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五)

作者: 泥洹芝荷

導讀在路上(五)————休息一晚,早早的天還不亮就出門了,我靜靜的走在這個石條鋪成路的街道上。 茶峒,《花垣縣志》的記載,正確的寫法應為“茶洞”。 茶峒的對面是重慶的洪安和貴州的松桃縣,清嘉慶七年(1802),這裡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設東西南北4門,門樓上各有4座炮台,。城牆城門雖被毀壞,但吊腳樓、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渡口還在,翠翠島公園真是個敗筆 ...

在路上(五)————休息一晚,早早的天還不亮就出門了,我靜靜的走在這個石條鋪成路的街道上。 茶峒,《花垣縣志》的記載,正確的寫法應為“茶洞”。 茶峒的對面是重慶的洪安和貴州的松桃縣,清嘉慶七年(1802),這裡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設東西南北4門,門樓上各有4座炮台,。城牆城門雖被毀壞,但吊腳樓、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渡口還在,翠翠島公園真是個敗筆!多此一舉,翠翠雕像要是放在白塔再遠處就好了,估計他們只想請黃永玉先生做翠翠雕像,放在何處到沒有征求“刁民黃永玉”吧。近年來建起的34級石級石頭台階,組成的近萬米沿河觀光帶。雖是方便了游人,但是大煞風景, 渡口是三省的交界點,近邊還有幾株大楓樹。貴州的松桃,人大多住在山裡,行走不便,顯得人氣不旺,有些荒涼。湘、川兩邊倒是熱鬧些。現在有大橋連接,好多了。當地的頑皮伢子在這裡撒尿,笑咧咧地誇口:“哈,老子一泡尿澆遍三省!”。時近中午,老子也坐船穿越了一次三省,在船上,我和船老大都沒有說話,突然看見一只水鴨子游了過來,它是吃小魚的。這河裡的魚,也暢游三省,野生的肉嫩,所以當地有一道菜就是:“一魚吃三省”,好吃!來的當天我就吃了的。 茶峒的“邊邊場”是有歷史的的,在洪安的一邊,一位在此生活了八十多年的老人,告訴我:茶峒原本就是個大鎮,每逢趕場,兩岸都是以它為中心的,歷史上形成的。還保留著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老習慣,每逢農歷二、八趕集,叫趕“邊邊場”。早上八、九點鐘,三省邊界的各族人民便三五成群,無論男女老少,大都像節日出門做客似的,經過收拾打扮,特別是青年婦人,一律盛裝,胸前佩戴者銀飾和耳上的大耳環,向茶峒彙集。偶爾也會有個別赤膊短褲的壯漢,肩扛長管火銃,高挑幾只羽毛斑斕的野雞,昂昂然在人叢中穿行。甚至還有最古老的染布缸在招攬生意。老人講得有味,我聽得認真。不過尖頭的渡船變成方頭的了。還是“拉拉渡”,一人一元,不用篙或槳,不過牽連兩岸的篾纜換成腳拇趾粗的鋼索了。擺渡的是中年男子,可我偏在那天遇見了一個漂亮的年輕女子在幫忙“拉拉渡”,動作大方嫻熟,過後知道她是是來幫忙的街上人, 茶峒還有好的古鎮城牆,古樸典雅的國立茶師(今茶峒中學),清政府在邊城設置的協台及練兵校場,走進茶峒彎曲的窄街。印像最深的是它那獨特的房屋建築。一排古老的店鋪擁雜相連。邊城百貨可是他的標志性建築了,隱隱可見當年的繁華。這裡盛產杉木桐油,因而房屋除屋頂外,四壁幾乎全是木頭的。門窗櫃台都不用油漆,而塗以黃亮的桐油, 水岸邊還有幾幢默立的吊腳樓,不知多情的湘西女子是否還在等待那遠道的水手?是否仍在聆聽那索夫雄壯的號子!我久久佇立水岸畔,不見了擺渡的爺爺,小翠也不知今在何方?想著這些,漫步串走著,湘西女子的青春故事都沉落在了古老茶峒的溪流中、山路中、桃杏花裡、竹林裡、群山裡了,,,。 洪安的船碼頭,有一個碉堡樓,樓上有毛主席像和顯著斑駁的毛主席語錄,“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都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都要反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信步走到街上,發現比起茶峒來,確是要冷清,可是老門面、歷史痕跡蠻多的,復興銀行、萬豐雜貨鋪、富康號米店、二野進軍西南的司令部暫住的房子、還有幾棟上百年的老屋。 倒是街道的牆上,紅底黃字的革命標語,著實讓我激動了一陣,我的小名就是爸媽起的,叫紅兵,曾經是一名紅小兵。“下定決心,不怕犧牲,去爭取更大的勝利!”、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勾起了我的回憶,我也是感受過共和國脈搏的人啊。 這就是茶峒。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條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沈從文《邊城》 2014.2.10.


精選遊記: 鳳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