見到過告示。互聯網上的信息是否可靠,全在於網站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責任心了。包括對自然現像的解釋,恐怕也得根據地球村的環境變化而予以時時更新。至於在根特Ghent早上起來會見到半個天空紅彤彤的朝霞,既不能指望互聯網上有預告,又不能事先有任何的預期。那麼,難道真的,是上蒼又一次驗證了我的好人品嗎?有點跑題了。老爸早就教導我說:寫游記,關鍵在於你跟人什麼。什麼樣的信息對讀者有價值和意義,什麼樣的信息會吸引讀者的興趣與思考,什麼樣的話題是你再想誇誇其談也要剎住閘門守口如瓶的,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寫。唉......好吧~ 能聽到父母的嘮叨是無比幸福的事情。所以,那麼,如果一定要讓自己寫了掛在網上的東西有點參考性,我想,我的意思是,在根特,朝霞是一種自然現像。插圖:根特的朝霞









(二)根特的歷史發展點評說到根特的歷史,兩千年不可謂不悠久了吧。考古學的依據證明,從石器時代起根特地區就有人類定居。歷史學家相信,根特的地名來源於意味著“河流彙合處”的凱爾特語。公元一世紀左右活躍在歐洲的凱爾特人,因為沒有文字而失去了歷史的記錄。羅馬時代生活在根特的人,也沒有留下文字記載。四世紀末至五世紀法蘭克人的入侵,使得後來發展為弗拉芒語的古荷蘭語相對穩定下來,取代了凱爾特語和拉丁語。根特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650年左右,通厄爾地區大主教聖阿曼德在那裡建立了兩個修道院,一個叫聖彼得修道院,還有一個就是後來著名的聖巴夫教堂的前身。十一世紀起,根特開始興旺發達,至十三世紀成為歐洲僅次於巴黎的第二大城市。 中世紀的根特是歐洲的布料工業中心,當時的弗拉芒即弗蘭德斯Flanders地區,以布魯日— 根特為中心,數百年來曾經享有高度的經濟、文化、貿易的繁榮,直至後來以安特衛普 — 布魯塞爾為中心的布拉班特Brabant地區崛起而取代之。 接下來的幾百年裡,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天主教的改革等歷史因素,使根特漸漸失去了歐洲商業政治中心的地位,直到十九世紀初再度因紡織工業而復興,並衍生出1817年根特最早的大學的誕生。然後,1830年,比利時就從荷蘭分離出來了。獨立之後的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根特一直引以為豪的工業就沒有再成亮點,更沒有其他能在全比利時進而全歐洲閃光出彩之處了。令人困惑的正是這一點,比利時為什麼要獨立?比利時獨立的歷史意義在哪裡?比利時人自己覺得光榮的獨立究竟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發展契機?這次一共走了比利時的六個大城市,包括史上經濟最發達的弗蘭德斯地區的布魯日、根特,史上一度不次於弗蘭德斯地區的布拉班特地區的安特衛普、布魯塞爾,還有法語社區的圖爾奈、納慕爾,正好是比利時三種不同特質的地區的三對典型城市。整體感覺是,比利時的經濟、建設、文化的發展程度,要遠遜色於荷蘭。整個歐洲原本都是同根所生,哥兒幾個各自成家獨立門戶分分合合,鬧騰個一千多年,到現在又成了個貨幣統一並且沒有國境的歐盟,原本也無可厚非。但比利時跟荷蘭鬧獨立,卻怎麼看怎麼都像是兩條腿非折騰著跟上半身分家不可。社會學家粉飾比利時獨立的兩大理由,第一為兩地語言的不同。而實際上呢?所謂弗拉芒語,原本就是古荷蘭語,或者叫南部荷蘭語更精確些。發展到近代,弗拉芒語跟現代荷蘭語的差別,也無非是北京話跟東北話之間口音和個別語彙不同的程度而已。一個半世紀後的1980年,荷蘭和比利時又簽約成立“荷蘭語聯盟”,旨在共同促進荷蘭與比利時的弗拉芒社區之間荷蘭語言和文學方面的一體化。比利時獨立被合理化的第二點是所謂兩地宗教的不同,而事實上這個更是牽強附會的無稽之談。因為新教與天主教原本同族同宗,荷蘭與比利時都是天主教國家,只不過宗教改革後加爾文教派在荷蘭北部的影響比較大而已。但從人數上看,新教自誕生至今近五百年來,在荷蘭發展信徒的數量,就從來沒有高過傳統的天主教。換句話說,天主教有史以來就是荷蘭和比利時兩地共同的第一大宗教。所謂兩地宗教信仰、文化傳統的差異從何而來?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兒。說到底,比利時的獨立,就是北邊的英國和南邊的法國成心攪和出來的。比利時那兩條大腿仗著工業底子覺得自己挺粗的,就聽不慣主張自由貿易的腦袋指揮,總覺得自己勞苦功高卻處處受牽制束縛。北邊英國一煽風點火,南邊法國一鬧大革命,這腿兒就架不住忽悠,自以為很光榮地把上半身連腦袋一塊兒踹飛了。結果呢?贏家當然是看熱鬧的英法了。不過,腦袋畢竟是腦袋,腿斷了先接兩條假肢,再慢慢恢復元氣。可沒了腦袋的比利時,癱瘓的卻不只根特一地了。養腦子比起養腿,花的功夫也不止千倍萬倍了。可見,五官爭功各自獨立也好,四肢逞強與身體分家也罷,都跟未成年人嘴上無毛就脫離父母的懷抱似的,不是什麼好事。插圖:根特最古老的聖巴夫教堂(在裝修)







插圖:弗拉芒文學家,弗拉芒語運動的先驅Jan Frans Willems(1793-1846)紀念碑



插圖:老郵政局



插圖:市政廳



插圖:鐘樓與市政廳





插圖:聖雅各教堂





插圖:伯爵城堡







插圖:根特市中心的運河





插圖:路邊水果批發店的西紅柿



海女2014年1月5日至1月8日 於大連


精選遊記: 比利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