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內過春節

作者: 大尻

導讀摘自 www.lucytravel.net.cn/春節是咱們中國人的大年,世界各地華人或多或少地都會過春節,但作為國家過春節的除了中國外就只有越南了。我們在河內過了一個喜洋洋的千禧春節。 首都河內是越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歷史名城和交通樞紐之一,兼具東西方文化,活力充沛。早在公元1010年,李太祖(李公蘊)遷都至此,移民建城,發現正有黃龍升起,因此定名為升龍。1831� ...

摘自 www.lucytravel.net.cn/春節是咱們中國人的大年,世界各地華人或多或少地都會過春節,但作為國家過春節的除了中國外就只有越南了。我們在河內過了一個喜洋洋的千禧春節。

首都河內是越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歷史名城和交通樞紐之一,兼具東西方文化,活力充沛。早在公元1010年,李太祖(李公蘊)遷都至此,移民建城,發現正有黃龍升起,因此定名為升龍。1831年改名河內,意為被環抱在紅河之內。

從1884到1945年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期間河內成了印度支那聯邦(越南、柬埔寨、老撾)的首都。現在河內舊城區的主要建築,仍保留法式建築,這裡的人文景觀較多。河內及其周邊地區的名勝古跡數目堪稱越南各省之冠。古跡多與傳說有關,但同一古跡有時有多種傳說。法式建築很漂亮,以淡黃和深黃為主調,猶以深黃給人強烈的感覺。紅河從市區旁邊緩緩流過,市內散落著大小湖泊,處處綠樹成蔭,窗台下、陽台上、院子裡,鮮花點綴。

和中國一樣,節日裡到處都拉起了慶祝新年的紅幅條,多數是越文的,偶爾也有中文的,雖然越文看不懂,但其中的數字“2000”人人都認識。花市和錦旗小店生意十分火紅,人們除了買鮮花外還買國旗,而金鋪裡客似雲來,買金飾可得慢慢挑呵。今年是龍年,古稱龍淵、龍編、龍升的河內更是處處金龍飛舞,又恰逢2月3日是越共70周年紀念日,所以滿目都是飄揚的紅旗,好一派節日氣氛。

位於市中心的還劍湖四周環繞著草坪與綠樹。從湖向四周輻射,有中央郵局、劇院、博物館、銀行和航空公司,有各種檔次的旅館餐廳,有仍然保持老河內風貌的舊街區,在舊街區裡走著走著就會殊途同歸地走到還劍湖。湖雖然不大,但卻是靈氣得很,這並不僅僅因為有關還劍湖的傳說紛紜。小小的湖中有兩個小小的島,棲旭橋把北邊的玉山島連到岸邊,島上有個供奉關帝的玉山祠,祠門口兩側的漢字對聯還伴有龍飛鳳舞。南邊的島更小,僅夠小巧的龜塔立足,人是上不去的。建於1884年的龜塔是一個多層尖頂四角飛檐的小塔,傳說天氣變化便在大龜爬上小島曬太陽。我們坐在湖畔餐廳吸著冰凍的木瓜汁,微風拂面,看著四周華燈漸上,白天裡有點陳舊的龜塔在射燈下玲瓏剔透,相對於四周的繁囂顯得格外的端莊與清高,說它是鑲嵌在河內的一顆鑽石一點兒也不過分。

水上木偶劇是越南的傳統劇目,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偶劇----演員站在水中竹簾後操作木偶,也是我們的除夕晚會。木偶劇每天一場,場場爆滿,有時還會加演,觀眾全是外國人。長期以來越南是一個封建的農業國家,所以節目大都圍繞著種田打漁、帝皇出巡的題材,真實地刻劃出越南人的生活與歷史。木偶造型可愛,劇情有趣,伴有精彩的獨弦琴演奏和民歌演唱,整台演出風味十足,由於是在水中表演,水花飛濺更增添了氣氛,引來陣陣掌聲。

除夕夜的湖邊張燈結彩。當地人在草坪上鋪開了草席,一家人圍坐著吃點小吃,小孩就在席子上爬來滾去,有小販提個小炭爐在烤魚片,味道可真香。湖邊更多的是布景照相攤檔,色彩艷麗的圖片背景棗主題當然離不開2000和飛舞的金龍,背景前面放個吊椅、小三輪車之類的,四周插滿了塑料花,拍照的人還真不少。賣汽球的把大簇的彩色汽球扎在自行車後面,賣地圖和明信片的圍著你團團轉,越南電視台的數輛電視轉播車陣容龐大,一字排開。

高音喇叭反反復復地唱著幾首民歌,我都會哼了。歌舞廳門口擠滿了年輕人,從裡面拐了彎傳出來的聲音仍然震耳欲聾。路上搭了兩個臨時舞台,天真爛漫的兒童在台上歡呼跳躍,這一台是歌舞升平;那一台是摩登青年一襲黑衣酷得很,手支著落地的麥克風左搖右晃,台上是激昂高歌,台下是陣陣吶喊。舞台四周是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熙熙攘攘,熱熱鬧鬧。

環湖的馬路也許是封了,一輛車也沒有,我們也擠在人堆裡向前流動。

午夜12點,傳來了陣陣炮聲,旅店服務員阮先生打著手勢告訴我們正在放煙花。於是我踩著拖鞋跑出了旅館站到了馬路邊上,河內高樓不多,我們竟然可以看到南面和東面兩處煙花,貪心的我頭都搖累了。

越南人除夕也有守歲的習慣。整個旅館只住了我們一伙,阮先生便請我們喝一杯,他的兩個弟弟和幾個朋友陸續也來了。旅館廳堂裡插著大株的桃花,正中間擺著大盆的金橘,習俗與廣東人差不多。大家在廳堂裡喝上了越南紅酒,結結巴巴地聊天棗語言難通,剝花生磕瓜子棗居然有紅瓜子,這可是廣東特產呢。年初一早上,在阮先生盛情下免費享用了大大的方形粽子棗越南年粽,味道與廣東肇慶裹蒸粽無二。他們只會很少的英語,我們之間的交流並不容易,但他們的友好熱情令我們把前一天在友誼關發生的不愉快一掃而光。記得某句話的後半句:人民是友好的(當我們走完整個越南後,感受就更深了)。

大年初一當地人都喜歡上廟宇進香,文廟、獨柱亭、鎮國佛寺、官聖道觀等更是彩旗飄飄、香火裊裊、人頭湧湧。連胡志明陵前也有一個放香的小鼎,幾位軍官模樣的人在這裡敬了香。

我們坐著色努(Xich Lo,當地一種前推式人力三輪車)悠悠地穿街過巷,慢慢看到前面古樹蔽日,車夫在後面嚷嚷著什麼,細辨他的長話中卻聽出兩個字“文廟”----發音與廣州話相似。一拐彎看到路邊個頭小小的“下馬”碑,我們的色努卻一直騎到了正門口。

初建於1070年的文廟被稱為越南歷史上的第一所大學,它兼具了廟宇與書院的功能。供奉孔子,大拜堂內高懸著中國清朝康熙皇帝手書“萬世師表”的橫匾;天光井兩邊整齊地排列著尚存的82塊進士碑,每塊碑都由一只龜馱著,大小形狀各異,記載詳細,雕刻精細;後宮供奉孔子木像及十多位賢人塑像。由於廟裡全是漢字,而且建築風格與中國的廟宇相近,所以進了文廟就有回家了的感覺。

文廟大門外紅紙上書某某書法展,進得廟裡,看到很多越南人笑口吟吟地拿著墨汁未干的條幅,上書幾個漢字,都是勵志或吉祥之意,中國文化在越南倍受尊敬。不過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那位書法家揮的不是毫而是大號的水彩軟筆,偶爾還有填筆呢。

離開狹窄的舊街區穿過整潔的使館區向城西北的巴亭廣場走去,馬路是越來越寬,房屋是越來越闊氣了。坐西面東的巴亭廣場十分開闊,其地位如咱們的天安門廣場。最西頭是花崗石砌成的胡志明陵,給人以莊嚴的感覺。一面巨大的國旗兩側是數面迎風招展的國旗和黨旗,十分氣派。與胡志明陵遙相呼應的是國家政府大樓和巴亭會堂。廣場北側是綠樹掩映下深黃的主席府,廣場上大部分是草坪,胡志明陵正對著的路上植滿了粉紅色的桃花,不少人在與桃花合影,路盡頭是點有長明火的祭壇。

過年真好,和平真好。


精選遊記: 河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