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西塘

作者: clarkelu

導讀車剛開進嘉善鎮,我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完全是現代的城鎮,街兩旁除了銀行就是一家連著一家的商店。我聽說如果不看景點是不用買票的,因為是團隊,我就不說什麼了。而且我從來沒去過,所以也不便多說。40塊的門票,我看了2002年一月出版的《自助游中國完全手冊》那時還是35元。車停在郵電西路,我們從葉家弄進去——去真正的古鎮(路邊的宣傳標語是“活著的千年 ...

車剛開進嘉善鎮,我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完全是現代的城鎮,街兩旁除了銀行就是一家連著一家的商店。我聽說如果不看景點是不用買票的,因為是團隊,我就不說什麼了。而且我從來沒去過,所以也不便多說。40塊的門票,我看了2002年一月出版的《自助游中國完全手冊》那時還是35元。車停在郵電西路,我們從葉家弄進去——去真正的古鎮(路邊的宣傳標語是“活著的千年古鎮”)穿過弄堂就是一條有半商半居味道的弄堂,往前走到底就是河,貫穿整個古鎮的魂。沿街往左不遠就是西園,是明大戶人家的房子,我覺得不是很完整,只是局部的。因為以前大戶人家的房子,現在一般都被分割為幾家。有些人家想保持寧靜而不會讓成批的游客來往其間。石皮弄中間有個百壽堂,是私人的住宅可以另外付5元參觀,主人健談,但是說話間透露出一種精明。在他的提示下,我發現了種福堂人在弄裡的牆上寫的抗議話,大意是抗議房子的產權歸屬和一塊皇帝御匾被竊的事情,可見在開發的時候,矛盾還是沒有合理的解決。西塘的老房子經過一定的加固和粉刷,看上去比較新,沒有了蛛網和青苔的牆面看上去不像是千年的產物。重新鋪過的地面和花紋上沒有了牲畜的糞便,可見大家已經不用再養它們為生了,外來人帶來的旅游財富足以使這裡人人都可以靠做生意為生。隨便做一點小吃就是這裡的特產,當然也是正常的。我沒有去七老爺廟,因為路有點遠。而在響堂吃了頓過時的午飯,兩個半菜一共15塊,椒鹽旁扁魚的味道還不錯。但是菜單價格足夠和上海的一般飯館兒相媲美。但是服務態度還是蠻好的。又在邊上的小店買了幾袋花生酥。先嘗了嘗,味道還不錯。不過很貴,一袋8塊。又在旁邊的文盲老太太那裡,買了兩塊糕點。我覺得她笑得很慈祥,所以我就買了她的東西,而且不貴(1塊5角黑糕和南瓜餅)。她還想我多帶點,我對她笑笑說不要了。沿著煙雨長廊走,幾乎沒有寧靜的感覺,小石路上來來往往的游客(我也是其中一個)。所以我覺得清早和晚上游還是有點味道的,聽著人家洗衣服和走石板路的聲音,不覺又有了童年愉快的記憶。到萬安橋附近,我見到一個弄堂,吸引我的是裡面有一個舞字,可能是小鎮不多的娛樂場所之一,過去一看,是工人俱樂部,還有文化館什麼的,裡面有人在搓麻將消遣別的就是斑駁的牆面,和緊鎖的大門,應該是沒有什麼活動。斜對面是新蓋的基督教堂。粉紅的外牆,裡面很干淨,像大會堂的風格,旁邊有附樓和小草坪。有人在裡面說笑,輕松和諧意。這裡旁邊有破舊廢棄的工廠,依稀可見當時城市的規劃。繞道後面是與外河相同的河道,酒廠以前似乎通過這條河來運送產品和接受原料,現在可能公路的作用代替了水路,所以河道裡已經盡是水草了。其實除了受到保護的古鎮的房子以外,其他的地方已經基本都是新房子了。或者在建仿古的建築。值得看得東西也粉飾了一番,味道不那麼純正了。但是我想也就是因為開發,所以保留了這些房子。然後就到了聖堂(關帝廟),完全是新的。再繞過去,就到了倪宅,原上海市副市長倪天增的祖宅。我很早以前就知道這個人了。大概是高中的時候,我暑假住在上海,我外公的同事在看一本介紹這位人民的市長的書。現在的年代常常讓人最能記得住清官。然後就到了瓦當博物館,雖小但是還是有點意思。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就是紐扣博物館,而且兩層樓的小陽台可以看到古鎮很美的一面。停車場邊上的根雕館的建築是中西結合民國風格的,在古鎮還是有所與眾不同的。其實水鄉還有一個特點應該是橋,但是這次去我沒有特別的感受,新建的臥龍橋旁刻了一幅對聯,很俗,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看。總的來說,這裡是一個江南的古鎮,除此也就沒什麼了!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