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徽州

作者: wangnana2000

導讀也說徽州不知從何時起徽州變得如此熱門。 從屯溪到黟縣,一直在重復著幾個名字:西遞,宏村,南屏,九都。。。。。。青瓦白牆下埋藏了多少故事,一道道的牌坊又究竟鎖住了多少的秘密? 曾在煙雨飄搖中到過婺源,到西遞竟又是個陰天。因此尤其覺得房間的陰暗。似還有那樣一種霉味撲面而來。雕梁畫棟都有些年紀了,老得皺著眉陰沉著臉。各式的花紋依舊,在轉角� ...

也說徽州不知從何時起徽州變得如此熱門。

從屯溪到黟縣,一直在重復著幾個名字:西遞,宏村,南屏,九都。。。。。。青瓦白牆下埋藏了多少故事,一道道的牌坊又究竟鎖住了多少的秘密?

曾在煙雨飄搖中到過婺源,到西遞竟又是個陰天。因此尤其覺得房間的陰暗。似還有那樣一種霉味撲面而來。雕梁畫棟都有些年紀了,老得皺著眉陰沉著臉。各式的花紋依舊,在轉角鏤空間有些已結了蛛網。四四方方的大天井只一個小小的透光口,沒太陽的日子也黯黯的。房子的主人坐在角落裡,臉面看不真切了,只一口方言證明那是幾代的祖屋。

這就是真正的徽州民居。

曾幾何時,繡樓真的有過倚台遠眺的閨秀嗎?總以為高牆裡的陰暗鎖住了原該有的陽光。“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低垂首,含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徽州的女子總讓我感覺不到此小女兒的嬌俏。反代以蒼白無奈的憐惜。是不透陽光的閨房隔開了明媚溫暖?是朱熹用無數的條條框框、榜樣、牌坊過早的鎖住了她們天真的笑臉?曾經那小姐也在樓上貪戀藍天白雲,羨慕鳥兒的自由吧!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這又該是朱老先生那個時代的座右銘。祠堂頂上大大的“孝”字監督了西遞人幾個世紀,仍自高掛著。徽商倒聰明起來,先自悟出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人走出去,財帶進來。一等人是不存心做了,天下之大,能干者又怎會拘於朱老夫子一家言?!

見識廣了,眼界開了。北京四合院,蘇州園林,江南別苑,能仿造的也不妨借鑒一二。果然,房屋也隨之大氣起來。有容乃大。

似乎徽商善於經營的頭腦一直遺傳了他們的子孫後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祖宗是福不是錯。成群的導游都是世代居住於此,家家戶戶都做著游客的生意。賣木雕竹刻的,賣書畫故事的,開飯館客棧的,賣的都是上代的余蔭。

真的聰明嗎?想不到老祖宗也知道走出去,到了今天,更是天高地博的今天反倒又回到了起點。祖宗的庇護是造就了一代人還是局限了一代人呢?留待它的後世子孫自己選擇吧。


精選遊記: 黟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