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領隊日記——伊斯坦布爾

作者: 農耕

導讀終於回到中國的土地上了,所有的一切恍然一夢。在遙遠的歐洲的另一端,那個悠遠而古老的城市——伊斯坦布爾,已經只能在夢裡追尋了。從來沒有這麼一個地方,在去之前幾乎一無所知,到達後便說不出的喜歡,以至離別時的依依不舍,離別後的反復回味。 因為工作,在新年裡領隊到了土耳其。全程是土耳其、埃及八日。先到了伊斯坦布爾。 在經過了辛苦的近二十個小� ...

終於回到中國的土地上了,所有的一切恍然一夢。在遙遠的歐洲的另一端,那個悠遠而古老的城市——伊斯坦布爾,已經只能在夢裡追尋了。從來沒有這麼一個地方,在去之前幾乎一無所知,到達後便說不出的喜歡,以至離別時的依依不舍,離別後的反復回味。

因為工作,在新年裡領隊到了土耳其。全程是土耳其、埃及八日。先到了伊斯坦布爾。

在經過了辛苦的近二十個小時的飛行後,飛機終於降落伊斯坦布爾機場。這是當地時間早晨七點多一點。團員和我都沒有休息好,因為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服務非常周到、熱情,每隔幾小時就給我們上吃的喝的,整整一個晚上。加上新航上有很多新電影,有些團員就通宵看電影。我們在感慨新航的服務特佳的同時,也困倦不堪、睡眠不足。不過當飛機降落在伊斯坦布爾機場,再困的人也立刻打起了精神。

正當我等著客人一個個過邊檢時,當地機場的工作人員嚴肅地向我走來,解釋我客人的行李不幸被轉運到澳大利亞去了。經查證,一共有三戶人家五件行李寄丟了。客人十分著急。他們所有的物品包括手提電腦相機盥洗用品都在行李內。由於土耳其英語頗為難懂,我急忙出去尋找接應我們的土耳其導游。在人群中我看到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正舉著我名字的牌子張望,這讓我寬心不少。接上頭後,我知道了他叫伊裡亞,普通話說絕對棒。在他的翻譯、幫助之下,客人得到一個答復,在第二天或第三天,他們必然將得到他們的行李,並且得到了每人32美金的賠償。而且,如果第二天行李沒有運到的話,客人將會得到同樣數額的賠償。

耽誤了一個小時,事情總算得到解決。坐上我們的旅游車,伊利亞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給我們介紹土耳其的概況,並向我們展示土耳其和伊斯坦布爾地圖,向我們表明該國在地球上的方位和面積。

土耳其地跨亞歐兩洲,位於地中海和黑海之間,面積約78萬平方公裡。其中亞洲部分占全國總面積的96.9%,歐洲部分占3.1%。首都為安卡拉,但全國經濟中心為伊斯坦布爾。

ISTANBUL曾經作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東羅馬帝國的首都長達1000年之久,那時它的名字叫君士坦丁堡,然後,它又成為同樣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的首都長達600多年,它兩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帝國的首都,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說起君士坦丁堡,就必須說到君士坦丁大帝,那個雄才大略、統一羅馬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的羅馬皇帝。他造就了ISTANBUL的第一次輝煌。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於此,該城逐漸成為基督教的中心。

這是伊斯坦布爾第一次作為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偉大帝國——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這一時期,城市建設中最著名的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第二個帝國奧斯曼帝國與中國淵源頗深。當初土耳其人居住在中亞,在中國史書上稱為突厥,唐朝曾進犯過中原。唐初,在唐朝軍隊窮追猛趕之下,突厥人大規模西遷。幾經周折,定居在黑海一帶。13世紀,突厥人建立了奧斯曼帝國。1331年以後奧斯曼土耳其繼續西進,占領了拜占廷在亞洲部份的領土。

公元1453年,奧斯曼蘇丹邁赫邁特二世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改其名為伊斯坦布爾並定都於此。這是伊斯坦布爾第二次作為一個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的首都。這個帝國,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它一直存在了600多年直到1923年才被結束。

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唯一的跨兩大洲的城市,以眾多名勝古跡和伊斯蘭教清真寺而聞名。市內拜占庭時期的代表建築遺跡:聖索菲亞大教堂(據稱,其圓頂是世界建築史上最美的圓頂)。奧斯曼時期最著名建築遺跡有:蘇萊曼清真寺、藍色清真寺等。18世紀以來,伊斯蘭建築師們受巴羅克和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影響,興建了一批西式建築。如托普卡帕宮博物館、道爾馬巴赫切宮博物館等。伊斯坦布爾同時也是土文化、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擁有著名的伊斯坦布爾大學、土耳其大學、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海峽大學等高等學府。

我們一邊聽,一邊在車上貪婪地看著路邊的一切:各種各樣的名牌車、寫著看不懂字母的招牌、高高低低的房屋並想了解屋裡的一切、路邊的行人和他們的服飾。這兒的建築都不太高,後來聽說是土耳其每隔一百年就會有一次大地震,所以不允許造高樓房的緣故。也許是陰天的緣故,房屋和城市給人的感覺總是灰暗的、陰郁的。

這時也是土耳其的冬天。

我們的車子一直在海邊行駛,進了城,海水也跟著進了城。所有的房子都修在海水的兩邊的山坡上,層層疊疊,密密麻麻,面向大海。這裡很像山城重慶,車子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城市就是建立在山上,海水穿城而過,把城市分成兩邊。沿途上我們看到很多形狀相似的圓頂的房子和圍繞四周的尖塔,到處都是,和民居混雜在一起,不分彼此。伊利亞告訴我們,這些建築都是清真寺。

是的,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土耳其99%的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去年信奉該教的本.拉登在世界上制造了驚天動地的恐怖事件,數千人為此喪命。多年以來,信奉該教的巴勒斯坦人體炸彈也同樣讓世人震驚。我一直不明白是怎樣的力量會使人人如此漠視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是宗教給他們的力量嗎?我試圖在這裡尋找答案。

但我顯然沒有答案。在街上,在商店裡,在飯店、酒吧,周圍都是土耳其的年輕的男女——土耳其70%人口在30歲以下——大多都很漂亮、迷人。女子身材尤其凹凸有致,頭發有漆黑有金黃;男子則身材高大魁梧,毛發卷曲濃密,很有男子漢粗豪狂放的氣質。不是金發碧眼的歐洲人,是介於歐洲與亞洲之間的長相,很像我國新疆人。聽說從我國新疆移民的人還真不少,只因語言信仰相近的緣故。他們衣著時髦,表情輕松,男女之間自由交往,和我們沒有兩樣。戴頭巾的女子雖然有,但不多,至於穿長袍的男子,我一個都沒看能看到。除了隨處可見的清真寺,它和世界上任何一個非穆斯林國家沒有區別。

我們所住的賓館位置是在ISTANBUL的歐洲部分,在老城區。那裡的馬路不寬,建築不高,大多都籠罩著歲月的風塵。

當天下午,我們就去參觀了新皇宮——多馬巴切切皇宮(Dolmabahce Palace)。

車子高高低低地拐了個彎,迎面忽然一片寬闊的大海,當我們得知面前就是Bosphorus海峽時,都大聲叫起來。那個小時在世界地理課本上看到的遙遠的名詞——Bosphorus,就這樣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它很寬,因為天色陰沉,海水不是藍,而是深灰色的,望去不知幾許深。風很大,海上有海鷗飛舞盤旋。遠處就是建於1973年土建國50周年國慶之際的著名的Bosphorus歐亞大橋。

這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幾千年來,只有征服了它,才可以征服ISTANBUL,進而征服更廣闊的天下,成就一代宏圖霸業。

站在海邊風吹得衣服獵獵作響,恍然想起在1453年得那場滅亡東羅馬帝國的慘烈的戰爭。

1453年初,君士坦丁堡實際上已是一座孤城,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征,圍攻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7萬余步兵、2萬多騎兵、320艘戰艦,從海陸兩面包圍君士坦丁堡,企圖徹底滅亡拜占庭帝國。而城內守軍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組成的艦隊。但君士坦丁堡軍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領下頑強抵抗,浴血奮戰,挫敗土軍多次攻擊, 經過53天苦戰,終因寡不敵眾,城堡陷落,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延續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至此滅亡。城陷後土耳其人屠城數日,血流成河,慘無天日。類似清軍的揚州十日。

那時,這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海水相必也被鮮血染紅了吧!

海水依然靜靜流淌,從古到今,不管人世間的滄桑變化。

感慨了許久,照片也拍完了,伊利亞帶我們走向多爾瑪切皇宮大門。它的大門很歐化,有別於土耳其的傳統建築,大理石的牆面和屋頂浮雕無數,精致而堂皇。它是由奧斯曼帝國第三十一任蘇丹阿布都麥吉德一世下令於1843——1856年興建。整座宮殿耗資十億馬克,並為此欠下大量外債。據說為了裝飾整個宮殿,一共用了十四噸黃金和四十噸白銀。建造時使用的大理石是從馬爾馬拉海運來的;雪花石是從埃及運來的;紅斑岩是從貝加蒙古城運來的。它的室內裝潢和照明都是意大利和法國藝術家設計的。室內擺設雖然由於年代久遠而色彩暗淡,但從骨子裡透出的富貴和奢華,是歲月的煙塵無法掩蓋的。

忽然看見中國的瓷器和屏風,放在離家萬裡的土耳其皇宮裡,一時也不知是什麼滋味。

這裡有兩件東西引起我濃厚的興趣:其一是完全由大理石做成的土耳其浴室;另一個是重四點五噸重的灰水晶吊燈,是由英國維多利亞女皇贈送的。

這個浴室全部是用淺色大理石堆砌成的,上面有天然的美麗花紋。浴室大約十平米大小,在屋頂牆角都雕著花飾浮雕,十分精美。皇宮建在海邊,窗戶正對著寬闊大海。伊利亞跟我們介紹,這裡所用大理石分別來自埃及和土耳其本土。埃及的石頭為四壁,因為散熱慢,土耳其石頭鋪底,因為傳熱快。浴室的熱氣來自地下,這樣的設計非常科學。

我們感嘆,土耳其皇帝有的,中國皇帝都有,並遠遠超過,但這種沐浴的方式卻是土耳其蘇丹獨有的,具有無法模仿的伊斯蘭特色。

整個皇宮分為三部分:SELAMLIK宮——即議事廳;中央大廳,是為皇宮慶典准備的;後宮,居住著國王的妻妾嬪妃。那盞巨大的水晶吊燈就懸掛在慶典大廳的正中。這裡的空間之大、寬、廣,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大廳長45米,寬40米,高36米,相當於十幾層一棟樓的高度、寬度,可想而知空間如何寬闊。圓形的屋頂繪滿各種西方的人物繪畫,據說是請西方畫家繪制的。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類似的建築,與以往所有的建築完全不同,一時給震住了。那盞燈,重4.5噸,體形巨大無比,用一根鋼索懸著,從屋頂掛下近三十米,就在我們面前。它形似一朵層層綻放的花朵,圍著中軸一圈圈高低的水晶燭台,錯落有致,共有250個。它是用灰水晶制成的,所以看上去並不白,卻比白水晶亮得多,在昏暗的光線下依然晶瑩閃爍,光彩照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大廳的地毯只有一塊,但已經將近鋪滿了整個地面。它是真絲的,面積有一百二十四平方米,全部由手工制作,所花心血,可想而知。

從皇宮出來,面對大海了。趁眾人拍照,我問伊裡亞:“聽說穆斯林可以娶四個妻子,是不是真的?”

他盯著我看了一會,說:“對。可以啊。想不想找個土耳其小伙子呢?”

我笑:“那接下來他還可以娶三個呢!我可不干!”

客人聽到了,圍過來也追問:“真的可以娶四個啊?”

伊利亞一本正經地說:“當然啊。”

於是團員們開始互相開玩笑,讓男的留下來享艷福。

伊裡亞又說:“不過,男人在娶第二個老婆的時候,要征得大老婆的同意,並把財產平分給第二個老婆。如果要娶第三個老婆,同樣要前兩個老婆同意,和平分家產。第四個也一樣,總之要全票通過。”

正當客人們在盤算這種可能性大不大時,伊裡亞又說了:“不過,在土耳其是不允許這樣的。在法律上,土耳其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

有人失望地嘆氣。

在這裡,伊利亞提到了一個人,凱末爾——一個孫中山似的偉大人物,他在此工作過,並逝世於此。他是土耳其近、現代史上最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戰略家,偉大愛國者、民族英雄和國父。他親手打碎奧斯曼帝國600多年來的政教合一封建專制體系:1922年廢除蘇丹統治;1923年廢除哈裡發體制;1925年在全國推行西方服飾,廢除伊斯蘭歷和計時方式;1926年,以羅馬法系(大陸法系)取代了伊斯蘭《古蘭經》和沙裡亞法的法律地位,參照西方法典建立了土耳其自己的刑法、民法和商法體系;1928年推行文字改革,以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全國實行現代小學義務教育,宗教學校被置於政府嚴格監控之下;1926年-1934年期間,頒布了一系列徹底解放婦女的法律,規定男女平等、婦女可選擇任何職業和接受任何教育、一夫一妻、結婚和離婚自由、男女享有平等的財產繼承權和處置權,婦女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934年,土耳其人民第一次選出了大國民議會女議員,地方各級議會和政權機構也選出了一批女議員和官員。土耳其婦女參政、議政步伐走在了一些歐洲發達國家的前面。

1938年11月10日,凱末爾病逝於多爾瑪切皇宮。至今,仍有士兵在此守衛站崗。

我們進入皇宮時正好有土耳其政要入內參觀,聽說是土耳其新當選的議會議長。相當於我國的人大委員會委員長,是相當的高官了。但也就在離我們不到三米的地方,只幾個陪同而已。

我問伊利亞,新皇宮相當於中國的什麼建築?他想了一下,說:“相當於天安門吧!”

接著,我們去了蘇萊曼清真寺,ISTANBUL第二大清真寺、ISTANBUL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天氣更惡劣了,下車後,狂風夾著雨點,猛烈地砸向我們。我們連人帶傘,在風中艱難前行,被狂風當成玩偶一般甩來甩去。

我們所有人都沒有思想准備,所穿衣物根本無法抵御這種寒冷,一個個凍得面無人色,渾身打顫,一心只想到哪裡避避風。

而伊利亞把我們帶到清真寺的後邊,准備好好給我們做個介紹。這裡有一組墓地,豎著白花花一片墓碑,還有一座精致的亭狀建築。在這個位置,我們發現清真寺是建在一座山的頂部,居高臨下,可以看到大海和船,這裡的風特別猛烈。

伊利亞剛想開口,我們就哀求他趕快帶我們進房間,別在外面吹冷風了。

於是,我們飛快地跑進清真寺。在進去之前,還要脫鞋,在風雨中脫了鞋,腳底踩在濕地上,掀起簾子,就走進了蘇萊曼清真寺的市內。

一走進去,眼前一暗,所有喧鬧和風雨都停息了,一片寂靜。等眼睛適應後,才慢慢環視周圍。這裡太大太高,太空曠了,空蕩蕩的房間,一尊神像都沒有——伊斯蘭教是不允許敬有形像的偶像的,就連裝飾時繪制的花草圖案,也和真實的物體存在顯著差別。

它也有個一個大圓頂,離地有50米,直徑有26.5 米,由四根大圓柱支撐著,周圍從底到頂密布著窗戶,排列整齊而美觀,富有裝飾性。這麼空曠的房間不使人感到單調乏味全靠這些漂亮的窗戶,尤其是窗上的彩色玻璃,是由當時著名的藝師制作的,光線透過時,色彩絢麗而澄靜,為這麼一座宏大莊嚴的建築增添了靈動的氣息。

地毯和牆上的彩繪都是紅色的,不是鮮艷的紅,而是更深一點,幽深的顏色。整個大廳給人華貴而含蓄的感覺。

五十多米的穹頂上垂下一根鋼纜,吊起一個直徑有三、四十公尺的大鋼圈,上面掛滿了燈泡。離地約有三米左右。這是清真寺內的主要照明。穆斯林們就在燈下祈禱,做功課。

伊利亞讓我們在燈下坐下,坐著給我們講這座清真寺的來歷。它是在1551——1557年由奧斯曼土耳其的蘇萊曼國王下令建造的。這位國王統治的時期是奧斯曼帝國最強盛、疆域最大的時期,德國、匈牙利、維也納也被納入了奧斯曼的版圖。並且,奧斯曼帝國的文化、科技及藝術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蘇萊曼國王在即位三十年時,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座清真寺。

他死後被葬在這座清真寺的後面,就是剛才我們看到很多墓碑的地方,那個亭狀的建築,就是他的墳墓。

負責建造設計這座清真寺的設計師是建築大師司南。他在22歲時入宮當了太監,在皇宮裡當了19年的看門人,最後,他的設計天賦被發現,成為一名著名的設計師。他一生設計了300多幢建築,其中有80多座清真寺。至今在伊斯坦布爾還有一座紀念他的司南大學。

走出大廳,外面是院子,四周是帶有屋檐的回廊。回廊很寬,抬起頭,發現頭頂上是一字排開的圓形的凹槽,有的邊沿繪著紋飾,有的類似中國的藻井,層層收縮,如同孔雀開屏。並且,回廊有一個個圓屋頂,形狀就像中國古代將士的頭盔,忽然覺得這麼整齊排著就像很多戴頭盔的軍人並肩立正。在雨中,空氣肅殺,風凜冽,光線昏暗,寂靜無人,一切都是用石頭壘成的,冰冷而凝重。聯想起蘇萊曼大帝的金戈鐵馬,號令天下的英雄意氣,心中肅然起敬。

雖然一代英雄最終不過一踣黃土,但他來過、看過、征服過,他留下了這座足以代表他的強大的國力和輝煌戰績的清真寺,這些足以證明他存在過的印記。

上車後,稍微暖和了一點,車正停在寺牆的外面。對蘇萊曼清真寺的外表好好注視一番,問伊利亞:“那幾根尖塔是干什麼的?”

“伊斯蘭教要求信徒們每天五次禮拜。在古代人們沒有計時器,清真寺也沒有廣播設備,於是阿訇們登上這些尖塔,高聲呼喚穆斯林來祈禱。這些尖塔被稱為宣禮塔,或者乾脆叫做喊塔。”

“蘇萊曼清真寺共有四根宣禮塔,最高的一座是七十四米。兩座宣禮塔分別有兩個陽台,另外兩座有三個陽台。一共有十個陽台,可供十個阿訇同時放聲呼喚。以前是沒有喇叭的,光憑嗓子喊,當然站得高一點,人多一點,聲音可以傳播得遠一點。”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伊斯坦布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