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南國無雙地--龍虎山記游2002

作者: mingyuetianya

導讀引:[[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大宋仁宗嘉佑年間,天下瘟疫盛行,醫藥無效,到處是死人和奄奄一息的病者。 首都開封的疫情更為嚴重,軍民死亡大半。 仁宗皇帝命欽差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星夜進京,施用法術,消災保民。 洪太尉到了龍虎山上清宮,住持真人說要他親自到山頂上去請天師。他在上山途中遇見一個倒騎黃牛� ...

引:[[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大宋仁宗嘉佑年間,天下瘟疫盛行,醫藥無效,到處是死人和奄奄一息的病者。 首都開封的疫情更為嚴重,軍民死亡大半。

仁宗皇帝命欽差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星夜進京,施用法術,消災保民。

洪太尉到了龍虎山上清宮,住持真人說要他親自到山頂上去請天師。他在上山途中遇見一個倒騎黃牛、橫吹鐵笛的小道童,便問嗣漢天師的住處。道童大笑道:“天師已經騎鶴到東京去了。”太尉聽了甚是驚疑。

洪太尉回到寺院,對住持真人說了上述經過。住持真人卻道:“太尉可惜錯過,那道童便是天師。”太尉聞聽放了心,就在龍虎山游山玩景,參觀宮殿。

洪太尉參觀各殿之後,來到“伏魔大殿”,只見殿門用大鎖鎖著,鎖上交叉貼著蓋有朱印的數十道封皮。住持真人告訴他:“裡邊鎖著魔王,傳一代天師便添加一道封皮,後代人不得擅自開啟。”

洪太尉不以為然,說:“你且開門來,我要看看魔君是什麼模樣。”真人道:“此門絕不敢開,放走魔君非同小可。”太尉怒道:“胡說,你們假稱鎖著魔王,顯示你們的道術,我就不信有魔王在內,快給我打開!”

住持真人懼怕太尉,只得命人揭去封皮,打開鐵鎖放他進殿。只見殿中央有一石碑,上面鑿著四個大字:“遇洪而開”,洪太尉大喜道:“你看,這不是叫我打開看嗎!”

洪太尉命人放倒石碑,掘開石碑下面一塊大青石板,露出一個地穴。只聽穴內一聲巨響,一道黑氣從穴裡衝出,直升空中。眾人驚散,洪太尉目瞪口呆,面色如土。

洪太尉問道:“走了什麼妖魔?”真人道:“當初洞玄真人在殿內鎮鎖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如今放出,必然兵戈烽起,生禍惹災。”洪太尉聽了渾身冒汗,急忙回京去了……]]

龍虎山,道教第32福地,位於江西鷹潭;原名雲錦山,相傳東漢時期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於此地修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以名。

龍虎山之所以揚名天下,一當然是因為是其道教的發源地,歷代天師起居之所—天師府和正一教的祖庭-大上清宮的所在;二是因為它是丹霞地貌的比較典型的代表—山奇石秀;三是因為2600年前古越人留下的崖墓懸棺。

其實我第一次聽到龍虎山,還真是從水滸傳而來。也許很多人都一樣,不知道天師府,不知道什麼叫丹霞地貌,也沒留意哪裡有懸棺,但只要提起那口“鎮妖井”,讀過水滸的大概都會有印像。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水滸一百零八將的出處!所以,到龍虎山游覽,鎮妖井幾乎成了必去不可的地方。

鷹潭火車站出來坐中巴到上清鎮,下車後走一公裡多就可以到大上清宮。這裡是原本是歷代天師修道祀神之所,始建於東漢,由於倍受皇家重視,建築規模極其宏大,據稱僅比皇宮矮一尺。不過道大佛大,比不上咱們毛主席他老人家脾氣大,大上清宮連同天師府歷經了兩千年的風風雨雨,近代日漸衰落,終於在那一個破除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裡完全化為瓦礫。唯一留下的可以稱為古跡的東西,就是這口鎮妖井,這也是二十塊錢門票的唯一看點了。盡管看上去和普通的井沒有什麼區別,也沒有神秘的感覺,但總算可以安慰一下自己了。

出上清宮下行一裡地,到上清鎮。據說該鎮起源於唐代,徐霞客曾記下“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長”的字句。可惜現在保留下來的古代建築已經沒有幾個;但因為生活水平所限,也沒有幾幢新的樓房;鎮頭有一所挺破舊的中學,看上去很親切--讓我想起了20多年前我剛上小學時校舍的模樣。另外,這裡曾經是當年長征時期紅十一軍和中央紅軍的會師地點,臨水而建的吊腳樓很是名聲在外--不過現在大部分也被磚房替代了。

天師府也在上清鎮上,當年是天師生活起居的地方。第一位天師張陵是張良的第七代玄孫,五鬥米教起家(當初也是政府彈壓的組織,屬於邪教,呵呵。不曉得後來他的子孫怎麼就成了“位居一品”的天師了)。之後,他的子孫就世襲天師之職、道較正一派的掌門,掌管南方所有的道觀道士。

天師府內的建築也都是新建的,有年頭的東西只有三塊看不清字跡的破石碑。一圈轉下來,也有些收獲:至少知道觀音菩薩入佛教之後,道教裡還給她留下了一席之地:慈航真人(慈航殿)(欲知詳情,請看封神榜)。道教的發家史和末落的原因也大致搞個清楚,其實和佛教一樣,在於政府的態度;到了清朝,皇帝們更願意相信佛教――承德的外八廟即為見證,沒有人再把天師當個神人了。當然,也整明白了道教的一些最高頭銜的稱謂......不過印像最深的還是財神爺趙恭明殿前的一幅對聯:上聯是"莫笑我泥塑偶像許個願試試",下聯是"哪怕你多財善賣不燒香瞧瞧"--好橫的神仙!

離開上清鎮,就該去看龍虎山了。龍虎山屬於丹霞地貌,石色呈暗紅色,多裂縫和孔隙,山頭沒有厚土層,所以一般不生樹木。觀龍虎山,可以先到“仙人城”景區爬一圈山頭,因其山勢如巨大的岩牆而名,居高臨下看看青山碧水;再到道觀裡燒兩柱香;然後坐船在十不得景區的河中順流而下,聽聽導游亂侃那些神話傳說,看看兩岸的岩壁和水中的怪石,也算一種不錯的享受了。

具體的景色無需多說,因為語言總比不上圖片來得直接――雖然天氣有點陰,而且光線的角度總是趕不上,但還可以將就著拍幾張照片當個參考了。

龍虎山的仙水岩,有成片的千古崖墓懸棺,也可以算是一種奇觀了。因為這些墓葬距今2600多年了,是春秋時期古越人的遺作。至於為什麼要把棺木放在那麼高的洞穴裡,用什麼工具放進去的,因為沒有文字記載,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不過倒還是很有創意的,至少免去了占用耕地的麻煩(哈哈)。景區裡每天兩次有“升棺”表演,演示古人如何把棺木放進峭壁上洞穴的過程—不過看起來像難度不高的雜耍,倒讓我把脖子仰得巨酸。

不過總算還能看到南飛的雁群,真是久違了。

我對龍虎山的總體評價不錯,尤其是對沒有見過丹霞地貌的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交通方便,爬的山路也不多,屬於中短途周末游的理想線路。

我推薦的最佳路程安排:

火車到鷹潭—出站坐中巴到上清鎮(6¥/40m)--大上清宮(20$/50m)—上清古鎮(30m)--天師府(25¥/1h30m)--中巴到十六公盤換車到仙人城(5¥/40m)--仙人城(10¥/1h)--騎馬到仙水岩(10¥/20m)--仙水岩+船竹筏+升棺表演(97¥/3.5h)--中巴回鷹潭(4¥/40m)

總計:花費--170¥;時間—8.5H(自鷹潭火車站算)


精選遊記: 龍虎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