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慢游岩骨花香•尋訪傳奇大紅袍

作者: 洋光攝客

導讀在武夷山,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你的心決定茶的味道。此話似乎有如佛家禪語,一切皆虛幻,因心而生。 很多人說潮汕人懂茶、好茶,而我是半個潮汕人,對茶的了解並不是很深,但對茶的卻是天生的,只要是茶,只要能入嘴,我總能品出他的“味道”。 “大紅袍”聽說過,沒見過;茶葉種植園,圖片看過,沒親自走過。這次慢游行程值得期待。 這條慢游道是武夷山風� ...

在武夷山,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你的心決定茶的味道。此話似乎有如佛家禪語,一切皆虛幻,因心而生。 很多人說潮汕人懂茶、好茶,而我是半個潮汕人,對茶的了解並不是很深,但對茶的卻是天生的,只要是茶,只要能入嘴,我總能品出他的“味道”。



“岩骨花香”,一個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名字,我想問,是否寫錯了,“骨”應該是“谷”吧?在岩石堆積的山谷中慢步,一邊欣賞沿途的美景,一邊聞著那醉人的花香...是否就是這條慢游道的真諦?但似乎這條小道目前看來,兩旁只有些雜草和樹木,並不見得有啥特別...



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多山谷丘陵,形成眾多峽谷。石板路就在這峽谷之間穿行,而在石板與岩壁之間的泥土地上則稀稀拉拉的種了一些明顯經過修剪過的茶樹。我不禁想問,這是誰呀,那麼無聊,也不好好種茶,這稀稀拉拉的幾棵茶樹,可以干啥呢?



不時,可以看見一些茶樹種植在坡度較緩的岩壁上。



這些茶園似乎也太“小氣”了點吧! 非也!武夷山的小山丘陵為火山噴發後,再經漫長的地殼運動後堆積而成,岩石含鐵豐富,岩石表面經過長年累月的日曬雨淋,形成了風化土,這是武夷山茶樹生長的沃土,再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山谷中大部分時間溫暖濕潤、雲霧繚繞,使武夷山茶樹有著與其他地方所不同的韻味,當地人習慣把這種“韻味”稱之為“岩韻”。茶農利用充分利用這個種茶小環境,在岩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種茶,使得武夷山茶園有“盆栽式”茶園之稱。行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說,岩茶因而得名。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武夷山峽谷中,種茶土地顯得難能可貴,即使“公司”再大,但茶園面積不一定就能大...



沿途,不時可以看見從山崖上墜落的溪流



沿途不時出現的過河蹬腳石,也為慢游增添了點情趣....





途中,突見崖壁上突出的木頭框架







留香澗



岩茶花在雨露中晶瑩剔透



終於我們看見了:天心岩九龍窠的高岩峭壁之上的神奇大紅袍母樹,僅僅有四株。兩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溫變動不大,更妙的是,岩頂終年有細小甘泉由岩谷滴落,滋潤茶地,不用施肥,而生長茂盛。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 人們每年五月的十三到十五日高高地架起雲梯采摘,產量極少,大約只有11兩,被視為稀世珍寶。 而制作大紅袍,從看護,到采茶、制茶、送茶,都有一套嚴格的責任機制和嚴密的工作流程、嚴謹的時間限制。武警要參與大紅袍采、制、送全過程的監督和警衛。大紅袍,有位監護人,終年看護,不離其左右,擔負守茶、祭茶、采茶職責。采茶,必須由省、市政府、茶研所、茶監護人等幾方責任人均在場,一番儀式,一番察看,一番簽字,才能采摘。屆時,武警守衛峽谷、置放雲梯;茶監護人,在武警的陪護、監督下,在省、市、茶研所幾方人公視下,登雲梯采茶,采畢,即交武警,空手下雲梯,雲梯即被武警收走。一干人等,速離峽谷,趕到茶廠,茶研所人又在幾方監護下,炒茶制茶,茶成,當即給場省、市人,驗重分包;庚即,省上人又在武警的陪護下,登專機送往北京。 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岩壁上的茶樹芽葉制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 聽說峽谷內的岩茶基本上都是這四株母樹的後裔。



告別了大紅袍母樹,我們開始慢慢離開岩茶峽谷...原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土生土長的武夷人充分利用大自然所賜予的寶貴財富,將武夷山的茶文化推廣到世界,將更多人認識“大紅袍”,認識“岩茶”,認識武夷山...════════════════════════════════════════════攝影設備:佳能 5D Mark Ⅱ + EF 17-40mm f/4L USM + EF 70-200mm f/2.8L IS Ⅱ USM──────────────────────────────────────────── 我的努力需要你的支持,轉載,請注明出處!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