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之書院門

作者: 我是多傑

導讀西行漫記之書院門 作者: 劉純傑 “鈴。。。”一陣電話鈴聲把我從夢中驚醒。“快起來,天亮了,醒醒吧,今天還要去交大呢? 我匆忙起床,洗蔌完畢,跟阿康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見他的同學小萍。交大位於興慶宮的對面,興慶宮據說是唐玄宗李隆基理政和與楊貴妃居住的地方,公元714年改建成皇宮,稱興慶宮。一進校門,我就發現這裡的確與一牆之隔的校外差別很大。校 ...

西行漫記之書院門 作者: 劉純傑

“鈴。。。”一陣電話鈴聲把我從夢中驚醒。“快起來,天亮了,醒醒吧,今天還要去交大呢?

我匆忙起床,洗蔌完畢,跟阿康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見他的同學小萍。交大位於興慶宮的對面,興慶宮據說是唐玄宗李隆基理政和與楊貴妃居住的地方,公元714年改建成皇宮,稱興慶宮。一進校門,我就發現這裡的確與一牆之隔的校外差別很大。校內的梧桐樹都修剪的整整齊齊,規規矩矩,然而校外的樹則是高大參天,枝繁葉茂。校園裡很安靜,學子們大都匆匆忙忙,穿行於校園的小路上。在錢學森圖書館前面有四個以中國四大發明為題的雕塑,遠處的草坪上或大樹下有三三兩兩的同學席地而坐,或在認真地看書或在親密地交談。

由於是午餐時間,我們是在青年之家的學五食堂的二樓找到小萍的。阿康給我們作了簡單的介紹後囑托小萍領我到處轉轉,然後說公司裡還有事先走了。臨走前,向我特意強調“她是搞程序設計的,並且是個好導游”。小萍看上去既秀氣又粗曠,聽阿康說起她的父母是南方人,而她是從小在西安長大的,因此看上去既不失南方人的靈氣,又有陝西人的豪放。體恤衫,休閑褲,再配上一雙紅黃斑點相間的涼鞋,透出一股青春的熱情。馬尾辮在腦後一甩一甩的,顯得活潑而俏皮,這怎麼也不能讓我與一個搞程序設計的人聯想在一起。

“你想去哪兒?”小萍問我。

我想了想,說:“最好是能反映西安文化的地方。”

“那就去東大街和書院門吧。”她說。

我說:“好的,我聽導游的。”

我們乘公交車先到大差市。這裡的公交車票價都是五毛,和北京的情況類似,可是北京的公交車票價已經漲到了一元錢,這兒的票價可能是國內大城市裡最低的了。小萍和我從大差市沿東大街一直走到鐘樓。東大街是西安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沿街有很多商場,專賣店,書店,賓館和酒吧。我在一家左丹奴專賣店的旁邊還發現了藍桂坊酒吧。

“這條街滿繁華的嗎。”我對小萍說。

“你肯定以為這裡很落後,是吧?”

“不是,不是,只是有些東西和我原來的想像不大一樣。”我暗暗自責,以後說話可要小心。

小萍在開元商城門前買了四根“鐘樓小奶糕”,塞給我兩根。我連忙解釋說我只能吃一個。她硬塞給我說“小伙子怎麼能吃這麼少,我還要吃兩個呢。”我只好接過來,心理不禁為她直爽的性格所感動。

我們兩個人左右手各拿一支“鐘樓小奶糕”從鐘樓沿南大街朝書院門走去。

書院門位於西安市的南門裡,南門又稱永寧門,唐朝時稱朱雀門。

在書院門的前面有一座塔。約有二十米高,塔呈六角形,磚上有顏色,塔上磚龕內多嵌有石刻佛像。

這時小萍給我介紹道:“這塔叫寶慶寺塔,建於隋文帝仁壽年間,寶慶寺塔原來在唐城的安仁坊,與小雁塔同在一坊,到唐文宗太和,開成年間,以五色磚作塔,因此,又稱花塔寺,唐朝末年,寶慶寺塔毀於兵火,明景泰年間,重新在這裡建塔,寶慶寺塔高23米,共七層,平面呈六角形,塔上磚龕內的石刻佛像,是隋唐時所造的。”

“想不到你對歷史還這樣了解。”我說。

“這沒有什麼,我住在這裡,當然了解的多一點。”她自豪的說,:“人們長說,一千年看西安

,一百年看北京,二十年看深圳。可以說,這裡是中國文化的源頭。”

一過書院門的牌坊,我就被街道兩旁古色古香的建築所吸引,這裡有賣文房四寶的;有賣字畫,刻印章的;有賣玉石,瑪瑙等珠寶古玩的;另外還有幾家茶藝館和畫廊。據小萍介紹說在這條街上,有位鄒明德先生,他把制作毛筆的作坊全部搬到他的店鋪前面,向顧客展示制作毛筆的過程,據說,做一支毛筆需要84道工序。這些店鋪的名大都古樸典雅,取意深刻。像“珍寶閣”;“榮寶閣”;“瑞寶軒”等,你一猜就知道是賣玉石,瑪瑙等珠寶古玩的。依此類推,“狀元閣”;“一品宣”是賣文房四寶或賣字畫,刻印章的。然而你能猜出“吉爾瑞”是賣什麼的嗎?。。。不知道吧。還是我來告訴你,是賣珠寶的。

有一家叫“兩宜軒”的茶藝館不僅布置典雅,而且房間內縈繞著似有似無的古曲,讓你覺得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而給我留下印像最深的是“兩宜軒”門前的一副對子“假使兩間生我,何嘗宜古不宜今”。著名的長安畫院美術家畫廊也坐落在這條古老的街上,在這裡,你不僅可以看到像長安畫派開宗立派人之一的何海霞等一些名家的繪畫書法作品,而且還可以買到一些相關的書籍,有一些是在別的地方難得一見的。

接著,我們終於來到了書院門中的“書院”,即“關中書院”。關中書院是明清以來享有盛名的學府,所在街道書院門亦因此得名。明萬歷年間,關中著名學者馮從吾因與閹黨鬥爭,辭官歸裡,即在寶慶寺內講學,大力宣揚儒家學說,被稱為理學大師,後因學生日增,於是另辟新址,於公元1609年建立了關中書院。據說,當時聲教所及四川,甘肅,河南,湖北等地學生也幕名前來就學。明清兩代陝西理學的崛起和文風的昌盛與關中書院有密切的關系。

歷經300多年的風風雨雨,這裡現存的一些建築仍維持著舊觀。“關中書院”四個字的兩邊分別寫著“崇文”和“尚德”,門的兩側還寫有一副對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時,天色暗了下來,忽然刮起了一陣小風,空氣變的有些潮濕且涼爽,開始下起毛毛細雨來。我們出門忘了帶雨傘,為了躲雨,我們又回到書院門的入口,看見旁邊有一家“大磨坊”,就推門進去。一來可以躲雨,二來,也可以休息一下。這裡的環境不錯,上了二樓,我們找了一張靠窗的桌子坐下,叫了兩杯卡布其諾。窗外,初春的小雨稀稀瀝瀝地下著,讓我想起了韓愈的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好去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透過窗子,恰好可以看到寶慶寺塔和書院門的牌坊,牌坊上的兩邊分別寫著“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傑。”我喝了一口咖啡,立刻覺得暖和多了,對小萍說:“你說的沒錯,這裡的文化可以說是相當悠久,而且非常優秀,可是經濟上的發展卻不如歷史只有20年的深圳,這是為什麼呢?”

小萍沉思了一會,說:“文化是優秀的,可是文化是過去的,不是現在的。而現在的經濟發展是依托現代文化的。這也許是原因所在吧。”

我望著窗外飄落的雨點,思緒萬千,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