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像

作者: steliao

導讀國慶節不聽朋友們的勸,硬是到北京擠了一圈。去北京的想法由來已久。中國的首都,悠久的歷史文化,細分至廣闊的天安門廣場,氣勢恢宏的故宮博物院,雄偉壯觀的萬裡長城,飽經滄桑的圓明園。。。。。。這些一切一切以前只在書本上讀到或是聽別人談論到的的東西,終於得以親眼所見,親身所感了。尤其是當站在天安門城樓面對整個廣場的時候,想像當年毛主席宣布� ...

國慶節不聽朋友們的勸,硬是到北京擠了一圈。去北京的想法由來已久。中國的首都,悠久的歷史文化,細分至廣闊的天安門廣場,氣勢恢宏的故宮博物院,雄偉壯觀的萬裡長城,飽經滄桑的圓明園。。。。。。這些一切一切以前只在書本上讀到或是聽別人談論到的的東西,終於得以親眼所見,親身所感了。尤其是當站在天安門城樓面對整個廣場的時候,想像當年毛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城樓下的民眾是多麼的歡呼雀躍啊。難怪人人到北京都要來天安門廣場,站在這裡的一瞬間,那種民族自豪感打從心底的油然而生。身處其中,人的心胸也自然寬廣起來。都說北京城大,一點不錯。道路眾多,且密密麻麻。地圖上看看近在咫尺的兩個地方,乘車子要用上足足20分鐘。真難想像那些住在四環以外的北京居民每天怎樣來市區上班。和南方城市滿街枝葉茂密的法國梧桐不同的是,這裡的道路兩旁矗立著的是那種高大挺拔的白楊樹。茅盾先生在《白楊禮贊》中如是說:“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罷,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玩歸玩,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項目。說到吃,不能不提兩個感受。

有朋友介紹去王府井吃小吃。整條小吃街,家家店竟都在賣一種叫做“爆肚”的羊肚湯。既然是這裡的主打,怎麼也應該嘗嘗。然而一口下去那種腥味道實在是平生未遇,也不敢再試第二口了。想必是我這個南方人不太習慣北方特有的口味吧。不然,怎麼旁邊的食客們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碗底朝天呢?

另一次,是臨走前一天的晚上,跑去京信大廈的全聚德烤鴨店吃烤鴨。趕到那裡已經是晚上10點了,店裡只剩下兩桌人還在用餐,服務生迎上來抱歉地說打烊了明天請早。但是專程趕來嘗烤鴨的我,怎可能甘心空肚而回。見我如此有誠意,服務生去請示經理後,竟然特地把已經離店的廚師找了回來。終於,黃燦燦的烤鴨被推出來了,一旁的廚師用刀熟練又迅速地一片片割下來,不一會兒工夫就滿滿裝了一盤端到我面前。油滋滋的皮,嫩嫩的肉,看得人真是大流口水。還沒等醬、蔥、面皮都送上,我就開始迫不及待地食指大動了。名不虛傳的全聚德烤鴨,確實不一般的好吃!

北京的大爺也很有意思。記得最後一天和朋友在小吃店吃完早餐問老板娘附近是否有車去故宮,老板娘說不清楚,突然後面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怎麼不問我呢?我就站這兒呢!”回頭一看,一位大爺擰著早餐袋站那兒,裝作有點生氣的樣子。我們趕緊湊上前去問:“大爺,您知道附近哪裡有直接去故宮的車嗎?”“有,轉過去,乘5路車就到。”大爺笑嘻嘻地回答。謝過大爺,我們往車站趕去,心裡直笑,這老大爺可真夠可愛的!

6天的北京之行很快就結束了,但是對這座城市的了解似乎才剛剛開始。那些旮旯胡同,那些淳樸的北方人民,那些烤鴨、茶湯、涮羊肉,那些什剎海附近的名人故居,無一不留給我深刻的印像。只好等下次有機會再見了。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