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月亮

作者: lee888

導讀當時的月亮--杭州行九溪煙樹 從車站下來,直接就奔了杭州新十景之一的“九溪煙樹”。杭州以前也是去過幾次的,乾隆御道也走過幾次,但不是同去的游伴太多,便是沒有什麼心情去看路邊的風景,所以記憶中的這條山路便也沒有很深的影響。 我是個極喜歡睡懶覺的人,今天因為起了個大早,所以在車上一直是迷迷糊湖的。待一路顛到了景點之後,人才有了點精神。 � ...

當時的月亮--杭州行九溪煙樹

從車站下來,直接就奔了杭州新十景之一的“九溪煙樹”。杭州以前也是去過幾次的,乾隆御道也走過幾次,但不是同去的游伴太多,便是沒有什麼心情去看路邊的風景,所以記憶中的這條山路便也沒有很深的影響。

我是個極喜歡睡懶覺的人,今天因為起了個大早,所以在車上一直是迷迷糊湖的。待一路顛到了景點之後,人才有了點精神。

雖然是周日,但是人也不是很多,想來杭州大致都是和我一樣喜歡賴床,反正山總是在那裡的,早點晚點看總是不打緊的。

杭州的山不高,走起來也不覺得累,晃著手便上了山路。山裡的空氣總是清新的,聞起來總有甜甜涼涼的味道。路邊照例也是長滿了青草,雖然現時是秋天,但滿山的倒還是綠色,偶爾有一兩棵紅葉,卻也逗的同去的游伴一陣陣的感慨。

“九溪煙樹”也稱“九溪十八澗”,原意是指山路邊的小溪從山上流下,一路要轉十八個彎。而且路邊山上都種有茶樹,每日清晨都可看到茶樹罩在一層雲霧中,亦真亦幻。這裡也是出產世上聞名的龍井的地方。

今次來,路邊的水卻不大,淺淺的動。沒有“泉水響叮咚”的聲響,但只見那水底的水草長長且齊齊的朝一個方向飄,像極了大草原上大風吹過的情景。

朋友打趣說“以前,人窮的時候都把這水草挖來吃,現在看這兒如此的茂盛,便知道大家過的還可以。”其實抬頭看看這山邊的小樓便知道這裡的人過的不錯了。人過的好,草也長的漂亮,水也干淨,一下子便好像沒有了什麼煩心的理由,走起路來腳步也輕快了許多。

煙樹是要早起的人看的,好像那山頂的日出,非要捱的住凍,且有耐心的才看的到。像我這樣以惰為榮的人,大概看到最多的便是午時的太陽,所以這次還是沒有看到那帶點仙氣的煙樹。

路邊的茶樹倒是不少,矮矮的植滿了整個山坡。按照節氣來算,早已過了什麼清明,大雨。所以現在也沒有什麼人再來采茶。山上的茶樹只是靜靜的排在坡上,如果不是以前的導游介紹過,怎會想到這便是聞名中外的龍井茶樹呢。

龍井問茶

逆著溪流而上,便到了另一景“龍井問茶”。聽當地人說,以前這是極有名氣的一個景點,從山下來的路人口渴了,便到村裡隨便找戶人家討口茶喝。主人便會拿出上好的茶葉,泡上一壺,坐在門口,就著山裡的涼風,說說著龍井茶葉的來歷,聊聊當年乾隆爺在杭州的趣事。興致高了,便帶個幾斤茶葉回家。

現時的“龍井問茶”卻發展的異常興旺。現在隨不是新茶上市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卻都在門口放個炒茶的鐵鍋,路邊還不時的有賣茶的招呼聲。村裡雖是起了那麼多漂亮的小樓,路邊停了許多的小車,但淳樸自然的感覺卻蕩然無存。也不知是那泥弄髒了水,還是那水洗髒了泥。

泉底游龍

杭州的泉水最出名的便是那天下聞名的“虎跑夢泉”。這次同去的朋友介紹,龍井村邊有個龍井泉眼,雖不如虎跑的泉水清洌甜潤,但也是百年未枯的泉水。而且據傳,有緣人在泉水裡還可看到一條游動的黑龍,龍井的名字便是由此得來。

同去的幾人雖沒有姓葉的,但聽聞有這等奇事便又興奮起來。

龍井泉離龍井村不遠,是口不大的泉眼,周圍用石頭欄杆圍著,遠遠的瞧去也無什麼特別之處。

就見泉邊放了段粗粗的木頭,也不知是派什麼用處。朋友拿起了木頭,放到水裡攪動起來,等他放下了木頭,指著水說“大家仔細看,多換幾個角度應該可以看到的”。泉水本是靜的,又清,被他一攪頓時動了起來,我見水裡有條石縫的影子,順著波紋一上一下的,確是有幾分於游龍相似的地方。指給了朋友看,卻又說不對,說是一條極似的龍,且是有緣人才看的到。

我便是屬龍的,卻也不得見,想來也不是它的有緣之人。卻不知千古年來又有多少人真的一睹真顏,只是這傳說一直流了下來,倒也是個有趣的典故。

(未完待續)

上天竺

靈隱寺邊有一條很小的山路,名字叫天竺路,按照朋友的指點,上到底,便可達一個叫“上天竺”的千年古寺。

路很窄,大約3米左右寬的樣子。兩邊是當地人的屋子,稀稀拉拉,剛上路的時候,還可見有擺香燭攤的小販,等走上了山,路人便少了起來。時近中午,本應是秋天的太陽,這時候卻曬的份外的起勁,不一會兒,身子就覺得微微發熱,開始有點出汗了。

也許是郊區的原因,這裡的住戶大都有養狗的習慣。我小時候被狗咬過,所以至今仍怕極了狗,走在路上時常會看到大狗小狗的趴在路邊懶懶的曬著太陽,每次我都是繞的遠遠的,走過去還不時回頭看看,就見那狗仍是趴在那裡,連頭也不曾抬一下,便放了心。

走了一段,路分成了二條,一條通到了邊上的盤山公路,一條變成了石子新鋪的小路。我怕這小路上還會有什麼狗狗,不由分說拖了同伴便上了公路。

上了公路,路變的寬了,也變的好走了,只是身邊不時有車子呼嘯著開過,雖是危險,但我仍覺得走起來特別寬心。往前走了一段後,忽的想起,朋友曾經說過,上天竺的路是小路走到底,未曾提到過什麼盤山的大路。眼見著邊上的小路離著越來越遠,心裡不由的懊悔起來,好容易走了這許多的路,卻被我走錯了,還拖了同伴一起白白流了那麼多的汗。同去的伙伴卻安慰我說“不要緊的,上來了就往前走吧,管它到哪裡。”同伴雖是這麼說,但我心裡還是有點內疚的,於是一時間兩人便沒有了話。

又往上走了一段,隱約看到路邊有座橋,似乎可以通到小路,便和同伴打趣說“前面的橋大概叫冤枉橋,也是以前像我們這樣走了冤枉路的人修的吧”走近了一看,橋真的可以連上小路,只是橋的名字叫做“七茶橋”。

新修的小路是石板鋪的,彎彎曲曲榜山而行,邊上是條小河,近來多日無雨,河水也近見底,倒是河道裡的草長的茂盛。

小路走到了底,卻不見什麼上天竺,卻又見一橋,通往了邊上的公路。同伴笑道“這座應該也是冤枉橋吧”呵呵,原來沿著大路走也可到上天竺的。

待進得了上天竺,第一個要去的地方便是朋友推薦的齋堂,說是素齋三塊錢管飽。反正走的也累了,餓了,問清了方向後便直奔了齋堂去。

齋堂不大,坐的人也不多,領了菜之後便找了個位子坐下。菜的品種不多,只是很簡單的豆腐,蔬菜之類,燒的平常,只是入口以後覺得特別新鮮,想來這些菜都是寺院自己種的,或許也少了份俗氣。

燒完了香,入了大殿,卻見貢的是觀音,大殿造的高,觀音的佛身卻不大,似乎是坐在神龕上。聽得廟裡的師傅介紹,寺裡供的觀音像原是用一段發光的奇木雕成的,歷代相傳。聽得介紹,心下不由得敬重起來。

出來大殿,仔細打量這寺廟,發覺特別的安靜,它雖比不得靈隱的香火旺盛,但卻多了份獨有的味道。

待出的寺來,重上了小路,一抬頭,看到路邊的山上有塊特別明顯的石頭,整個山都是綠色的,特別顯的這石頭突出。“你看那塊石頭像不像--菩薩”我和同伴幾乎是同時驚呼。仔細看,真像是一位雙手合十,慈眉善目的尊者。

原來我們走了這許多的路,流了這些汗,說的這些話,菩薩都是看著,聽著的,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下山的路顯的特別好走,待到了一處陰涼的地方,和同伴坐到了路邊的石頭上聊起天。

小路對面便是小河,再過去就是盤山的公路,不時有車從路上開過。我倆正聊的起勁,猛的發覺四周突然靜了下來,我倆都停住了話。風的速度也好像慢了下來,沒有了馬路的喧囂,沒有了樹葉的蕭瑟聲,時間的流動仿佛被靜止了,我們就這樣靜靜的坐著,直到下一輛車從路上駛過……。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